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簇拥
作者:云霓 更新:2024-08-27 13:39
谢玉琰一路回到永安坊,刚进了坊门就瞧见李阿嬷和几个妇人凑在那里说话。
“六郎媳妇回来了。”
李阿嬷先瞧见谢玉琰,紧接着妇人们纷纷将目光投过来。
如今永安坊中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位小娘子。
谢玉琰与众人见过礼,李阿嬷年纪最大,先上前说话:“这是去了哪里?”
谢玉琰道:“巡检衙门,去问问家中的案子如何?”
李阿嬷听得这话,向坊内看了看:“衙署又抓了不少人,这么一查才知道,一个个家中都不干净。”
除了进衙署的,还有被族中惩戒的,院子里哭天抢地,委实让她们看了好一阵子热闹。
平日里永安坊这些大户,风风光光,趾高气昂,杜家二房的九郎,春日里在坊内放纸鸢,跑动的时候摔了一跤,非要怪在高家那个娃娃身上。
李阿嬷向谢玉琰说起这些。
谢玉琰道:“后来怎么样了?”
“高家人老老小小上门赔礼,”李阿嬷道,“高家那娃娃在杜家跪了一个时辰,他娘看不过去,上去说了两句话,却被杜家人一脚踩在手上,断了两根手指头。”
旁边的樊阿嫂道:“从前高家媳妇针线手艺最好,外坊的人都来寻她做活计,那次断了的,刚好是捏针的手指,从那以后手艺就不大行了。”
樊阿嫂说着话,就瞧见一个妇人带着八九岁的孩子走过来。
正是徐氏、高二郎母子两个。
徐氏提着竹篮子,高二郎生的瘦小,但面容白净,看起来就是个乖巧的孩子,也许是被杜家人欺负多了,目光显得有些呆滞,走过来时一直紧紧地攥着手,到了跟前也是向众人行了礼,就去看徐氏。
徐氏将竹篮子递给高二郎,高二郎这才接了。
“六郎媳妇,”徐氏话说出来,立即觉得不好,改口道,“谢大娘子……”
大娘子这名头是从杨家漏出来的,听说这是谢氏立下的规矩,徐氏也不知道“大娘子”是杨家自家人喊的,还是外面人也要这般称呼,她这样喊行不行?
高家人丁不多,很少与人来往,尤其是谢家这种兴旺的大族,但这次徐氏必须要见见这位谢大娘子。
杜家落得现在的下场,他们一家满心欢喜,也对那个将杜家送入大牢的谢大娘子满怀感激。
虽然杜家人下狱与他家的事无关,但结果总是一样的。
谢玉琰看着红了脸的徐氏,视线落在竹篮子上:“那是什么?”
这算是给徐氏开了个头。
徐氏松口气忙道:“是我做的针线,给谢大娘子的,大娘子不要嫌弃。”
高二郎将竹篮子捧到谢玉琰面前,眼睛中闪动的都是急切和担忧,恐怕谢大娘子不肯收,可他却不知道怎么说服谢大娘子。
“那就多谢嫂子了。”
谢玉琰伸手将高二郎手中的篮子接下。
高家母子两个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笑容。
谢玉琰目光扫向徐氏的右手,拇指还好,食指有些扭曲,怪不得做不了精细的针线。
谢玉琰道:“杜家伤人可判了罪、赔了银钱?”
徐氏一怔,然后摇了摇头:“没……没有。”
谢玉琰道:“可准备写张状纸告将他们告去衙门?”
“对,”李阿嬷也道,“从前杜家无法无天,现在进了大牢,你还怕些什么?之前来杨家那个刘讼师也不错,不如你去寻他。”
徐氏犹豫着还没说话,就听一道声音响起:“永安坊这样的事多吗?”
几个女眷互相看看,目光复杂。
谢玉琰道:“似高家这种被欺压的事不少,就是不知道是否触犯律法?”
樊阿嫂心里那团模模糊糊的东西,一下子被人点破,差点就喜的拍大腿:“对,就是这话。”
大梁有律法,坊中有坊规,但总会有些人家,仗着有些本事,凌驾于这些之上,日子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不去想这里面有多少是违反律法的。
谢玉琰道:“明日我将刘讼师请过来,腾出个空屋,请刘讼师在坊中逗留几日,大家有需要可以去问刘讼师。”
众人哪里想到还能如此。
李阿嬷道:“可方便么?”
