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劣:S.T.A.R.S. OR2-EP3:末日钟(8)
作者:最后的河川 更新:2024-08-25 09:31
www.yuxuange.com
OR2-EP3:末日钟(8)
从大西洋自西向东眺望整个欧洲,加入EU和NATO的各国风土人情千差万别,总体趋势则是越往东越倾向于保守,到了乌克兰则严重到了类似OUN的组织公开为NSDAP和SS辩护的程度。他们将一切不合理的行为解释为和俄国人对抗的必要举措,以此来避免受到外界的更多指责。麦克尼尔已经不想知道那些除了复古守旧之外一无所知的家伙如何面对新变局,他对荷兰的现状还是满意的。一些保守派人士会认为尼德兰正朝着堕落的道路飞速前进,这里发生的一切会挑战大多数人的常识,以至于缺乏适应能力的老古董无法接受现状。麦克尼尔从不认为自己是能够勇于迎接新思想的新潮人士,但他往往会选择接受事实。只要这种变革是自愿而非强制进行的,它的产生就必然有着背后的合理性。
来到荷兰后,麦克尼尔首先研究了EU媒体对柏林事件的报道。他很快就失望了——在他的设想中,总该有一些勇于揭露真相的记者把部分事实传递出去,外界能够通过这些碎片化的证据拼凑出人们应当得知的内容,完全意义的情报封锁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不存在的。结果,欧洲主流媒体的表现和大洋彼岸的合众国同行们毫无区别,他们各自将目光对准了对方,而对自身发生的黑幕保持沉默。由于NFFA尽可能地防止外界得知纽约实验的细节,EU媒体至今依旧在批判NFFA于实验前后体现出的不人道态度,并试图向EU各国公民证明NFFA正在操控本年度的合众国国会选举。合众国的媒体巨头们,无论是NFFA的对手还是盟友,都一致表现出了对EU这种无端猜测的反感。他们一面列举出无数事实,说明本次的国会选举没有受到NFFA控制;另一面则抓住柏林事件中EU含糊不清的表达进行攻击,含沙射影地暗示EU替某些体量巨大的企业收拾残局。
这些千篇一律的报道只有具体的用词和形式存在区别,主旨上是相同的。合众国和EU互相抓住对方的弱点不放,都想争取自由世界的主导权,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合众国长期受到欧洲各国敌视,直到两次世界大战让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救世主,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的欧洲各国才不服气地接受了合众国的支配。过去是欧洲认为合众国太激进了,19世纪的欧洲老绅士们将一切从合众国传来的新思想看作洪水猛兽,并恐惧着他们那些从合众国游历归来的子女变成离经叛道地将枪口对准国王和皇帝的反贼。等到合众国成为了霸主,双方的地位完全发生了变化,现在轮到合众国指责欧洲过于激进、而欧洲认为合众国腐化停滞了。麦克尼尔一篇又一篇地翻看着这些文章,他似乎想象到了记者们抓耳挠腮地为了同一个命题而绞尽脑汁使用看上去更委婉的词汇替自己的老板骂人的场面。有些文章中带着不小的个人情绪,以至于几乎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控诉。同样带着情绪阅读这种文章的读者,很容易被情绪裹挟而选择听从作者的意见,从而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
真相不会是什么煤气爆炸,但麦克尼尔暂时猜不出是谁导致了这场事故。他想要寻找到和死者有关的照片,并且找到了一些侥幸地逃过审查的内容。从那些支离破碎的尸体碎块形状判断,那些人不会是死于爆炸,这些伤口看上去更像是严重外伤——由什么东西将其人为撕裂。麦克尼尔不会排除爆炸过程中死者因冲击波撞击杂物或尖锐物体而受到同等伤害的这种可能,只是他不认为摆在地上的这些尸体会如此巧合地以同一种形式遭受外伤。
“先生,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这起事故和罗森公司有关,因为受影响区域以罗森公司在柏林的办公大楼为中心——”
穿着黑色大衣的警长茫然失措地望着眼前数不胜数的摄像头,慌乱地吐出一句话:
“无可奉告。”
因为某家公司恰好在受事故影响区域的中心地带就断定事故一定和它有关,属于一种毫无逻辑可言的推断思路。麦克尼尔换了另一个电视台,他希望看到罗森公司对此事发表的官方声明。让他深感震惊的是,罗森公司的大老板巴斯蒂安·罗森居然亲自接受了采访,这对于一个总是处在百忙之中的企业家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看来,罗森先生会认为处理争议比应对他的生意更重要。
