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悲天悯人的朱允炆
作者:深山修道人    更新:2024-03-23 09:48
  最快更新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最新章节!
  次日,天刚刚破晓。
  大明皇宫,奉天门外。
  文武百官总计约五百多人,已经列好长队,等‘三通鼓’后,便以此进入。
  今日已经是第四日了,自大明开国以来,从未出现过连着四日早朝未开的情况。
  在等待的过程中,已经有不少官员,开始窃窃私语。
  五百多人的规模,看上去极为庞大,而这还是因为朱元璋前些年杀的大臣太多了。
  像礼部尚书,到现在还没人继任,其他职位的空缺,就更多了。
  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担心遭人蒙蔽,所以现在的早朝规定,凡是在京人员,都必须参与。
  哪怕是回京述职的官员,也必须要参加早朝。
  迟到,未到,都会遭人弹劾。轻则罚俸,重则三十大板加罚俸。
  除此之外,朝会对于礼仪要求严格,朝会也是从礼仪方面树立皇帝在大臣面前威仪的一项重要仪式。
  三通鼓后,奉天门外,文武百官依次从左右侧门进入。
  过了奉天门,便是奉天殿了。
  奉天殿,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在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芒,便是俗称的‘金銮宝殿’。
  奉天殿大门紧闭,门外有司礼监数位太监等候。
  这个时候,便是等待皇帝的时刻。
  如前几日般,即使陛下不在,也得等候一炷香后,司礼监太监才会宣布退朝。
  不过四天未上早朝,虽然大臣们感受到轻松了许多,可是几乎人人手里都积压了一批奏疏。
  目前的大小事情,都是由朱元璋一言而定,四天足以拖出来很多事了。
  就在侯朝的大臣们,以为今天又是不上朝的一天时。
  奉天殿里,传来一声威严的声音:“宣!”
  随着声音的响起,大殿正门打开,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从里面走了出来,长声道:“陛下有旨,众臣上朝!”
  群臣闻言,精神一震,此时奉天殿外的值守太监,将左右侧门打开。
  文武百官,小步依次入内,路过门口时,便会将袖中准备好的奏疏,放入太监们准备好的篮子里。
  待上殿后,出列上奏时,太监就会讲奏疏交由皇帝。
  正门口,刘和目不斜视,昂首挺胸,静静的等待着百官入内。
  待百官全部进入后,这才返身回到大殿中。
  刘和返殿这一段,极为讲究,先是小步快速进入,待差不多到站立的位置后,脚步便会放缓。
  当他转身的那一刹那。
  群臣稽首再稽首,齐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
  朱元璋坐在金台龙椅上,司礼监的太监则迅速将奏疏准备好。
  “咱这几天,有些重要的事情去了,早朝耽误几天,咱想看看,是不是咱不在了,诸卿就懈怠了。刘和!”
  “臣在!”
  “给咱查查,今天诸卿是否都到齐了。”
  “臣遵旨!”
  朱元璋一声令下,刘和带着数位太监,立刻开始清查到朝人数。
  在查迟到,未到这一块,朱元璋从不放松。
  按朱元璋的意思,‘咱都到了,你能有什么理由不到’。
  所幸大臣们都是谨慎小心,如履薄冰,并没有因为四天没上朝,敢整什么幺蛾子。
  “回禀陛下,诸位大臣皆已入列。”
  听到刘和这句话,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道:“即是如此,那便开始上奏吧。”
  随着朱元璋说完。
  下面的大臣便有人出列:“禀陛下,臣有本奏!”
  “上奏!”
  ..........
  东宫门外,
  朱允炆站在门口,目光看向奉天殿方向,轻轻的叹息一声。
  自被宣布立为皇太孙后,朱允炆就有了参与朝政的资格。
  但是这个资格,却在半个月前,就被司礼监通知,以皇孙年幼,当以读书为重的原由,取消了朝政的资格。
  当然,这件事和朱安看上去并无关系,只是因为朱允炆在早朝的时候,对于几件政事的处理,让朱元璋有些不满。
  这才让朱允炆再回去多多学习。
  “黄先生,你说还有多久,皇爷爷才会允许我再次参与朝政。”朱允炆有向往的说道。
  “殿下放心,有希直先生的教导,不需要多久,殿下的学问就能越发的深厚,待到陛下考校时,定能让陛下刮目相看。”
  “便是那个时候,就是殿下再次入朝之事。”黄子澄极为自信的说道。
  昨日上午出发,近乎黄昏时候才返回宫中。
  期间朱允炆一直在和方孝孺探讨儒家学问。
  临走的时候,黄子澄悄悄问方孝孺对殿下的看法,果不其然,方孝孺对殿下极为满意。
  黄子澄相信,有方孝孺这等连陛下都称赞的儒家名士帮助,太孙殿下在各方面,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重得陛下喜爱。
  “我昨日听宦官们说,皇爷爷有旨意下达到尚衣监,准备新的衮服。”朱允炆嘴角含笑,恰似无意说起此事,脸上却有些得意。
  这等意味,黄子澄哪里能不明白。
  毕竟太孙殿下,目前十几岁的年纪,知道某些事情后,难免有些得意。
  黄子澄奉承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这必然是陛下在为殿下准备九月册封的衮服。”
  “最近陛下那边,我听有消息说,似乎找到几种极为重要的作物,产量惊人。”
  “据说亩产有千斤之多,便是如此,陛下才对殿下有些许的忽视。”
  “如今政务完毕,心中依旧想着殿下。”
  对于高产作物的事情,黄子澄也有所耳闻,说起此事,倒是闹了一出笑话。
  便对朱允炆讲述这宫外的事情。
  前几天陛下召五位尚书大人进宫,因皇宫内外消息传递极难。
  导致几位尚书大人家人误以为被陛下赐死。
  等了两天还没消息,直接就办起了丧事。
  棺椁都准备好了,只等着尸首送回,便是下葬。
  因为是五位在职的尚书,甚至还有几位大学士一同遇难,这便导致声势搞得挺大。
  当尚书大人,还有大学士们回家的时候,发现宴席都摆好了。
  就等着吃席了。
  朱允炆闻言,却是没有笑,反而有些悲天悯人的意味。
  在朱允炆看来,这等君臣笑话,皆是因为皇爷爷杀戮过甚才引发的。
  只是身为孙儿,遵循儒家礼法,不得在背后议论家中长辈,所以这才闭口不谈。
  黄子澄看得分明,顿时对太孙殿下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