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专家组检查
作者:甜沫但不甜 更新:2021-11-16 19:46
不过郑院长几个人只是惊叹杨振兴拿古董家具这样用。
他们毕竟在博物院工作,经手的文物无算,到是不怎么对这些明清家具感兴趣。
说句不好听的,博物院里随便一个院子,里面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家具,早就不稀罕了。
不过张主任带来的那两位专家,倒是凑近了脸观察用料和花纹,可能是职业习惯犯了。
刚才他们来的时候,郑院长已经跟杨振兴介绍过了。
这两位专家一男一女,男的姓隋,同样是研究馆员,同时还兼任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博硕士教育中心的导师。
主攻不同材质、类型和装裱格式的文物书画的装裱、复原和修复,是博物院里修复组的组长。
带他来的目的不言而喻,是过来判断整套书的损坏程度。
然后回去根据诸如断裂、糟朽、霉烂、粘损、缺失等具体情况,设计修复方案。
另一位女的姓李,研究馆员,民族大学文学硕士毕业,专门从事满蒙文文献学、语言学等方面工作。
她过来主要是检查,杨振兴祖辈当年带出来的那些起居注是否有问题。
不得不说郑院长考虑的面面俱到。
不过一晚上时间就能安排如此妥当,的确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拿钥匙把所有柜子打开,杨振兴就闪到一边去了。
三位专家,包括郑院长和张主任,立刻从包里拿出几副手套,拆开包装后,小心翼翼的从柜子里面开始搬书。
首先拿的自然是那套宋刻本《齐民要术》。
看着他们屏气凝神,动作比照顾婴儿都要轻,还拿出放大镜和带来的资料进行各种对比。
第一次见到这个场景的杨振兴,感觉挺有意思。
一边检查书卷,一边互相低声讨论,没多久,他们便起身,再次拿出几个密封袋,把书卷同样小心的放进去密封好。
然后摆在一边,转头开始检查其他书籍。
除了杨振兴报上去的目录上的书都检查了一遍,郑院长提了个请求。
“杨总,您屋子里的其他书,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都检查一遍?”
杨振兴自无不可,伸出手点头说道:“几位请便。”
得到允许后,他们先把桌子上密封好的书放回柜子里,接着开始检查其他书柜里的书籍。
到家的时候刚刚上午九点,等到中午快十二点了,他们才检查完一半。
杨振兴一直站在旁边陪着,没有感到丝毫不耐,反而心里佩服这些专家工作的认真负责。
看了眼手表,他对几位专家说道:“几位,已经晌午了,咱们先歇会儿吃个饭,等吃完饭过午再继续?”
郑院长几个人多少也感到有些疲惫,回答道:“麻烦杨总了,让您陪着我们浪费一上午时间。
饭暂时先不吃了,我们加快点速度,抓紧把剩下的检查完,不能耽误您别的事儿。”
杨振兴倒是无所谓,说道:“没事儿,左右今儿不忙,我也没嘛别的事儿要做,谈不上耽误。
饭是得吃的,不吃饭可不行,一会儿我做几个菜,几位在家吃顿便饭,也算是我感谢几位帮我检查这些书的情况。”
不等郑院长几个人拒绝,他招呼来助理王鹏,交代对方把下午的安排取消。
然后请专家们回到正堂坐着喝茶,自己去厨房给他们炒了几个菜。
看到杨振兴这么客气,几位专家都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如果不是他们想要把所有书都过一遍,也不至于耽误这么多功夫。
于是就派了唯一会做饭的李研究员,过去帮杨振兴打打下手。
他们几个则讨论起上午检查过的那些书的情况。
吃过饭一直忙到下午三点,他们才把所有书籍检查完。
摘下手套,郑院长拿出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对杨振兴说道:“杨总,书我们都检查过了。
看得出来您平时保存的不错,书籍状态都非常好,只有小部分有损坏。”
看着柜子里那些有年数的数,都被他们用密封袋保护起来。
