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章 传国玉玺
作者:周梁梁 更新:2024-08-08 19:33
孟长策抵达京城的当天,赵曜好奇地跑去看了热闹,然后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他感觉整个京城被读书人霸占了。他们都穿着儒服,站在道路两旁迎接孟长策。
迎接孟长策的队伍一直排到京城外三十里地,儒生们夹道欢迎孟长策的到来。赵曜听说孟长策所经之地都有人恭候欢迎。不仅如此,他们一路跟着孟长策,从外地来到京城。
赵曜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狂热和崇敬。虽然他们无比激动,但是并没有做出疯狂的事情来。不过,京城里一下子涌进这么多读书人,还是把京城的百姓和大臣们吓到了。
皇帝担心会出事,特意让禁卫军们维护京城的治安,并且还让沈虎他们亲自负责。
朝廷只安排李仆射带领太学的一些先生和学子迎接孟老先生,没有安排其他大臣迎接。
皇帝直接下令,任何大臣和皇子都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去迎接孟老先生,更不能没有得到孟老先生的同意就去拜见他。
如果让他知道有人私下仗着身份强硬地去拜见孟老先生,一定严惩不贷。太子和代王觉得皇帝的这道圣旨就是针对他们,不想让他们接近孟老先生。
虽然太子和代王很气这道圣旨,但是他们并不敢抗旨。他们心里清楚,如果他们背着皇帝,偷偷地去拜见孟老先生,皇帝一定不会轻饶他们的。他们的父皇一向都是说到做到,绝不会心慈手软。
赵曜和八皇子,还有太子殿下在朱雀大道旁的茶楼的二楼观看孟老先生的大驾光临。
他们今天也是一副儒生的装扮。今天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儒生的装扮,以示对孟老先生的尊重。
赵曜趴在窗台上,看着楼下的书生们一个个神色狂热,语气激昂地大叫着“孟老先生”,不觉惊叹道:“没想到读书人这么疯狂!”这些读书人见到臭父皇,估计都不会这么激动。
八皇子眼带不屑地看着楼下那些犹如发了疯一样的文人学子们,不过他语气与有荣焉道:“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孟老先生,大家自然激动。”
站在八皇子身边的太子殿下赞同地说道:“是啊,能见到孟老先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赵曜看着坐在马车里一直没有露面的孟老先生,在心里感慨道:孟老先生倒是淡定,从头至尾一面都没有露。
楼下不知道是谁带头,竟然背起《论语》来,而且从学而篇开始背。
他们的声音非常洪亮,响彻了整个京城的上空,听得所有人心潮澎湃。
太子殿下竟然也跟着背起《论语》来。接着八皇子也跟着背,赵曜非常倔强地没有跟着一起背。他读书笨,不太会背书才正常。
不得不说这么多人一起背《论语》,还真是震撼。在这一刻,赵曜感觉到了文气。
如果文气能看到的话,那么弥漫在整个京城的文气非常浓烈。
赵曜一边听,一边在心里咋舌:孟老先生的影响力还真是……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虽然知道孟老先生在天下文人学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赵曜是真的没想到孟老先生的影响力这么恐怖。
这就是当世大儒的地位和影响力吗?
