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江宇燕做媒
作者:妙手秀才 更新:2024-08-14 06:04
还真别说,翟向文说到做到,从这次以后,翟向文再也没有安排陈浩去“送死人”回家了。也许,翟向文也担心,这样做,会引起他喜欢的陈浩的不满,这是翟向文不愿意看到的。
转眼到了1986年,每一年的春节前,科室都会对接下来的一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其中,有两个岗位,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的,或者说,就算被安排到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而去的。这一点,翟向文也心中有数。
一个是门诊的固定坐诊。一般而言,因为主治医师稀缺,他们都要在病房分管一组病人,每周只安排两个单元的门诊,翟主任也一样,每周也只有两个上午出诊。剩下的时间,必须安排一名住院医生坐守在门诊。
这个年代,到神经内科门诊看病的人并不多,很多老百姓心中,将神经内科与精神病科混为一谈,认为到神经内科看病的人,都是疯子或者精神错乱的病人。
所以,医院将神经内科门诊的诊室安排在走廊的最尽头,而且只有一间。这样一来,出门诊的住院医生,就经常与冯德、苏承庆和翟向文面对面坐着,很多年轻医生觉得,看着一个个病人从他身边走过,而不给他看病,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还有一个岗位,就是临床见习的带教。临床见习的带教,一般从三月份开始,所以,这两个岗位,实际上是重叠的,一旦开始见习带教,出门诊的住院医生,就必须去参加。如果恰好遇到门诊空缺,冯德他们就补上。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这两个岗位,并非全是坏处,它们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就是不用值夜班。
尽管这样,所有住院医生,都很抗拒这两个岗位。
不知道是迫于压力,还是有意锻炼陈浩。翟向文将这两个岗位,交到毕业才一年多的陈浩手中。
一般而言,由于涉及坐诊,这两个岗位,大多由高年资的住院医生负责,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1986年,陈浩成为打破这个惯例的第一人。
周姐早已将这样的安排告诉陈浩,陈浩反而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一关,一定要闯,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陈浩愿意早一点接受这个挑战。
这样的场景,对于早有准备的陈浩而言,并不觉得尴尬。他有计划地将神经解剖到神经生理再到临床神经病学的书,一本接着一本带到门诊,看完一本换一本。
如果翟向文或者冯德、苏承庆他们愿意,陈浩很乐意为他们写门诊病历或者抄写处方,在这个过程中,陈浩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诊治病人的,包括病史的询问,使用的药物等等,陈浩都不会放过。
在别人的眼里,这是一种尴尬的局面,可是,在陈浩眼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陈浩绝对不会放过。
陈浩的字写得很清晰干净,做事又十分认真,翟向文、冯德和苏承庆他们三个,都十分愿意让陈浩做这些抄抄写写的工作。
江州医学院的神经内科的教学方法,完全照搬逸仙医学院的模式,先是给学生上神经病学见习的理论课,重点是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才到病房分组进行临床见习。
科室有一位专门的教学秘书,名字叫江宇燕,她同时兼管着科室的实验室。所谓实验室,只有一台显微镜和一些玻片,非常简陋。
参加工作一年多,陈浩虽然与江宇燕接触得不多,但江宇燕做事的认真,人情的练达,对世事的洞明,都令陈浩佩服不已。江宇燕的优点,正是陈浩所缺乏的。
1986年的带教,学生的构成十分特别,除了本科生外,还有一班“干部生”,这些干部生,都是由各个基层单位选派到医学院学习的。这些人,除了极个别通过关系进来的以外,其他的,都十分优秀,有一些,甚至有着比较丰富的行医经验。
每一次上课,江宇燕在做好上课的准备后,便坐在后排安静地听。
因为陈浩准备充分,知识点讲得特别清晰,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特别是干部班的学生,很喜欢在课后围着看上去比他们稚嫩很多的陈浩提问题。
而陈浩的回答,总是令他们感到惊喜。
是的,陈浩不仅仅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还常常根据他们的问题进行延伸回答,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天,课间休息时,陈浩与江宇燕站在课室外面的走廊闲聊。
“陈医生,有女朋友了吗?”江宇燕突然问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没有,燕姐有好介绍?”陈浩喜欢称江宇燕为燕姐,江宇燕也习惯了陈浩这样的称呼。
“还真的有,是我的一位同学的妹妹,比你小三岁,南江师范学院毕业,小学老师,人长得不错,比你矮一点点。”江宇燕似乎早有准备,等的就是陈浩这句话。
“哇,南江师范学院毕业,老师,比我年轻,人也长得不错,我怎么觉得,我配不上人家呢。燕姐,你看我,人很瘦,超级瘦,长得也不怎么样,更关键的是,似乎看不到长胖的希望,老实说,我家里还很穷,这些,我必须对燕姐讲清楚。”
经历过与孙丹青的“恋爱”,陈浩在这个问题上,变得十分谨慎。
“哈哈,陈医生,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幽默了。其实,你除了瘦一点,其他方面,是非常非常优秀的,你知道吗,不仅在科室,在我们医院,你的名声已经传开了。”
“是吗,这个我倒没有注意。”陈浩确实没有注意科室以外的动静。
“也是,以你的性格,是不会在意外面的世界的。”江宇燕很了解陈浩的为人。
“是啊,这也是我的缺点之一,不好动,不解风月,没有浪漫细胞,更不懂得制造浪漫。我这样说,不是不愿意,其实我很想找一位老师,不过,该说的话,该说的缺点,必须提前说,免得人家以为我在骗婚。”
“哈哈......行,陈医生,行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找个时间和她说说,如果她愿意,我再对你说,可以吗?”
