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颜色字号[很大]
第676章 如期而至
作者:剑南村    更新:2024-11-05 13:36
  ()在知识被垄断的古代王朝,想要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凡寒门出了贵子,人们往往都会用鱼跃龙门来形容。
  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久而久之,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形成了一个共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为什么读书人会这般备受推崇?
  皆因大楚有规定,除开皇帝破格录取,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做官。
  而做官,在普通百姓看来,便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大富大贵’。
  这几乎也是天下读书人共同的追求。
  为此,他们可以张良拾履、程门立雪……想尽一切办法拜入名师或顶尖学府门下,以提升自己的学识。
  可现在,若是有人告诉他们:
  “你们进入这个学院学习,非但不能当官,反而很可能会给别人做一辈子长工。”
  试想一下,这对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以及渴望出人头地的学子本身来说。
  有几个可以真正接受?
  只怕大部分都会拒绝……这个学,不上也罢。
  而倘若这些被告知的对象,还是一群本就不被重视的女孩子,其阻力更加可以想象。
  事实上就是这种情况。
  在这些女孩子的家长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
  富人家的女子,就该养在深闺,学习一些女红针线的手艺,识字倒是其次。
  然后等到及笄之年,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了事。
  而没有这种条件的穷人家女子,则需要早早就替家中干活,帮衬整个家庭。
  譬如替别人浆洗衣物,割草照料牲口,又或操持家务……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勉强为自己挣一份嫁妆。
  至于读书?
  又不能做官,又不能当饭吃,这不是耽误孩子的前程吗?
  一开始,哪怕苏立派出吏员四处‘搜刮’,家中允许前来读书的女孩,一共也才二三十个。
  面对这种情况,楚嬴怒了。
  这些鼠目寸光的家长,也知道什么叫前程?
  身为一个重视教育的领主,他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封地里,有六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经过和苏立的一番商议,楚嬴打算采用强制手段。
  每个适龄学童的家庭,必须将孩子送到顺州书院,接受全新的六年义务教育。
  胆敢违背者,田税加倍。
  实在家中困难,需要子女帮衬的,可以免除税负,甚至给予一定的补贴。
  如此双管齐下,到了今天开学,才勉强凑够两百多名女学生。
  尽管如此,不少家长仍旧对这个强制入学的政策颇有怨言。
  私底下没少非议,说大皇子殿下胡作非为,乃至哗众取宠。
  千百年来,就没见过将女孩子集中起来教育的先例。
  而且就算教育出来,不能参加朝廷的选才考试,又能有什么用呢?
  最后只怕也是一场闹剧收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楚嬴统统当作耳旁风。
  这些家长不知,但他却很清楚。
  目前扩建的白石滩工业区,每天都会有无数技术岗位的空缺涌出来。
  可尴尬的是,这些空缺对应的专业人士,却少的可怜,有的岗位甚至一个人也没有。
  这极大地拖慢了各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度。
  如今的白石滩工业区,不愁销路,却缺大量的产业技工。
  这个新生的‘工业帝国’,就像一个迅速成长的婴儿,嗷嗷待哺,急需大量人才进行填充。
  而培育人才的希望,就落在第一期这些学员的身上。
  尤其是学龄一年的速成班,这些孩子不仅年纪偏大,且或多或少都有一定识字基础。
  楚嬴打算每年招收一批,将他们简单培养,暂行顶替一部分重要岗位。
  等六年之后,第一批义务教育的学生成长起来,就可以源源不断为工业区输送人才。
  当然,这些人不可能全都送去当产业工人。
  其中最有天赋的一部人,楚嬴会对他们进行更高阶的培养。
  不惜各种资源,努力让他们成长为接近工程师的水准。
  到时候,有了这些‘高精尖’的人才相助,楚嬴的工业帝国才算真正成型。
  而这个体系究竟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就连楚嬴也无法想象。
  但他深信一个道理……一个工程师,能够改变一域,一群工程师,就能改变世界。
  届时,当这些学生的家长,看到他们孩子的成就,并且人人都有不菲的报酬时。
  楚嬴相信,今天那些诽谤者,终究会对他心怀感激。
  “咳咳,今日天气状况不佳,本宫就长话短说。”
  “孩子们,欢迎你们正式加入我们顺州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分部。”
  “现在,你们年纪还小,不懂得进入这里学习的意义。”
  “但你们只需记住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是在开拓一项伟大的事业……”
  高台上,楚嬴站在‘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铸就辉煌’的巨大横幅下,一派严肃地朗声训话。
  不过,正当他讲到伟大事业这里,声音却突然戛然而止。
  台下起了一阵骚动。
  众人正疑惑之时,却见楚嬴抬高下巴,对着大门口的方向露出没有笑意的笑:
  “你们果然还是来了。”
  “谁?”
  台下众人一惊,纷纷回头朝着大门口看去。
  只见贾劳廉、颜无忌、四大学家家主,以及一大帮儒生不请而入。
  和中秋那晚灰头土脸败走不同,此时的贾劳廉,一身高冠博带,腰悬短剑,面容肃穆。
  行走之间,腰板挺得笔直,乍一看,还真有几分上古儒家先贤的遗风。
  除了他之外,在他身后的颜无忌等人,也是统一头戴儒巾,身着儒袍。
  不认识的,还以为他们是某个社团的。
  这么多人联袂而来,就像电影里的斧头帮出巡,光是气势,就让在场许多教习和学子变了脸色。
  一行人从侧面走近高台,在距离楚嬴还有三丈时停住。
  贾劳廉抬起头,明明是仰视楚嬴,却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冷声道:
  “我们当然要来,要不然,又岂会知道殿下在这里倒行逆施,妖言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