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八 赵王刘赦与“友好协商”
作者:御炎 更新:2024-08-25 03:11
()本来这些叛军都感觉他们能在集体农庄里面捞一笔,觉得集体农庄就是他们的大粮仓,可谁曾想到他们就这样撞上了铁板。
一群人在铁板上撞得头破血流。
集体农庄里的自卫队可真不是吃素的,一些集体农庄的代表看到来犯之敌人数比较少,还故意把他们放进来,关门打狗。
一些三五十人的叛军小队就这样被集体农庄内的几百人组成的自卫队无给全歼了。
一场关门打狗的歼灭作战下来,叛军往往会被杀掉十几二十人,而集体农庄的自卫队伍一般只有个位数的伤亡,战死的情况比较少发生。
更加优秀的战果发生在赵国,一个一百多人的叛军小队想要去一个集体农庄内打秋风,被集体农庄的代表设下圈套,钻进了口袋阵里,农庄自卫队四面八方的杀出,把这个叛军小队全部歼灭。
叛军小队被杀死了三十多人,而农庄自卫队本身居然只有一个人因为跑得太快扭到了脚,并无其他伤亡。
因为集体农庄的优秀表现,叛军攻城略地给城池带来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叛浪潮冲击到集体农庄的时候,被硬生生的遏制住了。
这波叛乱浪潮终究没能危害到冀州南部的农业基本盘。
这不得不说是朝廷方面的意外之喜,也是徐晃的意外之喜。
徐晃本以为冀州南部肯定是烽烟遍地各种狼藉,但是等他率军进入魏郡之后,收集各种消息,才发现情况好像也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糟糕。
城池的确被攻破了不少,很多叛军也是围着城池猛攻,但是周边的次生灾害被遏制住了,零零散散的叛军队伍反而被集体农庄的自卫队伍干掉了不少,使得叛军就只是盘踞在城池附近,没能向周边地区顺利发展。
且因为集体农庄自卫队伍的活跃表现,各郡国叛军之间也缺少直接联系,难以实现协同作战,各自都在战略上陷入了僵持阶段,没能进一步扩大战果,没能进一步增加叛军的势力。
集体农庄内的农民们更相信朝廷,而不相信这些地主老爷们的鬼话,不会帮助他们,虽然没有得到官府的进一步组织,但是他们自发的保卫家园的战斗就已经给朝廷帮了大忙。
甚至于一些想要立功的胆子比较大的农庄代表还会派人外出侦查,发现叛军的踪迹之后就带队搞偷袭,要是发现叛军运输后勤物资的队伍,那更是嗷嗷叫着冲上去攻击运输队伍,给叛军的后勤补给带去了极大的麻烦,使得前线包围城池的叛军也无法全力作战。
所以当徐晃带着军队来到魏郡参战的时候,他面对的魏郡叛军虽然人数多,有三万多人,但是战斗状况和处境非常糟糕。
领兵北上的路上徐晃已经发布了将令,要求对度田令接受程度较高的冀州北部三个郡国的郡国兵统一听指令,一起南下助战。
常山国、中山国和河间国三国的郡国兵加在一起也有七八千人,虽然还是没有满编的状态,但是战斗力还是有的。
徐晃让三国郡国兵分别行动,常山国郡国兵南下进入赵国协助作战,而中山国和河间国的郡国兵则合兵一处,南下安平国。
徐晃自己先平定魏郡的叛乱,然后北上赵国会合常山国郡国兵,联合赵国郡国兵一起平定完赵国的叛乱之后,再一起东进,前往巨鹿郡和安平国平定叛乱。
布置都布置下去了,徐晃也没什么好纠结的,直接派部将带领骑兵突袭,切断了魏郡叛军的后勤,分兵捣毁了他们的老巢。
虎贲军先对着老巢一顿迅猛操作,然后再带兵奔赴邺城战场,和叛军主力对线。
叛军主力这边因为后勤被汉军切断,所以前线那边只剩下五天的存粮,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叛军军心动摇,出现了逃兵现象,对邺城的威胁大大降低了。
魏郡的叛军首脑就是原冀州别驾田雍,他得知后勤被汉军切断的消息之后,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回去救援后勤,但是派去救援后勤的部队撞上了带兵赶赴邺城的徐晃,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
然后叛军被全歼。
徐晃继续领兵挺进,于贞观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抵达了邺城附近,在邺城附近建造军营,继续派人往前探,观察叛军的动向。
田雍这边得知汉军抵达,有点紧张,再一听汉军军旗上打着“虎贲军”的军号,就更加紧张了。
“虎贲军的主将是徐晃本人,徐晃他亲自来了,徐晃用兵沉稳,是刘备非常信任的重要部将之一,很难对付,我们务必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急躁冒进!”