难怪皇帝都不敢得罪大儒,面对大儒也要客气三分。
幸好真正的大儒只做学问,不插手干涉朝廷的事情,不然以他们的影响力,后果不堪设想。
赵曜心想:难怪天下的文人学子们都想要做大儒!不过大儒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不一定能出一个大儒,甚至有时候几十年,或者上百年都不会出一个大儒。前朝和陈朝都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大儒。
说起来孟长策的大儒身份,还是先帝定的。虽然孟老先生早就在天下文人心中是大儒,但是孟老先生在前朝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孟老先生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大儒。其实,他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大儒。大儒这个尊称是别人给他的,不是他自己定的。
在前朝时,孟老先生被当时的皇帝请出山,请他入朝为官,造福百姓。他当初是怀抱着期待入朝为官的,不过很快他就对前朝的朝廷感到失望。因为一件事情,他对前朝朝廷彻底心灰意冷,然后归隐山林。自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出山入市。
他一门心思地做学问,从不过问任何俗事。这些年,他编著了很多书,深受文人学子们的喜欢。
孟老先生编著的书,或者说过的话,都会被天下的读书人奉为圭臬。对了,他们皇子读的书都是孟老先生注解的。
可惜,孟老先生并没有得到前朝朝廷的认同。因为这事,天下文人学子们对前朝很不满。
孟老先生并不在意这件事情,但是其他读书人却非常介意。他们希望孟老先生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即使天下读书人把孟老先生视为大儒,但是得不到朝廷的认同,他这个大儒的身份就不太“正经”。
先帝曾亲自去请孟老先生出山重修礼乐规矩,但是被孟老先生拒绝了,先帝并没有因为责怪他,反而下旨封孟老先生为“大儒”。至于“圣人”的身份,孟老先生是万万不能接受,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圣人,也没有资格成为圣人。
自从以后,孟老先生是货真价实、正儿八经的大儒。
因为册封孟老先生为大儒一事,先帝还被天下读书人称颂是明君。
“不知道孟老先生这次出山会不会收徒?”太子殿下目光随着载着孟老先生的马车移动,“不知道我可不可以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
赵曜听到太子这话,抬头惊讶地看向他:“太子哥哥,你要做孟老先生的学生啊。”大哥身边的先生都是才高八斗的人,虽然不及孟老先生,但是跟其他人相比,并不差。大哥想要做孟老先生的徒弟,肯定是别有所图。
“能做孟老先生的学生是我的荣幸。”太子一脸真挚地说道,“孟老先生学识渊博,能在他老人家身边学到一丁半点,我这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八皇子在一旁说道:“大哥很崇敬孟老先生的。”
赵曜在心里嘀咕:太子哥哥是真的想做孟老先生的学生学知识,还是为了名声?
“太子哥哥,你读书那么厉害,孟老先生肯定愿意收你为学生。”才怪。就凭你是太子,孟老先生就不会收你为学生。
“就怕孟老先生嫌弃我是太子,不愿意收我为学生。”太子殿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八皇子安慰太子殿下道:“大哥,你不是写了文章么,可以先投给孟老先生看看。孟老先生看了你的文章后,一定会收你为学生的。”
赵曜附和八皇子的话,拍马屁说道:“八哥说的对,大哥你读书写文章那么厉害,孟老先生看了你的文章,一定会惊为天人,然后迫不及待地收你为学生。”
太子殿下被赵曜这番话逗笑了:“我的文章还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地步。”
八皇子道:“大哥,你就不要妄自菲薄了,你的文章可是被天下读书人称赞的。”
太子被八皇子和赵曜这么夸赞,心里多了几分信心。
“那我先把我写的文章投给孟老先生看看。”太子殿下一方面是真的想做孟老先生的学生,跟在孟老先生身边学东西。另一方面他也有别的目的,如果他真的成为孟老先生的徒弟,那么全天下的文人学子都会支持他,那他这个太子就能做的更稳,代王对他不会再产生威胁。“如果可以,我想拜访孟老先生。哪怕不能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和他老人家说说话也是好的。”
八皇子建议道:“大哥,你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写一封拜帖给孟老先生。”
太子想了想说:“行,那我待会回去就写。”
此时的孟长策已经被李仆射他们接到太学里。太子和赵曜他们是不能跟着去太学。
跟着孟长策一起进京的读书人也是不能进太学的。就算能进太学,太学也装不下他们这么多人。
还有,在孟长策抵达京城之前,京城附近的读书人全都跑来了。他们把京城所有的客舍都住满了。这些一路跟着孟长策来到京城的读书人没有客舍住。
