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九 程普对孙坚
作者:御炎 更新:2024-08-25 03:09
()刘备大举向平舆县进军的时候,其余七个郡国的军队也没有闲着。
南阳郡守羊续深恨袁术的嚣张跋扈,得到朝廷的进兵命令之后,带着刚刚组建完成不久的五千军队就冲入了汝南郡战场,第一战就顺利攻破了吴房县,取得了开门红。
第二战有些艰难,灈阳县的抵抗比较激烈,羊续领兵包围了县城,断了内外水源,逼迫城内守军投降。
如此,城内守军坚持了三五日,坚持不下去了,杀死了袁氏门生出身的县令,开城投降了。
第三战更艰难,上蔡县有袁氏部将桥蕤领兵五千镇守,目标是掩护平舆县的侧翼,羊续领兵和桥蕤撞上,双方在上蔡县展开激战,羊续不能取得胜利,于是进攻的步伐被迟滞了。
另一边,九江郡和庐江郡的军队联合在了一起,凑足了一万人的兵力,以庐江郡守陆康为主要指挥者,遵照朝廷的命令,顺着颖水北上进攻慎县,顺利攻破了慎县,进而向汝阴县发起进攻。
汝阴县是个比较重要的大县,驻守汝阴县的是袁术部下中郎将梁纲,梁纲率领五千刚刚强征来、连武器装备都不齐全的军队防守汝阴县,面对庐江郡和九江郡集合的一万军队,多少有点吃力。
所以他也只能据城而守,拒不出战,一边向袁术告急请求援军,一边拼死抵抗,争取时间。
另一个方向上,下邳国和彭城国的联军一万人从两个方向攻入了沛国,与袁术部将张勋、纪灵展开争斗,双方兵力上相差不大,所以在相县附近打成了胶着局。
但是总体来看,袁术所部并不占优势。
因为他们攻取沛国之后并没有很好的治理,而是不断掠夺沛国的物资和财产,对当地人多有抢掠行为,所以沛国人并不愿意支持袁术的统治。
于是当官军攻来的时候,他们多为彭城国、下邳国的军队提供支援,甚至还组建乡勇队伍帮助官军破坏了袁术军队的后勤路线,以至于袁术的军队缺少军需物资。
张勋、纪灵眼看军队缺少物资,不能久战,很是忧虑,想要撤退,退路也非常危险,只能不断派人向袁术求援,希望可以得到援军的接应。
否则,他们连逃跑都没有底气。
几大战场上,袁术的军队都处在一个被压着打的状态之下,唯有在陈国战场上,袁术的军队难得的支棱起来了,双方居然是势均力敌的状态。
原因很简单,陈国战场上主导军事的人是孙坚。
而他的对手,是程普。
他曾经的部下。
不过现在,两人职位相当了。
兵出雒阳以前,程普还是武扬校尉,雒阳军改之后,刘备给程普提升了职位——天兴中郎将。
而孙坚现在也是中郎将——破虏中郎将。
两位中郎将对上的战场,局面还是相当有趣的。
程普原本还在雒阳参与练兵,忙得不亦乐乎,忽然接到了任命之后,因为大军没有整编完成,只能带着整编完成的一个营奔赴陈留郡,帮助不习兵事的张邈统兵。
此番,陈留郡和梁国的军队都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收复沦陷的陈国,所以梁国相一看程普来了,干脆也把自己的军队交给程普统领,希望程普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程普也是当仁不让的接过了军队的指挥权。
而孙坚自打攻破陈国之后就没有离开,一直都镇守在这里,掠夺资源以满足自己和袁术的所需。
他倒不是有什么贪婪的想法,纯粹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强大自己麾下的军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实力的实力派。
袁术许诺,拿下陈国,他就是陈国相,再打赢几场战斗,就把孙坚提拔为豫州刺史,让他做一州的长官。
所以孙坚非常卖力。
这一次前往家乡和淮泗一带募兵,他又一次招募到了不少兵员,还带上了一些信得过的族人——韩当和程普离开之后,孙坚是越来越信不过外人了,他觉得只有自己人和家乡人值得信任。
