第230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4-11-05 13:44
  ()他为何不写信回来,至少也有个自辩吧!
  李渊几乎要晕倒了。
  用现代的话说,李渊已经在抑郁的边缘。
  再说窦乐这边。
  李靖领军,窦乐是一百个放心。
  他悄悄的回到了朔州。
  因为他要给北恒城准备一份大礼,就是大唐皇帝要迎娶萧太后的……彩礼!
  此时的北恒城内。
  韦巨溪绝对是老寿星吃砒霜。
  只见他穿着一身丧服,在北恒城人最多的路口,摆了一个巨大的灵位,上书一个隋字。
  然后一把又一把的往空中撒着纸钱。
  “想数年前,小小突厥向我中原称臣纳贡。今日,杨氏之不孝子孙,却臣服与小小突厥。”
  “杨政道,你不孝,你辱没了先祖的荣耀。”
  “杨政道,你不忠,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北拒匈奴、南克百越。历任帝皇代天牧民,掌传国玉玺,你可有忠于上天,承接始皇之志。”
  “杨政道,你不仁,刘黑闼奉你为帝,你却让他带突厥人南下劫掠我中原子民。”
  “杨政道,你不义……
  韦巨溪就在闹事哭。
  北恒城皇宫,萧太后却是一脸的平静。
  在她心中,大隋自三征高句丽大败而归之后,大隋就已经完了,国力被消耗殆尽,帝皇威仪不再,这才导致天下大乱。
  义城公主,却是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
  若说忠。
  她忠,她北嫁突厥和亲,嫁突厥启民可汗。
  而后再嫁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
  再始毕可汗之弟,处罗可汗。
  现处罗可汗之弟,颉利可汗。
  为的,就是大隋。
  若是失了正统,失去了道义,还怎么复国。
  “报……”
  有人冲进北恒皇宫,说出一个更让义城公主恐惧的事情来。
  有几位老臣,就在闹市,那大隋的灵牌前,上吊了。
  话说,这一幕也惊到了韦巨溪。
  正如他刚到这里,在大殿上,对着百官一礼时的心情,这些跟着萧太后来到这里的前隋臣子们,有许多人是真正忠于前隋的。
  可谓赤胆忠心。
  韦巨溪对着这些自尽在闹市的前隋忠臣们,三叩九拜,以晚辈之礼,最后送他们一程。
  当场作下一篇悼文,以祭慰他们在天之灵。
  站在人群中的赵德言,此时吩咐身边的人:“速速派人通知大可汗,这里恐生大变,请大可汗速速回军。”
  “是。”
  有人听令离开。
  赵德言又吩咐:“派人暗中保护这位唐军信使,别让北恒城有人在大可汗赶回来之前伤到他,待大可汗归来,使用他的血,祭旗。”
  “是。”
  赵德言也是担心,这疯子一样的唐军信使,会有北恒城气极了的隋臣们会去要了他的命。
  赵德言也算是一个人才。
  只不过,玩心眼子,他还差点。
  就在韦巨溪闹事为前隋哭灵的时候,有一个穿着北恒城隋臣衣服的人进了杨善经住的地方。
  杨善经是逃往突厥的,这北恒的官他也不认识几个。
  只看衣服,也没多想。
  来人上前:“下官吕厚德,见过上官。”
  “恩。”杨善经淡淡的回了一句。
  自称吕厚德的上前一步:“上官可知在北恒城内,众官只知突厥大可汗身边有智慧之士,为赵德言。”
  这话听的,杨善经想打人。
  可吕厚德接着说道:“下官有一计,可让上官在突厥大可汗面前,一鸣惊人。”
  杨善经立即换上笑脸:“速速讲来。”
  吕厚德说道:“上官可曾读过三国志?”
  “这……”
  杨善经只是宗室子弟,读过书,认识几个字,也仅限于认识几个字。
  吕厚德接着说道:“关羽,大意失荆州……”
  吧啦、吧啦……
  吕厚德开始讲故事了。
  讲完,吕厚德说道:“可派一队兵士,换上平日来往商队的衣服,将兵器藏在货物中,混入朔州。”
  “此时,唐军主力北上,皆在白道川,朔州中必定空虚。若是拿下朔州,往东与大可汗夹击代州,从背后攻打雁门关。大可汗的兵马便可直扑晋阳,得晋阳便可压制长安。”
  “无论是为突厥,还是为大隋复国,这一计若成,上官功在千秋。”
  杨善经眼睛都在闪光。
  吕厚德又说道:“切可不外传,否则赵德言知晓,必会抢上官的功劳。”
  “没错。”
  杨善经心动了。
  冒充商队,这样朔州城没有防备,进了城,控制城门,然后跟在后面的人马再杀入朔州城。
  妙计,妙计,妙计啊!
  这一套计谋,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一招呢。
  依窦乐的作派。
  本国舅都不要脸了,还在乎用什么手段坑死你们。
  趁着颉利可汗主力还没回来,能下多黑的手,就要下多黑的手。
  北恒城外。
  独孤十三领三千兵马,来到城下。
  话说,并州能调出这么多兵马?
  能!
  李靖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就已经知晓,并州让国舅窦乐存了多少东西,足够支撑一场和突厥三十万人打一年的物资。
  他可以放开手脚,全力发挥。
  此时单说独孤十三。
  他到了城下之后呢,就开始派人递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