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为什么发烧
作者:妙手秀才 更新:2024-08-14 06:04
爸爸识字不多,但对写字却很有心得,写出来的字,虽然慢,但却十分耐看。爸爸的心得就是,写的字,必须立得正,站得稳。
陈浩一直按照爸爸教给他的心法去写字,他写的字,自成一体,工整,很有“行气”,让人看着十分舒服。
人们常说,医生写的字,就像天书。但陈浩无论是写门诊病历,还是写病情记录,都十分工整,清晰。甚至大家认为最潦草的医生签名,放在陈浩手中,可以说是整个附属医院里最为工整的医生签名之一。
第二天早上,交完班后,陈浩将写好的稿件交给翟向文,翟向文接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着看着,翟向文笑逐颜开。
“哈哈,我就说嘛,如果你陈医生写不了,神经内科就没有人能写了。梁护长,过来。”翟向文对站在不远处的梁英叫了一声。
梁英听见,赶紧走了过来。
“我们的大才子昨晚写好了,非常好,反正我认为非常好,你看看。”翟向文连说两个非常好后,将稿件递给梁英。
梁英也认真看起来,与翟向文一样,看着看着,嘴咧了开来,眼睛眯了起来。
“谢谢,非常感谢陈医生!我哪有陈医生写得这么好呀,陈医生把我写得太好了。”梁英的话,多少还是带着自知之明的,但梁英的内心,无疑是非常满意的。
“快拿到护理部去,人家等着呢。”翟向文催促梁英。
“好,我这就去。”梁英转过身,迅速离开,那脚步,看起来是如此的轻快与跳跃,光看这脚步,就能知道梁英的心情了。
陈浩正在查房时,梁英回来了。她特意找到陈浩,再次对陈浩表示感谢,不用问,这一次,稿件肯定通过护理部的审核了。
次日上午,陈浩正在开医嘱,又是冼华英过来取走开好医嘱的病历。
“哎,陈医生,护长的材料,是不是你写的?”
“你怎么知道?”陈浩并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他猜测,应该是梁英说的。
“我猜的。”
“啊......你猜的?我还以为是梁护长告诉你的呢。”
“呵呵,陈医生,你太善良了!”
“怎么了,这与我是否善良有关?”
“有关,绝对有关,因为你没有猜到梁护长是怎么说的。”
“哦,梁护长怎么说?”陈浩感到很好奇,难道梁护长还有其它说辞?
“梁护长到处说,这篇文章是叶莲写的,现在,全医院的护士,包括护理部的人,都知道神经内科有一位大才女,叫叶莲。”
“喔呵,护长真的这样说了?”
“我骗你干嘛,因为我曾经对你说过叶莲的事,说过叶莲很惨,也知道你的文笔厉害,所以,我猜是你写的,果然没错。”
“不过,你没想到吧,你的功劳,被人家吞了。”冼华英为陈浩感到不平。
“呵呵,没关系,反正是神经内科的人厉害就行。”虽然陈浩对此并不在意,但这件事,对陈浩是一个教训,让他知道,人性的丑陋,只有他自己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从此,他对梁英的印象,一落千丈。
一个月很快过去,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二日,梁英与护理部主任一起,到省城参加国际护士节,并捧回了“白求恩式的护士”的奖状和奖杯。
一时间,附属医院轰动,江州市轰动,当然,神经内科也轰动。江州日报专门派出记者采访梁英。
当采访的记者看到陈浩写的文章后,直接拿走,第二天,梁英的头像,还有陈浩的文章,以“江州日报联合附属医院的报道”署名,刊登在江州日报上。
一时间,梁英在附属医院的风头无两,进出之间,梁英听到的,都是恭喜和祝贺的声音,梁英的脸上,荡漾着难以抑制的笑容。
在神经内科,翟向文更是大张旗鼓地表扬梁英,号召全科的医生和护士向梁英学习,学习她舍弃小家为大家,学习她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一切为病人的大爱和无私的精神。
虽然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包括梁英和翟向文在内,提起过陈浩,但陈浩还是为梁英感到高兴。是啊,对于梁英而言,这样的荣誉,她一生中,得到一次,实属不易。
在陈浩的心中,荣誉就像带着温度和色彩的和风,不管多么漂亮,多么温柔和暖,都会消失于不知何处的远方。
正因为陈浩一直持有这种想法,荣誉,对于陈浩而言,不是必需品,而是点缀品,有,陈浩不反对,没有,陈浩不会感到失落。
只有专业,只有专业上的实力,才是陈浩追求的终极目标。
又是一个周五的早上,疑难病例讨论时间。这次讨论的病人,是谢冰霞分管的病人,也是谢冰霞主动提出来,要将这个病人的情况在全科讨论的。
讨论哪一个病人,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轮流来,二是根据主管医生的要求来。
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遇到特殊的病例,可以暂时中断轮流的方式,首先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由韩治分管的,左侧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的病人,手术是谢冰霞值班的时候做的,手术很成功,将当时濒临死亡的病人救了回来。
现在,病人神志清醒,可以进食,也可以言语,但右侧肢体的力量只有2级,不过,这些不是现在讨论的主要问题。
谢冰霞将这个病例拿出来讨论,是因为这个病人的体温一直不退,他们能想到的抗生素,都给病人用上了,但体温依旧保持在中度热。
曾经,他们怀疑是否有颅内感染,因为曾经做过脑室引流,这个怀疑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多次的脑脊液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继发颅内感染的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谢冰霞在冯德的手下,冯德曾经组织他们对这个病例进行过多次讨论,但病人的情况依旧无法改善,无奈之下,由冯德建议,谢冰霞提出,将这个病例放在全科讨论。