他把自己的弟弟孙静还有长子孙策都给带来了,让他们在军队里任职。
这一次孙坚麾下统领的部队有万余人,除了原本袁术交给他指挥的部队之外,还有他自己招募的部队,以及陈国被攻破之后俘虏投降的士兵,还有强征而来的陈国本地士兵。
孙坚并不认为自己杀死一个作对的宗王有什么不好的,反正汉帝国的宗王那么多,死一个两个算不上什么大事,加上对刘备的仇恨,他脑子一抽,就把刘宠给杀了。
杀了刘宠之后,他立刻开始扩军备战,但也只是觉得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之后一定会引来朝廷和其他地方的攻击,所以需要提前做防备,手上兵力不够多是不行的。
而在这万余人的军队里,最精锐也是最值得他信任的便是淮泗、江东子弟兵。
这群人数量不多,不到两千人,但是得到了最好的装备和伙食待遇,由孙静和他的儿子孙策亲自统领,作为他麾下的绝对精锐、尖兵,除此之外的部队无论在装备还是待遇上都是不如他自己的子弟兵的。
而这一次对抗程普的主力,也就是他的子弟兵。
说老实话,程普曾无数次的设想过与孙坚的重逢,却没有想到过那么快就能和孙坚在战场上充分、面对面交锋了。
陈留郡守和梁国相都把军队交给程普统领,他们自己退居二线为程普保障后勤,完全不插手军事,也不想承担任何军事上的责任。
之前,程普曾担忧过自己能不能应付孙坚,因为他比较了解孙坚这位旧主在军事上的能力,但是这一次,刘备似乎是有意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并且也没有给他多派士兵。
他知道了,这是刘备对他的考验。
过去了,他的未来必然是一位将军,过不去,可能就要止步于中郎将的身份了。
孙坚,那个他曾经仰慕、信任但是最终却让他感到幻灭、憎恶的人,他是无论如何都要跨越过去的,如果跨越不过去,他将没有未来。
这是刘备派给他的任务,也是他自己派给自己的任务。
八郡国联合军事行动发起之后,程普统兵越过了陈留郡的郡界,进入了陈国界内,与孙坚派来的军队隔着浪水对峙。
浪水对面是阳夏县,是陈县、孙坚指挥本部的北部屏障。
突破这里,程普就能引兵直达阳夏县,而浪水本身不具备什么太强的阻碍能力,所以程普并没有因为浪水的存在而多么担忧。
他知道孙坚长于江东,善于水战,但是他也曾听孙坚说过,江北的水和江南的水差别很大,江北的水没有江南的水那么丰沛、易于载人,所以孙坚总觉得自己的水战本领在江北无法施展。
可尽管如此,程普也知道,孙坚就算不打水战,在正儿八经的野战和城池攻防战上也是有能耐的,打起来一套一套的,相当悍勇。
所以他非常谨慎的规划渡水作战计划,四面侦查,确定没有伏兵之后,再命令全军熟悉水性的士兵组成的突击队展开渡河行动,与浪水南岸的敌军在水上交锋。
双方打得比较激烈,一番争夺之后,程普的部队因为人数多而占了上风。
对面,他的对手孙静则因为兵力不足而稍稍后退,让开了这条没什么意义的水上防线,转而进入阳夏县城内进行城防作战。
大半个月之前,孙坚得知陈留郡有军队抵达边界之后,便开始规划防守作战,大力经营阳夏县城,对县城城墙做了一番加强。
程普领兵度过浪水之后发现,阳夏县城虽然不是什么大城,但是想要轻松攻破也并不容易。
好在出发之前,刘备给程普配备了三个投石机组,于是程普就在城外架起了三台投石机,用猛火油罐和石块猛轰城墙,对城上的守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和威慑。
不过因为精锐的主力部队只有一个营,大部分军队都是陈留郡和梁国临时招募组建的郡国兵,在战斗力和各方面素质上都远逊于刘备精心编练的中央汉军,所以攻城效率比较低。
而且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上,因为训练不足,没有中央汉军内部那种普遍存在的上下互信,以至于程普在习惯了中央汉军内部的指挥体系之后,对这支新军队的指挥还有强烈的不习惯。