田雍知道徐晃的厉害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出于对后勤被截断的恐慌,他们认为必须集合主力打通后勤通道,否则就会被来犯的汉军和邺城守军前后夹击,情况会更加危险。
等他们进一步得知来犯汉军不过一万人之后,便放松了警惕,觉得三万人对付一万人,优势在我,徐晃的部队再能打,还真能以少胜多不成?
于是很多人主张大军压上去,把徐晃所部击溃,打通后勤通道,然后再调过头来威慑邺城,让邺城守军绝望,开城投降,更进一步威慑朝廷,让朝廷妥协,出让利益。
田雍觉得这太冒险了,强烈反对,认为野战击溃汉军正规军的可能性比较低,应该利用现有的态势固守,吸引汉军来攻,自己处在一个防守的位置上。
奈何太多人觉得继续围攻邺城胜算太小,且邺城城防坚固,他们继续打下去旷日持久,后勤还无法持续,再过几天大家就都要喝西北风了,还守?
大家虽然不缺钱粮,但是也不想让一场仗的损失大过十年二十年的税收额度,真要打到那个地步还被打败了,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刘备缴税算了。
田雍无法阻挡众人的要求,只能被迫答应,于是亲自领兵前往迎战徐晃,徐晃统兵与之正面对抗,两军在邺城西边的漳水北岸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
说激烈也确实挺激烈的,因为四万多人的战场,铁骑纵横,战士嘶吼,那确实很激烈,但是要正儿八经的说,汉军方面可能并不觉得这就真的有那么激烈。
汉军正儿八经全力以赴与对方交战可能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然后叛军前军被汉军前军打崩了,哭嚎着往后跑。
前军崩溃带动中军崩溃中军崩溃带动了后军崩溃,然后叛军就自我崩溃,等于是自爆了。
田雍那边好像也设置了督战队防止崩溃和士兵逃跑,但是督战队的刀都砍断了,自己都被压在地上踩死了,也没能扛住疯了一般崩溃的叛军士兵。
很显然,在他们眼里,汉军的战斗力要远远强过督战队的战斗力。
一个小时都不到的肉搏之后,甚至徐晃都还没有下令骑兵包抄叛军后路,叛军就崩溃的差不多了,漫山遍野都是窜逃的叛军士兵。
徐晃还以为田雍真的有什么本事,还想着保留骑兵作为最后的杀手锏,万一对方还有后手之类的,结果打到最后对面全军崩溃了也不见后手,徐晃摇摇头,下令骑兵突击,包抄对方退路,将对方一口气吃掉。
一万人包围三万人这也算是战场上不多见的奇观,但是放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刻,还真就那么应景。
主要叛军这边除了少部分前军和中军部分保护老爷们的亲兵是全副武装乃至于披甲的之外,大部分人都没有披甲,或者只是穿着简单的轻甲、皮甲。
武器五花八门,长短不一,环首刀和长矛之类正规军兵器占比不高,农具占了很大一部分,木棍、木枪之类的也有挺大一部分,属于古典时代武器大杂烩。
这样的装备,能和汉军对抗四五十分钟,还要多亏徐晃的谨慎,没一开始就全军压上,而是小心试探了一下这支叛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等他发现这支叛军确实废拉不堪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一些了。
不过结果是好的,叛军全军覆没,没多少人逃了出去,杀死的也不算很多,大部分人都被汉军俘获,包括田雍在内,魏郡叛军的整个领导层被一锅端。
之后,邺城之围解除了,邺城恢复了安全,一脸羞愧之色的桥瑁和魏郡太守一起向徐晃表达谢意。
至于被俘获的田雍,桥瑁则在徐晃面前直接拔刀,若非徐晃阻止,桥瑁差点就要杀了田雍。
“我用公车请你担任别驾,对你十分尊敬,各种照顾从无短缺,对你的意见相当重视,结果伱就用大军围城来回报我吗?!”