杨振兴心里感谢的同时,询问道:“那我的捐赠意向没问题吧?博物院愿意接受捐赠吗?”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郑院长肯定的点点头,说道:“不过除了您交给我们目录上的书,还有几本儿清代菜谱,我们希望也能加到目录上。”
知道杨振兴是厨师,这种老菜谱对厨师而言十分重要,尤其人家还是名厨师家,对这方面传承更重视。
他生怕会被拒绝,接着解释道:“主要是那几本老菜谱,记载的都以满蒙菜为主,这对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有很大帮助。
回头我们会专门复印抄写两套书交给您,不耽误您平时研究老菜。”
不消说,对方看上的肯定是《金羊如意本》、《如意全猪体》这几本已经失传的孤本。
本来杨振兴的确想着为了让后代继承,决定不放在这里捐赠目录里。
但现在郑院长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于是点头说道:“没问题,回头您给我一本儿复印本就行,只要能看就没问题。
说起来现在知道了这些书的价值,我平时再研究,都不知道是不是该拿原本来研究了。
复印件反倒更好,至少不用担心翻书的时候把书弄坏。”
见杨振兴答应下来,几位专家都很高兴。
尤其是研究满蒙文化的李研究员,如果不是不合适,她都想上来握着杨振兴的手表示感谢。
这次捐的书里,她的收获无疑是最大的。
不但有很多可以续上时间的起居注,还有当时满蒙的菜谱。
只要拿回去深入研究,她又可以写出不少论文,甚至还能出版书籍。
毕竟当初宫里遗失了太多东西,起居注也都是断断续续不连趟的,对平时研究带来许多麻烦。
现在有了几乎涵盖中后期所有时间的起居注,对她的研究工作可谓如虎添翼。
因为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准备,郑院长只是说尽快把事情落实,没有给杨振兴一个具体的时间。
杨振兴也不着急,反正这件事算是确定了,他只等博物院那边落实完,把东西交给对方就好。
他们毕竟在博物院工作,经手的文物无算,到是不怎么对这些明清家具感兴趣。
说句不好听的,博物院里随便一个院子,里面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家具,早就不稀罕了。
不过张主任带来的那两位专家,倒是凑近了脸观察用料和花纹,可能是职业习惯犯了。
刚才他们来的时候,郑院长已经跟杨振兴介绍过了。
这两位专家一男一女,男的姓隋,同样是研究馆员,同时还兼任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博硕士教育中心的导师。
主攻不同材质、类型和装裱格式的文物书画的装裱、复原和修复,是博物院里修复组的组长。
带他来的目的不言而喻,是过来判断整套书的损坏程度。
然后回去根据诸如断裂、糟朽、霉烂、粘损、缺失等具体情况,设计修复方案。
另一位女的姓李,研究馆员,民族大学文学硕士毕业,专门从事满蒙文文献学、语言学等方面工作。
她过来主要是检查,杨振兴祖辈当年带出来的那些起居注是否有问题。
不得不说郑院长考虑的面面俱到。
不过一晚上时间就能安排如此妥当,的确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拿钥匙把所有柜子打开,杨振兴就闪到一边去了。
三位专家,包括郑院长和张主任,立刻从包里拿出几副手套,拆开包装后,小心翼翼的从柜子里面开始搬书。
首先拿的自然是那套宋刻本《齐民要术》。
看着他们屏气凝神,动作比照顾婴儿都要轻,还拿出放大镜和带来的资料进行各种对比。
第一次见到这个场景的杨振兴,感觉挺有意思。
一边检查书卷,一边互相低声讨论,没多久,他们便起身,再次拿出几个密封袋,把书卷同样小心的放进去密封好。
然后摆在一边,转头开始检查其他书籍。
除了杨振兴报上去的目录上的书都检查了一遍,郑院长提了个请求。
“杨总,您屋子里的其他书,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都检查一遍?”
