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启蒙书籍的原作者
作者:乘风鹏本尊 更新:2024-08-17 11:48
经过陈娇娘认真的思考,她决定。
“你先支走银子买下来吧,我写信问问相公的意见,如果他说不行的话,我们再转卖出去。”
能不能经营得好是一回事。
捡漏是另外一回事。
何况灼灼的话,狠狠地打动了她的心。
“灼灼,如果你跟在相公身边,一定能够成为他的助力,遇到事情,他还有个能够商量的人。”
“夫君主意太正,他才不会和我商量呢,姐姐和这个家更需要我。”
陈灼灼得了便宜不忘记卖乖,哄得陈娇娘笑得合不拢嘴。
午饭时,还特意让厨房加了两道灼灼爱吃的菜,以示犒劳。
银票拿到手的陈灼灼,还没吃午饭就让人备下了马车。
等陈娇娘放下手里的碗筷,她立即漱口净手、告辞离去,一溜烟就跑没了影子。
陈娇娘见状十分无奈,只能伸手抓住杨薇的手腕,提醒她。
“告诉你好几次了,要睡子午觉,这样才能早日养好身体。”
“娇娘姐姐,我只要吃得多身体就好,你看,我最近又胖了呢。”
杨薇不无得意地挺了挺越渐丰满的小身板,顺势抽出了自己的小手。
娇娘姐姐养好身体,是想给林哥哥生娃,她年纪还小,哪里睡得着午觉。
“雨停了池塘里的水满了,我约了村里的几个姐妹去摸鱼呢。”
杨薇脚底抹油也跑了。
陈娇娘担心她发生意外,只能让会水的秋霜和冬雪赶紧跟上去。
方才还热闹的屋子,只剩下自己,陈娇娘手托香腮,思考着睡醒以后,要做什么。
“去看看村学修建得如何了,还要再请两位先生来教书。”
貌似她也忙得很。
消了一会儿食,喝完调理身体的药,陈娇娘睡了半个时辰的子午觉。
醒来后,按照原计划,前去找石三叔商量着在附近村子,请两位知根知底的有功名的先生在村学教书。
“只请两位吗?”
石三叔看了一眼修建得十分宽敞的学堂。
这里面能够容纳三四百人呢,两个教书先生,只怕教不过来。
陈娇娘却有她的打算:“在教书这件事上,我们并不了解,所以先请两位可靠的先生,帮着参谋,再以他们的标准,看看是请资历深的先生前来,还是如何做。”
相当于投石问路了。
石三叔竖起了大拇指:“还是大夫人你想得周到,我一会儿就去找其他村长问问,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要说可靠,还是咱们这里的人更可靠,对自家孩子也是实心实意。”
村学村学,本身就是以村子为纽带形成的半封闭式学堂。
陈娇娘想到相公说的,村学里的孩子,不只要招收当地村子里的,未来还有前来做工的工人以及佃户人家的孩子,石三叔的想法有些狭隘。
但她并未反驳石三叔的话。
比起外来的教书先生,自然是附近的更好管理。
在石三叔那里拿到了报名入学的花名册,陈娇娘前往印刷作坊。
印刷作坊前段时日忙着开工,最近由于纸张短缺问题,所有工人都在使用最便宜的麻纸磨炼技巧,工钱照付。
尽管这样的投入在陈娇娘看来有些肉疼,但想到光儿说这么做的原因,是等到择期开工时,他们的效率能够翻倍,她绕着各个工作的案台转了一圈。
接近一间封闭的房屋时,里面传来梆梆梆的声响。
“夫人,要进去看看吗?”
“不用了,免得打扰他们炼泥。”
里面的人都是光儿经过精挑细选,又做了背景调查后,花钱买回来的。
专门教了他们怎样制作字模。
关键的步骤,比如煮粥时加入的药材和比例,以及烧制时的火候和时辰,则需要她来负责。
查看完工人们的状况,陈娇娘按照花名册,让工人把需要分发下去的书籍先整理出来。
工人将印刷好的书籍堆到陈娇娘面前的桌子上,欲言又止,还是没忍住提醒。
“大夫人,东家离开时说了,要等学堂开课了再发书。”
“我知道光儿的安排,只是再来核对一遍,免得出错。”
她先是核对了一番数目,接着,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启蒙语录》,翻开看了几眼,爱不释手。
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如果能够有这样染着墨香的书读,可以有学上,还能自食其力赚零花钱,爹娘应该不会积劳成疾离开人世,大哥也不会为了赚钱去参军卖命。
想到大哥,她心头有些酸涩,眼中浮现出泪意,她睁了睁眼,将手里的书合上,却意外地瞥见最后一页,写着一个不认识的人的名字。
“崔隐?”
