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七 他需要一个“喇叭”
作者:御炎 更新:2024-08-25 03:07
()在同一条赛道上,作为新手的古文学派是竞争不过今文学派的。
人家在这条赛道上深耕那么多年,从规则到裁判都是他们自己人,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所以必须要开辟新赛道,使用差异化竞争把今文学派给引入他们不熟悉的赛道上,然后再进行竞争,就能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了。
简而言之,不能用他们擅长的和他们竞争。
然而古文学派的上层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空有庞大的古文学派少壮派士子群体,古文学派的上层却从未想过要把这些人的力量运用起来,甚至从来不认为他们也是古文学派的一份子。
明明两次大的危机都是在他们的声援下才获得胜利的,结果获胜之后翻脸不认人,把他们当空气,别说接纳,一句谢谢都没有,人渣都没这么渣。
无良贵族作风啊,纯纯的无良贵族作风,完全没有一丁点的新气象。
刘备对此深感不满。
此番古文学派推动卢植上位失败,遭到今文学派和皇权的狙击,整个学派立刻弥漫着一种失败、悲观主义的氛围,更有甚者如丧考妣,觉得古文学派要完蛋了,满满的二极管作风。
所以古文学派的上层中几乎都是虫豸,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呢?
刘备原先还想着依托古文学派搞点事情,但是他现在意识到,他最终必须要脱离这个虫豸大联合,避免被他们拉低智商,以至于最终走向失败。
于是刘备心头燃起了一些全新的想法。
古文学派之所以能得到支持,是因为大家相信他们能赢,所以大家愿意帮助他们,于是古文学派赢了。
可如果大家不相信古文学派能赢,就会和一开始那样,会观望。
雒阳城内的数万士子,的确并不是像刘备所说的全都可以归属到古文学派当中,他们当中也有很多骑墙派,选择古文学派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但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一定会一窝蜂的涌上去,瞬间抛弃古文学派。
没办法,十四家法,就算古文学派抢了一家,还有十三家呢。
等于十四条社会上升通道,十三条在今文学派手里,他们现在是不开放,可有朝一日万一某些人想通了,开始决定有限度的开放这些上升渠道换来一些支持,那么现在这些二极管们会不会一拥而上?
肯定的,完全不需要质疑的。
所以刘备觉得之前大势的确在古文学派这边,但是一旦今文学派有什么动弹,搞不好也能回光返照一波,会把古文学派连带着自己都搞得很难受。
在刘备具备足够和古文学派上层摊牌的实力之前,他还是要披着古文学派的外衣行走天下的。
这种状态下,他就有必要保证古文学派的基本盘不出事,并且通过掌控这个基本盘,实现他借壳上市的野望。
作为这些不被主流上层所承认的少壮派古文学派士子们最敬仰最向往的人,刘备决定忽悠郑玄,用郑玄从来不曾接触过也不了解的东西来忽悠他,借着古文学派这个大而化之的壳子,开始搞事情。
他打算把那些极为仰慕他的普通古文学派士子作为一个整体象征性的引入古文学派当中,并且建立一个上下动员的机制,并且实际上把这个机制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本就是古文学派的宣传部长,本就是对学习古文经的年轻士子们影响最大的古文学派上层人物,且具有极高的声望,他一句话,能让那些年轻士子们兴奋的嗷嗷直叫。
这就叫人气。
古文学派其余的上层不重视这个庞大的群体,甚至于自己的这份人气也不是很在意,这是他们最大的最愚蠢的错误。
通过这份人气,刘备已经在事实上成为这群学习古文经的年轻人们的精神领袖,在他们的团体中,具备着不亚于郑玄的影响力。
之前刘备不具备足够的政治影响力,但是现在,他已经通过战功初步拥有了政治影响力,所以刘备决定,要成为这些年轻人们实质上的而非仅仅是精神上的领袖。
但是那么大的组织想要堂而皇之的建立起来,还是目标太大了,刘备的政治地位撑不起这个巨大的组织,所以,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喇叭。
一个能让他的声音变得很大的喇叭。
一个能够在事实上组织并且动员这份大佬们从不重视或者选择性忽视的庞大力量的“喇叭”。
一旦有了这个“喇叭”,那么这数万士子可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乌合之众了。
更重要的是,当他真正具备足够的政治地位的时候,这个喇叭就能迅速扩编壮大,将整个受到他影响的群体囊括其中,化身为属于刘备的基础执政力量。
郑玄对于此事本没有太深的感触,因为归根结底,他也不是一个能超越时代的人,他不能准确理解刘备所说的这一切背后的意义。
只是刘备此时说起,他似乎略有感触。
“玄德此言,不无道理……”
刘备趁热打铁。
“郑公,吾辈优势在人心,而不在家法,弃人心而求家法的做法难道是正确的吗?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是敌人最高兴看到的事情,我私底下为您和诸位长辈感到担忧啊!”