主持节目的是一个有些谢顶的德国主持人,穿着一件青灰色的西服,满脸络腮胡子。他以前以能够在节目中诱使受采访的嘉宾自觉地说出一些劲爆内幕而知名,他的上司或许希望他能够凭借自身的出色本领从巴斯蒂安·罗森口中套出更多的情报。
“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特别节目现场,您是第一个决定接受邀请的。”
“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必须出面应对这个问题,否则类似的疑问和无端的污蔑会一直围绕着我们的公司。”巴斯蒂安·罗森想必已经准备好了一套答案,麦克尼尔不会相信他说出的任何话。
公开报道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人会干脆利落地认罪。显而易见的是,媒体报道还会成为他们为自己脱罪的绝佳机会。埃贡·舒勒以前就为罗森公司工作,虽然舒勒从未和麦克尼尔说起他以前在该公司的经历,一个会把舒勒逼迫到选择逃跑这种地步的企业,大概不会是什么良心商家。
不出麦克尼尔所料,巴斯蒂安·罗森先是用两分钟时间以无比愤慨的语气痛斥那些不在乎死伤者而只想着借机敲诈罗森公司的投机者和竞争对手,而后又用十几分钟的长篇大论概述他的公司拥有多么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培训工作,以至于全场只剩下他一个人的声音,尴尬不已的主持人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手机打发时间。
“这家伙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
“错了。他自己出钱买你们和小丑一样听他说假话,所有看节目的人,无论是否信以为真,都成了他眼里的小丑。”
麦克尼尔条件反射一般地抓起桌子上的小刀,这才发觉是李林站在房间的角落里,后者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异笑容注视着正播放采访节目的电脑屏幕。
“我有时候怀疑你是个魔鬼,就像圣经里那种总是出来捣乱的类型。”
“从某种角度来说,您的判断是正确的,麦克尼尔将军。”李林走到灯光下,他的身体被罩在一身黑袍下,连那张脸在麦克尼尔眼中都有些模糊不清,“我想,您应该看腻了这场表演。需要加一点特色吗?如果您需要,我现在就可以让他的下一句话变成他自己的坟墓。”
“算了,我是来调查泄密原因的,柏林的事情只是个插曲,我也不太在乎结果。”麦克尼尔连连摆手,“再说,罗森公司现在的地位不是其他势力能随便取代的,如今俄国人还在东欧盘踞,EU发生的任何混乱都只会让俄国人获利。对了,假如您这样一个场外裁判确实打算为我提供帮助,不如拿出一点对我的调查有帮助的情报。”
麦克尼尔不经意地眨了眨眼,李林已经消失在了原地,只留下一张奇怪的卡片。麦克尼尔拾起卡片仔细观察,发现这是劳尔·里维拉名下其中一家公司的员工名片模板。在他离开墨西哥以前,他获得了亚当·希尔特的同意,这位圣会顾问允许麦克尼尔在必要情况下动用NFFA的欧洲资源。不过,要是李林给了他一张能够提供假身份证明的员工名片,麦克尼尔也许会产生些许感激。一个空名片对麦克尼尔而言毫无意义,他还得自己浪费时间去找人伪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又一次泄密。思前想后,麦克尼尔把名片收了起来,关掉电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麦克尼尔根据记忆中亚当·希尔特为他提供的地址,前往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商店。这家商店专门售卖毒品,麦克尼尔隔着很远就闻到了附近街区中那种让他反感的气味。不过,当他走入商店后,他想象中的场景并未出现。这里没有什么拿着注射器到处乱窜的瘾君子,货架上规规矩矩地摆着各类食品,这让它看上去只是一家普通的商店。
“哎呀,你是新来的?”老板说的是德语,麦克尼尔也能听懂一部分,“看你这脸色,以前肯定没有吸毒经验。”