她翻到写有名字的这一页,看到上面标注着,是整理撰写本书的作者为崔隐,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觉。
《大常千字文》据说是当今陛下命令几位翰林整编,宋尚书定稿,属于朝廷编撰,普及之初就说过,任何书局和学子都可随意使用。
然而《启蒙语录》是几百年前就流传于世的启蒙书籍,她当初学过,竟不知道它还有作者。
“也不知道崔隐有没有后人在世上,印刷他撰写的书籍,要不要给些润笔费?”
向来不会占人便宜的陈娇娘,为了防止惹出事端来,特意记下这件事,稍后写信时,询问一下相公的意见。
要不要去查查崔隐的后人。
“再给我取一套你们这段时间印刷的书籍,我要看。”
不多时,工人们拿来四本书籍。
没等陈娇娘翻开看看另外两本书籍的作者是谁,外面传来管家兴奋的呼喊声。
“大夫人!东家有喜!喜事临门啊!大喜!”
管家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能够这般激动,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相公有喜,难道相公回来了?”
陈娇娘立即把书交到春花手里,匆匆走出印刷作坊。
当看到翻身下马的林浪与林涛时,她脸上的惊喜之色褪去,难掩落寞之色。
相公没回来。
也对,相公说了,要把益州的新作坊盖起来,第一批重碧酒酿成才会回家。
作为老家的主心骨,陈娇娘不能让人看出她的软弱,迅速收拾好了心情,对着林浪与林涛笑问。
“相公有什么喜事,竟还派了你们亲自来传达?不是说益州庄子人手不够用吗,有事派人送封信来不就好了?”
“你先支走银子买下来吧,我写信问问相公的意见,如果他说不行的话,我们再转卖出去。”
能不能经营得好是一回事。
捡漏是另外一回事。
何况灼灼的话,狠狠地打动了她的心。
“灼灼,如果你跟在相公身边,一定能够成为他的助力,遇到事情,他还有个能够商量的人。”
“夫君主意太正,他才不会和我商量呢,姐姐和这个家更需要我。”
陈灼灼得了便宜不忘记卖乖,哄得陈娇娘笑得合不拢嘴。
午饭时,还特意让厨房加了两道灼灼爱吃的菜,以示犒劳。
银票拿到手的陈灼灼,还没吃午饭就让人备下了马车。
等陈娇娘放下手里的碗筷,她立即漱口净手、告辞离去,一溜烟就跑没了影子。
陈娇娘见状十分无奈,只能伸手抓住杨薇的手腕,提醒她。
“告诉你好几次了,要睡子午觉,这样才能早日养好身体。”
“娇娘姐姐,我只要吃得多身体就好,你看,我最近又胖了呢。”
杨薇不无得意地挺了挺越渐丰满的小身板,顺势抽出了自己的小手。
娇娘姐姐养好身体,是想给林哥哥生娃,她年纪还小,哪里睡得着午觉。
“雨停了池塘里的水满了,我约了村里的几个姐妹去摸鱼呢。”
杨薇脚底抹油也跑了。
陈娇娘担心她发生意外,只能让会水的秋霜和冬雪赶紧跟上去。
方才还热闹的屋子,只剩下自己,陈娇娘手托香腮,思考着睡醒以后,要做什么。
“去看看村学修建得如何了,还要再请两位先生来教书。”
貌似她也忙得很。
消了一会儿食,喝完调理身体的药,陈娇娘睡了半个时辰的子午觉。
醒来后,按照原计划,前去找石三叔商量着在附近村子,请两位知根知底的有功名的先生在村学教书。
“只请两位吗?”