下达一个命令之后,并无法确认军队是否能够立刻执行命令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席卷了程普的内心,使他不安。
种种的别扭和不习惯让他深深的感到刘备的军队和其他军队之间的巨大差别,也让打惯了高端局的他体会到了世间的差距之所在。
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中央汉军,也不是所有长官都舍得对军队投入那么多的资源。
不过凭借在刘备集团内部的进一步学习所培养出来的良好军事素养,程普这个半路出家的半拉学院派还是勉强掌控了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杂牌军,带着他们上了战场,挫败了孙静。
方法也很简单——大撒币。
反正对付这些没什么组织纪律性的士兵,在没有足够训练的前提下,想让他们听命令并且效力,有且只有一个好方法,就是给钱。
战前许诺,支付定金,战后兑现承诺,给予赏赐,几个来回下来,基础的上下互信就建立起来了,士兵对军官的归属感就初步建立起来了。
大家都是花花世界的俗人,别提那些高雅的东西,先谈钱,钱到位了,再谈其他,钱不到位,其他的也就不用谈了,咱们不在乎。
钱不到位,弓弩手临阵放三箭,就没有第四箭了,乃至于跟着大流大喊三声,然后等敌军冲了过来,他们转头就跑,这样的军队也是广泛存在的。
技术兵种如此,肉搏部队也是如此,钱不给够,面对强悍的敌人,他们真的转头就跑,到最后将军还要和他们赛跑,比赛谁更快、更能活命。
大头兵的生存智慧有些时候就是将领的死兆星,孰轻孰重,从底层成长起来的程普是分得清的。
于是在阳夏县城下,程普基本上是压着孙静打的,初出茅庐没什么战斗经验的孙静不是程普的对手,好几次面对险境,都是他不要命的带着亲信的江东子弟兵给挽回的。
战斗数日,孙静受伤三处,江东子弟兵战死一半,剩下的也人人带伤挂彩,孙静相信再有一日,他就守不住这座城了。
还好,苦苦坚守五日之后,孙坚终于带着援军赶来了。
(本章完)
()
南阳郡守羊续深恨袁术的嚣张跋扈,得到朝廷的进兵命令之后,带着刚刚组建完成不久的五千军队就冲入了汝南郡战场,第一战就顺利攻破了吴房县,取得了开门红。
第二战有些艰难,灈阳县的抵抗比较激烈,羊续领兵包围了县城,断了内外水源,逼迫城内守军投降。
如此,城内守军坚持了三五日,坚持不下去了,杀死了袁氏门生出身的县令,开城投降了。
第三战更艰难,上蔡县有袁氏部将桥蕤领兵五千镇守,目标是掩护平舆县的侧翼,羊续领兵和桥蕤撞上,双方在上蔡县展开激战,羊续不能取得胜利,于是进攻的步伐被迟滞了。
另一边,九江郡和庐江郡的军队联合在了一起,凑足了一万人的兵力,以庐江郡守陆康为主要指挥者,遵照朝廷的命令,顺着颖水北上进攻慎县,顺利攻破了慎县,进而向汝阴县发起进攻。
汝阴县是个比较重要的大县,驻守汝阴县的是袁术部下中郎将梁纲,梁纲率领五千刚刚强征来、连武器装备都不齐全的军队防守汝阴县,面对庐江郡和九江郡集合的一万军队,多少有点吃力。
所以他也只能据城而守,拒不出战,一边向袁术告急请求援军,一边拼死抵抗,争取时间。
另一个方向上,下邳国和彭城国的联军一万人从两个方向攻入了沛国,与袁术部将张勋、纪灵展开争斗,双方兵力上相差不大,所以在相县附近打成了胶着局。
但是总体来看,袁术所部并不占优势。
因为他们攻取沛国之后并没有很好的治理,而是不断掠夺沛国的物资和财产,对当地人多有抢掠行为,所以沛国人并不愿意支持袁术的统治。
于是当官军攻来的时候,他们多为彭城国、下邳国的军队提供支援,甚至还组建乡勇队伍帮助官军破坏了袁术军队的后勤路线,以至于袁术的军队缺少军需物资。
张勋、纪灵眼看军队缺少物资,不能久战,很是忧虑,想要撤退,退路也非常危险,只能不断派人向袁术求援,希望可以得到援军的接应。
否则,他们连逃跑都没有底气。
