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汉王殿下不该
作者:周梁梁 更新:2024-08-08 19:36
却说回来,以武平侯为首的世家和权贵们反对皇帝实施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等三项新政策一事彻底拉下帷幕,但是并不代表这三项新政策实行得非常顺利。
皇权不下乡,很多地方官直接当做不知道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等三项新政策。他们以为山高皇帝远,实不实施他们说了算,皇帝是不会知道他们没有实行三项新政策的。可惜,他们小看了皇帝。
皇帝一向清楚地方官的嘴脸,早就派护龙卫去各个地方盯着。一旦发现地方官没有实施新政策,护龙卫直接治罪,然后把他们流放到岭南。
赵曜每次跟皇帝写奏折都会跟皇帝叫沼泽府的人太少,皇帝就把这些欺上瞒下,又阳奉阴违,又不作为的官员直接流放到岭南,给赵曜增加苦力。
得知皇帝直接派亲信去各地巡查三项新政策的实施情况,又得知那些没有实施三项新政策的官员都被流放到岭南,其他地方官被吓到了,不敢不实施三项新政策。
皇帝特别狠,还特意在早朝上公布没有实施三项新政策的地方官,当然他们的下场也说了。对了,这件事情也在邸报上公开处刑,让大周各地的官员都知道此事。
京城的官员们都在庆幸,他们老老实实实施三项新政策,没有像地方官那样阳奉阴违,不然他们的下场说不定会更惨。
武平侯他们无比庆幸他们及时识相妥协,如果他们按照原计划一直抗议,只怕他们的下场也会很惨。
不过,最让文武百官们惊恐的是皇帝竟然派亲信暗卫偷偷去各地,监视地方官员有没有实施三项新政策。最最恐怖的是这些亲信暗卫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查到一切。皇上身边的亲信暗卫不会也在暗中监视他们吧。
一时间,满朝文武的心头上笼罩着恐惧,他们都在猜测到底有没有暗卫一直在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不过,后来他们仔细地想了想,如果真的有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那他们早就被贬官,甚至被砍头。估计皇上也是因为地方官不好好实施新政策,所以才会派暗卫去盯着。这么一想,大臣们心里就放心了不少。
楚王府的书房里,楚王正在和杨龄聊天。
杨龄问道:“殿下,你觉得皇上真的有派暗卫盯着京城的官员吗?”
“父皇没有这么闲,盯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楚王觉得有人认为父皇派人监视他们,是因为他们心里有鬼。“如果父皇真的派人监视,知道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那他们现在还能好好的吗?”就朝中那些大臣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如果父皇真的派人盯着他们,知道他们所有的事情,那他们早就被父皇处置了。
杨龄捋着胡子,笑眯眯地说道:“我倒是觉得皇上会派人盯着那些世家。”
“世家肯定是要盯着的,至于其他大臣没有。”毕竟世家不老实。
“现在朝中不少大臣在担惊受怕吧。”
楚王冷笑道:“吓一吓他们也好,让他们知道害怕。”
杨龄闻言,轻笑一声道:“朝中大臣没有人不怕皇上吧。”这次的事情,只是让大臣们更加畏惧皇上。
“这就是父皇的威严。”他跟父皇相比,还真是差远了。
“汉王殿下跟皇上这点很像。”
楚王见杨龄突然说起远在岭南的赵曜,微微挑了下眉梢:“十弟哪里跟父皇像?”
“殿下,汉王殿下刚去沼泽府没几天,就杀光了沼泽府的官员。”杨龄道,“听说汉王殿下在前段时间又杀了不少其他州府到的官员。”
楚王知道这件事情,因为这事,赵曜还被御史们参奏了。
“岭南那些官员无恶不作,十弟杀了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汉王殿下杀的一个不留,殿下觉得这不狠吗?”杨龄又说道,“皇上之前也杀光了扬州的世家和金陵府的官员,在这方面,汉王殿下跟皇上很像。”
“不管是父皇,还是十弟都杀了该杀的人。”
杨龄抬眸深深地看向楚王,尖锐地问道:“换做殿下你,你能把那些有罪的官员全都杀了吗?”
楚王被问的怔忡了下,旋即他才说道:“我会。”
“殿下,你不会!”杨龄这话说的非常斩钉截铁,“殿下你会杀一半,留下一半,你不会全部杀光。你明知道他们罪不可恕,但是你会留下一半让他们恕罪。”
楚王被杨龄说的哑口无言。虽然他刚才他说他会,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他会像杨龄说的那样不会赶尽杀绝。
“殿下,你会贯彻法不责众,但是皇上和汉王殿下却不在意,他们认为官员们犯了大罪,不管有多少人,哪怕是成千上万人,都应该依律处置。”杨龄脸色严肃道,“殿下,这就是你跟皇上最大的不同。”
“先生,你是觉得父皇不该杀这么多官员?”
