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三 可惜,刘宏不是大魔导师
作者:御炎 更新:2024-08-25 03:09
()真要说起来,这一次的巴蜀叛乱并不能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生活在巴郡的賨人群体,因为受到了益州黄巾军起事的刺激,加上对当地官员的极度不满,所以也决定起事造反。
不过因为刘备快速入蜀平定战乱,刘备的不下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战斗力让賨人感到惊惧,不敢作乱。
于是他们暂时蛰伏,没有全面爆发叛乱。
但是随着刘备的离开,以及战后巴郡官员和賨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中平五年七月底,刘备刚刚离开蜀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賨人就开始在巴郡造反,攻略州郡,杀戮官员,声势浩大。
巴郡郡守不能抵御,很快就被賨人抓住,杀死了,巴郡一片混乱,而新任益州刺史梁鹄甚至为此被堵在了汉中不得南下,不得已向朝廷求援。
刘宏这边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建立新军的事情,更加没有闲工夫管益州的事情了,烦的他简直想学习老祖宗刘秀的特殊能力,召唤一颗天外火石从天而降,把那些叛徒全给砸死。
那该多轻松?
可惜,刘宏不是大魔导师。
于是他再次想到了刘备。
“益州蛮人多,不服管束,官员无能,使朝廷不安,实在是无用!唯有玄德能为我解除烦忧,既如此,便把益州的军务全部交给玄德吧,如此,我也能把精力集中在雒阳城内的事务上了。”
刘宏实在是无心顾及益州那点破事了。
他忙着应付雒阳城内的局势,忙着建立新军,出于对刘备的信任和依赖,他决定一步到位,直接把益州的安全事务全部交给刘备处理。
反正刘备管凉州管得那么好,管益州一定也是有余力的。
所谓能者多劳,就该如此!
于是在中平五年的七月末,刘宏下诏,为刘备的骠骑将军军职之外加上都督一职,总督凉、益二州军事,并且分别驻军凉州、益州,以震慑宵小,维持凉益二州的稳定局面。
益州刺史梁鹄总管民政事务,军务则全部交给刘备管理,遇到战事,益州地方官员包括刺史梁鹄在内都需要听从刘备的调遣,不得有误。
当然,朝廷军费实在是花费不起了,这次入蜀的军费就由凉州和益州代为承担,但是作为朝廷的补偿,可以免除未来的一部分税费,作为军资。
等于朝廷向凉益二州借钱打仗了。
其实真要给钱,刘宏个人绝对给得起,他所获得的贩盐收入和卖官收入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足以支撑很多次数万人规模的中小型战事,但是他不会这样做。
国家的事情,为什么要我个人付钱?
这不合适。
这个消息传到凉州的时候,是八月初,刘备还是按照自己的步调在州牧府和州学两处来回转,悉心打理已经步入正轨的凉州州务和州学事务。
当时,他正准备给州学学生们安排一个下乡夏令营,准备让他们在最热的酷暑时节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进入到汉阳郡各大集体农庄之中搞农业实习,当一个月的壮劳力。
刘备需要他们和农民们同吃同住,一起感受在炎炎夏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感觉,他认为这样做对于让学生们感悟农民的苦和农业生产的不容易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学生们积累农业方面的常识、不要做悬浮官员也是很有意义的。
这件事情正在筹备之中,刘备就突然接到了朝廷诏令,一看,内心的情绪就十分复杂。
入蜀一次不容易,更何况是二次入蜀,又要花不少钱。
不过这一次刘宏勉强当了人,答应用减免税费的方式来打这仗,勉强也能算是付了钱,不能算纯粹的白嫖。
而真正让刘备感兴趣的,是这个都督的职位。
都督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东汉初的建武年间,因为征伐四方,刘秀在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东汉末期,因为战争的日渐频繁,逐渐形成了军事职称“都督”。
都督最早的出现是在光和三年四年的时候,当时刘备在尚书台观政,听卢植等人商讨出了这个职位,用以增强外出执行任务的官员的事权。
而现在,这个职位轮到了刘备自己。
看这个意思,这一次,刘宏是不打算事毕即撤了,是打算把这个头衔按在自己身上了,所以战后也不让自己撤军,而是要让自己驻军在益州,用以震慑宵小。
这样一搞,刘备差不多能感觉到刘宏在雒阳到底是如何的焦头烂额,以至于连益州出现叛乱的事情都无法顾及了。
雒阳真的乱到了这个地步吗?