“我是来办事的,先生。”麦克尼尔快速地比划了几个手势,这是NFFA内部的暗号。如果两个NFFA成员在大街上相遇,若其中一人怀疑另一人是自己在NFFA内的同伴而又担心贸然搭话会引来麻烦,他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迅速地确认对方的身份。
几秒之后,老板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挥了挥手,示意麦克尼尔和他一起到库房中讨论问题。
NFFA是如何在海外招募合作者的呢?它的宗旨几乎完全围绕着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核心,麦克尼尔很难想象世上其他国家的公民们会自愿奉献一切为合众国效忠——而且还是长期居住在海外。
“您就是所罗门先生吧?”老板搓了搓手,“我们这里已经好久没有迎接从本土派来的使者了,如果您不着急办事,我希望您在尼德兰多住几天。”
“您对周边局势的掌控程度有多高?”麦克尼尔没有回应他热情的邀请,而是直截了当地点明了自己的来意。
“放心,阿姆斯特丹发生的一切逃不过我的眼睛。”老板的语气有些低沉,显然是麦克尼尔的【功利】让他感到失落,“虽然我不太清楚本土到底发生了什么,想必是我们的事业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迈克尔·麦克尼尔和这位做毒品生意的老板聊起了生意本身。当老板听到麦克尼尔说自己印象中的吸毒场面就是一群人拿着针管进行注射时,他不禁哈哈大笑。这位在海外从事毒品生意的商人说,他们早就想到了更高明的方式,比如把毒品藏到糖果、巧克力或是其他任何食品当中,这样一来吸毒者本人意识不到他正在吸毒,仅存的负罪感也就减轻了。说到这里,老板不无得意地说,他迫切地希望这些商品能够不加限制地流入市场,这样一来下一代孩子从小就可以吸毒,他们长大后也一定会尝试毒性更大的毒品。
“根据我的经验,只要开始吸毒,没有人能够拒绝那些更容易上瘾的高毒性毒品,没有人。”老板十分得意地向麦克尼尔讲述他多年以来积累的人生经验,“嘿,他们以为所有的瘾君子都会在毒品合法化之后浅尝辄止,这就是个一厢情愿的幻觉。”
“你在这里经营一个这么大的毒品交易网络,还敢扮成普通毒品商店店主出来活动,就不怕仇家或竞争对手找过来?”
“所罗门先生,您不会以为我真的只是一个孤身一人在阿姆斯特丹开店的中年商贩吧?”老板伸出右手摩挲着光滑的下巴,“实不相瞒,本地的黑帮也听我指挥。当然,我知道伟大的父反对这些东西,不过他并没有阻止我们用毒品去削弱我们的敌人。世上总会有人吸毒的,就让欧洲人和亚洲人吸罢。”
看来,这家伙就是NFFA在阿姆斯特丹的地下势力头目了。麦克尼尔小心翼翼地将空名片递给对方,询问和那名银行经理有关的情况。毒品商店老板回忆了许久,才从每天积累的无数垃圾信息中挖出一点看似有用的内容。他对麦克尼尔说,如果日期一致,当天确实有一个相貌相似的人进入了他的控制区,当时那个银行经理因为毒瘾发作而急需吸毒,还在商店里闹了起来,气得他差点要报警。
“……他吸毒?”麦克尼尔有些惊讶,他和那名银行经理相处时并未发觉对方身上的异常。
“你看,你自己不吸毒,所以没有经验。”老板笑了,“我是亲眼看着那家伙毫无形象地在地上打滚,他肯定是个吸毒多年的重症患者,不会错的。”
在听到麦克尼尔的要求之后,老板满口答应,让麦克尼尔晚上再来和他见面。这一次麦克尼尔选择的假名字是尼尔·所罗门(Neil Solomon),他一如既往地把养父的姓氏用作假名。临走之前,老板送了麦克尼尔一份巧克力饼,并且再三强调这份礼物里绝对没有毒品。麦克尼尔根本不相信,他假装收下了礼物,然后把整个包装盒扔进了路旁的垃圾桶里。
这些瘾君子都不可靠。那个泄密的银行经理向所有人隐瞒了重要事实,如果他确实是吸毒多年的重度瘾君子,那么他对麦克尼尔当时说出的一番话恐怕也是假的——你不能指望神志不清的家伙分辨出什么是事实。尽管如此,麦克尼尔依旧希望到红灯区进行仔细调查,他不能凭借侥幸心理断定那人所说的都是毒品作用下的幻觉。打扮成旅客的年轻士兵一溜烟地回到了旅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他将整个白天的时间用在搜集情报上,尤其是EU媒体对柏林事件的跟踪报道。
尽管外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靠谱的猜测,事态却依旧恶化了。下午三点左右,有人在路旁发现了一名消防员的尸体,柏林警方随后赶到并封锁了现场。此人生前是一名在消防队工作的魔法师,平日的社交媒体动态中无不表现出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去造福公民而非去杀人的心愿。但是,他的队友们似乎并不领情,而他平日的精彩表现被理解为使用本不该存在的能力去夺取他人的工作。结果,所谓的爆炸事件发生后,倒霉的消防员魔法师被人诬陷为主谋,并迅速地死在了街头。
