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 法正和马超
作者:御炎    更新:2024-08-25 03:1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是建安四年了。
  再过不久,刘备就要满三十二岁了,时间就是如此让人感到可怕的存在。
  跟着自己一起起家打天下的老部下们一个个的也都跟着奔三或者进入了三十岁的行列之中,这个岁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标准的中年人了,已经到了需要考虑继承者和后代发展的时候了。
  刘备当然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
  眼下天下算是初步平定,以他为核心的雒阳政权初步确立,虽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过基本局面已经确立。
  但是未来随着度田的全面展开,绝对还是会有一场从上到下的大规模动乱要展开的,等那场大动乱结束了,汉帝国的局势才算是彻彻底底的安定了。
  刘备需要为那个时候汉帝国的稳定做出一些准备,要更好地培养更年轻一些的官员成为未来的新一代顶梁柱。
  为此,他才力主在凉州州学和司隶学府设立幼年级、少年级,提前培养更多的优秀年轻人,并且引入相当严格的考试制度,对他们施以惨无人道强悍级别的教育,逼迫他们成长。
  而现在,刘备的努力显然是看到了成效的。
  凉州州学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青年级的学生除了极少数掉队的,绝大部分已经全部踏上了工作岗位,数以千计的凉州、益州、三辅地区的年轻人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刘备的嫡系。
  而那些幼年级、少年级的学员们,也随着年龄的缓慢增长而成长,有一些年龄达到标准的学生也已经进入了工作岗位,开始发光发热。
  其中他最看好的莫过于法正和马超两人。
  两人同年龄,都是熹平四年出生,今年已经十八岁,而早在两人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凉州州学的教学任务。
  法正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适当无愧的学神级人物,门门功课排第一,对第二名都能形成碾压性优势,实在是太强。
  而马超则是排在第三十六名,重大短板在于文科方面,而在数学方面,这小子倒是有点能耐的,数学水平相当不错。
  之后马超进入凉州的军队参加训练和实习,法正则进入了凉州州府进行实习。
  后面一年间,马超完成了新兵训练,进入了关羽的军队内,成为关羽的部下,跟着关羽的军队在凉州参与了好几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有了三个斩获功劳。
  而法正则在阎忠的部下学习办事,半年以后顺利转正,成为汉阳郡汉阳县下辖某个集体农庄的县府代表,从基层做起。
  眼下,马超因为有了不错的战功,而被按照规定从队长提升为了屯长职位,升迁考试也顺利通过,正在关羽的军中进一步发展。
  法正则因为在集体农庄内的工作做得很好,一年半以后被破格提拔进入县府,负责税收方面的工作,成为一个稍微有点权力的吏员,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县府中声誉不错。
  以这两人为代表,凉州州学少年级最早毕业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生也纷纷进入了军队、官府中,开始了他们的实习和基础工作。
  刘备要求他们从基层做起,积累办事经验,然后才能进行升迁。
  所以目前来看,他们都没有很高的职位,大部分不是在军队里充当最基层的军官,就是在集体农庄和县府内担当吏员的职位,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
  不过根据刘备的关注,这些年轻人们的办事效率很高,很精干,且展现自己才能的欲望很高。
  在眼下这个天下支离破碎、亟待恢复发展的时刻,他们很愿意加班加点的进行工作,不在乎休息时间,只在乎能不能建功立业。
  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在州学里是内卷王者,到了官府内工作的时候,直接把内卷的风气带到了官府里,在刘备要求地方官府提高工作效率的背景下,往往会让非刘氏门生出身的上官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会感到莫名的膈应。
  太能表现了,太能卷了,太会卷了,靠着强盛的表现欲望和精力值,直接把一群老油条给卷的不要不要的。
  上官是痛并快乐着,而他们的那些老油条同僚就很不爽了,之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这群小鬼头一来,整个县府立刻一扫之前的散漫风格,躁动起来了。
  老油条们的好日子没了,偏偏这些家伙都顶着个刘氏门生的身份,互相之间同气连枝,互相抱团协作,上头还有个护短的大将军刘备虎视眈眈,他们实在不敢对这些新人下什么狠手。
  于是,他们只能被迫加入内卷大军,卷的过还好,卷不过的,那真是非常痛苦。
  但是老油条们的痛苦和哀嚎不在刘备的考量范围之中,他更加关注新人,新人在成长,在表现,给老迈的东汉帝国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正在带来明确的改变。
  这些大部分出身普通的学生们给刘备带来的感官非常好,刘备对他们是充满希望的。
  未来有人用,有人可以依靠,这就会给刘备带去足够的信心,让他敢于对强大的保守势力发起冲击。
  这让刘备在执政之后的风格也越来越【不那么保守】,一改建安元年、二年那保守的风格。
  于是在建安四年年节刚刚结束之后、刘备宣布要对中原四州和荆州、扬州展开最后一轮限奴运动的时候,已经没人觉得奇怪了。
  顺理成章的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之前刘备对违抗者几乎是残酷的打击行动,中原地区的聪明人们已经做好准备了。
  他们知道刘备一定不会放过他们,他们知道刘备一定会对中原这人口稠密之地下手,所以干脆就没有任何幸免遇难的想法,在刘备对冀州、益州等地动手的时候,积极探听情报,然后做出了针对性的行动。
  有那么一些实在是不想忍受屈辱和刘备的武力威慑的家族做出了决断,尽快联系合适的买家,把家里的土地、奴隶全都给卖掉,然后带着财物渡过大江,去江东或者荆州置业。
  在他们看来,隔着一条大江,雒阳朝廷对江南和江北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对江北,刘备的影响力或许很大,但是对江南,刘备的影响力还是稍微次一点的。
  事实也是如此,越往南,距离中枢越远,道路越难行,则政府的威慑力就越小,地方上就越是【天高皇帝远】。
  虽然那些地方多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但是也有一些看上去还不错的去处,虽然危机重重,但是总有生路,如果留在老家,等刘备举着屠刀走过来,不是投降,就是死。
  所以,还不如干脆点离开。
  而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说,有胆子收下他们的家产的,只有那些和古文学派有关系的家族,或者说就是古文学派家族本身,他们自以为知道刘备对古文学派家族的优待,所以敢于收下这份产业。
  当然了,压价也是理所当然的。
  你看现在谁还敢买你们的产业?谁还敢要你们的东西?没有过硬的关系,谁敢?
  刘备多凶啊?一言不合就要伱命!
  我们现在愿意花点钱买你们的东西,也算是够给你们面子了,一口价,不二价。
  不卖?
  我还不买呢!
  在刘备的高压之下,眼下这个土地市场和奴隶市场已经彻底的转变为了买方市场,卖家很多,买家不多,且买家们同气连枝,互相联系,一起打压价格,吃死了这帮想逃走的人没有战略定力,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他们。
  于是,他们赢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