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你在跟我谈公平?
作者:林中谷    更新:2024-08-10 03:24
  “陆先生,您是不是有什么比较好的计划。”
  戴伟态度诚恳,发自内心的敬佩,对陆良的称呼也是一变再变。
  “你们缺少资金,大量的资金。”陆良笑着,像是在说废话。
  “陆先生,请您给我们十分钟时间,我们需要商量一下。”
  戴伟明白他的意思,10%的融资份额,打动不了陆良,他们需要付出更多。
  陆良淡淡一笑,戴伟跟同学耳语几句,几人去往接待室门口商讨。
  梁俊涛笑容满面,走到陆良身边给他发了根烟:“陆先生,在哪高就?”
  他查了天星资本,上周完成注册,认缴资金600万,还用500万投了一部电影。
  以前也没听过有陆良这一号人,梁俊涛感到奇怪,他为什么会有金边的邀请函。
  “跟坤乾贸易的孟总合伙做点小生意。”
  陆良扯出老孟的虎皮,毕竟他没名气,就算有钱,别人都可能怀疑来路不正。
  “原来是孟总的朋友,我跟孟总可是多年挚交,那么大家都是朋友了。”
  梁俊涛恍然,也没再多问,如果是孟常坤的朋友,那么一切就说得通。
  他也想起,天星资本注册地址在永丰大厦,跟坤乾贸易在同一大厦。
  “梁老师,有人跟您打过招呼,要照顾这位戴同学?”
  陆良突然询问,他看出梁俊涛对戴伟的态度,不像是本校老师对外校学生。
  梁俊涛不置可否,笑着说:“陆总,您不必在意,在商言商即可。”
  陆良点头,两人抽着烟,闲聊扯淡,直到戴伟跟合伙人商讨结束。
  他走过来说道:“陆先生,我们愿意拿出20%股份进行融资。”
  “100万还是不解渴啊。”
  陆良嘴角带笑,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道明意图。
  他可以提供100万的融资资金,以及200万两年的无息借款。
  但200万借款是有条件。
  “陆先生,您说。”戴伟神色如常。
  他们在商量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新思路,提高股份融资恐怕只是一块敲门砖。
  因为按照陆良的说法,除非把他们整家公司打包出售,否则都换不来足够的资金。
  所以也料到了这一幕。
  “最近七日平均日活8000,两个月后,我希望达到八万,三个月后达到十五万,这是我给借给你们两百万的条件。”
  听着陆良的讲述,戴伟明白这是一份额外的对赌协议。
  赌,自然就会有输赢。
  200万两年无息借款是赌赢的奖励,他想知道输的惩罚是什么。
  “如果两个月后,达不到日活八万,100万就是你们的,相应的我也会再得到20%的股份。”
  “如果三个月达不到十五万,200万都是你们的,我总共将得到40%的股份。”
  这一份阶梯式的对赌协议。
  如果达不到陆良的要求,算上融资,他将持有60%的股份,取代戴伟成为ofo的最大股东。
  毕竟三个月后,ofo就算再拉,也不可能在500万的估值原地踏步。
  输了也无所谓,就是借出去200万,对他来说不痛不痒。
  “这不公平。”
  一旁有人愤愤不平,他们完全可以慢慢发展,不需要签署这份离谱的协议。
  “于信,于同学对吧。”
  陆良还记得他的名字,突然笑了:“你们缺钱,我有钱,你在跟我谈公平?”
  投资人跟创业者之间,本来就不存在公平一说,他们想拿钱,就需要付出代价。
  陆良自认都算是心地善良,只要股份,不要钱。
  因为有些投资人,都是签署达不到就要全额退款,甚至还要补上利息的条款。
  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创业创着创着就背负了巨额外债。
  因为起初他们没有资产,也没有固定收益,银行不会贷款。
  于信脸色阴晴不定,他很想反驳,但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不过他们有拒绝的权力,只是扭头发现,戴伟不嗔不怒。
  于信惊愕,脸色大变:“大伟,你不会是要同意吧。”
  戴伟抬头,眼中透露决绝:“陆先生,请再给我点时间,我可以说服他们。”
  陆良点头,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梁俊涛满脸笑呵呵,又出来串场了:“陆总,戴同学还挺不错的吧。”
  “挺有魄力。”陆良赞许。
  说是商量,其实就是同意。
  如果有人持不同意见,戴伟完全可以发起投票,强制通过决策。
  因为他持股70%,还是总经理。
  这也是陆良看好这支团队的原因之一,内部只有一个声音。
  比如他刚刚见过一些团队,公司内没人持股比例超过50%。
  主创三四个人,股份大家均分,就像在玩过家家。
  一眼扑街。
  十几分钟后,ofo团队结束讨论。
  戴伟作出答复,同意补充协议,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签合同,资金什么时候到账。
  他有不得不同意的理由,因为摩拜的胡薇薇,有易车网的李冰助阵,来势汹汹。
  ofo是草根出生,没有车圈大佬撑腰,必须赌上自己,拿到这笔300万发展资金。
  “周一过来公司签合同,合同生效,资金立即到账。”
  听到陆良这么说,梁俊涛赶忙说:“陆总,要不先签个意向合同。”
  作为本届创业展会的负责人,他有义务保障甲乙双方的合作权益。
  口说无凭,还是白纸黑字签署意向合同最为妥当,最好再加一笔违约金。
  “可以。”陆良笑笑,表示没有问题。
  戴伟也连忙点头。
  “那你们先聊会,我去准备合同。”
  梁俊涛满面春光,离开接待室,赶忙联系法学院的老师。
  上财举办创业展已经很多年,方方面面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很快他带着一式三份意向合同过来,条款清晰,哪怕不是专业人士也能看懂。
  融资协议与补充协议的意向书,如有一方违约,应赔偿另一方30%违约金。
  甲乙双方各一份,校方保管一份,如有一方违约,上财就会出面作证。
  “陆先生,我还有一事不解,您可否为我解惑。”
  戴伟心有疑惑,对怎么把ofo当成金融品的操作还不太了解。
  “金融产品的特点是杠杆。”
  陆良嘴角带笑,轻声说:“借款是杠杆的一种,拖欠货款也是杠杆的一种。”
  合同一经签署,双方就是自己人,他也不介意跟戴伟分享一些独到的见解。
  ofo主创团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灵活运用目前持有的资产。
  在他看来,这类型的企业,一经发展就不要去考虑刹车的问题。
  想尽办法搞钱,想尽办法发展,一路狂奔,永远不要停歇。
  只要不停,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
  戴伟震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像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但还是忍不住问:“如果停了呢?”
  陆良笑而不语,扭头看向梁俊涛:“梁老师,上外的创业团队在哪?我好像看到了个熟人。”
  跑到罗马,自会有人接盘。
  如果跑不到,就车毁人亡。
  “上外好像是在B区,陆先生,我带您过去吧。”
  “麻烦了,梁老师。”
  “不客气。”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于信忍不住说:“大伟,你就是在与虎谋皮,半年才有8000日活,两个月就想达到八万?”
  当他听到陆良的言论,课本中描述的资本家,仿佛有了具体模样。
  “以前是没可能,但现在有可能。”
  戴伟眼底闪过一缕精光,刚才陆良的金融杠杆论,让他有新的思路。
  只要操作得当,两个月达到八万日活不难,三个月十五万也不难。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良好的开头,日活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