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激动不已的汤教授
作者:甜沫但不甜 更新:2021-11-16 19:45
杨振兴大声的呼喊立刻把前面休息的汤教授助手引了过来。
小伙子急急火火的跑过来,见到汤教授的样子后,脑门子立刻冒出汗来,三步并作两步就来到了身前。
他扶住老教授另一只胳膊,一只手还打算把怀里包着的书拿走,同时焦急的问道:“教授!您哪儿不舒服?我这就联系救护车!”
哪曾想,汤教授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晃动胳膊把对方拿书的手打掉。
同时急躁又带有中气的呵斥道:“我没事!你别动这书!”
猛然的爆发让杨振兴和助手都吓了一跳,随后过来的杨兴盛也在门口十分吃惊。
他们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让一直温文儒雅的老教授变得这么暴躁,一点也没有平时的样子。
似乎感觉到自己刚才态度很恶劣,把其他人给吓着了。
汤教授缓了两口气,才用正常的声音说道:“我没事,就是刚才有些过于激动了。扶我去椅子上坐会儿,我喘两口气休息一下就好了。”
虽然这里是藏书的屋子,但也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听了汤教授的话,杨振兴两个人立刻扶着对方坐在椅子上,。
等老教授坐稳,他还跑去正堂倒了杯白水端过来,让老教授喝两口缓缓劲。
杨兴盛打发走杨婉如,等自己孙子回来以后,跟着进屋,坐在另一把椅子上。
扫了眼全部打开的柜子,又看了看还被对方抱在怀里的书。
心下多少猜到了一点事情,但还是关心的询问道:“汤教授,您这是怎么了?是振兴惹您生气了吗?”
汤教授喝了口水,摇头苦笑着说道:“杨老先生,杨师傅没有做错什么,不过您老可真是瞒得太紧了!
您家里有这么重要的书,怎么刚才也没跟我提过?”
杨兴盛和杨振兴对视一眼,见孙子摇头,他接着问道:“您这话我有些闹不明白,家里有嘛书啊,至于让您这样?”
见祖孙两人平淡的态度,汤教授再一次激动起来,胸口随着急促的呼吸迅速起伏,一张脸又变得通红。
杨振兴见了,赶忙安抚道:“汤教授哎!您别激动!有嘛话慢儿慢儿说!书就在您手里逃不了,咱们不用心急!”
汤教授闻言又平缓了一下心绪。
一边为自己刚才的表演感到羞愧摇头,一边把怀里的书放在桌子上,依然有些激动的说道:“我没想到您家里居然还完整的保存有已经失传的著作!”
说着,他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的把牛皮纸拆开,露出了里面的书籍。
杨振兴打眼一瞧,发现是再普通不过的《齐民要术》,瞬间觉得汤教授作为北大历史系老教授,不应该犯这种错误吧?
于是疑惑的问道:“汤教授,您搞错了吧?这《齐民要术》怎么就失传了?外头书店不也有卖的吗?”
汤教授耐心的解释道:“那都是后世注释的版本,但这几本却是最早的刻本!”
原来《齐民要术》最早的时候,同时通过手抄的方式传播。
从春秋战国的碑石拓印,到唐朝雕版印刷,再到北宋活字印刷,印刷术逐渐开始普及。
北宋天圣年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赵祯在位时期,曾多次关心图书馆文化事业。
当时三馆秘阁藏书缪乱不全,便召集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人编次整理。
于是皇家藏书馆‘崇文院’便开始校刊各类书籍,其中就包括了《齐民要术》。
这一版的《要术》,也是脱离手抄阶段最早的刻本,是最好的本子。
现在在国内,这一版本已经失传,唯一的孤本还远在霓虹,于唐末时期传入。
英吉利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曾提到参阅了‘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进化论的作证。
这本书就是传到霓虹的北宋最早刊印的《齐民要术》。
但是霓虹那边现在十卷里已经丢失了八卷,只存五、八两卷残本。
也是当下唯二的两卷‘崇文院’校刊版《齐民要术》。
现在居然在杨振兴家里意外发现了完整十卷北宋校刊版本,汤教授怎么可能会不激动?
如果刚才不是他心脏没有问题,估计换个人来,就直接躺下了。
要是能验证这十卷《齐民要术》的确是最早的印刷刻本,那将是全世界唯一完整的孤本!
霓虹那边只剩下两卷的残本,在完整的十卷书面前,只能做弟弟!
这对于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历史系教授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即使现在老教授因为过于激动整个人背过气去,他也无怨无悔。
至少在最后那一刻,他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了失传千年的完整古卷!
杨振兴和杨兴盛爷孙俩在听完解释后,心里同样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们没想到家里这最残破的几卷书,居然是这么了不得的东西!
当初杨兴盛还准备把这几本书交给杨振兴阅读抄录,但看到书卷实在不堪重负,拿出来给孙子看了一眼就又封上牛皮纸保存起来。
转而把清朝张海鹏编纂的《学津讨原》交给杨振兴作为替换。
这本巨著里同样有完整的《齐民要术》。
另外还包含一百七十七种明代以前的经史实学、朝章典故、遣闻轶事或书画谱录等等。
汇聚了一大批极有学术、资料价值的古代文化要籍,堪称研习古文化者不可不涉及之津源。
杨兴盛把这件事也告知了汤教授,老教授又一次激动不已,顾不得礼仪,让杨振兴也把这二十集,合一千零四十三卷书找出来给他看。
看了一眼爷爷,见老人微微点头,这才转身去寻找书籍。
在他找书的时候,情绪依然十分激动的汤教授,看着杨兴盛请求道:“杨老先生,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该不该说。
您能把这些书借给我,让我拿回去研究一段时间呢?”