皇帝也想到了这方面。如果不管这些一路跟着来京城的读书人,他们势必会露宿街头,然后会引起骚乱。再者,他们都是文人学子,是大周的栋梁之材,如果他们出了事,不仅有损朝廷的名声,还会让朝廷失去不少人才。
为了安置好这些跟着来的文人学子,皇帝安排他们住在道观里、寺庙里、养生堂等多个地方。
跟着来的读书人没想到朝廷贴心地给他们安排了住的地方,他们对朝廷感激不尽。
在京兆府尹的捕快和禁卫军的引导下,这些读书人住进了朝廷给他们安排的地方。
孟老先生一路长途跋涉来到京城,要先好好休息几日,暂时不急着开讲。
至于他讲学的地方,朝廷也安排好了,不在太学。虽然太学要比其他书院大,但是装不下跟着来京城听学的人。
皇帝安排孟老先生在皇城西边讲学,那边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平日是皇城里禁卫军训练的地方。已经在这处搭建好台子,就等孟老先生开讲。
孟老先生毕竟是八九十岁的人了,一路长途跋涉的来到京城,的确累了。在李仆射的安排下,他先好好休息一番。
赵曜和八皇子他们看完热闹后,没有跟着太子他们回宫,而是去找贺莲芳了。
贺莲芳听完赵曜说完孟老先生抵达京城的盛况后,一点也不意外。
“真正的大儒有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很正常。”
“太子哥哥想要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赵曜把之前太子殿下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跟贺莲芳说了。
“如果太子能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那么代王就比不上他了。”贺莲芳说着,面上露出一抹嘲讽的神色,“不过,孟老先生不会收他为学生的。”
“不一定吧,太子哥哥还是很有文采的,说不定孟老先生看中了他的文采,然后答应收他为学生。”
贺莲芳听赵曜这么说,嘴里发出一声嘲笑:“就太子那点文采,就别拿到孟老先生面前丢人现眼了。”
“太子哥哥还是很有才华的吧。”
“在你们这群兄弟中肯定是最有才华的,但是跟其他人相比就差远了。”贺莲芳嘲讽道,“孟老先生不会收他为学生的。”
“那太子哥哥要失望了。”
“对了,打听到一些南魏的事情。”贺莲芳没有再说孟长策的事情,转移话题说起南魏来。“裴家跟南魏有些关系。”
“前朝的裴贵妃的娘家?”
贺莲芳微微颔首道:“没错。”
赵曜闻言,惊得瞪直了一双眼睛,满脸震惊地说道:“裴家竟然和南魏有关系!”
他忙问道:“裴家跟南魏有什么关系?”
贺莲芳说道:“裴贵妃的祖母好像是南魏人。”
赵曜忽然想到裴家被灭门的缘由,一脸惊愕地说道:“裴家当年被灭族,除了被袁家陷害的缘故,是不是还跟南魏的关系?”
贺莲芳也想到了这一点:“应该有关系,不过裴贵妃祖母是南魏人这件事情隐瞒的很深,没几个人知道。”
赵曜对南魏越发好奇了:“南魏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前朝皇帝这么恨他们?”史料上记载,南魏当年举国向前朝投降。然后,南魏成为了前朝的一部分。前朝特意给南朝一个封地,封当时南魏的首领为异性王。然后,南魏人全部被杀。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史料没有任何记载。
“应该是和玉玺有关。”
“玉玺?”赵曜一脸吃惊,“什么玉玺?”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赵曜没听明白,“玉玺不是在我父皇手里么。”
“你父皇手里的玉玺可不是传国玉玺,而是你皇爷爷找人打造的大周玉玺。”贺莲芳道,“传国玉玺在陈朝时丢失了,据说是陈朝发生战乱的时候弄丢的,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寻到传国玉玺。”
赵曜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心里很是震愕。
“原来父皇现在用的玉玺不是传国玉玺啊。”
“不是,真的传国玉玺丢失很久,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找到。”
“这传国玉玺跟南魏有什么关系?”
“有传言说当年陈朝发生战乱的时候,传国玉玺被一个人捡到,然后这个人拿着传国玉玺建立了南魏。”贺莲芳继续道,“南魏是一个小国,前朝当时是要攻下南魏,南魏打不过前朝,就用传国玉玺向前朝投降。前朝便答应了南魏的投降,并且没有伤害南魏的百姓,还给了封地给南魏,让南魏王继续管理南魏人。”
赵曜很会发现关键的地方:“所以,南魏被灭全族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南魏没有信守承诺地把传国玉玺给前朝。”
“很有可能。”贺莲芳说,“前朝的确没有拿到传国玉玺。”
“南魏应该不敢不把传国玉玺给前朝,毕竟都已经投降了。”赵曜发现了问题,“南魏王心里清楚他们要是不给传国玉玺,他们只要死路一条。我猜传国玉玺被人偷了,导致南魏王没法向前朝交代。”
等等,几年前韩忠派人去裴府寻找东西,这东西该不会就是传国玉玺吧?
