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一 将军钱
作者:御炎    更新:2024-08-25 03:10
  ()东汉时期的货币铸造不同于西汉,西汉是朝廷自己铸钱,东汉的铸币权下放到地方郡县,由地方郡县来负责具体的冶铸事宜。
  雒阳朝廷管理货币铸造的部门是太尉属下的金曹,但是它只是进行宏观的调控,并不亲自参与具体的货币铸造。
  只统领大政方针,具体是不干事的,当然,在现在这种局势下,金曹的作用无限接近于零,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理睬。
  这种情形的产生,大概与东汉政府不重视货币的铸造与流通有相当关系,甚至于东汉政府曾多次下令“禁铸”“弃用”铸币,对货币经济相当的不上心,完全没有想着发展一下商品和货币经济。
  对于他们来说,货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不稳定,而他们只追求稳定的统治,货币经济对他们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甚至朝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希望经济状态退化到以物易物的时代,大家以物易物,不要货币,这样或许更好一些。
  而在这种货币政策之下,整个东汉通行的五铢钱就很有问题了,其含铜量和铸造工艺以及钱的样式都有不同,乃至于不单单是地方郡县可以铸钱,私人都能铸钱。
  整个货币流通领域不说是干干净净,也能算是群魔乱舞。
  有些地方铸造的钱币比较优质,含铜量比较高,但是有些地方铸造的钱币就很是劣质,不仅看起来难看,含铜量也相当低。
  而人们往往会用劣质的钱币去兑换优质的钱币,然后把优质的钱币藏起来不去使用,久而久之,市面上就全是含铜量低于百分之六十甚至五十的劣质货币了。
  随着汉末经济局势的不断下滑,铸币的含铜量也越来越低,面值也越来越小,人们对劣币的信赖程度也越来越低,货币经济陷入死循环,很多地方甚至再次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方式。
  这样的情况在当初的凉州出现的特别明显。
  刘备最初掌控凉州的时候,凉州地区几乎没有货币交易,大宗货物全都是以物易物,连民间的小规模商贸也是如此,甚至于给军队用货币赏赐都会有要求,必须是优质货币,不能拿劣质货币滥竽充数——
  大头兵们对优质货币和劣质货币之间的区别可是相当的懂,想用劣质货币来忽悠大头兵,那就要问问大头兵手上的钢刀答不答应。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健康的,也是不能满足刘备需求的,对于征收赋税也相当困难,征收货币当然轻松一些,但是货币价值不一,征收实物稳妥一些,但是对基层行政能力要求太高,计算太繁琐,刘备忙不过来。
  面对这种经济局势,刘备采取的应对方法就是自己铸钱。
  刘备利用夺取的铜和掌控的铜矿,自己铸造起了通行的五铢钱,最开始在地方上一般称之为凉州钱。
  其含铜量按照百分之八十五来配备,基本上是古代铸币的最高峰,也是颇具信誉度的铜含量。
  光是自己铸钱还不够,只是自己铸造优质货币,也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会让凉州钱成为藏品,让刘备损失惨重,搞了半天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刘备就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把自己的铸钱和凉州细盐挂钩。
  当时,凉州细盐随着刘备纵横捭阖的手段在凉州全面铺开,在和羌人乃至西域一些地区的贸易中也全面铺开,凉州细盐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了当地唯一通行售卖的食盐,大家只认凉州细盐,不接受其他的盐。
  当然,整个凉州地区也没有其他的食盐还能售卖。
  所以刘备就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和凉州钱挂钩了,使之产生远超任何人想象的信誉度。
  而且,凉州钱还必须要进入流通领域——刘备规定购买凉州细盐只能用凉州官府自铸的凉州钱,其他地方铸币一概不收,也不接受任何以物易物的方式,必须要用凉州钱购买。
  拿蜀锦来都不行,不卖,收且只收凉州钱。
  没有凉州钱?
  可以啊,先拿等价值的货物或者其他地方的钱币按照实际价值去兑换凉州钱,凉州有专门的换钱所,官方配置,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然后换来凉州钱去官方或者一些私人盐铺去购买凉州细盐。
  总而言之,不拿凉州钱,就别想买到食盐吃。
  是人就要吃盐,只这一点,可以保证凉州钱的商业流通。
  而且通过换钱所的渠道,刘备成功收集了数量庞大的地方区域私铸五铢钱,他对这些五铢钱做了一番了解,发现其中不仅有东汉的钱币,还有西汉的钱币,最远的能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铸币。
  一些有价值的铸币被刘备留了下来作为收藏而存在,细心保存,以为传世之用,其余的劣质货币都被他回炉重铸,作为铸造凉州钱的原材料,然后再度投入流通领域。
  如此,就在凉州贸易区形成了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循环。
  而针对伪币制造的可能性,刘备也做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首先,地方郡县在他的政令之下是不允许铸钱的,地方铜矿都被刘备派人接管,铸钱工匠也被统一登记管理,直接断绝了地方郡县铸钱的可能性。
  而私人铸钱则有一定的隐秘性,不太好查到。
  但是凉州官府的铸币有很高的铸造工艺,凉州钱面积比较大,重量也比较重,花纹较为特殊,是刘备自己设计的花纹,交给优秀的技术工匠完成了铸币模具,想要复制伪造的话,需要费很多的功夫。
  私人铸钱一般没有很高的工艺,花纹设计上也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也没有刘备那么舍得给铜,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凉州钱和私人铸币之间的区别。
  所以一旦市面上出现了非凉州钱的五铢钱,刘备设置在各地的货币监管部门就会立刻发现,然后上报郡国官府,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打击。
  能够私人铸币的家族到底是少数,所以刘备的针对性打击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凉州地区的私铸货币在细盐贸易铺开不到一年之后就断绝了,还是全面断绝再也看不到踪影的那种,而随着细盐的生意逐渐向外延伸,凉州所发生的一切也在各地重复上演。
  这些年来,随着刘备对雒阳以西地区的掌控力的增强,尤其是在限奴令推行之后,雒阳以西地区的私人铸币已经基本绝迹,铸币需要的工具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几乎被刘备全部收归己用。
  随着刘备权势的增长和货币监管部门的逐渐成熟,凉州钱币就像是上头有人撑腰的官场新人,开启了一路顺风的前进之途。
  一开始,凉州铸五铢钱只在凉州内部通用,但是随着凉州细盐不断的出售,凉州钱就开始向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进发,随着食盐利益集团的扩张,凉州钱的适用范围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认可。
  等刘备就任大将军之后,凉州钱又有了新的市面称号——将军钱。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