田雍低着头,一言不发,桥瑁更加生气,涨红了脸,举起刀就要杀死田雍。
徐晃阻止了他。
“一般人也就杀了,但他是冀州别驾,地位较高,不能随便杀了,要送到雒阳接受审判,也算是我军的战利品,桥使君还请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
徐晃出言阻止,桥瑁也没有办法。
他自觉他这个州刺史算是做到头了,冀州出了那么大的乱子,他本人身边的冀州别驾居然成为冀州造反叛乱的头子,一个识人不明就能把他打入无底深渊,今后还有什么政治前途可言呢?
他可不是当年的刘备,就算被公孙瓒背刺,可是凭自己的能耐,愣是用七十多万俘虏扭转了局面,让自己成功度过信任危机。
怀着悲怆的情绪,桥瑁深深地叹息,便着手准备写辞职奏表了。
魏郡的平定不过是这场战争的开始,随后,徐晃便统领大军进入了赵国。
比起魏郡的情况,赵国的情况其实更加糟糕一些,这个糟糕并不是战争态势的糟糕,而是政治层面的糟糕。
因为现任赵王刘赦对刘备的度田令感到不满,居然公开喊出了要朝廷三思、要赵国相服虔打开邯郸城门和城外叛军“友好协商”的口号,公开和朝廷意志作对。
他认为这样打下去是没有意义,这个事情到底还是朝廷的政策引起的混乱,朝廷需要负责人,责任不应该在地方,所以地方不应该打生打死,应该坐下来谈判,然后向朝廷提交他们的意愿。
总而言之一句话——开门!
于是城外叛军大喜过望,一群原本的官吏、还有地主豪强们公开响应赵王刘赦的口号,一边围困攻打邯郸,一边对城内喊话,要求服虔停止抵抗,打开城门,和大家“友好协商”。
服虔当然不可能打开城门。
他很清楚现在是个什么局面,也意识到了赵王刘赦是个什么想法,他知道自己一旦打开城门,政治生命和生物生命都会走向终结,服氏家族也就差不多要在第三帝国完蛋了。
所以他宁肯自己死,都不愿意打开城门做错事。
不过赵王刘赦还真不是只喊口号不做事情,这家伙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和刘备作对。
叛军突袭邯郸城的时候,刘赦还派人想要和叛军里应外合,多亏赵国郡国兵都尉孙祥提前得到消息,紧急关闭了城门,又带人围杀了刘赦派来的乱贼,之后调兵包围了赵王府以为威慑,这才勉强稳住了邯郸城内的情况。
尽管如此,赵王刘赦公开和度田令作对的消息还是非常重大的影响了邯郸城内的政治态势,一些原本想要顺从度田令的官吏都开始动摇。
他们觉得赵王刘赦作为宗室都要反对度田令,那么高地位的人尚且不满,那么在情况如此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站在刘备这边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大家真的成功动摇了刘备的意志,少交点钱不是挺好的吗?
于是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服虔和孙祥撤掉包围赵王府的兵马,打开城门和叛军和谈,不要继续做无谓的抵抗,很多人到国相府中拜见服虔,给服虔施加压力。
服虔在这样的冲击之中没有什么盟友,身边最可靠的人就是郡国兵都尉孙祥。
孙祥意志坚定,没有妥协的想法,不仅没有撤走包围赵王府的人手,甚至还增加了一些人手,并且还象征性的发起了几次佯攻以恐吓府内蠢蠢欲动的赵王刘赦,顺便震慑一下城内的反对派。
他忠诚于刘备,绝不会向城内这些混蛋服软,但是他只有自己,服虔能给他提供的帮助比较有限。
服虔治理地方比较柔和,性格相对而言比较软弱,不能震慑部下,也不能震慑赵王刘赦。
城内混乱的时候,他亲自出马劝说那些反对派们消停一点,取得的成效也比较小,于是城内的情况越发不妙,全靠两千多郡国兵以武力死撑才能维持。
饶是如此,邯郸城也是险象环生。
半个多月以来,郡国兵据城死守,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人或者受伤或者战死,后面孙祥也扛不住,只能紧急招募城中壮丁参军作战,坚守城池。
然后伤亡就更大了一些。
眼看着邯郸撑腰坚持不住了。
而且就在徐晃领兵抵达邯郸的前一天,城内还出现了针对孙祥的刺杀行动,只不过没有成功。
刺客被孙祥的部下拼命抓住,要审问他是谁派来的,可惜这个刺客是个死士,被抓住之后自己服毒自尽了。
也就没能知道出手刺杀孙祥的是谁。
但是这也不要紧了,因为第二天徐晃就来了,第三天就把邯郸城外的叛军一网打尽了。