媒体的采访似乎也证明了一般市民对魔法师的普遍看法便是希望他们充当战斗机器:
“魔法师只要出现在战场上就好了。”一个耷拉着眼皮的公交车司机在休息时接受了媒体采访,“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我求求他们不要再来抢我们的工作了。一个魔法师在某些领域能代替成百上千人,那这些被代替的人去做什么?魔法师比难民还烦人……”
麦克尼尔没了享乐的心思,他又看了看其他相关报道,EU的公民们和美国人一样普遍不喜欢这些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怪胎。
晚上七点左右,麦克尼尔到那家毒品商店去找为NFFA工作的老板。老板将伪造后的名片还给了他,麦克尼尔只看了一眼就大叫起来,原来名片上出现的头像竟然是留着大胡子的他本人。凭着良心发誓,他从来没有留过大胡子。
“这照片是用你的脸进行AI合成之后的产物。”老板对麦克尼尔解释道,“你的名字叫尼尔·所罗门,听上去就是个犹太人,而众所周知咱们NFFA不收任何犹太人。所以,我把你的外貌按照犹太人的特征处理了一下,这样就算以后有人调查你的活动,也不会怀疑我们的组织。”
两人穿着便装出门了,这位地位不低的老板没有带着任何保镖。他们很快来到了红灯区,里面的景象让麦克尼尔眼花缭乱。他不知道那个银行经理当时去了哪家夜店,这种事情根本无从调查,除非当事人说实话。不过,毒品商店老板似乎早有打算,他径直带着麦克尼尔走进街区,来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夜店门口。
“我把一部分消息告诉了他们。你放心,他们很懂规矩,知道该怎么做。”
夜店里的声音大得吓人,麦克尼尔刚一步踏进这地方就产生了赶快离开的冲动。四周都有维持秩序的保安人员,他们的任务是防止有客人在这里闹事。一位形容枯槁的青年男子在几名保镖的陪同下出现在了二人眼前,疑惑地看着和这个场所格格不入的麦克尼尔。
“他就是我的那位美国朋友。”毒品商店老板换了荷兰语,“他的手下在这地方丢了东西,现在他想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那青年上下打量了麦克尼尔几眼,才做出手势请两人离开大厅。他们来到了监控室,这里保存着最近一段时间的监控录像。噪音减弱了不少,这些墙壁的隔音效果绝对是一流的。负责看守监控室的保安人员调出了2046年1月和2月的全部录像并逐一搜索,终于找到了麦克尼尔需要的内容。那名银行经理以一种不修边幅的神态出现在镜头中,而一名穿着西服的光头男子则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由于背景噪音太大,麦克尼尔根本听不清两人在谈什么。
“看看其他摄像头拍到的画面。”
然而,不知道是摄像头质量太差还是这家夜店不用心,总之其他摄像头拍到的画面不是模糊不清就是被强光闪得令人难以分辨画面,唯一能让麦克尼尔看清内容的只剩下了光头男子背对摄像头的这份录像。
“怎么样?”
“不行,这家伙始终背对镜头,我看不清他的脸,不能确定他的身份。”麦克尼尔叹了口气,“你手下有技术人员吗?让他们处理一下其他的录像,把那些干扰因素都弄掉,我想知道这家伙到底是谁。”
光头男子自始至终没有动作,而那个银行经理却有一段时间离开了画面。根据其他摄像头拍摄到的内容,他应该是去上厕所了。麦克尼尔焦躁地在监控室内踱步,毒品商店老板则在和夜店老板讨价还价。一听说他们打算把录像弄出去进行处理,夜店老板大惊失色,他害怕这些录像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老奸巨猾的毒品商店老板再三安抚对方,并且主动提出给出一大笔封口费,这才让夜店老板相信他们。
“带我去他们当时坐的位置。”
麦克尼尔来到了两人所处的同一位置,他请毒品商店老板坐在光头男子的位置,他本人则找到了银行经理所坐的沙发。两人一言不发地在这里尴尬地静坐了几分钟之后,麦克尼尔终于察觉到了些许异常。
“奇怪,这里的灯光好像没有录像中那么强啊。”
“确实如此,因为有些灯经过了更换。”夜店老板承认了这一事实。
“什么时候换掉的?”
“准确地说,是在这两个人出现后的……第三天。”夜店老板拿不准对方的用意,但他明白麦克尼尔肯定希望得到一个和这两人相关的答复,于是不自觉地把日期换算到了以当晚为中心的坐标轴上。
“换下来的灯在什么地方?”