转眼到了1986年,每一年的春节前,科室都会对接下来的一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其中,有两个岗位,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的,或者说,就算被安排到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而去的。这一点,翟向文也心中有数。
一个是门诊的固定坐诊。一般而言,因为主治医师稀缺,他们都要在病房分管一组病人,每周只安排两个单元的门诊,翟主任也一样,每周也只有两个上午出诊。剩下的时间,必须安排一名住院医生坐守在门诊。
这个年代,到神经内科门诊看病的人并不多,很多老百姓心中,将神经内科与精神病科混为一谈,认为到神经内科看病的人,都是疯子或者精神错乱的病人。
所以,医院将神经内科门诊的诊室安排在走廊的最尽头,而且只有一间。这样一来,出门诊的住院医生,就经常与冯德、苏承庆和翟向文面对面坐着,很多年轻医生觉得,看着一个个病人从他身边走过,而不给他看病,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还有一个岗位,就是临床见习的带教。临床见习的带教,一般从三月份开始,所以,这两个岗位,实际上是重叠的,一旦开始见习带教,出门诊的住院医生,就必须去参加。如果恰好遇到门诊空缺,冯德他们就补上。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这两个岗位,并非全是坏处,它们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就是不用值夜班。
尽管这样,所有住院医生,都很抗拒这两个岗位。
不知道是迫于压力,还是有意锻炼陈浩。翟向文将这两个岗位,交到毕业才一年多的陈浩手中。
一般而言,由于涉及坐诊,这两个岗位,大多由高年资的住院医生负责,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1986年,陈浩成为打破这个惯例的第一人。
周姐早已将这样的安排告诉陈浩,陈浩反而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在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这一关,一定要闯,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陈浩愿意早一点接受这个挑战。
这样的场景,对于早有准备的陈浩而言,并不觉得尴尬。他有计划地将神经解剖到神经生理再到临床神经病学的书,一本接着一本带到门诊,看完一本换一本。
如果翟向文或者冯德、苏承庆他们愿意,陈浩很乐意为他们写门诊病历或者抄写处方,在这个过程中,陈浩可以了解他们是如何诊治病人的,包括病史的询问,使用的药物等等,陈浩都不会放过。
在别人的眼里,这是一种尴尬的局面,可是,在陈浩眼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陈浩绝对不会放过。
陈浩的字写得很清晰干净,做事又十分认真,翟向文、冯德和苏承庆他们三个,都十分愿意让陈浩做这些抄抄写写的工作。
江州医学院的神经内科的教学方法,完全照搬逸仙医学院的模式,先是给学生上神经病学见习的理论课,重点是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才到病房分组进行临床见习。
科室有一位专门的教学秘书,名字叫江宇燕,她同时兼管着科室的实验室。所谓实验室,只有一台显微镜和一些玻片,非常简陋。
参加工作一年多,陈浩虽然与江宇燕接触得不多,但江宇燕做事的认真,人情的练达,对世事的洞明,都令陈浩佩服不已。江宇燕的优点,正是陈浩所缺乏的。
1986年的带教,学生的构成十分特别,除了本科生外,还有一班“干部生”,这些干部生,都是由各个基层单位选派到医学院学习的。这些人,除了极个别通过关系进来的以外,其他的,都十分优秀,有一些,甚至有着比较丰富的行医经验。
每一次上课,江宇燕在做好上课的准备后,便坐在后排安静地听。
因为陈浩准备充分,知识点讲得特别清晰,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特别是干部班的学生,很喜欢在课后围着看上去比他们稚嫩很多的陈浩提问题。
而陈浩的回答,总是令他们感到惊喜。
是的,陈浩不仅仅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还常常根据他们的问题进行延伸回答,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天,课间休息时,陈浩与江宇燕站在课室外面的走廊闲聊。
“陈医生,有女朋友了吗?”江宇燕突然问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没有,燕姐有好介绍?”陈浩喜欢称江宇燕为燕姐,江宇燕也习惯了陈浩这样的称呼。
“还真的有,是我的一位同学的妹妹,比你小三岁,南江师范学院毕业,小学老师,人长得不错,比你矮一点点。”江宇燕似乎早有准备,等的就是陈浩这句话。
“哇,南江师范学院毕业,老师,比我年轻,人也长得不错,我怎么觉得,我配不上人家呢。燕姐,你看我,人很瘦,超级瘦,长得也不怎么样,更关键的是,似乎看不到长胖的希望,老实说,我家里还很穷,这些,我必须对燕姐讲清楚。”
经历过与孙丹青的“恋爱”,陈浩在这个问题上,变得十分谨慎。
“哈哈,陈医生,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幽默了。其实,你除了瘦一点,其他方面,是非常非常优秀的,你知道吗,不仅在科室,在我们医院,你的名声已经传开了。”
“是吗,这个我倒没有注意。”陈浩确实没有注意科室以外的动静。
“也是,以你的性格,是不会在意外面的世界的。”江宇燕很了解陈浩的为人。
“是啊,这也是我的缺点之一,不好动,不解风月,没有浪漫细胞,更不懂得制造浪漫。我这样说,不是不愿意,其实我很想找一位老师,不过,该说的话,该说的缺点,必须提前说,免得人家以为我在骗婚。”
“哈哈......行,陈医生,行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找个时间和她说说,如果她愿意,我再对你说,可以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