“皇上杀得好,只是我认为没必要全部杀完,这对皇上的名声不好,会让皇上在史书上留下残忍的名声。”
楚王道:“父皇并不在意名声。”
杨龄又问:“殿下,你能做到像皇上这样毫不在意名声吗?”
楚王沉吟一会儿道:“只要是对百姓好的事情,我不在乎名声。”
“殿下,就拿几年前皇上坚持要修运河一事来说。”杨龄道,“修运河花费的钱财,暂时不说。就说修运河需要的人就有几十万,在这期间有不少百姓死在修运河过程中,因为这件事情,百姓们对皇上很不满。前两年,不少人反对修运河,但是皇上坚持继续修,换做是你,你会顶着百姓们的不满和骂声,继续修吗?”
楚王刚准备回答,就听到杨龄说:“殿下,当你得知有成千上万的百姓死在修运河过程中,你会心软,会停止继续修。”
“我……”楚王很想说自己会继续修,但是他却没法说谎。
“殿下,你会停止的。”杨龄对楚王的性子很是了解,“我记得修运河这件事情,汉王殿下有参与,他向皇上提议从哪里修,对吗?”
楚王微微颔首道:“十弟十分擅长修水利,当年怎么整改黄河,也是十弟的提议,所以父皇想修运河,就问了十弟的意见。于是,十弟提出修一条从南到北的运河。”
“不得不说汉王殿下真是厉害,连修水利都精通。”杨龄又把话题说了回来,“换做是汉王殿下,他会跟皇上一样坚持修运河,哪怕死再多人。”
楚王没有反驳杨龄这句话。
“汉王殿下到了沼泽府,就大兴土木,修建码头、修建官道、修建酒楼等,沼泽府的百姓都不够他用,他还把其他州府的流放犯调到沼泽府干活。”
楚王皱了皱眉:“先生觉得这样不好?”
杨龄叹道:“汉王殿下想要建设沼泽府,但是他太过着急,他刚去沼泽府,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而不是大动干戈做这么多事情。沼泽府的百姓禁不起汉王殿下的折腾。”
楚王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殿下,你在这方面跟皇上不同,没有什么不好。”杨龄笑着说,“殿下你有一颗心软仁慈的心,是你的优点。”杨龄并不知道他口中楚王的优点,在皇帝眼中是缺点。
楚王看了看杨龄,神色十分郑重地说道:“谢先生夸奖。”
杨龄没有再说这事,转移话题说起郑王即将回京一事。前几日,皇帝下旨让郑王回京。
郑王此时正在回京的途中。
“殿下,你真的不派人半路截杀郑王吗?”他没猜错的话,代王和景王他们已经派人去刺杀郑王。
楚王阴沉着一张脸说道:“让他死在半路,算是便宜他了。”
皇权不下乡,很多地方官直接当做不知道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等三项新政策。他们以为山高皇帝远,实不实施他们说了算,皇帝是不会知道他们没有实行三项新政策的。可惜,他们小看了皇帝。
皇帝一向清楚地方官的嘴脸,早就派护龙卫去各个地方盯着。一旦发现地方官没有实施新政策,护龙卫直接治罪,然后把他们流放到岭南。
赵曜每次跟皇帝写奏折都会跟皇帝叫沼泽府的人太少,皇帝就把这些欺上瞒下,又阳奉阴违,又不作为的官员直接流放到岭南,给赵曜增加苦力。
得知皇帝直接派亲信去各地巡查三项新政策的实施情况,又得知那些没有实施三项新政策的官员都被流放到岭南,其他地方官被吓到了,不敢不实施三项新政策。
皇帝特别狠,还特意在早朝上公布没有实施三项新政策的地方官,当然他们的下场也说了。对了,这件事情也在邸报上公开处刑,让大周各地的官员都知道此事。
京城的官员们都在庆幸,他们老老实实实施三项新政策,没有像地方官那样阳奉阴违,不然他们的下场说不定会更惨。
武平侯他们无比庆幸他们及时识相妥协,如果他们按照原计划一直抗议,只怕他们的下场也会很惨。
不过,最让文武百官们惊恐的是皇帝竟然派亲信暗卫偷偷去各地,监视地方官员有没有实施三项新政策。最最恐怖的是这些亲信暗卫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查到一切。皇上身边的亲信暗卫不会也在暗中监视他们吧。
一时间,满朝文武的心头上笼罩着恐惧,他们都在猜测到底有没有暗卫一直在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不过,后来他们仔细地想了想,如果真的有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那他们早就被贬官,甚至被砍头。估计皇上也是因为地方官不好好实施新政策,所以才会派暗卫去盯着。这么一想,大臣们心里就放心了不少。
楚王府的书房里,楚王正在和杨龄聊天。
杨龄问道:“殿下,你觉得皇上真的有派暗卫盯着京城的官员吗?”