(本章完)
()
一群人在铁板上撞得头破血流。
集体农庄里的自卫队可真不是吃素的,一些集体农庄的代表看到来犯之敌人数比较少,还故意把他们放进来,关门打狗。
一些三五十人的叛军小队就这样被集体农庄内的几百人组成的自卫队无给全歼了。
一场关门打狗的歼灭作战下来,叛军往往会被杀掉十几二十人,而集体农庄的自卫队伍一般只有个位数的伤亡,战死的情况比较少发生。
更加优秀的战果发生在赵国,一个一百多人的叛军小队想要去一个集体农庄内打秋风,被集体农庄的代表设下圈套,钻进了口袋阵里,农庄自卫队四面八方的杀出,把这个叛军小队全部歼灭。
叛军小队被杀死了三十多人,而农庄自卫队本身居然只有一个人因为跑得太快扭到了脚,并无其他伤亡。
因为集体农庄的优秀表现,叛军攻城略地给城池带来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叛浪潮冲击到集体农庄的时候,被硬生生的遏制住了。
这波叛乱浪潮终究没能危害到冀州南部的农业基本盘。
这不得不说是朝廷方面的意外之喜,也是徐晃的意外之喜。
徐晃本以为冀州南部肯定是烽烟遍地各种狼藉,但是等他率军进入魏郡之后,收集各种消息,才发现情况好像也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糟糕。
城池的确被攻破了不少,很多叛军也是围着城池猛攻,但是周边的次生灾害被遏制住了,零零散散的叛军队伍反而被集体农庄的自卫队伍干掉了不少,使得叛军就只是盘踞在城池附近,没能向周边地区顺利发展。
且因为集体农庄自卫队伍的活跃表现,各郡国叛军之间也缺少直接联系,难以实现协同作战,各自都在战略上陷入了僵持阶段,没能进一步扩大战果,没能进一步增加叛军的势力。
集体农庄内的农民们更相信朝廷,而不相信这些地主老爷们的鬼话,不会帮助他们,虽然没有得到官府的进一步组织,但是他们自发的保卫家园的战斗就已经给朝廷帮了大忙。
甚至于一些想要立功的胆子比较大的农庄代表还会派人外出侦查,发现叛军的踪迹之后就带队搞偷袭,要是发现叛军运输后勤物资的队伍,那更是嗷嗷叫着冲上去攻击运输队伍,给叛军的后勤补给带去了极大的麻烦,使得前线包围城池的叛军也无法全力作战。
所以当徐晃带着军队来到魏郡参战的时候,他面对的魏郡叛军虽然人数多,有三万多人,但是战斗状况和处境非常糟糕。
领兵北上的路上徐晃已经发布了将令,要求对度田令接受程度较高的冀州北部三个郡国的郡国兵统一听指令,一起南下助战。
常山国、中山国和河间国三国的郡国兵加在一起也有七八千人,虽然还是没有满编的状态,但是战斗力还是有的。
徐晃让三国郡国兵分别行动,常山国郡国兵南下进入赵国协助作战,而中山国和河间国的郡国兵则合兵一处,南下安平国。
徐晃自己先平定魏郡的叛乱,然后北上赵国会合常山国郡国兵,联合赵国郡国兵一起平定完赵国的叛乱之后,再一起东进,前往巨鹿郡和安平国平定叛乱。
布置都布置下去了,徐晃也没什么好纠结的,直接派部将带领骑兵突袭,切断了魏郡叛军的后勤,分兵捣毁了他们的老巢。
虎贲军先对着老巢一顿迅猛操作,然后再带兵奔赴邺城战场,和叛军主力对线。
叛军主力这边因为后勤被汉军切断,所以前线那边只剩下五天的存粮,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叛军军心动摇,出现了逃兵现象,对邺城的威胁大大降低了。
魏郡的叛军首脑就是原冀州别驾田雍,他得知后勤被汉军切断的消息之后,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回去救援后勤,但是派去救援后勤的部队撞上了带兵赶赴邺城的徐晃,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
然后叛军被全歼。
徐晃继续领兵挺进,于贞观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抵达了邺城附近,在邺城附近建造军营,继续派人往前探,观察叛军的动向。
田雍这边得知汉军抵达,有点紧张,再一听汉军军旗上打着“虎贲军”的军号,就更加紧张了。
“虎贲军的主将是徐晃本人,徐晃他亲自来了,徐晃用兵沉稳,是刘备非常信任的重要部将之一,很难对付,我们务必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急躁冒进!”
