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找到鲶鱼和撬杆了
作者:破贼校尉    更新:2024-08-06 08:16
  听了徐渭的与曰本国使节团初步和谈的汇报后,朱翊钧点点头:“文长先生辛苦了。”
  朱翊钧扫了一眼,今天在座的有赵贞吉、郑洛、萧大亨、吴兑、李贽,目前都是太孙党的骨干。
  朱翊钧心里很清楚,所谓太孙党,实际是自己能给这些人带来好处,他们才愿意上自己的船。
  有人上船,有人也会下船。
  朱翊钧定了定神,继续说道:“此前我跟李阁老说过,东边急不得。为什么急不得?文长先生,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殿下所命,属下但无不从。”
  徐渭欣然地答道。
  “太孙殿下所言,高瞻远瞩。此前属下还不是很理解,这次跟曰本国使节团初谈一次,这才体会到太孙殿下的深谋远虑。”
  徐渭看了一眼赵贞吉、郑洛、萧大亨、吴兑、李贽,把他们的神情落在眼里。
  有的听得很认真,有的不以为然。
  “现在曰本国国主晦暗无能,就是个泥菩萨。
  国内共主征夷将军足利氏大权旁落,自身难保”
  郑洛打断徐渭的话:“文长,你说了曰本国主,又说征夷将军,到底怎么回事?”
  徐渭心里有些不耐,这些讯息理蕃院有,也通报给督办处。身为督办处总办的郑洛居然没有过目,还要现场问?
  朱翊钧给徐渭递了个眼神过去,示意徐渭稍安勿躁。
  郑洛是皇爷爷塞过来的人,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只是皇爷爷认为好用的人,自己不觉得就一定好用。
  徐渭深吸一口气,稳了稳情绪,继续说:“曰本国主,逾称天皇,早就称为傀儡。其为首的朝廷和公卿,也有名无实,仰息各地藩镇为度日。
  此前曰本国实权掌握在征夷将军足利氏手里,如曹武魏。后各藩镇乱国,互相攻伐,于是足利氏就也大权旁落,朝不保夕.”
  郑洛捋着胡须,冷笑不屑,“果真是粗鄙蛮夷,不明圣贤,不循尊卑。”
  众人默不作声。
  朱翊钧心头一动,郑老夫子这句话,有点意思。
  有像是居高临下,鄙视曰本国,可是又像是为自己请皇爷爷下诏,令浙江水师扫荡摩萨藩大小港口做注释。
  不明圣贤,不循尊卑,那只能行以天威了。
  徐渭还在继续:“所以跟曰本国会谈,跟谁谈,就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跟曰本国主及其朝廷公卿谈?跟足利将军谈?都不管用。政令出不了京都,谈了也是白谈。
  跟各藩谈?千辛万苦谈好了,还没开始遵行,这家藩主被攻灭,城头变换大王旗,换了新藩主,以前谈下来的人家不认账,还得重新谈。
  所以太孙殿下说得对,东边急不得。慢慢谈,边谈边把他们的情况摸清楚。此外就是我们集中精力跟曰本各港口的商人谈。”
  萧大亨微皱眉头:“跟曰本商人谈?”
  吴兑也有些不解:“文长兄,上次会谈,看得出,身为各藩代表的那五人,对商人代表,很不客气。
  能谈出些什么?”
  徐渭笑了,“环洲有所不知。那些曰本各藩代表,都是穷横。这些年,曰本国内混战不休,各藩互相征伐,那才叫穷兵黩武,极尽民力。
  为了招募兵力,应对征战,许多藩主都在大商人那里欠下不少债务。有些曰本大商人,往往是交战数方的债主。”
  众人有些惊讶,李贽忍不住问道:“商贾成了藩镇的债主?他们不担心那些藩主不还钱吗?”
  “肯定担心。所以那些曰本商人会用各种手段,钳制这些藩主。比如联合起来,控制粮食和粮价,控制藩主麾下的矿山,以及领地特产的外销。
  藩主要是不还钱,一旦翻脸,信誉败坏,所有商人不再卖粮食、兵甲、铁铜给他,这个藩主可能会很快被环伺的敌手被吞并。”
  徐渭的话,让众人三观震惊。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曰本国各藩镇的生死,居然暗地里捏着某些大商人手里。
  朱翊钧甩着袖子,走到中间,对众人问道:“诸位有看到我大明的机会吗?”
  “大明的机会?”众人面面相觑,有些不明白朱翊钧的话的意思。
  “现在东海制海权,掌握在我大明水师手里。大明海商,可自由出入曰本、朝鲜、安南、暹罗、真腊,手里的丝绸、棉布、瓷器、茶叶、白糖都供不应求。
  还可以南调北运,把南海的香料、粮食北运朝鲜、曰本。再把朝鲜的铁矿、铜器,曰本的硫磺、白银、丝帛、刀剑运回大明。”
  徐渭马上附和了两句:“殿下所言极是。这两年,我大明东海海商,在统筹局杨金水的统筹下,蓬勃发展,几乎垄断了朝鲜、曰本的海商贸易。
  现在佛郎机等西洋人,都不愿再北上朝鲜曰本,宁可在上海、宁波、泉州和广州,与我大明持牌海商贸易往来。无它,他们竞争不过我大明海商。”
  赵贞吉身为统筹局总办,是了解情况的。捋着胡须,脸上有几分得意。
  自嘉靖四十一年,创建统筹处,发放海商牌照以来,理顺关系,肃清海路,大明海商如火山爆发一般,迅速发展,获得巨大的利润。
  若非如此,统筹局怎么能承担得住东南剿倭,现在新军营,以及京营戎政改革所需的粮饷,还有皇上的玄修敬天等巨大的开支?
  其他人还在思考,这又跟大明的机会有什么关系?
  多做生意?
  大明海商已经在做得不亦乐乎,算不上什么机会。
  李贽灵光一闪,脱口说道:“殿下,我大明商人可扶植一批曰本商人,再通过这些曰本商人去控制曰本国内的各藩镇。”
  众人讶然,连徐渭都很吃惊李贽的想法。
  朱翊钧眼睛一亮。
  奇才啊!
  李贽果真是位奇才啊!
  他出生在福建泉州,那里经商重利气氛浓郁。
  十二岁他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
  此后许多的文章,字行间都透着独立思考,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
  甚至可以看到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
  然后他才华横溢,科试却在乡试中举人就止步了。
  这说明,李贽的思想,在现在不为儒家主流所容。
  可是对于自己来说,却是所需要的一条鲶鱼,一根撬杆啊。
  搅动死水一潭的大明思想界的鲶鱼。
  撬动时代,转向另外一个方向的撬杆。
  朱翊钧开口道:“卓吾先生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