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两个专业狂人
作者:妙手秀才 更新:2024-08-14 06:04
这样的病人,一旦将瘀血排出来,病情便会很快恢复。
但做这种手术的时机,必须拿捏得非常好。做早了,可能因为血肿腔的压力突然降低,这种压力对破裂血管的压迫作用消失,破裂的血管会再度出血,非常危险。
苏承庆叫陈浩做这个手术,陈浩虽然答应,但在陈浩的心中,已经做过评估,病人目前的时间点,适合做这个手术,否则,陈浩也不会动手。
陈浩继续高歌猛进,苏承庆也开始外出会诊。
正在这个时候,陈浩的大学同学老唐,在离江州市200多公里外的油城职工医院,升任该医院的院长。
读书的时候,老唐对陈浩这个老乡多有关照,现在,作为油城职工医院的第一把手,老唐对陈浩的情况也很了解,所以,他经常找机会,请陈浩到他管辖的医院会诊。
这样做,可以解决医院里一些神经内科的疑难杂症,可以为他们医院的医生,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医学进展信息,也可以让陈浩赚点外快,更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定期聚一聚。
老唐考虑得很周到,每次会诊,都会从他的医院派车到附属医院,接陈浩到他的医院,然后,再由他们的车,将陈浩送回江州市。
油城的生活水平比江州市差一点,所以,每次会诊,看的每一个病人,收入其实并不高,但陈浩反而更喜欢去。
是的,素来不善言辞,不善于交际的陈浩,与老唐很有缘分,也很聊得来,在大学时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每次会诊完,他都会与老唐这个老大哥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这个过程本身,对于陈浩而言,也是难得的放松。
一个周五的晚上,陈浩接到老唐的电话,说想借明天周六的时间,请陈浩到油城职工医院会诊,他们医院的车,会在附属医院的大门口等候。
这个时间,对于陈浩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老公,明天又去会诊?”丹萍在陈浩身边,陈浩接电话,丹萍听得一清二楚。
“对,唐院长请,肯定要去。”
“嗯,你的这位同学,对你很不错。”丹萍也知道,每一次,都有车专门开到宿舍的楼下接陈浩。
“那是,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几个老乡,都将他当成老大哥,对他十分尊重,他对我们也十分关心。”
当年的陈浩,身在异乡,像老唐这样的老乡,十分难得。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因为年级的事情,有人对老唐非议,一向沉默的陈浩,少有地发声力挺。
第二天一早,陈浩吃完早餐,拿着一个装有听诊器,叩诊锤,眼底镜等工具的小提包,来到医院的大门口。
来到大门口才发现,血液内科的主任程芬,内分泌科主任麦民也在等候。陈浩与麦民不熟,但与程芬却经常在学术上有交流。
程芬是医院的开院元老,虽然退休,但她依旧是血液内科的顶梁柱,她的医术与医德,还有她那不耻下问的胸怀,令陈浩十分敬佩。
陈浩与程主任交往很多,是因为程主任经常拿着门诊手册,甚至带着病人,到陈浩的诊室,请教与神经内科相关的问题。
程主任并不会因为她的德高望重,不会因为她在医院的地位,不会因为她的年资,而对年轻的一辈不屑一顾。
相反,自从她知道陈浩在专业上的厉害后,她便经常在陈浩出门诊时,到陈浩的诊室,当着病人的面,请教陈浩,一点也不担心丢面子的问题。
一老一少,两个对专业有着狂热追求的人,经常在一起讨论的情景,被内科门诊的医生和护士们传为佳话。
“程主任好!麦主任好!”陈浩主动上前,与两位主任打招呼。虽然与麦民不熟,不过,经常到各个科室会诊的陈浩,对他们的主任还是认识的。
“咦,陈医生,你是不是要到油城职工医院会诊?”看见陈浩这个样子,程芬已经猜出几分。
“对,程主任,麦主任,你们也去?”
“对,呵呵,这个唐院长,眼光不错,将你这个后起之秀请出来了。”程芬对陈浩一直很欣赏。
“呵呵,能跟着两位前辈学习,真是太好了。”血液内科和内分泌科,特别是血液内科,陈浩接触很少,有很多知识盲点。所以,平时与程主任的交流,对陈浩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程主任,陈医生很厉害?”麦民是一个十分自负的人,他总以为,他是最厉害的,专业厉害,管理厉害。
“呵呵,麦主任,你可是孤陋寡闻喽,陈医生的强大,超乎你的想象。”程芬可不买麦民的账。
“真的?一会我要领教领教陈医生的厉害才行。”程芬的话,激起了麦民的好胜心。
刚说着,一辆七人座的、写着油城职工医院的汽车开了进来,汽车停稳后,司机从车上下来,来到程芬他们面前。
“程主任,麦主任,陈教授,请上车。”看来,这位司机,是老唐专门派来,接送附属医院的专家的,所以,才会对程主任和麦主任如此的熟悉。
司机的车技很好,车的性能也很好,车开得很快。
天气虽然很热,但车里的空调令人舒服。
在车上,程芬一直与陈浩在探讨着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一些特殊病种的诊断问题,你来我往,一直讨论不停,麦民根本插不上话。
来到医院,他们分头去到相关的科室。程芬与陈浩是典型的学院派,整个查房过程,十分规范和严谨。
这一次,老唐为陈浩准备了六个病人,三个主管医生,各自拿着自己分管的、需要查房的病历本,跟着陈浩,一个接着一个查过去。
任何一个病人,陈浩都会在病人的床边听取病史汇报,然后再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但并没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也不给予诊断和治疗方向。
所有这些,主管的医生们都已经很熟悉了,这就是陈浩的查房风格,他不会在病人的面前进行病情的分析,这样对病人不好,对主管医生同样不好。
