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暗巷
作者:东有扶苏 更新:2024-08-13 21:29
夏雨一场一场,暑气却越来越重,无数的故事在开始或是迎来结局,从山里逃到苏州城的少年和他的小侍女不知不觉度过了他们在苏州城的第一个月。
然而这一个月以来,住在李府里面的二人感觉和山里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事实上除了每天送菜过来的家仆,二人就好像被其他人遗忘了一样,不管是顾怀名义上的老婆,还是李家实际上一言九鼎的老夫人,乃至那些入赘之后莫名其妙成了亲戚的人,都没有来过这栋小楼。
有些快入夜的黄昏,顾怀赤着上身拿着本书躺在二楼阳台的凉椅上看着,想到同在一间府邸之内的某个女子,也会觉得有些茫然和啼笑皆非。
两世为人,结婚还真是头一次,入赘也就罢了,就是这家庭地位...
不过这样也挺好,本身就只是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如今有地方住有东西吃还挣下了第一笔银子甚至还有班上,生活简直充实得不行。
就是没工钱这一点实在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有时候顾怀也会忍不住想,一直就这么生活下去也不错,和小侍女相依为命,和李家人也没什么纠葛,不管外面的世道再怎么乱,好好享受生活就行了,等到攒够了钱,就去个风景秀丽风平浪静的地方...
正在洗脸的顾怀顿了顿,想到以前电影里那些说完“这场仗打完我就回老家结婚”就牺牲的先辈们,连忙把这个想法按了下去。
这是一个普通的清晨,天光还没大亮,小楼外面起了雾气,鸟叫声鸡叫声穿透窗户,顾怀打着哈欠揉着有些发涩的眼睛,显然是有些抗拒早起上班。
身后给他梳头发的小侍女倒是精神满满,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抹了顾怀带回来的胭脂的原因,小脸比在山里时白了些,顾怀透过铜镜看了两眼,意外地发现小侍女白起来倒还挺好看。
如今的主仆两早就不是身无分文步履维娟的样子了,有了某个行走的钱袋或者说冤大头送来的一百两银子,主仆两现在连早饭都吃的是巷子里早点摊上的鸡蛋烙饼,李府送过来的白粥都懒得看上一眼。
第一次吃到这鸡蛋烙饼还是顾怀有一次早膳没吃饱,路过时候闻见香味没忍住买了一张,然后惊呼这玩意儿怎么他妈这么好吃,在把剩下的一半塞到小侍女嘴里后,主仆两达成了一致意见,恨不得一天来上三顿炊饼。
然而几天之后两人就发现一天三顿炊饼带来的不是身体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而是消化不良,痛定思痛之下也就改成了两天一次,而且小侍女还仪式感满满地把每天蘸什么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等到吃完了今天的配额,顾怀便摇摇晃晃出了李府准备去书院,半个多月的书教下来,有些事情做起来也就驾轻就熟了。
得益于他会讲一些很特别的故事,学生们都很喜欢他,再加上古代的先生和后世的教师地位实在有着天壤之别,久而久之这份没有工钱的工作也就不那么难熬起来。
一切都在变好,今天也是平静的一天。
他一边这么想一边掀起儒袍的下摆跨过一摊积水,然而目光扫过某处巷口的时候,却停滞了下来。
......
杨岢这半个月来很幸福,也很烦恼。
幸福自然是因为那首一百两银子买来的词让他在苏州城出尽了风头,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不知道在苏州城的各个角落被传唱了多少次。
那日诗会上的情形,以及诸位主评的言语流传出来之后,这首诗在苏州城的风头和热度一时无两,生意头脑出众的商家在印发自家小作坊折腾出来的《元熙七年端午诗集》时,甚至直接把这首词作排在了首页,定为了魁首。
一时间骂声和赞声连成一片,然而好笑的是所有人都对这首词挑不出毛病,也就只能冲着杨岢本人去了,人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废物点心到底是从哪儿搞来的这首词。
不过杨岢倒是也挺硬气,一口咬定这词就是他自己写的,半个月来从未松口,倒是让不少想见见那位“南唐百年来词作笔力最过人者”的士子和女子们遗憾叹息。
“早就知道就买五十两的了...不对,早知道就该多买两首!”