“我猜也是这样。”贺莲芳也是这么认为的。
赵曜想到了乌维,又想到和匈奴有勾结的袁家,心里有一个猜测。
“二叔,你说传国玉玺会不会在乌维他们手里,又或者在袁家的手里?”如果传国玉玺在乌维的手里,说不定乌维已经交给八哥了。如果不在乌维他们的手里,那么很有可能在袁家的手里。袁家就是在前朝事情与匈奴勾结的,说不定跟传国玉玺有关。
“有可能在乌维他们手里,他们有传国玉玺想要复立南魏。”赫连城推测道,“不太可能在袁家手里。如果在袁家手里,袁家早就造反称帝了。”
“那很有在乌维他们手里了。”这么看来,传国玉玺在八哥手里。有了传国玉玺,八哥日后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
贺莲芳诱惑地问道:“想抢过来吗?”
赵曜想也没想地说道:“不想,我抢它做什么。”他说着,面上露出一抹嫌弃的神色,“它对我没用,反而是个烫手山芋,会给我惹来杀身之祸。”
“就算你不想要它,也该让它回到大周。”贺莲芳早就猜到赵曜会这么说,“传国玉玺留在南魏人手里,不是一件好事情。等南魏势力壮大,南魏人只怕会造反。”
“二叔,我们怎么抢啊,直接去匈奴找乌维他们抢吗?”赵曜说道,“他们肯定不会给啊,还会宁死也不会说出传国玉玺的下落。”传国玉玺在八哥手里,他怎么抢。“再说,到底在不在乌维他们手里还不一定,还是先继续调查南魏的事情吧。”得打消二叔想要抢夺传国玉玺的想法。
谢谢老铁们的月票,今天收到了不少,老铁们真是太给力了。
最后两天还是求老铁们的月票!求打赏!求留言!
(本章完)
迎接孟长策的队伍一直排到京城外三十里地,儒生们夹道欢迎孟长策的到来。赵曜听说孟长策所经之地都有人恭候欢迎。不仅如此,他们一路跟着孟长策,从外地来到京城。
赵曜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狂热和崇敬。虽然他们无比激动,但是并没有做出疯狂的事情来。不过,京城里一下子涌进这么多读书人,还是把京城的百姓和大臣们吓到了。
皇帝担心会出事,特意让禁卫军们维护京城的治安,并且还让沈虎他们亲自负责。
朝廷只安排李仆射带领太学的一些先生和学子迎接孟老先生,没有安排其他大臣迎接。
皇帝直接下令,任何大臣和皇子都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去迎接孟老先生,更不能没有得到孟老先生的同意就去拜见他。
如果让他知道有人私下仗着身份强硬地去拜见孟老先生,一定严惩不贷。太子和代王觉得皇帝的这道圣旨就是针对他们,不想让他们接近孟老先生。
虽然太子和代王很气这道圣旨,但是他们并不敢抗旨。他们心里清楚,如果他们背着皇帝,偷偷地去拜见孟老先生,皇帝一定不会轻饶他们的。他们的父皇一向都是说到做到,绝不会心慈手软。
赵曜和八皇子,还有太子殿下在朱雀大道旁的茶楼的二楼观看孟老先生的大驾光临。
他们今天也是一副儒生的装扮。今天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儒生的装扮,以示对孟老先生的尊重。
赵曜趴在窗台上,看着楼下的书生们一个个神色狂热,语气激昂地大叫着“孟老先生”,不觉惊叹道:“没想到读书人这么疯狂!”这些读书人见到臭父皇,估计都不会这么激动。
八皇子眼带不屑地看着楼下那些犹如发了疯一样的文人学子们,不过他语气与有荣焉道:“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孟老先生,大家自然激动。”
站在八皇子身边的太子殿下赞同地说道:“是啊,能见到孟老先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赵曜看着坐在马车里一直没有露面的孟老先生,在心里感慨道:孟老先生倒是淡定,从头至尾一面都没有露。
楼下不知道是谁带头,竟然背起《论语》来,而且从学而篇开始背。
他们的声音非常洪亮,响彻了整个京城的上空,听得所有人心潮澎湃。
太子殿下竟然也跟着背起《论语》来。接着八皇子也跟着背,赵曜非常倔强地没有跟着一起背。他读书笨,不太会背书才正常。
不得不说这么多人一起背《论语》,还真是震撼。在这一刻,赵曜感觉到了文气。
如果文气能看到的话,那么弥漫在整个京城的文气非常浓烈。
赵曜一边听,一边在心里咋舌:孟老先生的影响力还真是……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虽然知道孟老先生在天下文人学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但是赵曜是真的没想到孟老先生的影响力这么恐怖。
这就是当世大儒的地位和影响力吗?