刘备很快得到了答案。
两日之后,刘惠送来消息,说雒阳城内流传着天子要另立新军亲自统领的消息,雒阳城内为了这个事情颇有些风起云涌的感觉,各方势力都不太安稳,很多人都在打探消息。
一时间各种消息谣言满天乱窜,真假难辨,有说天子要废长立幼的,有说天子要御驾亲征的,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当时,唯有天子要另立新军这件事情是可以确认的,因为雒阳周边已经有地区开始募兵了。
得知此事的时候,刘备瞬间想到了西园军这个特殊的存在。
原本的历史中,刘宏设立西园军是为了应对何进的权势增长,避免何进的权势增长到传统外戚的地步。
而这一次,刘备判断这件事情的本质依然是如此。
不过这一回,袁氏势力的增长属于一个特殊变量。
古文学派大半势力的投效和袁绍出任羽林中郎将,是这段时间突然发生的事情,属于袁氏的军事政治力量骤然膨胀,而袁氏却又在这个阶段和何进走得比较近。
何进因为多次战争和任务的成功而一直能坐稳大将军的职位,虽然最开始这个大将军有点跛脚,不能真正彰显大将军的权势,但是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何进的地位已经比较稳固了。
这些年何进低调发展自己的势力,低调培植自己的党羽,多方联合愿意和自己合作的士人,同时也不忘发展军事力量,时至今日,何进已经在雒阳城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势。
而且这个权势还比较稳定,渐渐有了一些过往那些很厉害的大将军的趋势。
刘宏说不定就是因为发现了势力大涨的袁氏与何氏走得太近,双方的势力隐隐有超脱控制的趋势,不安之下,才决定设立新军以巩固皇权威慑,避免皇权旁落。
毕竟在这个时代,皇权并没有天然的属于皇帝,皇帝不是天然的权力掌控者,皇权只会属于最强者,如果刘宏不够强了,皇权被篡夺,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看起来,雒阳的局势已经处在一个激化的边缘了,一旦新军建成,何进和袁氏必然会做出反应,届时与刘宏的新军争锋相对,难保不会出现什么突发事件。
话说回来,刘备一直不知道刘宏到底有没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但是他觉得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
刘辩是嫡子,刘协是庶子,而且刘辩还比刘协大那么多,刘宏除非脑袋有问题,否则断然没有理由会舍弃长子而选择年幼的小儿子继位。
而且他应该也知道,这样做,到底是会引起怎么样的一阵风波。
有个机会专门问问他好了,反正当事人和刘备之间是有信息联通渠道的。
当下,刘备还是要尽快筹备入蜀征战的事情,以免益州局势糜烂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对于那些官僚,刘备可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的。
(本章完)
()
生活在巴郡的賨人群体,因为受到了益州黄巾军起事的刺激,加上对当地官员的极度不满,所以也决定起事造反。
不过因为刘备快速入蜀平定战乱,刘备的不下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战斗力让賨人感到惊惧,不敢作乱。
于是他们暂时蛰伏,没有全面爆发叛乱。
但是随着刘备的离开,以及战后巴郡官员和賨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中平五年七月底,刘备刚刚离开蜀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賨人就开始在巴郡造反,攻略州郡,杀戮官员,声势浩大。
巴郡郡守不能抵御,很快就被賨人抓住,杀死了,巴郡一片混乱,而新任益州刺史梁鹄甚至为此被堵在了汉中不得南下,不得已向朝廷求援。
刘宏这边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建立新军的事情,更加没有闲工夫管益州的事情了,烦的他简直想学习老祖宗刘秀的特殊能力,召唤一颗天外火石从天而降,把那些叛徒全给砸死。
那该多轻松?
可惜,刘宏不是大魔导师。
于是他再次想到了刘备。
“益州蛮人多,不服管束,官员无能,使朝廷不安,实在是无用!唯有玄德能为我解除烦忧,既如此,便把益州的军务全部交给玄德吧,如此,我也能把精力集中在雒阳城内的事务上了。”
刘宏实在是无心顾及益州那点破事了。
他忙着应付雒阳城内的局势,忙着建立新军,出于对刘备的信任和依赖,他决定一步到位,直接把益州的安全事务全部交给刘备处理。
反正刘备管凉州管得那么好,管益州一定也是有余力的。
所谓能者多劳,就该如此!
于是在中平五年的七月末,刘宏下诏,为刘备的骠骑将军军职之外加上都督一职,总督凉、益二州军事,并且分别驻军凉州、益州,以震慑宵小,维持凉益二州的稳定局面。
益州刺史梁鹄总管民政事务,军务则全部交给刘备管理,遇到战事,益州地方官员包括刺史梁鹄在内都需要听从刘备的调遣,不得有误。
当然,朝廷军费实在是花费不起了,这次入蜀的军费就由凉州和益州代为承担,但是作为朝廷的补偿,可以免除未来的一部分税费,作为军资。
等于朝廷向凉益二州借钱打仗了。
其实真要给钱,刘宏个人绝对给得起,他所获得的贩盐收入和卖官收入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足以支撑很多次数万人规模的中小型战事,但是他不会这样做。
国家的事情,为什么要我个人付钱?