杨振兴自无不可,伸出手点头说道:“几位请便。”
得到允许后,他们先把桌子上密封好的书放回柜子里,接着开始检查其他书柜里的书籍。
到家的时候刚刚上午九点,等到中午快十二点了,他们才检查完一半。
杨振兴一直站在旁边陪着,没有感到丝毫不耐,反而心里佩服这些专家工作的认真负责。
看了眼手表,他对几位专家说道:“几位,已经晌午了,咱们先歇会儿吃个饭,等吃完饭过午再继续?”
郑院长几个人多少也感到有些疲惫,回答道:“麻烦杨总了,让您陪着我们浪费一上午时间。
饭暂时先不吃了,我们加快点速度,抓紧把剩下的检查完,不能耽误您别的事儿。”
杨振兴倒是无所谓,说道:“没事儿,左右今儿不忙,我也没嘛别的事儿要做,谈不上耽误。
饭是得吃的,不吃饭可不行,一会儿我做几个菜,几位在家吃顿便饭,也算是我感谢几位帮我检查这些书的情况。”
不等郑院长几个人拒绝,他招呼来助理王鹏,交代对方把下午的安排取消。
然后请专家们回到正堂坐着喝茶,自己去厨房给他们炒了几个菜。
看到杨振兴这么客气,几位专家都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如果不是他们想要把所有书都过一遍,也不至于耽误这么多功夫。
于是就派了唯一会做饭的李研究员,过去帮杨振兴打打下手。
他们几个则讨论起上午检查过的那些书的情况。
吃过饭一直忙到下午三点,他们才把所有书籍检查完。
摘下手套,郑院长拿出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对杨振兴说道:“杨总,书我们都检查过了。
看得出来您平时保存的不错,书籍状态都非常好,只有小部分有损坏。”
看着柜子里那些有年数的数,都被他们用密封袋保护起来。
杨振兴心里感谢的同时,询问道:“那我的捐赠意向没问题吧?博物院愿意接受捐赠吗?”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郑院长肯定的点点头,说道:“不过除了您交给我们目录上的书,还有几本儿清代菜谱,我们希望也能加到目录上。”
知道杨振兴是厨师,这种老菜谱对厨师而言十分重要,尤其人家还是名厨师家,对这方面传承更重视。
他生怕会被拒绝,接着解释道:“主要是那几本老菜谱,记载的都以满蒙菜为主,这对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有很大帮助。
回头我们会专门复印抄写两套书交给您,不耽误您平时研究老菜。”
不消说,对方看上的肯定是《金羊如意本》、《如意全猪体》这几本已经失传的孤本。
本来杨振兴的确想着为了让后代继承,决定不放在这里捐赠目录里。
但现在郑院长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好意思拒绝。
于是点头说道:“没问题,回头您给我一本儿复印本就行,只要能看就没问题。
说起来现在知道了这些书的价值,我平时再研究,都不知道是不是该拿原本来研究了。
复印件反倒更好,至少不用担心翻书的时候把书弄坏。”
见杨振兴答应下来,几位专家都很高兴。
尤其是研究满蒙文化的李研究员,如果不是不合适,她都想上来握着杨振兴的手表示感谢。
这次捐的书里,她的收获无疑是最大的。
不但有很多可以续上时间的起居注,还有当时满蒙的菜谱。
只要拿回去深入研究,她又可以写出不少论文,甚至还能出版书籍。
毕竟当初宫里遗失了太多东西,起居注也都是断断续续不连趟的,对平时研究带来许多麻烦。
现在有了几乎涵盖中后期所有时间的起居注,对她的研究工作可谓如虎添翼。
因为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准备,郑院长只是说尽快把事情落实,没有给杨振兴一个具体的时间。
杨振兴也不着急,反正这件事算是确定了,他只等博物院那边落实完,把东西交给对方就好。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