难怪皇帝都不敢得罪大儒,面对大儒也要客气三分。
幸好真正的大儒只做学问,不插手干涉朝廷的事情,不然以他们的影响力,后果不堪设想。
赵曜心想:难怪天下的文人学子们都想要做大儒!不过大儒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不一定能出一个大儒,甚至有时候几十年,或者上百年都不会出一个大儒。前朝和陈朝都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大儒。
说起来孟长策的大儒身份,还是先帝定的。虽然孟老先生早就在天下文人心中是大儒,但是孟老先生在前朝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孟老先生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大儒。其实,他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大儒。大儒这个尊称是别人给他的,不是他自己定的。
在前朝时,孟老先生被当时的皇帝请出山,请他入朝为官,造福百姓。他当初是怀抱着期待入朝为官的,不过很快他就对前朝的朝廷感到失望。因为一件事情,他对前朝朝廷彻底心灰意冷,然后归隐山林。自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出山入市。
他一门心思地做学问,从不过问任何俗事。这些年,他编著了很多书,深受文人学子们的喜欢。
孟老先生编著的书,或者说过的话,都会被天下的读书人奉为圭臬。对了,他们皇子读的书都是孟老先生注解的。
可惜,孟老先生并没有得到前朝朝廷的认同。因为这事,天下文人学子们对前朝很不满。
孟老先生并不在意这件事情,但是其他读书人却非常介意。他们希望孟老先生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即使天下读书人把孟老先生视为大儒,但是得不到朝廷的认同,他这个大儒的身份就不太“正经”。
先帝曾亲自去请孟老先生出山重修礼乐规矩,但是被孟老先生拒绝了,先帝并没有因为责怪他,反而下旨封孟老先生为“大儒”。至于“圣人”的身份,孟老先生是万万不能接受,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圣人,也没有资格成为圣人。
自从以后,孟老先生是货真价实、正儿八经的大儒。
因为册封孟老先生为大儒一事,先帝还被天下读书人称颂是明君。
“不知道孟老先生这次出山会不会收徒?”太子殿下目光随着载着孟老先生的马车移动,“不知道我可不可以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
赵曜听到太子这话,抬头惊讶地看向他:“太子哥哥,你要做孟老先生的学生啊。”大哥身边的先生都是才高八斗的人,虽然不及孟老先生,但是跟其他人相比,并不差。大哥想要做孟老先生的徒弟,肯定是别有所图。
“能做孟老先生的学生是我的荣幸。”太子一脸真挚地说道,“孟老先生学识渊博,能在他老人家身边学到一丁半点,我这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八皇子在一旁说道:“大哥很崇敬孟老先生的。”
赵曜在心里嘀咕:太子哥哥是真的想做孟老先生的学生学知识,还是为了名声?