田雍知道徐晃的厉害但是其他人不知道,出于对后勤被截断的恐慌,他们认为必须集合主力打通后勤通道,否则就会被来犯的汉军和邺城守军前后夹击,情况会更加危险。
等他们进一步得知来犯汉军不过一万人之后,便放松了警惕,觉得三万人对付一万人,优势在我,徐晃的部队再能打,还真能以少胜多不成?
于是很多人主张大军压上去,把徐晃所部击溃,打通后勤通道,然后再调过头来威慑邺城,让邺城守军绝望,开城投降,更进一步威慑朝廷,让朝廷妥协,出让利益。
田雍觉得这太冒险了,强烈反对,认为野战击溃汉军正规军的可能性比较低,应该利用现有的态势固守,吸引汉军来攻,自己处在一个防守的位置上。
奈何太多人觉得继续围攻邺城胜算太小,且邺城城防坚固,他们继续打下去旷日持久,后勤还无法持续,再过几天大家就都要喝西北风了,还守?
大家虽然不缺钱粮,但是也不想让一场仗的损失大过十年二十年的税收额度,真要打到那个地步还被打败了,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给刘备缴税算了。
田雍无法阻挡众人的要求,只能被迫答应,于是亲自领兵前往迎战徐晃,徐晃统兵与之正面对抗,两军在邺城西边的漳水北岸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
说激烈也确实挺激烈的,因为四万多人的战场,铁骑纵横,战士嘶吼,那确实很激烈,但是要正儿八经的说,汉军方面可能并不觉得这就真的有那么激烈。
汉军正儿八经全力以赴与对方交战可能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然后叛军前军被汉军前军打崩了,哭嚎着往后跑。
前军崩溃带动中军崩溃中军崩溃带动了后军崩溃,然后叛军就自我崩溃,等于是自爆了。
田雍那边好像也设置了督战队防止崩溃和士兵逃跑,但是督战队的刀都砍断了,自己都被压在地上踩死了,也没能扛住疯了一般崩溃的叛军士兵。
很显然,在他们眼里,汉军的战斗力要远远强过督战队的战斗力。
一个小时都不到的肉搏之后,甚至徐晃都还没有下令骑兵包抄叛军后路,叛军就崩溃的差不多了,漫山遍野都是窜逃的叛军士兵。
徐晃还以为田雍真的有什么本事,还想着保留骑兵作为最后的杀手锏,万一对方还有后手之类的,结果打到最后对面全军崩溃了也不见后手,徐晃摇摇头,下令骑兵突击,包抄对方退路,将对方一口气吃掉。
一万人包围三万人这也算是战场上不多见的奇观,但是放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刻,还真就那么应景。
主要叛军这边除了少部分前军和中军部分保护老爷们的亲兵是全副武装乃至于披甲的之外,大部分人都没有披甲,或者只是穿着简单的轻甲、皮甲。
武器五花八门,长短不一,环首刀和长矛之类正规军兵器占比不高,农具占了很大一部分,木棍、木枪之类的也有挺大一部分,属于古典时代武器大杂烩。
这样的装备,能和汉军对抗四五十分钟,还要多亏徐晃的谨慎,没一开始就全军压上,而是小心试探了一下这支叛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等他发现这支叛军确实废拉不堪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一些了。
不过结果是好的,叛军全军覆没,没多少人逃了出去,杀死的也不算很多,大部分人都被汉军俘获,包括田雍在内,魏郡叛军的整个领导层被一锅端。
之后,邺城之围解除了,邺城恢复了安全,一脸羞愧之色的桥瑁和魏郡太守一起向徐晃表达谢意。
至于被俘获的田雍,桥瑁则在徐晃面前直接拔刀,若非徐晃阻止,桥瑁差点就要杀了田雍。
“我用公车请你担任别驾,对你十分尊敬,各种照顾从无短缺,对你的意见相当重视,结果伱就用大军围城来回报我吗?!”
田雍低着头,一言不发,桥瑁更加生气,涨红了脸,举起刀就要杀死田雍。
徐晃阻止了他。
“一般人也就杀了,但他是冀州别驾,地位较高,不能随便杀了,要送到雒阳接受审判,也算是我军的战利品,桥使君还请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
徐晃出言阻止,桥瑁也没有办法。
他自觉他这个州刺史算是做到头了,冀州出了那么大的乱子,他本人身边的冀州别驾居然成为冀州造反叛乱的头子,一个识人不明就能把他打入无底深渊,今后还有什么政治前途可言呢?