郑玄面露动摇之色,思来想去,却想不出一个头绪。
“既如此,玄德,你有什么想法吗?说来听听。”
刘备点头。
“郑公,研习古文经的士子只在雒阳就有近三万,而在诸位长辈看来,这三万人当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才是吾辈古文学派当中的一份子,其他人什么都不是,外人罢了。
可是他们也是研习古文经典的士子,之前也一直都站在古文学派这边与今文学派对抗,之前为太学之辩壮声势、围堵杨赐府邸的,大多是他们,为什么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呢?
备以为,吾辈应当接纳他们,认可他们,将他们也纳入古文学派当中,给予他们名分,给予他们指导,并且进一步将他们组织起来,仿编户之举,予以管理,则关键时刻,便能用得上他们。”
郑玄闻言,略有些惊异。
“此举,是否略有不妥?且不说那么多人该如何安置,单说一个良莠不齐,不就是大问题吗?吾等终究是学派,总不能叫不学无术却善钻营之苟且小人蜂拥而入吧?”
刘备摇头。
“郑公,此前,不论是古文学派还是今文学派,都是彼此协商,决定要办的事情,然后再由能办这件事情的人去办,所依靠的,无非是家族势力,而论家族势力,是吾辈更强,还是今文学派更强?”
郑玄愣了愣,皱起了眉头。
“自然是今文学派更强。”
“这就是最直接的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了,怎么能成功呢?”
“这……”
“郑公,老师离开之后,吾等在家族上所能依靠的无非是袁氏、荀氏,左氏春秋六大家目前在朝中都没有很高的官职,而袁氏和荀氏终究是今文学派出身,而且就算是他们的家族,也有人与他们划清界限了。”
刘备此言针对性极强,几乎就是指名道姓了。
于是郑玄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玄德,袁氏和荀氏已经没有退路了,不要如此揣测他们。”
“郑公,是袁隗和荀爽没有了退路,不是袁氏和荀氏没有了退路。”
刘备目光灼灼,并不退让,死死盯着郑玄。
郑玄心头一颤,呼吸一滞。
(本章完)
()
人家在这条赛道上深耕那么多年,从规则到裁判都是他们自己人,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所以必须要开辟新赛道,使用差异化竞争把今文学派给引入他们不熟悉的赛道上,然后再进行竞争,就能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了。
简而言之,不能用他们擅长的和他们竞争。
然而古文学派的上层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空有庞大的古文学派少壮派士子群体,古文学派的上层却从未想过要把这些人的力量运用起来,甚至从来不认为他们也是古文学派的一份子。
明明两次大的危机都是在他们的声援下才获得胜利的,结果获胜之后翻脸不认人,把他们当空气,别说接纳,一句谢谢都没有,人渣都没这么渣。
无良贵族作风啊,纯纯的无良贵族作风,完全没有一丁点的新气象。
刘备对此深感不满。
此番古文学派推动卢植上位失败,遭到今文学派和皇权的狙击,整个学派立刻弥漫着一种失败、悲观主义的氛围,更有甚者如丧考妣,觉得古文学派要完蛋了,满满的二极管作风。
所以古文学派的上层中几乎都是虫豸,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呢?
刘备原先还想着依托古文学派搞点事情,但是他现在意识到,他最终必须要脱离这个虫豸大联合,避免被他们拉低智商,以至于最终走向失败。
于是刘备心头燃起了一些全新的想法。
古文学派之所以能得到支持,是因为大家相信他们能赢,所以大家愿意帮助他们,于是古文学派赢了。
可如果大家不相信古文学派能赢,就会和一开始那样,会观望。
雒阳城内的数万士子,的确并不是像刘备所说的全都可以归属到古文学派当中,他们当中也有很多骑墙派,选择古文学派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但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一定会一窝蜂的涌上去,瞬间抛弃古文学派。
没办法,十四家法,就算古文学派抢了一家,还有十三家呢。
等于十四条社会上升通道,十三条在今文学派手里,他们现在是不开放,可有朝一日万一某些人想通了,开始决定有限度的开放这些上升渠道换来一些支持,那么现在这些二极管们会不会一拥而上?