暗巷外面,杨岢焦躁地踱着步,不时朝着暗巷内瞥两眼,自言自语之中满是后悔的情绪。
都怪自己喝多了乱说话,不然也不用用这种大海捞针的法子在这儿干等。
本以为把那首词甩出去之后,以往看不起他的苏州城士子们得被恶心个好久,再让那个不给面子的苏苏姑娘看看,自己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再转身潇洒离去,以往丢的面子就算是捡回来了。
但谁能想到,这些目的是达到了,但士子和姑娘们的反应实在出乎他的意料,苏州城的士子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他,姑娘们倒是对他穷追猛打,但感兴趣都是那首词真正的下笔者。
就连半个月前因为这首浣溪沙名声大噪,隐隐压过苏苏姑娘一头的水月姑娘,每次邀他过去一叙,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想见见真正的词作者...然后几杯酒下肚的他就昏了头。
“这首词就是我写的!别说一首,十首都能写出来!”
然后他就懂了一个谎终究要用无数的谎去圆的道理。
海口夸出去了,他又不想在刚熟络起来,对他款款微笑的水月姑娘面前丢了面子,就只能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那首词不是买来的,他不是以往苏州士子们口中的废物点心,以前只是低调不想跟他们一般见识而已。
可是暗巷里的仁兄出现得神秘消失得也神秘,自从那天买下一首诗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杨岢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更不知道长相,唯一的线索,就是这一条巷子。
所以他就只能跑到这巷子外面守着,只是整整守了几天,也没能见到想见的人。
暗巷里响起脚步声,愁眉苦脸的杨岢猛然抬头,等到一道身影走出暗巷,他便连忙凑了上去。
只是出来这人扛着扁担穿着短衫,看起来不像是神秘高人倒像是个卖菜的...
杨岢有些犹豫,但又怀疑有些高人就好这一口,水月姑娘的脸浮现在眼前,终于是战胜了理智。
他凑上去:“...一百两?”
挑着担子的小贩见生意上门,连忙放下担子,只是听清数字之后,有些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
“俺勒娘,一百两?俺地里的菜种刨了都没愣多,公子你买愣多菜干啥?”
“...”
好不容易把眼睛都放金光的小贩哄走,还买了把青菜攥在手里,杨岢有些欲哭无泪,又看了一眼暗巷,他叹了口气便转身离开。
看来是不会再来了...
然而一道声音却在他身后的暗巷里响了起来。
“你,想要什么?”
然而这一个月以来,住在李府里面的二人感觉和山里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事实上除了每天送菜过来的家仆,二人就好像被其他人遗忘了一样,不管是顾怀名义上的老婆,还是李家实际上一言九鼎的老夫人,乃至那些入赘之后莫名其妙成了亲戚的人,都没有来过这栋小楼。
有些快入夜的黄昏,顾怀赤着上身拿着本书躺在二楼阳台的凉椅上看着,想到同在一间府邸之内的某个女子,也会觉得有些茫然和啼笑皆非。
两世为人,结婚还真是头一次,入赘也就罢了,就是这家庭地位...
不过这样也挺好,本身就只是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如今有地方住有东西吃还挣下了第一笔银子甚至还有班上,生活简直充实得不行。
就是没工钱这一点实在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有时候顾怀也会忍不住想,一直就这么生活下去也不错,和小侍女相依为命,和李家人也没什么纠葛,不管外面的世道再怎么乱,好好享受生活就行了,等到攒够了钱,就去个风景秀丽风平浪静的地方...
正在洗脸的顾怀顿了顿,想到以前电影里那些说完“这场仗打完我就回老家结婚”就牺牲的先辈们,连忙把这个想法按了下去。
这是一个普通的清晨,天光还没大亮,小楼外面起了雾气,鸟叫声鸡叫声穿透窗户,顾怀打着哈欠揉着有些发涩的眼睛,显然是有些抗拒早起上班。
身后给他梳头发的小侍女倒是精神满满,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抹了顾怀带回来的胭脂的原因,小脸比在山里时白了些,顾怀透过铜镜看了两眼,意外地发现小侍女白起来倒还挺好看。
如今的主仆两早就不是身无分文步履维娟的样子了,有了某个行走的钱袋或者说冤大头送来的一百两银子,主仆两现在连早饭都吃的是巷子里早点摊上的鸡蛋烙饼,李府送过来的白粥都懒得看上一眼。
第一次吃到这鸡蛋烙饼还是顾怀有一次早膳没吃饱,路过时候闻见香味没忍住买了一张,然后惊呼这玩意儿怎么他妈这么好吃,在把剩下的一半塞到小侍女嘴里后,主仆两达成了一致意见,恨不得一天来上三顿炊饼。
然而几天之后两人就发现一天三顿炊饼带来的不是身体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而是消化不良,痛定思痛之下也就改成了两天一次,而且小侍女还仪式感满满地把每天蘸什么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等到吃完了今天的配额,顾怀便摇摇晃晃出了李府准备去书院,半个多月的书教下来,有些事情做起来也就驾轻就熟了。
得益于他会讲一些很特别的故事,学生们都很喜欢他,再加上古代的先生和后世的教师地位实在有着天壤之别,久而久之这份没有工钱的工作也就不那么难熬起来。
一切都在变好,今天也是平静的一天。
他一边这么想一边掀起儒袍的下摆跨过一摊积水,然而目光扫过某处巷口的时候,却停滞了下来。
......