这不合适。
这个消息传到凉州的时候,是八月初,刘备还是按照自己的步调在州牧府和州学两处来回转,悉心打理已经步入正轨的凉州州务和州学事务。
当时,他正准备给州学学生们安排一个下乡夏令营,准备让他们在最热的酷暑时节拿出一个月的时间进入到汉阳郡各大集体农庄之中搞农业实习,当一个月的壮劳力。
刘备需要他们和农民们同吃同住,一起感受在炎炎夏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感觉,他认为这样做对于让学生们感悟农民的苦和农业生产的不容易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学生们积累农业方面的常识、不要做悬浮官员也是很有意义的。
这件事情正在筹备之中,刘备就突然接到了朝廷诏令,一看,内心的情绪就十分复杂。
入蜀一次不容易,更何况是二次入蜀,又要花不少钱。
不过这一次刘宏勉强当了人,答应用减免税费的方式来打这仗,勉强也能算是付了钱,不能算纯粹的白嫖。
而真正让刘备感兴趣的,是这个都督的职位。
都督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东汉初的建武年间,因为征伐四方,刘秀在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东汉末期,因为战争的日渐频繁,逐渐形成了军事职称“都督”。
都督最早的出现是在光和三年四年的时候,当时刘备在尚书台观政,听卢植等人商讨出了这个职位,用以增强外出执行任务的官员的事权。
而现在,这个职位轮到了刘备自己。
看这个意思,这一次,刘宏是不打算事毕即撤了,是打算把这个头衔按在自己身上了,所以战后也不让自己撤军,而是要让自己驻军在益州,用以震慑宵小。
这样一搞,刘备差不多能感觉到刘宏在雒阳到底是如何的焦头烂额,以至于连益州出现叛乱的事情都无法顾及了。
雒阳真的乱到了这个地步吗?
刘备很快得到了答案。
两日之后,刘惠送来消息,说雒阳城内流传着天子要另立新军亲自统领的消息,雒阳城内为了这个事情颇有些风起云涌的感觉,各方势力都不太安稳,很多人都在打探消息。
一时间各种消息谣言满天乱窜,真假难辨,有说天子要废长立幼的,有说天子要御驾亲征的,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当时,唯有天子要另立新军这件事情是可以确认的,因为雒阳周边已经有地区开始募兵了。
得知此事的时候,刘备瞬间想到了西园军这个特殊的存在。
原本的历史中,刘宏设立西园军是为了应对何进的权势增长,避免何进的权势增长到传统外戚的地步。
而这一次,刘备判断这件事情的本质依然是如此。
不过这一回,袁氏势力的增长属于一个特殊变量。
古文学派大半势力的投效和袁绍出任羽林中郎将,是这段时间突然发生的事情,属于袁氏的军事政治力量骤然膨胀,而袁氏却又在这个阶段和何进走得比较近。
何进因为多次战争和任务的成功而一直能坐稳大将军的职位,虽然最开始这个大将军有点跛脚,不能真正彰显大将军的权势,但是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何进的地位已经比较稳固了。
这些年何进低调发展自己的势力,低调培植自己的党羽,多方联合愿意和自己合作的士人,同时也不忘发展军事力量,时至今日,何进已经在雒阳城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势。
而且这个权势还比较稳定,渐渐有了一些过往那些很厉害的大将军的趋势。
刘宏说不定就是因为发现了势力大涨的袁氏与何氏走得太近,双方的势力隐隐有超脱控制的趋势,不安之下,才决定设立新军以巩固皇权威慑,避免皇权旁落。
毕竟在这个时代,皇权并没有天然的属于皇帝,皇帝不是天然的权力掌控者,皇权只会属于最强者,如果刘宏不够强了,皇权被篡夺,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看起来,雒阳的局势已经处在一个激化的边缘了,一旦新军建成,何进和袁氏必然会做出反应,届时与刘宏的新军争锋相对,难保不会出现什么突发事件。
话说回来,刘备一直不知道刘宏到底有没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但是他觉得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
刘辩是嫡子,刘协是庶子,而且刘辩还比刘协大那么多,刘宏除非脑袋有问题,否则断然没有理由会舍弃长子而选择年幼的小儿子继位。
而且他应该也知道,这样做,到底是会引起怎么样的一阵风波。
有个机会专门问问他好了,反正当事人和刘备之间是有信息联通渠道的。
当下,刘备还是要尽快筹备入蜀征战的事情,以免益州局势糜烂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对于那些官僚,刘备可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的。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