石三叔看了一眼修建得十分宽敞的学堂。
这里面能够容纳三四百人呢,两个教书先生,只怕教不过来。
陈娇娘却有她的打算:“在教书这件事上,我们并不了解,所以先请两位可靠的先生,帮着参谋,再以他们的标准,看看是请资历深的先生前来,还是如何做。”
相当于投石问路了。
石三叔竖起了大拇指:“还是大夫人你想得周到,我一会儿就去找其他村长问问,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要说可靠,还是咱们这里的人更可靠,对自家孩子也是实心实意。”
村学村学,本身就是以村子为纽带形成的半封闭式学堂。
陈娇娘想到相公说的,村学里的孩子,不只要招收当地村子里的,未来还有前来做工的工人以及佃户人家的孩子,石三叔的想法有些狭隘。
但她并未反驳石三叔的话。
比起外来的教书先生,自然是附近的更好管理。
在石三叔那里拿到了报名入学的花名册,陈娇娘前往印刷作坊。
印刷作坊前段时日忙着开工,最近由于纸张短缺问题,所有工人都在使用最便宜的麻纸磨炼技巧,工钱照付。
尽管这样的投入在陈娇娘看来有些肉疼,但想到光儿说这么做的原因,是等到择期开工时,他们的效率能够翻倍,她绕着各个工作的案台转了一圈。
接近一间封闭的房屋时,里面传来梆梆梆的声响。
“夫人,要进去看看吗?”
“不用了,免得打扰他们炼泥。”
里面的人都是光儿经过精挑细选,又做了背景调查后,花钱买回来的。
专门教了他们怎样制作字模。
关键的步骤,比如煮粥时加入的药材和比例,以及烧制时的火候和时辰,则需要她来负责。
查看完工人们的状况,陈娇娘按照花名册,让工人把需要分发下去的书籍先整理出来。
工人将印刷好的书籍堆到陈娇娘面前的桌子上,欲言又止,还是没忍住提醒。
“大夫人,东家离开时说了,要等学堂开课了再发书。”
“我知道光儿的安排,只是再来核对一遍,免得出错。”
她先是核对了一番数目,接着,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启蒙语录》,翻开看了几眼,爱不释手。
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如果能够有这样染着墨香的书读,可以有学上,还能自食其力赚零花钱,爹娘应该不会积劳成疾离开人世,大哥也不会为了赚钱去参军卖命。
想到大哥,她心头有些酸涩,眼中浮现出泪意,她睁了睁眼,将手里的书合上,却意外地瞥见最后一页,写着一个不认识的人的名字。
“崔隐?”
她翻到写有名字的这一页,看到上面标注着,是整理撰写本书的作者为崔隐,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觉。
《大常千字文》据说是当今陛下命令几位翰林整编,宋尚书定稿,属于朝廷编撰,普及之初就说过,任何书局和学子都可随意使用。
然而《启蒙语录》是几百年前就流传于世的启蒙书籍,她当初学过,竟不知道它还有作者。
“也不知道崔隐有没有后人在世上,印刷他撰写的书籍,要不要给些润笔费?”
向来不会占人便宜的陈娇娘,为了防止惹出事端来,特意记下这件事,稍后写信时,询问一下相公的意见。
要不要去查查崔隐的后人。
“再给我取一套你们这段时间印刷的书籍,我要看。”
不多时,工人们拿来四本书籍。
没等陈娇娘翻开看看另外两本书籍的作者是谁,外面传来管家兴奋的呼喊声。
“大夫人!东家有喜!喜事临门啊!大喜!”
管家可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能够这般激动,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相公有喜,难道相公回来了?”
陈娇娘立即把书交到春花手里,匆匆走出印刷作坊。
当看到翻身下马的林浪与林涛时,她脸上的惊喜之色褪去,难掩落寞之色。
相公没回来。
也对,相公说了,要把益州的新作坊盖起来,第一批重碧酒酿成才会回家。
作为老家的主心骨,陈娇娘不能让人看出她的软弱,迅速收拾好了心情,对着林浪与林涛笑问。
“相公有什么喜事,竟还派了你们亲自来传达?不是说益州庄子人手不够用吗,有事派人送封信来不就好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