麦克尼尔当然不可能得到任何答复,他在没有取得更多证据的情况下空手离开了红灯区。尽管周围的许多人都建议他留下来认真地享乐,麦克尼尔还是拒绝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须处理。
TBCwww.yuxuange.com
OR2-EP3:末日钟(8)
从大西洋自西向东眺望整个欧洲,加入EU和NATO的各国风土人情千差万别,总体趋势则是越往东越倾向于保守,到了乌克兰则严重到了类似OUN的组织公开为NSDAP和SS辩护的程度。他们将一切不合理的行为解释为和俄国人对抗的必要举措,以此来避免受到外界的更多指责。麦克尼尔已经不想知道那些除了复古守旧之外一无所知的家伙如何面对新变局,他对荷兰的现状还是满意的。一些保守派人士会认为尼德兰正朝着堕落的道路飞速前进,这里发生的一切会挑战大多数人的常识,以至于缺乏适应能力的老古董无法接受现状。麦克尼尔从不认为自己是能够勇于迎接新思想的新潮人士,但他往往会选择接受事实。只要这种变革是自愿而非强制进行的,它的产生就必然有着背后的合理性。
来到荷兰后,麦克尼尔首先研究了EU媒体对柏林事件的报道。他很快就失望了——在他的设想中,总该有一些勇于揭露真相的记者把部分事实传递出去,外界能够通过这些碎片化的证据拼凑出人们应当得知的内容,完全意义的情报封锁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不存在的。结果,欧洲主流媒体的表现和大洋彼岸的合众国同行们毫无区别,他们各自将目光对准了对方,而对自身发生的黑幕保持沉默。由于NFFA尽可能地防止外界得知纽约实验的细节,EU媒体至今依旧在批判NFFA于实验前后体现出的不人道态度,并试图向EU各国公民证明NFFA正在操控本年度的合众国国会选举。合众国的媒体巨头们,无论是NFFA的对手还是盟友,都一致表现出了对EU这种无端猜测的反感。他们一面列举出无数事实,说明本次的国会选举没有受到NFFA控制;另一面则抓住柏林事件中EU含糊不清的表达进行攻击,含沙射影地暗示EU替某些体量巨大的企业收拾残局。
这些千篇一律的报道只有具体的用词和形式存在区别,主旨上是相同的。合众国和EU互相抓住对方的弱点不放,都想争取自由世界的主导权,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合众国长期受到欧洲各国敌视,直到两次世界大战让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救世主,实力受到严重削弱的欧洲各国才不服气地接受了合众国的支配。过去是欧洲认为合众国太激进了,19世纪的欧洲老绅士们将一切从合众国传来的新思想看作洪水猛兽,并恐惧着他们那些从合众国游历归来的子女变成离经叛道地将枪口对准国王和皇帝的反贼。等到合众国成为了霸主,双方的地位完全发生了变化,现在轮到合众国指责欧洲过于激进、而欧洲认为合众国腐化停滞了。麦克尼尔一篇又一篇地翻看着这些文章,他似乎想象到了记者们抓耳挠腮地为了同一个命题而绞尽脑汁使用看上去更委婉的词汇替自己的老板骂人的场面。有些文章中带着不小的个人情绪,以至于几乎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的控诉。同样带着情绪阅读这种文章的读者,很容易被情绪裹挟而选择听从作者的意见,从而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
真相不会是什么煤气爆炸,但麦克尼尔暂时猜不出是谁导致了这场事故。他想要寻找到和死者有关的照片,并且找到了一些侥幸地逃过审查的内容。从那些支离破碎的尸体碎块形状判断,那些人不会是死于爆炸,这些伤口看上去更像是严重外伤——由什么东西将其人为撕裂。麦克尼尔不会排除爆炸过程中死者因冲击波撞击杂物或尖锐物体而受到同等伤害的这种可能,只是他不认为摆在地上的这些尸体会如此巧合地以同一种形式遭受外伤。
“先生,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这起事故和罗森公司有关,因为受影响区域以罗森公司在柏林的办公大楼为中心——”
穿着黑色大衣的警长茫然失措地望着眼前数不胜数的摄像头,慌乱地吐出一句话:
“无可奉告。”
因为某家公司恰好在受事故影响区域的中心地带就断定事故一定和它有关,属于一种毫无逻辑可言的推断思路。麦克尼尔换了另一个电视台,他希望看到罗森公司对此事发表的官方声明。让他深感震惊的是,罗森公司的大老板巴斯蒂安·罗森居然亲自接受了采访,这对于一个总是处在百忙之中的企业家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看来,罗森先生会认为处理争议比应对他的生意更重要。