心知对方肯定会有这个请求,杨兴盛还是不由得犹豫起来。
小伙子急急火火的跑过来,见到汤教授的样子后,脑门子立刻冒出汗来,三步并作两步就来到了身前。
他扶住老教授另一只胳膊,一只手还打算把怀里包着的书拿走,同时焦急的问道:“教授!您哪儿不舒服?我这就联系救护车!”
哪曾想,汤教授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晃动胳膊把对方拿书的手打掉。
同时急躁又带有中气的呵斥道:“我没事!你别动这书!”
猛然的爆发让杨振兴和助手都吓了一跳,随后过来的杨兴盛也在门口十分吃惊。
他们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让一直温文儒雅的老教授变得这么暴躁,一点也没有平时的样子。
似乎感觉到自己刚才态度很恶劣,把其他人给吓着了。
汤教授缓了两口气,才用正常的声音说道:“我没事,就是刚才有些过于激动了。扶我去椅子上坐会儿,我喘两口气休息一下就好了。”
虽然这里是藏书的屋子,但也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听了汤教授的话,杨振兴两个人立刻扶着对方坐在椅子上,。
等老教授坐稳,他还跑去正堂倒了杯白水端过来,让老教授喝两口缓缓劲。
杨兴盛打发走杨婉如,等自己孙子回来以后,跟着进屋,坐在另一把椅子上。
扫了眼全部打开的柜子,又看了看还被对方抱在怀里的书。
心下多少猜到了一点事情,但还是关心的询问道:“汤教授,您这是怎么了?是振兴惹您生气了吗?”
汤教授喝了口水,摇头苦笑着说道:“杨老先生,杨师傅没有做错什么,不过您老可真是瞒得太紧了!
您家里有这么重要的书,怎么刚才也没跟我提过?”
杨兴盛和杨振兴对视一眼,见孙子摇头,他接着问道:“您这话我有些闹不明白,家里有嘛书啊,至于让您这样?”
见祖孙两人平淡的态度,汤教授再一次激动起来,胸口随着急促的呼吸迅速起伏,一张脸又变得通红。
杨振兴见了,赶忙安抚道:“汤教授哎!您别激动!有嘛话慢儿慢儿说!书就在您手里逃不了,咱们不用心急!”
汤教授闻言又平缓了一下心绪。
一边为自己刚才的表演感到羞愧摇头,一边把怀里的书放在桌子上,依然有些激动的说道:“我没想到您家里居然还完整的保存有已经失传的著作!”
说着,他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的把牛皮纸拆开,露出了里面的书籍。
杨振兴打眼一瞧,发现是再普通不过的《齐民要术》,瞬间觉得汤教授作为北大历史系老教授,不应该犯这种错误吧?
于是疑惑的问道:“汤教授,您搞错了吧?这《齐民要术》怎么就失传了?外头书店不也有卖的吗?”
汤教授耐心的解释道:“那都是后世注释的版本,但这几本却是最早的刻本!”
原来《齐民要术》最早的时候,同时通过手抄的方式传播。
从春秋战国的碑石拓印,到唐朝雕版印刷,再到北宋活字印刷,印刷术逐渐开始普及。
北宋天圣年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赵祯在位时期,曾多次关心图书馆文化事业。
当时三馆秘阁藏书缪乱不全,便召集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人编次整理。
于是皇家藏书馆‘崇文院’便开始校刊各类书籍,其中就包括了《齐民要术》。
这一版的《要术》,也是脱离手抄阶段最早的刻本,是最好的本子。
现在在国内,这一版本已经失传,唯一的孤本还远在霓虹,于唐末时期传入。
英吉利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曾提到参阅了‘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进化论的作证。
这本书就是传到霓虹的北宋最早刊印的《齐民要术》。
但是霓虹那边现在十卷里已经丢失了八卷,只存五、八两卷残本。
也是当下唯二的两卷‘崇文院’校刊版《齐民要术》。
现在居然在杨振兴家里意外发现了完整十卷北宋校刊版本,汤教授怎么可能会不激动?
如果刚才不是他心脏没有问题,估计换个人来,就直接躺下了。
要是能验证这十卷《齐民要术》的确是最早的印刷刻本,那将是全世界唯一完整的孤本!
霓虹那边只剩下两卷的残本,在完整的十卷书面前,只能做弟弟!
这对于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历史系教授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即使现在老教授因为过于激动整个人背过气去,他也无怨无悔。
至少在最后那一刻,他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了失传千年的完整古卷!
杨振兴和杨兴盛爷孙俩在听完解释后,心里同样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们没想到家里这最残破的几卷书,居然是这么了不得的东西!
当初杨兴盛还准备把这几本书交给杨振兴阅读抄录,但看到书卷实在不堪重负,拿出来给孙子看了一眼就又封上牛皮纸保存起来。
转而把清朝张海鹏编纂的《学津讨原》交给杨振兴作为替换。
这本巨著里同样有完整的《齐民要术》。
另外还包含一百七十七种明代以前的经史实学、朝章典故、遣闻轶事或书画谱录等等。
汇聚了一大批极有学术、资料价值的古代文化要籍,堪称研习古文化者不可不涉及之津源。
杨兴盛把这件事也告知了汤教授,老教授又一次激动不已,顾不得礼仪,让杨振兴也把这二十集,合一千零四十三卷书找出来给他看。
看了一眼爷爷,见老人微微点头,这才转身去寻找书籍。
在他找书的时候,情绪依然十分激动的汤教授,看着杨兴盛请求道:“杨老先生,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该不该说。
您能把这些书借给我,让我拿回去研究一段时间呢?”
心知对方肯定会有这个请求,杨兴盛还是不由得犹豫起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