“太子哥哥,你读书那么厉害,孟老先生肯定愿意收你为学生。”才怪。就凭你是太子,孟老先生就不会收你为学生。
“就怕孟老先生嫌弃我是太子,不愿意收我为学生。”太子殿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八皇子安慰太子殿下道:“大哥,你不是写了文章么,可以先投给孟老先生看看。孟老先生看了你的文章后,一定会收你为学生的。”
赵曜附和八皇子的话,拍马屁说道:“八哥说的对,大哥你读书写文章那么厉害,孟老先生看了你的文章,一定会惊为天人,然后迫不及待地收你为学生。”
太子殿下被赵曜这番话逗笑了:“我的文章还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地步。”
八皇子道:“大哥,你就不要妄自菲薄了,你的文章可是被天下读书人称赞的。”
太子被八皇子和赵曜这么夸赞,心里多了几分信心。
“那我先把我写的文章投给孟老先生看看。”太子殿下一方面是真的想做孟老先生的学生,跟在孟老先生身边学东西。另一方面他也有别的目的,如果他真的成为孟老先生的徒弟,那么全天下的文人学子都会支持他,那他这个太子就能做的更稳,代王对他不会再产生威胁。“如果可以,我想拜访孟老先生。哪怕不能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和他老人家说说话也是好的。”
八皇子建议道:“大哥,你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写一封拜帖给孟老先生。”
太子想了想说:“行,那我待会回去就写。”
此时的孟长策已经被李仆射他们接到太学里。太子和赵曜他们是不能跟着去太学。
跟着孟长策一起进京的读书人也是不能进太学的。就算能进太学,太学也装不下他们这么多人。
还有,在孟长策抵达京城之前,京城附近的读书人全都跑来了。他们把京城所有的客舍都住满了。这些一路跟着孟长策来到京城的读书人没有客舍住。
皇帝也想到了这方面。如果不管这些一路跟着来京城的读书人,他们势必会露宿街头,然后会引起骚乱。再者,他们都是文人学子,是大周的栋梁之材,如果他们出了事,不仅有损朝廷的名声,还会让朝廷失去不少人才。
为了安置好这些跟着来的文人学子,皇帝安排他们住在道观里、寺庙里、养生堂等多个地方。
跟着来的读书人没想到朝廷贴心地给他们安排了住的地方,他们对朝廷感激不尽。
在京兆府尹的捕快和禁卫军的引导下,这些读书人住进了朝廷给他们安排的地方。
孟老先生一路长途跋涉来到京城,要先好好休息几日,暂时不急着开讲。
至于他讲学的地方,朝廷也安排好了,不在太学。虽然太学要比其他书院大,但是装不下跟着来京城听学的人。
皇帝安排孟老先生在皇城西边讲学,那边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平日是皇城里禁卫军训练的地方。已经在这处搭建好台子,就等孟老先生开讲。
孟老先生毕竟是八九十岁的人了,一路长途跋涉的来到京城,的确累了。在李仆射的安排下,他先好好休息一番。
赵曜和八皇子他们看完热闹后,没有跟着太子他们回宫,而是去找贺莲芳了。
贺莲芳听完赵曜说完孟老先生抵达京城的盛况后,一点也不意外。
“真正的大儒有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很正常。”
“太子哥哥想要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赵曜把之前太子殿下说的那番话,一五一十跟贺莲芳说了。
“如果太子能成为孟老先生的学生,那么代王就比不上他了。”贺莲芳说着,面上露出一抹嘲讽的神色,“不过,孟老先生不会收他为学生的。”
“不一定吧,太子哥哥还是很有文采的,说不定孟老先生看中了他的文采,然后答应收他为学生。”
贺莲芳听赵曜这么说,嘴里发出一声嘲笑:“就太子那点文采,就别拿到孟老先生面前丢人现眼了。”
“太子哥哥还是很有才华的吧。”
“在你们这群兄弟中肯定是最有才华的,但是跟其他人相比就差远了。”贺莲芳嘲讽道,“孟老先生不会收他为学生的。”
“那太子哥哥要失望了。”
“对了,打听到一些南魏的事情。”贺莲芳没有再说孟长策的事情,转移话题说起南魏来。“裴家跟南魏有些关系。”
“前朝的裴贵妃的娘家?”
贺莲芳微微颔首道:“没错。”
赵曜闻言,惊得瞪直了一双眼睛,满脸震惊地说道:“裴家竟然和南魏有关系!”
他忙问道:“裴家跟南魏有什么关系?”