杨岢这半个月来很幸福,也很烦恼。
幸福自然是因为那首一百两银子买来的词让他在苏州城出尽了风头,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不知道在苏州城的各个角落被传唱了多少次。
那日诗会上的情形,以及诸位主评的言语流传出来之后,这首诗在苏州城的风头和热度一时无两,生意头脑出众的商家在印发自家小作坊折腾出来的《元熙七年端午诗集》时,甚至直接把这首词作排在了首页,定为了魁首。
一时间骂声和赞声连成一片,然而好笑的是所有人都对这首词挑不出毛病,也就只能冲着杨岢本人去了,人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废物点心到底是从哪儿搞来的这首词。
不过杨岢倒是也挺硬气,一口咬定这词就是他自己写的,半个月来从未松口,倒是让不少想见见那位“南唐百年来词作笔力最过人者”的士子和女子们遗憾叹息。
“早就知道就买五十两的了...不对,早知道就该多买两首!”
暗巷外面,杨岢焦躁地踱着步,不时朝着暗巷内瞥两眼,自言自语之中满是后悔的情绪。
都怪自己喝多了乱说话,不然也不用用这种大海捞针的法子在这儿干等。
本以为把那首词甩出去之后,以往看不起他的苏州城士子们得被恶心个好久,再让那个不给面子的苏苏姑娘看看,自己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再转身潇洒离去,以往丢的面子就算是捡回来了。
但谁能想到,这些目的是达到了,但士子和姑娘们的反应实在出乎他的意料,苏州城的士子几乎是一边倒地声讨他,姑娘们倒是对他穷追猛打,但感兴趣都是那首词真正的下笔者。
就连半个月前因为这首浣溪沙名声大噪,隐隐压过苏苏姑娘一头的水月姑娘,每次邀他过去一叙,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想见见真正的词作者...然后几杯酒下肚的他就昏了头。
“这首词就是我写的!别说一首,十首都能写出来!”
然后他就懂了一个谎终究要用无数的谎去圆的道理。
海口夸出去了,他又不想在刚熟络起来,对他款款微笑的水月姑娘面前丢了面子,就只能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那首词不是买来的,他不是以往苏州士子们口中的废物点心,以前只是低调不想跟他们一般见识而已。
可是暗巷里的仁兄出现得神秘消失得也神秘,自从那天买下一首诗后,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杨岢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更不知道长相,唯一的线索,就是这一条巷子。
所以他就只能跑到这巷子外面守着,只是整整守了几天,也没能见到想见的人。
暗巷里响起脚步声,愁眉苦脸的杨岢猛然抬头,等到一道身影走出暗巷,他便连忙凑了上去。
只是出来这人扛着扁担穿着短衫,看起来不像是神秘高人倒像是个卖菜的...
杨岢有些犹豫,但又怀疑有些高人就好这一口,水月姑娘的脸浮现在眼前,终于是战胜了理智。
他凑上去:“...一百两?”
挑着担子的小贩见生意上门,连忙放下担子,只是听清数字之后,有些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
“俺勒娘,一百两?俺地里的菜种刨了都没愣多,公子你买愣多菜干啥?”
“...”
好不容易把眼睛都放金光的小贩哄走,还买了把青菜攥在手里,杨岢有些欲哭无泪,又看了一眼暗巷,他叹了口气便转身离开。
看来是不会再来了...
然而一道声音却在他身后的暗巷里响了起来。
“你,想要什么?”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