几大战场上,袁术的军队都处在一个被压着打的状态之下,唯有在陈国战场上,袁术的军队难得的支棱起来了,双方居然是势均力敌的状态。
原因很简单,陈国战场上主导军事的人是孙坚。
而他的对手,是程普。
他曾经的部下。
不过现在,两人职位相当了。
兵出雒阳以前,程普还是武扬校尉,雒阳军改之后,刘备给程普提升了职位——天兴中郎将。
而孙坚现在也是中郎将——破虏中郎将。
两位中郎将对上的战场,局面还是相当有趣的。
程普原本还在雒阳参与练兵,忙得不亦乐乎,忽然接到了任命之后,因为大军没有整编完成,只能带着整编完成的一个营奔赴陈留郡,帮助不习兵事的张邈统兵。
此番,陈留郡和梁国的军队都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收复沦陷的陈国,所以梁国相一看程普来了,干脆也把自己的军队交给程普统领,希望程普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程普也是当仁不让的接过了军队的指挥权。
而孙坚自打攻破陈国之后就没有离开,一直都镇守在这里,掠夺资源以满足自己和袁术的所需。
他倒不是有什么贪婪的想法,纯粹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强大自己麾下的军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实力的实力派。
袁术许诺,拿下陈国,他就是陈国相,再打赢几场战斗,就把孙坚提拔为豫州刺史,让他做一州的长官。
所以孙坚非常卖力。
这一次前往家乡和淮泗一带募兵,他又一次招募到了不少兵员,还带上了一些信得过的族人——韩当和程普离开之后,孙坚是越来越信不过外人了,他觉得只有自己人和家乡人值得信任。
他把自己的弟弟孙静还有长子孙策都给带来了,让他们在军队里任职。
这一次孙坚麾下统领的部队有万余人,除了原本袁术交给他指挥的部队之外,还有他自己招募的部队,以及陈国被攻破之后俘虏投降的士兵,还有强征而来的陈国本地士兵。
孙坚并不认为自己杀死一个作对的宗王有什么不好的,反正汉帝国的宗王那么多,死一个两个算不上什么大事,加上对刘备的仇恨,他脑子一抽,就把刘宠给杀了。
杀了刘宠之后,他立刻开始扩军备战,但也只是觉得从军事角度上来说这之后一定会引来朝廷和其他地方的攻击,所以需要提前做防备,手上兵力不够多是不行的。
而在这万余人的军队里,最精锐也是最值得他信任的便是淮泗、江东子弟兵。
这群人数量不多,不到两千人,但是得到了最好的装备和伙食待遇,由孙静和他的儿子孙策亲自统领,作为他麾下的绝对精锐、尖兵,除此之外的部队无论在装备还是待遇上都是不如他自己的子弟兵的。
而这一次对抗程普的主力,也就是他的子弟兵。
说老实话,程普曾无数次的设想过与孙坚的重逢,却没有想到过那么快就能和孙坚在战场上充分、面对面交锋了。
陈留郡守和梁国相都把军队交给程普统领,他们自己退居二线为程普保障后勤,完全不插手军事,也不想承担任何军事上的责任。
之前,程普曾担忧过自己能不能应付孙坚,因为他比较了解孙坚这位旧主在军事上的能力,但是这一次,刘备似乎是有意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并且也没有给他多派士兵。
他知道了,这是刘备对他的考验。
过去了,他的未来必然是一位将军,过不去,可能就要止步于中郎将的身份了。
孙坚,那个他曾经仰慕、信任但是最终却让他感到幻灭、憎恶的人,他是无论如何都要跨越过去的,如果跨越不过去,他将没有未来。
这是刘备派给他的任务,也是他自己派给自己的任务。
八郡国联合军事行动发起之后,程普统兵越过了陈留郡的郡界,进入了陈国界内,与孙坚派来的军队隔着浪水对峙。
浪水对面是阳夏县,是陈县、孙坚指挥本部的北部屏障。
突破这里,程普就能引兵直达阳夏县,而浪水本身不具备什么太强的阻碍能力,所以程普并没有因为浪水的存在而多么担忧。