“父皇没有这么闲,盯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楚王觉得有人认为父皇派人监视他们,是因为他们心里有鬼。“如果父皇真的派人监视,知道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那他们现在还能好好的吗?”就朝中那些大臣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如果父皇真的派人盯着他们,知道他们所有的事情,那他们早就被父皇处置了。
杨龄捋着胡子,笑眯眯地说道:“我倒是觉得皇上会派人盯着那些世家。”
“世家肯定是要盯着的,至于其他大臣没有。”毕竟世家不老实。
“现在朝中不少大臣在担惊受怕吧。”
楚王冷笑道:“吓一吓他们也好,让他们知道害怕。”
杨龄闻言,轻笑一声道:“朝中大臣没有人不怕皇上吧。”这次的事情,只是让大臣们更加畏惧皇上。
“这就是父皇的威严。”他跟父皇相比,还真是差远了。
“汉王殿下跟皇上这点很像。”
楚王见杨龄突然说起远在岭南的赵曜,微微挑了下眉梢:“十弟哪里跟父皇像?”
“殿下,汉王殿下刚去沼泽府没几天,就杀光了沼泽府的官员。”杨龄道,“听说汉王殿下在前段时间又杀了不少其他州府到的官员。”
楚王知道这件事情,因为这事,赵曜还被御史们参奏了。
“岭南那些官员无恶不作,十弟杀了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汉王殿下杀的一个不留,殿下觉得这不狠吗?”杨龄又说道,“皇上之前也杀光了扬州的世家和金陵府的官员,在这方面,汉王殿下跟皇上很像。”
“不管是父皇,还是十弟都杀了该杀的人。”
杨龄抬眸深深地看向楚王,尖锐地问道:“换做殿下你,你能把那些有罪的官员全都杀了吗?”
楚王被问的怔忡了下,旋即他才说道:“我会。”
“殿下,你不会!”杨龄这话说的非常斩钉截铁,“殿下你会杀一半,留下一半,你不会全部杀光。你明知道他们罪不可恕,但是你会留下一半让他们恕罪。”
楚王被杨龄说的哑口无言。虽然他刚才他说他会,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他会像杨龄说的那样不会赶尽杀绝。
“殿下,你会贯彻法不责众,但是皇上和汉王殿下却不在意,他们认为官员们犯了大罪,不管有多少人,哪怕是成千上万人,都应该依律处置。”杨龄脸色严肃道,“殿下,这就是你跟皇上最大的不同。”
“先生,你是觉得父皇不该杀这么多官员?”
“皇上杀得好,只是我认为没必要全部杀完,这对皇上的名声不好,会让皇上在史书上留下残忍的名声。”
楚王道:“父皇并不在意名声。”
杨龄又问:“殿下,你能做到像皇上这样毫不在意名声吗?”
楚王沉吟一会儿道:“只要是对百姓好的事情,我不在乎名声。”
“殿下,就拿几年前皇上坚持要修运河一事来说。”杨龄道,“修运河花费的钱财,暂时不说。就说修运河需要的人就有几十万,在这期间有不少百姓死在修运河过程中,因为这件事情,百姓们对皇上很不满。前两年,不少人反对修运河,但是皇上坚持继续修,换做是你,你会顶着百姓们的不满和骂声,继续修吗?”
楚王刚准备回答,就听到杨龄说:“殿下,当你得知有成千上万的百姓死在修运河过程中,你会心软,会停止继续修。”
“我……”楚王很想说自己会继续修,但是他却没法说谎。
“殿下,你会停止的。”杨龄对楚王的性子很是了解,“我记得修运河这件事情,汉王殿下有参与,他向皇上提议从哪里修,对吗?”
楚王微微颔首道:“十弟十分擅长修水利,当年怎么整改黄河,也是十弟的提议,所以父皇想修运河,就问了十弟的意见。于是,十弟提出修一条从南到北的运河。”
“不得不说汉王殿下真是厉害,连修水利都精通。”杨龄又把话题说了回来,“换做是汉王殿下,他会跟皇上一样坚持修运河,哪怕死再多人。”
楚王没有反驳杨龄这句话。
“汉王殿下到了沼泽府,就大兴土木,修建码头、修建官道、修建酒楼等,沼泽府的百姓都不够他用,他还把其他州府的流放犯调到沼泽府干活。”
楚王皱了皱眉:“先生觉得这样不好?”
杨龄叹道:“汉王殿下想要建设沼泽府,但是他太过着急,他刚去沼泽府,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而不是大动干戈做这么多事情。沼泽府的百姓禁不起汉王殿下的折腾。”
楚王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殿下,你在这方面跟皇上不同,没有什么不好。”杨龄笑着说,“殿下你有一颗心软仁慈的心,是你的优点。”杨龄并不知道他口中楚王的优点,在皇帝眼中是缺点。
楚王看了看杨龄,神色十分郑重地说道:“谢先生夸奖。”
杨龄没有再说这事,转移话题说起郑王即将回京一事。前几日,皇帝下旨让郑王回京。
郑王此时正在回京的途中。
“殿下,你真的不派人半路截杀郑王吗?”他没猜错的话,代王和景王他们已经派人去刺杀郑王。
楚王阴沉着一张脸说道:“让他死在半路,算是便宜他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