这个病人的原发病诊断清楚,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病人为什么会持续发热上。
陈浩一直按照爸爸教给他的心法去写字,他写的字,自成一体,工整,很有“行气”,让人看着十分舒服。
人们常说,医生写的字,就像天书。但陈浩无论是写门诊病历,还是写病情记录,都十分工整,清晰。甚至大家认为最潦草的医生签名,放在陈浩手中,可以说是整个附属医院里最为工整的医生签名之一。
第二天早上,交完班后,陈浩将写好的稿件交给翟向文,翟向文接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着看着,翟向文笑逐颜开。
“哈哈,我就说嘛,如果你陈医生写不了,神经内科就没有人能写了。梁护长,过来。”翟向文对站在不远处的梁英叫了一声。
梁英听见,赶紧走了过来。
“我们的大才子昨晚写好了,非常好,反正我认为非常好,你看看。”翟向文连说两个非常好后,将稿件递给梁英。
梁英也认真看起来,与翟向文一样,看着看着,嘴咧了开来,眼睛眯了起来。
“谢谢,非常感谢陈医生!我哪有陈医生写得这么好呀,陈医生把我写得太好了。”梁英的话,多少还是带着自知之明的,但梁英的内心,无疑是非常满意的。
“快拿到护理部去,人家等着呢。”翟向文催促梁英。
“好,我这就去。”梁英转过身,迅速离开,那脚步,看起来是如此的轻快与跳跃,光看这脚步,就能知道梁英的心情了。
陈浩正在查房时,梁英回来了。她特意找到陈浩,再次对陈浩表示感谢,不用问,这一次,稿件肯定通过护理部的审核了。
次日上午,陈浩正在开医嘱,又是冼华英过来取走开好医嘱的病历。
“哎,陈医生,护长的材料,是不是你写的?”
“你怎么知道?”陈浩并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他猜测,应该是梁英说的。
“我猜的。”
“啊......你猜的?我还以为是梁护长告诉你的呢。”
“呵呵,陈医生,你太善良了!”
“怎么了,这与我是否善良有关?”
“有关,绝对有关,因为你没有猜到梁护长是怎么说的。”
“哦,梁护长怎么说?”陈浩感到很好奇,难道梁护长还有其它说辞?
“梁护长到处说,这篇文章是叶莲写的,现在,全医院的护士,包括护理部的人,都知道神经内科有一位大才女,叫叶莲。”
“喔呵,护长真的这样说了?”
“我骗你干嘛,因为我曾经对你说过叶莲的事,说过叶莲很惨,也知道你的文笔厉害,所以,我猜是你写的,果然没错。”
“不过,你没想到吧,你的功劳,被人家吞了。”冼华英为陈浩感到不平。
“呵呵,没关系,反正是神经内科的人厉害就行。”虽然陈浩对此并不在意,但这件事,对陈浩是一个教训,让他知道,人性的丑陋,只有他自己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从此,他对梁英的印象,一落千丈。
一个月很快过去,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二日,梁英与护理部主任一起,到省城参加国际护士节,并捧回了“白求恩式的护士”的奖状和奖杯。
一时间,附属医院轰动,江州市轰动,当然,神经内科也轰动。江州日报专门派出记者采访梁英。
当采访的记者看到陈浩写的文章后,直接拿走,第二天,梁英的头像,还有陈浩的文章,以“江州日报联合附属医院的报道”署名,刊登在江州日报上。
一时间,梁英在附属医院的风头无两,进出之间,梁英听到的,都是恭喜和祝贺的声音,梁英的脸上,荡漾着难以抑制的笑容。
在神经内科,翟向文更是大张旗鼓地表扬梁英,号召全科的医生和护士向梁英学习,学习她舍弃小家为大家,学习她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一切为病人的大爱和无私的精神。
虽然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包括梁英和翟向文在内,提起过陈浩,但陈浩还是为梁英感到高兴。是啊,对于梁英而言,这样的荣誉,她一生中,得到一次,实属不易。
在陈浩的心中,荣誉就像带着温度和色彩的和风,不管多么漂亮,多么温柔和暖,都会消失于不知何处的远方。
正因为陈浩一直持有这种想法,荣誉,对于陈浩而言,不是必需品,而是点缀品,有,陈浩不反对,没有,陈浩不会感到失落。
只有专业,只有专业上的实力,才是陈浩追求的终极目标。
又是一个周五的早上,疑难病例讨论时间。这次讨论的病人,是谢冰霞分管的病人,也是谢冰霞主动提出来,要将这个病人的情况在全科讨论的。
讨论哪一个病人,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轮流来,二是根据主管医生的要求来。
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遇到特殊的病例,可以暂时中断轮流的方式,首先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由韩治分管的,左侧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的病人,手术是谢冰霞值班的时候做的,手术很成功,将当时濒临死亡的病人救了回来。
现在,病人神志清醒,可以进食,也可以言语,但右侧肢体的力量只有2级,不过,这些不是现在讨论的主要问题。
谢冰霞将这个病例拿出来讨论,是因为这个病人的体温一直不退,他们能想到的抗生素,都给病人用上了,但体温依旧保持在中度热。
曾经,他们怀疑是否有颅内感染,因为曾经做过脑室引流,这个怀疑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多次的脑脊液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继发颅内感染的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谢冰霞在冯德的手下,冯德曾经组织他们对这个病例进行过多次讨论,但病人的情况依旧无法改善,无奈之下,由冯德建议,谢冰霞提出,将这个病例放在全科讨论。
这个病人的原发病诊断清楚,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病人为什么会持续发热上。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