主持节目的是一个有些谢顶的德国主持人,穿着一件青灰色的西服,满脸络腮胡子。他以前以能够在节目中诱使受采访的嘉宾自觉地说出一些劲爆内幕而知名,他的上司或许希望他能够凭借自身的出色本领从巴斯蒂安·罗森口中套出更多的情报。
“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特别节目现场,您是第一个决定接受邀请的。”
“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必须出面应对这个问题,否则类似的疑问和无端的污蔑会一直围绕着我们的公司。”巴斯蒂安·罗森想必已经准备好了一套答案,麦克尼尔不会相信他说出的任何话。
公开报道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人会干脆利落地认罪。显而易见的是,媒体报道还会成为他们为自己脱罪的绝佳机会。埃贡·舒勒以前就为罗森公司工作,虽然舒勒从未和麦克尼尔说起他以前在该公司的经历,一个会把舒勒逼迫到选择逃跑这种地步的企业,大概不会是什么良心商家。
不出麦克尼尔所料,巴斯蒂安·罗森先是用两分钟时间以无比愤慨的语气痛斥那些不在乎死伤者而只想着借机敲诈罗森公司的投机者和竞争对手,而后又用十几分钟的长篇大论概述他的公司拥有多么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培训工作,以至于全场只剩下他一个人的声音,尴尬不已的主持人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看着手机打发时间。
“这家伙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
“错了。他自己出钱买你们和小丑一样听他说假话,所有看节目的人,无论是否信以为真,都成了他眼里的小丑。”
麦克尼尔条件反射一般地抓起桌子上的小刀,这才发觉是李林站在房间的角落里,后者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异笑容注视着正播放采访节目的电脑屏幕。
“我有时候怀疑你是个魔鬼,就像圣经里那种总是出来捣乱的类型。”
“从某种角度来说,您的判断是正确的,麦克尼尔将军。”李林走到灯光下,他的身体被罩在一身黑袍下,连那张脸在麦克尼尔眼中都有些模糊不清,“我想,您应该看腻了这场表演。需要加一点特色吗?如果您需要,我现在就可以让他的下一句话变成他自己的坟墓。”
“算了,我是来调查泄密原因的,柏林的事情只是个插曲,我也不太在乎结果。”麦克尼尔连连摆手,“再说,罗森公司现在的地位不是其他势力能随便取代的,如今俄国人还在东欧盘踞,EU发生的任何混乱都只会让俄国人获利。对了,假如您这样一个场外裁判确实打算为我提供帮助,不如拿出一点对我的调查有帮助的情报。”
麦克尼尔不经意地眨了眨眼,李林已经消失在了原地,只留下一张奇怪的卡片。麦克尼尔拾起卡片仔细观察,发现这是劳尔·里维拉名下其中一家公司的员工名片模板。在他离开墨西哥以前,他获得了亚当·希尔特的同意,这位圣会顾问允许麦克尼尔在必要情况下动用NFFA的欧洲资源。不过,要是李林给了他一张能够提供假身份证明的员工名片,麦克尼尔也许会产生些许感激。一个空名片对麦克尼尔而言毫无意义,他还得自己浪费时间去找人伪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又一次泄密。思前想后,麦克尼尔把名片收了起来,关掉电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麦克尼尔根据记忆中亚当·希尔特为他提供的地址,前往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商店。这家商店专门售卖毒品,麦克尼尔隔着很远就闻到了附近街区中那种让他反感的气味。不过,当他走入商店后,他想象中的场景并未出现。这里没有什么拿着注射器到处乱窜的瘾君子,货架上规规矩矩地摆着各类食品,这让它看上去只是一家普通的商店。
“哎呀,你是新来的?”老板说的是德语,麦克尼尔也能听懂一部分,“看你这脸色,以前肯定没有吸毒经验。”
“我是来办事的,先生。”麦克尼尔快速地比划了几个手势,这是NFFA内部的暗号。如果两个NFFA成员在大街上相遇,若其中一人怀疑另一人是自己在NFFA内的同伴而又担心贸然搭话会引来麻烦,他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迅速地确认对方的身份。