肯定的,完全不需要质疑的。
所以刘备觉得之前大势的确在古文学派这边,但是一旦今文学派有什么动弹,搞不好也能回光返照一波,会把古文学派连带着自己都搞得很难受。
在刘备具备足够和古文学派上层摊牌的实力之前,他还是要披着古文学派的外衣行走天下的。
这种状态下,他就有必要保证古文学派的基本盘不出事,并且通过掌控这个基本盘,实现他借壳上市的野望。
作为这些不被主流上层所承认的少壮派古文学派士子们最敬仰最向往的人,刘备决定忽悠郑玄,用郑玄从来不曾接触过也不了解的东西来忽悠他,借着古文学派这个大而化之的壳子,开始搞事情。
他打算把那些极为仰慕他的普通古文学派士子作为一个整体象征性的引入古文学派当中,并且建立一个上下动员的机制,并且实际上把这个机制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本就是古文学派的宣传部长,本就是对学习古文经的年轻士子们影响最大的古文学派上层人物,且具有极高的声望,他一句话,能让那些年轻士子们兴奋的嗷嗷直叫。
这就叫人气。
古文学派其余的上层不重视这个庞大的群体,甚至于自己的这份人气也不是很在意,这是他们最大的最愚蠢的错误。
通过这份人气,刘备已经在事实上成为这群学习古文经的年轻人们的精神领袖,在他们的团体中,具备着不亚于郑玄的影响力。
之前刘备不具备足够的政治影响力,但是现在,他已经通过战功初步拥有了政治影响力,所以刘备决定,要成为这些年轻人们实质上的而非仅仅是精神上的领袖。
但是那么大的组织想要堂而皇之的建立起来,还是目标太大了,刘备的政治地位撑不起这个巨大的组织,所以,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喇叭。
一个能让他的声音变得很大的喇叭。
一个能够在事实上组织并且动员这份大佬们从不重视或者选择性忽视的庞大力量的“喇叭”。
一旦有了这个“喇叭”,那么这数万士子可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乌合之众了。
更重要的是,当他真正具备足够的政治地位的时候,这个喇叭就能迅速扩编壮大,将整个受到他影响的群体囊括其中,化身为属于刘备的基础执政力量。
郑玄对于此事本没有太深的感触,因为归根结底,他也不是一个能超越时代的人,他不能准确理解刘备所说的这一切背后的意义。
只是刘备此时说起,他似乎略有感触。
“玄德此言,不无道理……”
刘备趁热打铁。
“郑公,吾辈优势在人心,而不在家法,弃人心而求家法的做法难道是正确的吗?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是敌人最高兴看到的事情,我私底下为您和诸位长辈感到担忧啊!”
郑玄面露动摇之色,思来想去,却想不出一个头绪。
“既如此,玄德,你有什么想法吗?说来听听。”
刘备点头。
“郑公,研习古文经的士子只在雒阳就有近三万,而在诸位长辈看来,这三万人当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才是吾辈古文学派当中的一份子,其他人什么都不是,外人罢了。
可是他们也是研习古文经典的士子,之前也一直都站在古文学派这边与今文学派对抗,之前为太学之辩壮声势、围堵杨赐府邸的,大多是他们,为什么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呢?
备以为,吾辈应当接纳他们,认可他们,将他们也纳入古文学派当中,给予他们名分,给予他们指导,并且进一步将他们组织起来,仿编户之举,予以管理,则关键时刻,便能用得上他们。”
郑玄闻言,略有些惊异。
“此举,是否略有不妥?且不说那么多人该如何安置,单说一个良莠不齐,不就是大问题吗?吾等终究是学派,总不能叫不学无术却善钻营之苟且小人蜂拥而入吧?”
刘备摇头。
“郑公,此前,不论是古文学派还是今文学派,都是彼此协商,决定要办的事情,然后再由能办这件事情的人去办,所依靠的,无非是家族势力,而论家族势力,是吾辈更强,还是今文学派更强?”
郑玄愣了愣,皱起了眉头。
“自然是今文学派更强。”
“这就是最直接的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了,怎么能成功呢?”
“这……”
“郑公,老师离开之后,吾等在家族上所能依靠的无非是袁氏、荀氏,左氏春秋六大家目前在朝中都没有很高的官职,而袁氏和荀氏终究是今文学派出身,而且就算是他们的家族,也有人与他们划清界限了。”
刘备此言针对性极强,几乎就是指名道姓了。
于是郑玄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玄德,袁氏和荀氏已经没有退路了,不要如此揣测他们。”
“郑公,是袁隗和荀爽没有了退路,不是袁氏和荀氏没有了退路。”
刘备目光灼灼,并不退让,死死盯着郑玄。
郑玄心头一颤,呼吸一滞。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