所以,医生们对陈浩这样做,非常理解,也非常感激。
但做这种手术的时机,必须拿捏得非常好。做早了,可能因为血肿腔的压力突然降低,这种压力对破裂血管的压迫作用消失,破裂的血管会再度出血,非常危险。
苏承庆叫陈浩做这个手术,陈浩虽然答应,但在陈浩的心中,已经做过评估,病人目前的时间点,适合做这个手术,否则,陈浩也不会动手。
陈浩继续高歌猛进,苏承庆也开始外出会诊。
正在这个时候,陈浩的大学同学老唐,在离江州市200多公里外的油城职工医院,升任该医院的院长。
读书的时候,老唐对陈浩这个老乡多有关照,现在,作为油城职工医院的第一把手,老唐对陈浩的情况也很了解,所以,他经常找机会,请陈浩到他管辖的医院会诊。
这样做,可以解决医院里一些神经内科的疑难杂症,可以为他们医院的医生,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医学进展信息,也可以让陈浩赚点外快,更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定期聚一聚。
老唐考虑得很周到,每次会诊,都会从他的医院派车到附属医院,接陈浩到他的医院,然后,再由他们的车,将陈浩送回江州市。
油城的生活水平比江州市差一点,所以,每次会诊,看的每一个病人,收入其实并不高,但陈浩反而更喜欢去。
是的,素来不善言辞,不善于交际的陈浩,与老唐很有缘分,也很聊得来,在大学时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每次会诊完,他都会与老唐这个老大哥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这个过程本身,对于陈浩而言,也是难得的放松。
一个周五的晚上,陈浩接到老唐的电话,说想借明天周六的时间,请陈浩到油城职工医院会诊,他们医院的车,会在附属医院的大门口等候。
这个时间,对于陈浩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老公,明天又去会诊?”丹萍在陈浩身边,陈浩接电话,丹萍听得一清二楚。
“对,唐院长请,肯定要去。”
“嗯,你的这位同学,对你很不错。”丹萍也知道,每一次,都有车专门开到宿舍的楼下接陈浩。
“那是,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几个老乡,都将他当成老大哥,对他十分尊重,他对我们也十分关心。”
当年的陈浩,身在异乡,像老唐这样的老乡,十分难得。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因为年级的事情,有人对老唐非议,一向沉默的陈浩,少有地发声力挺。
第二天一早,陈浩吃完早餐,拿着一个装有听诊器,叩诊锤,眼底镜等工具的小提包,来到医院的大门口。
来到大门口才发现,血液内科的主任程芬,内分泌科主任麦民也在等候。陈浩与麦民不熟,但与程芬却经常在学术上有交流。
程芬是医院的开院元老,虽然退休,但她依旧是血液内科的顶梁柱,她的医术与医德,还有她那不耻下问的胸怀,令陈浩十分敬佩。
陈浩与程主任交往很多,是因为程主任经常拿着门诊手册,甚至带着病人,到陈浩的诊室,请教与神经内科相关的问题。
程主任并不会因为她的德高望重,不会因为她在医院的地位,不会因为她的年资,而对年轻的一辈不屑一顾。
相反,自从她知道陈浩在专业上的厉害后,她便经常在陈浩出门诊时,到陈浩的诊室,当着病人的面,请教陈浩,一点也不担心丢面子的问题。
一老一少,两个对专业有着狂热追求的人,经常在一起讨论的情景,被内科门诊的医生和护士们传为佳话。
“程主任好!麦主任好!”陈浩主动上前,与两位主任打招呼。虽然与麦民不熟,不过,经常到各个科室会诊的陈浩,对他们的主任还是认识的。
“咦,陈医生,你是不是要到油城职工医院会诊?”看见陈浩这个样子,程芬已经猜出几分。
“对,程主任,麦主任,你们也去?”
“对,呵呵,这个唐院长,眼光不错,将你这个后起之秀请出来了。”程芬对陈浩一直很欣赏。
“呵呵,能跟着两位前辈学习,真是太好了。”血液内科和内分泌科,特别是血液内科,陈浩接触很少,有很多知识盲点。所以,平时与程主任的交流,对陈浩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程主任,陈医生很厉害?”麦民是一个十分自负的人,他总以为,他是最厉害的,专业厉害,管理厉害。
“呵呵,麦主任,你可是孤陋寡闻喽,陈医生的强大,超乎你的想象。”程芬可不买麦民的账。
“真的?一会我要领教领教陈医生的厉害才行。”程芬的话,激起了麦民的好胜心。
刚说着,一辆七人座的、写着油城职工医院的汽车开了进来,汽车停稳后,司机从车上下来,来到程芬他们面前。
“程主任,麦主任,陈教授,请上车。”看来,这位司机,是老唐专门派来,接送附属医院的专家的,所以,才会对程主任和麦主任如此的熟悉。
司机的车技很好,车的性能也很好,车开得很快。
天气虽然很热,但车里的空调令人舒服。
在车上,程芬一直与陈浩在探讨着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一些特殊病种的诊断问题,你来我往,一直讨论不停,麦民根本插不上话。
来到医院,他们分头去到相关的科室。程芬与陈浩是典型的学院派,整个查房过程,十分规范和严谨。
这一次,老唐为陈浩准备了六个病人,三个主管医生,各自拿着自己分管的、需要查房的病历本,跟着陈浩,一个接着一个查过去。
任何一个病人,陈浩都会在病人的床边听取病史汇报,然后再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但并没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也不给予诊断和治疗方向。
所有这些,主管的医生们都已经很熟悉了,这就是陈浩的查房风格,他不会在病人的面前进行病情的分析,这样对病人不好,对主管医生同样不好。
所以,医生们对陈浩这样做,非常理解,也非常感激。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