他知道孙坚长于江东,善于水战,但是他也曾听孙坚说过,江北的水和江南的水差别很大,江北的水没有江南的水那么丰沛、易于载人,所以孙坚总觉得自己的水战本领在江北无法施展。
可尽管如此,程普也知道,孙坚就算不打水战,在正儿八经的野战和城池攻防战上也是有能耐的,打起来一套一套的,相当悍勇。
所以他非常谨慎的规划渡水作战计划,四面侦查,确定没有伏兵之后,再命令全军熟悉水性的士兵组成的突击队展开渡河行动,与浪水南岸的敌军在水上交锋。
双方打得比较激烈,一番争夺之后,程普的部队因为人数多而占了上风。
对面,他的对手孙静则因为兵力不足而稍稍后退,让开了这条没什么意义的水上防线,转而进入阳夏县城内进行城防作战。
大半个月之前,孙坚得知陈留郡有军队抵达边界之后,便开始规划防守作战,大力经营阳夏县城,对县城城墙做了一番加强。
程普领兵度过浪水之后发现,阳夏县城虽然不是什么大城,但是想要轻松攻破也并不容易。
好在出发之前,刘备给程普配备了三个投石机组,于是程普就在城外架起了三台投石机,用猛火油罐和石块猛轰城墙,对城上的守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和威慑。
不过因为精锐的主力部队只有一个营,大部分军队都是陈留郡和梁国临时招募组建的郡国兵,在战斗力和各方面素质上都远逊于刘备精心编练的中央汉军,所以攻城效率比较低。
而且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上,因为训练不足,没有中央汉军内部那种普遍存在的上下互信,以至于程普在习惯了中央汉军内部的指挥体系之后,对这支新军队的指挥还有强烈的不习惯。
下达一个命令之后,并无法确认军队是否能够立刻执行命令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席卷了程普的内心,使他不安。
种种的别扭和不习惯让他深深的感到刘备的军队和其他军队之间的巨大差别,也让打惯了高端局的他体会到了世间的差距之所在。
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中央汉军,也不是所有长官都舍得对军队投入那么多的资源。
不过凭借在刘备集团内部的进一步学习所培养出来的良好军事素养,程普这个半路出家的半拉学院派还是勉强掌控了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杂牌军,带着他们上了战场,挫败了孙静。
方法也很简单——大撒币。
反正对付这些没什么组织纪律性的士兵,在没有足够训练的前提下,想让他们听命令并且效力,有且只有一个好方法,就是给钱。
战前许诺,支付定金,战后兑现承诺,给予赏赐,几个来回下来,基础的上下互信就建立起来了,士兵对军官的归属感就初步建立起来了。
大家都是花花世界的俗人,别提那些高雅的东西,先谈钱,钱到位了,再谈其他,钱不到位,其他的也就不用谈了,咱们不在乎。
钱不到位,弓弩手临阵放三箭,就没有第四箭了,乃至于跟着大流大喊三声,然后等敌军冲了过来,他们转头就跑,这样的军队也是广泛存在的。
技术兵种如此,肉搏部队也是如此,钱不给够,面对强悍的敌人,他们真的转头就跑,到最后将军还要和他们赛跑,比赛谁更快、更能活命。
大头兵的生存智慧有些时候就是将领的死兆星,孰轻孰重,从底层成长起来的程普是分得清的。
于是在阳夏县城下,程普基本上是压着孙静打的,初出茅庐没什么战斗经验的孙静不是程普的对手,好几次面对险境,都是他不要命的带着亲信的江东子弟兵给挽回的。
战斗数日,孙静受伤三处,江东子弟兵战死一半,剩下的也人人带伤挂彩,孙静相信再有一日,他就守不住这座城了。
还好,苦苦坚守五日之后,孙坚终于带着援军赶来了。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