贺莲芳说道:“裴贵妃的祖母好像是南魏人。”
赵曜忽然想到裴家被灭门的缘由,一脸惊愕地说道:“裴家当年被灭族,除了被袁家陷害的缘故,是不是还跟南魏的关系?”
贺莲芳也想到了这一点:“应该有关系,不过裴贵妃祖母是南魏人这件事情隐瞒的很深,没几个人知道。”
赵曜对南魏越发好奇了:“南魏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前朝皇帝这么恨他们?”史料上记载,南魏当年举国向前朝投降。然后,南魏成为了前朝的一部分。前朝特意给南朝一个封地,封当时南魏的首领为异性王。然后,南魏人全部被杀。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史料没有任何记载。
“应该是和玉玺有关。”
“玉玺?”赵曜一脸吃惊,“什么玉玺?”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赵曜没听明白,“玉玺不是在我父皇手里么。”
“你父皇手里的玉玺可不是传国玉玺,而是你皇爷爷找人打造的大周玉玺。”贺莲芳道,“传国玉玺在陈朝时丢失了,据说是陈朝发生战乱的时候弄丢的,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寻到传国玉玺。”
赵曜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情,心里很是震愕。
“原来父皇现在用的玉玺不是传国玉玺啊。”
“不是,真的传国玉玺丢失很久,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找到。”
“这传国玉玺跟南魏有什么关系?”
“有传言说当年陈朝发生战乱的时候,传国玉玺被一个人捡到,然后这个人拿着传国玉玺建立了南魏。”贺莲芳继续道,“南魏是一个小国,前朝当时是要攻下南魏,南魏打不过前朝,就用传国玉玺向前朝投降。前朝便答应了南魏的投降,并且没有伤害南魏的百姓,还给了封地给南魏,让南魏王继续管理南魏人。”
赵曜很会发现关键的地方:“所以,南魏被灭全族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南魏没有信守承诺地把传国玉玺给前朝。”
“很有可能。”贺莲芳说,“前朝的确没有拿到传国玉玺。”
“南魏应该不敢不把传国玉玺给前朝,毕竟都已经投降了。”赵曜发现了问题,“南魏王心里清楚他们要是不给传国玉玺,他们只要死路一条。我猜传国玉玺被人偷了,导致南魏王没法向前朝交代。”
等等,几年前韩忠派人去裴府寻找东西,这东西该不会就是传国玉玺吧?
“我猜也是这样。”贺莲芳也是这么认为的。
赵曜想到了乌维,又想到和匈奴有勾结的袁家,心里有一个猜测。
“二叔,你说传国玉玺会不会在乌维他们手里,又或者在袁家的手里?”如果传国玉玺在乌维的手里,说不定乌维已经交给八哥了。如果不在乌维他们的手里,那么很有可能在袁家的手里。袁家就是在前朝事情与匈奴勾结的,说不定跟传国玉玺有关。
“有可能在乌维他们手里,他们有传国玉玺想要复立南魏。”赫连城推测道,“不太可能在袁家手里。如果在袁家手里,袁家早就造反称帝了。”
“那很有在乌维他们手里了。”这么看来,传国玉玺在八哥手里。有了传国玉玺,八哥日后就能名正言顺的登基。
贺莲芳诱惑地问道:“想抢过来吗?”
赵曜想也没想地说道:“不想,我抢它做什么。”他说着,面上露出一抹嫌弃的神色,“它对我没用,反而是个烫手山芋,会给我惹来杀身之祸。”
“就算你不想要它,也该让它回到大周。”贺莲芳早就猜到赵曜会这么说,“传国玉玺留在南魏人手里,不是一件好事情。等南魏势力壮大,南魏人只怕会造反。”
“二叔,我们怎么抢啊,直接去匈奴找乌维他们抢吗?”赵曜说道,“他们肯定不会给啊,还会宁死也不会说出传国玉玺的下落。”传国玉玺在八哥手里,他怎么抢。“再说,到底在不在乌维他们手里还不一定,还是先继续调查南魏的事情吧。”得打消二叔想要抢夺传国玉玺的想法。
谢谢老铁们的月票,今天收到了不少,老铁们真是太给力了。
最后两天还是求老铁们的月票!求打赏!求留言!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