几秒之后,老板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挥了挥手,示意麦克尼尔和他一起到库房中讨论问题。
NFFA是如何在海外招募合作者的呢?它的宗旨几乎完全围绕着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核心,麦克尼尔很难想象世上其他国家的公民们会自愿奉献一切为合众国效忠——而且还是长期居住在海外。
“您就是所罗门先生吧?”老板搓了搓手,“我们这里已经好久没有迎接从本土派来的使者了,如果您不着急办事,我希望您在尼德兰多住几天。”
“您对周边局势的掌控程度有多高?”麦克尼尔没有回应他热情的邀请,而是直截了当地点明了自己的来意。
“放心,阿姆斯特丹发生的一切逃不过我的眼睛。”老板的语气有些低沉,显然是麦克尼尔的【功利】让他感到失落,“虽然我不太清楚本土到底发生了什么,想必是我们的事业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迈克尔·麦克尼尔和这位做毒品生意的老板聊起了生意本身。当老板听到麦克尼尔说自己印象中的吸毒场面就是一群人拿着针管进行注射时,他不禁哈哈大笑。这位在海外从事毒品生意的商人说,他们早就想到了更高明的方式,比如把毒品藏到糖果、巧克力或是其他任何食品当中,这样一来吸毒者本人意识不到他正在吸毒,仅存的负罪感也就减轻了。说到这里,老板不无得意地说,他迫切地希望这些商品能够不加限制地流入市场,这样一来下一代孩子从小就可以吸毒,他们长大后也一定会尝试毒性更大的毒品。
“根据我的经验,只要开始吸毒,没有人能够拒绝那些更容易上瘾的高毒性毒品,没有人。”老板十分得意地向麦克尼尔讲述他多年以来积累的人生经验,“嘿,他们以为所有的瘾君子都会在毒品合法化之后浅尝辄止,这就是个一厢情愿的幻觉。”
“你在这里经营一个这么大的毒品交易网络,还敢扮成普通毒品商店店主出来活动,就不怕仇家或竞争对手找过来?”
“所罗门先生,您不会以为我真的只是一个孤身一人在阿姆斯特丹开店的中年商贩吧?”老板伸出右手摩挲着光滑的下巴,“实不相瞒,本地的黑帮也听我指挥。当然,我知道伟大的父反对这些东西,不过他并没有阻止我们用毒品去削弱我们的敌人。世上总会有人吸毒的,就让欧洲人和亚洲人吸罢。”
看来,这家伙就是NFFA在阿姆斯特丹的地下势力头目了。麦克尼尔小心翼翼地将空名片递给对方,询问和那名银行经理有关的情况。毒品商店老板回忆了许久,才从每天积累的无数垃圾信息中挖出一点看似有用的内容。他对麦克尼尔说,如果日期一致,当天确实有一个相貌相似的人进入了他的控制区,当时那个银行经理因为毒瘾发作而急需吸毒,还在商店里闹了起来,气得他差点要报警。
“……他吸毒?”麦克尼尔有些惊讶,他和那名银行经理相处时并未发觉对方身上的异常。
“你看,你自己不吸毒,所以没有经验。”老板笑了,“我是亲眼看着那家伙毫无形象地在地上打滚,他肯定是个吸毒多年的重症患者,不会错的。”
在听到麦克尼尔的要求之后,老板满口答应,让麦克尼尔晚上再来和他见面。这一次麦克尼尔选择的假名字是尼尔·所罗门(Neil Solomon),他一如既往地把养父的姓氏用作假名。临走之前,老板送了麦克尼尔一份巧克力饼,并且再三强调这份礼物里绝对没有毒品。麦克尼尔根本不相信,他假装收下了礼物,然后把整个包装盒扔进了路旁的垃圾桶里。
这些瘾君子都不可靠。那个泄密的银行经理向所有人隐瞒了重要事实,如果他确实是吸毒多年的重度瘾君子,那么他对麦克尼尔当时说出的一番话恐怕也是假的——你不能指望神志不清的家伙分辨出什么是事实。尽管如此,麦克尼尔依旧希望到红灯区进行仔细调查,他不能凭借侥幸心理断定那人所说的都是毒品作用下的幻觉。打扮成旅客的年轻士兵一溜烟地回到了旅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他将整个白天的时间用在搜集情报上,尤其是EU媒体对柏林事件的跟踪报道。
尽管外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靠谱的猜测,事态却依旧恶化了。下午三点左右,有人在路旁发现了一名消防员的尸体,柏林警方随后赶到并封锁了现场。此人生前是一名在消防队工作的魔法师,平日的社交媒体动态中无不表现出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去造福公民而非去杀人的心愿。但是,他的队友们似乎并不领情,而他平日的精彩表现被理解为使用本不该存在的能力去夺取他人的工作。结果,所谓的爆炸事件发生后,倒霉的消防员魔法师被人诬陷为主谋,并迅速地死在了街头。
媒体的采访似乎也证明了一般市民对魔法师的普遍看法便是希望他们充当战斗机器:
“魔法师只要出现在战场上就好了。”一个耷拉着眼皮的公交车司机在休息时接受了媒体采访,“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我求求他们不要再来抢我们的工作了。一个魔法师在某些领域能代替成百上千人,那这些被代替的人去做什么?魔法师比难民还烦人……”
麦克尼尔没了享乐的心思,他又看了看其他相关报道,EU的公民们和美国人一样普遍不喜欢这些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怪胎。
晚上七点左右,麦克尼尔到那家毒品商店去找为NFFA工作的老板。老板将伪造后的名片还给了他,麦克尼尔只看了一眼就大叫起来,原来名片上出现的头像竟然是留着大胡子的他本人。凭着良心发誓,他从来没有留过大胡子。
“这照片是用你的脸进行AI合成之后的产物。”老板对麦克尼尔解释道,“你的名字叫尼尔·所罗门,听上去就是个犹太人,而众所周知咱们NFFA不收任何犹太人。所以,我把你的外貌按照犹太人的特征处理了一下,这样就算以后有人调查你的活动,也不会怀疑我们的组织。”
两人穿着便装出门了,这位地位不低的老板没有带着任何保镖。他们很快来到了红灯区,里面的景象让麦克尼尔眼花缭乱。他不知道那个银行经理当时去了哪家夜店,这种事情根本无从调查,除非当事人说实话。不过,毒品商店老板似乎早有打算,他径直带着麦克尼尔走进街区,来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夜店门口。
“我把一部分消息告诉了他们。你放心,他们很懂规矩,知道该怎么做。”
夜店里的声音大得吓人,麦克尼尔刚一步踏进这地方就产生了赶快离开的冲动。四周都有维持秩序的保安人员,他们的任务是防止有客人在这里闹事。一位形容枯槁的青年男子在几名保镖的陪同下出现在了二人眼前,疑惑地看着和这个场所格格不入的麦克尼尔。
“他就是我的那位美国朋友。”毒品商店老板换了荷兰语,“他的手下在这地方丢了东西,现在他想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那青年上下打量了麦克尼尔几眼,才做出手势请两人离开大厅。他们来到了监控室,这里保存着最近一段时间的监控录像。噪音减弱了不少,这些墙壁的隔音效果绝对是一流的。负责看守监控室的保安人员调出了2046年1月和2月的全部录像并逐一搜索,终于找到了麦克尼尔需要的内容。那名银行经理以一种不修边幅的神态出现在镜头中,而一名穿着西服的光头男子则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由于背景噪音太大,麦克尼尔根本听不清两人在谈什么。
“看看其他摄像头拍到的画面。”
然而,不知道是摄像头质量太差还是这家夜店不用心,总之其他摄像头拍到的画面不是模糊不清就是被强光闪得令人难以分辨画面,唯一能让麦克尼尔看清内容的只剩下了光头男子背对摄像头的这份录像。
“怎么样?”
“不行,这家伙始终背对镜头,我看不清他的脸,不能确定他的身份。”麦克尼尔叹了口气,“你手下有技术人员吗?让他们处理一下其他的录像,把那些干扰因素都弄掉,我想知道这家伙到底是谁。”
光头男子自始至终没有动作,而那个银行经理却有一段时间离开了画面。根据其他摄像头拍摄到的内容,他应该是去上厕所了。麦克尼尔焦躁地在监控室内踱步,毒品商店老板则在和夜店老板讨价还价。一听说他们打算把录像弄出去进行处理,夜店老板大惊失色,他害怕这些录像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老奸巨猾的毒品商店老板再三安抚对方,并且主动提出给出一大笔封口费,这才让夜店老板相信他们。
“带我去他们当时坐的位置。”
麦克尼尔来到了两人所处的同一位置,他请毒品商店老板坐在光头男子的位置,他本人则找到了银行经理所坐的沙发。两人一言不发地在这里尴尬地静坐了几分钟之后,麦克尼尔终于察觉到了些许异常。
“奇怪,这里的灯光好像没有录像中那么强啊。”
“确实如此,因为有些灯经过了更换。”夜店老板承认了这一事实。
“什么时候换掉的?”
“准确地说,是在这两个人出现后的……第三天。”夜店老板拿不准对方的用意,但他明白麦克尼尔肯定希望得到一个和这两人相关的答复,于是不自觉地把日期换算到了以当晚为中心的坐标轴上。
“换下来的灯在什么地方?”
麦克尼尔当然不可能得到任何答复,他在没有取得更多证据的情况下空手离开了红灯区。尽管周围的许多人都建议他留下来认真地享乐,麦克尼尔还是拒绝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须处理。
TBCwww.yuxuange.com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