他可不是当年的刘备,就算被公孙瓒背刺,可是凭自己的能耐,愣是用七十多万俘虏扭转了局面,让自己成功度过信任危机。
怀着悲怆的情绪,桥瑁深深地叹息,便着手准备写辞职奏表了。
魏郡的平定不过是这场战争的开始,随后,徐晃便统领大军进入了赵国。
比起魏郡的情况,赵国的情况其实更加糟糕一些,这个糟糕并不是战争态势的糟糕,而是政治层面的糟糕。
因为现任赵王刘赦对刘备的度田令感到不满,居然公开喊出了要朝廷三思、要赵国相服虔打开邯郸城门和城外叛军“友好协商”的口号,公开和朝廷意志作对。
他认为这样打下去是没有意义,这个事情到底还是朝廷的政策引起的混乱,朝廷需要负责人,责任不应该在地方,所以地方不应该打生打死,应该坐下来谈判,然后向朝廷提交他们的意愿。
总而言之一句话——开门!
于是城外叛军大喜过望,一群原本的官吏、还有地主豪强们公开响应赵王刘赦的口号,一边围困攻打邯郸,一边对城内喊话,要求服虔停止抵抗,打开城门,和大家“友好协商”。
服虔当然不可能打开城门。
他很清楚现在是个什么局面,也意识到了赵王刘赦是个什么想法,他知道自己一旦打开城门,政治生命和生物生命都会走向终结,服氏家族也就差不多要在第三帝国完蛋了。
所以他宁肯自己死,都不愿意打开城门做错事。
不过赵王刘赦还真不是只喊口号不做事情,这家伙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和刘备作对。
叛军突袭邯郸城的时候,刘赦还派人想要和叛军里应外合,多亏赵国郡国兵都尉孙祥提前得到消息,紧急关闭了城门,又带人围杀了刘赦派来的乱贼,之后调兵包围了赵王府以为威慑,这才勉强稳住了邯郸城内的情况。
尽管如此,赵王刘赦公开和度田令作对的消息还是非常重大的影响了邯郸城内的政治态势,一些原本想要顺从度田令的官吏都开始动摇。
他们觉得赵王刘赦作为宗室都要反对度田令,那么高地位的人尚且不满,那么在情况如此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站在刘备这边真的有必要吗?
如果大家真的成功动摇了刘备的意志,少交点钱不是挺好的吗?
于是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服虔和孙祥撤掉包围赵王府的兵马,打开城门和叛军和谈,不要继续做无谓的抵抗,很多人到国相府中拜见服虔,给服虔施加压力。
服虔在这样的冲击之中没有什么盟友,身边最可靠的人就是郡国兵都尉孙祥。
孙祥意志坚定,没有妥协的想法,不仅没有撤走包围赵王府的人手,甚至还增加了一些人手,并且还象征性的发起了几次佯攻以恐吓府内蠢蠢欲动的赵王刘赦,顺便震慑一下城内的反对派。
他忠诚于刘备,绝不会向城内这些混蛋服软,但是他只有自己,服虔能给他提供的帮助比较有限。
服虔治理地方比较柔和,性格相对而言比较软弱,不能震慑部下,也不能震慑赵王刘赦。
城内混乱的时候,他亲自出马劝说那些反对派们消停一点,取得的成效也比较小,于是城内的情况越发不妙,全靠两千多郡国兵以武力死撑才能维持。
饶是如此,邯郸城也是险象环生。
半个多月以来,郡国兵据城死守,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人或者受伤或者战死,后面孙祥也扛不住,只能紧急招募城中壮丁参军作战,坚守城池。
然后伤亡就更大了一些。
眼看着邯郸撑腰坚持不住了。
而且就在徐晃领兵抵达邯郸的前一天,城内还出现了针对孙祥的刺杀行动,只不过没有成功。
刺客被孙祥的部下拼命抓住,要审问他是谁派来的,可惜这个刺客是个死士,被抓住之后自己服毒自尽了。
也就没能知道出手刺杀孙祥的是谁。
但是这也不要紧了,因为第二天徐晃就来了,第三天就把邯郸城外的叛军一网打尽了。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