谢玉琰点头:“杨二老爷是坊副使,杨家管这些也是本分。”
樊阿嫂道:“这可好了,到底能不能告官,问问讼师就知晓。”
谢玉琰看向徐氏,徐氏眼睛中也满是欣喜,她接着道:“如果要写的诉状多,兴许刘讼师还能少收些银钱。同一桩案子,状告的人多,也能分摊佣笔费。”
谢玉琰这话一出,众人更是听得欢喜。
李阿嬷道:“这样的好事,我们现在就传出去。”哪些人有冤情,哪些人能一同状告,都弄清楚,这样去讼师面前才好开口不是?
杨家门口站着的两个小厮,探头探脑地张望,他们瞧见三房那位大娘子回来了,不过很快就被几个妇人围在了中间。
也不知道她们说了些什么,围拢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小厮互相看看,在彼此脸上找到了惊诧,这位大娘子不会将手伸到坊中去了吧?
“在做什么?”
一个郎妇瞧见鬼鬼祟祟的小厮,立即开口训斥,家中乱成一团,下人却有闲心看外面的热闹。
郎妇说的没错,杨家不但被抓走不少族人,杨明经还陪着衙署的人四处查账,中馈上又换成了谢氏。
谢氏可不是个好糊弄的,郎妇们忙着将手中的事务清理好,生怕被谢氏查出什么端倪,这也就罢了,谢氏还要带着族人做买卖,只给大家十日的功夫思量……
这哪里是愿不愿意做这笔生意,分明就是让他们选跟着二房还是三房。
昨日跟在谢氏身边的几个郎妇,在族中四处拉人,一大早就忙着去三房表忠心,送去了银钱。
不过也只是十来个人罢了,大多数族人都在暗中观望。
二房掌权多年,二老太爷是被抓了,但杨明经还在,反观三房,就只有一个年幼的钦哥儿,即便钦哥儿再聪明,等他成事也是十年后了,谢氏一个女子,打理中馈已是勉强,怎么可能撑起整个杨氏一族?
谢氏想要接管杨氏的买卖,杨氏长辈们也不会答应。
眼下家中案子没查清,谁也不敢招惹谢氏,可一切尘埃落定呢?谢氏会不会被一脚踢开?
郎妇这样想着,忽然眼睛一缩,不远处的人群散开,从中走出一个人,可不正是谢玉琰。
谢玉琰往前走,那些妇人在后面跟着,几个人说说笑笑,竟是一路将谢玉琰护着送回杨家。
郎妇回过神时,谢玉琰到了她面前,她只被那道视线一扫,立即低下头毕恭毕敬地道:“大娘子。”
不过很快郎妇的声音就被遮盖住了。
“大娘子,我们就这样与与大家说,明天巳时来杨家。”
谢玉琰点点头。
李阿嬷、樊阿嫂等人这才纷纷离开。
杨家族中郎妇看着发愣,谢氏与永安坊那些妇人,明日要做些什么?
郎妇正思量的时候,眼前忽然一花,好像什么东西“嗖”地一下,从她面前掠过。
“什么东西进来了?”郎妇喃喃地道。
两个小厮在想另一桩事,听得郎妇这话,不由地齐齐打了个冷颤。方才他们还在一起议论,谢大娘子可能早就变成了鬼魅,是来……报复杨家的,谁做了什么坏事,她一眼就能看透。这本就是闲话,没想到族中那些管事的郎妇,也这样思量。
郎妇没去理睬两个小厮,她急着进门探听消息。愿意跟着谢大娘子做买卖的人那么少,谢大娘子定不会善罢甘休,定然要用别的手段逼迫,先知晓消息,就能先做些准备。
郎妇只听谢玉琰吩咐管事道:“将西院小书房腾出来,我有用处。知会院子里的人,明日讼师会来这里,后院的女眷不愿抛头露面的,就避开些。”
听到“讼师”两个字,郎妇不由地吞咽一口,这大娘子的神通还没施完啊?
……
谢玉琰回到三房内院,张氏和几个郎妇立即迎了出来。
看着众人脸上的神情,谢玉琰道:“怎么?来送银子的不多?”
郎妇立即道:“都是我们没办好差事。”
张氏也想说些什么,她知晓为何会如此,三房人丁不旺,所以才不被族人看好,说到底还是他们拖累了谢玉琰。
“六郎媳妇回来了。”
李阿嬷先瞧见谢玉琰,紧接着妇人们纷纷将目光投过来。
如今永安坊中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位小娘子。
谢玉琰与众人见过礼,李阿嬷年纪最大,先上前说话:“这是去了哪里?”
谢玉琰道:“巡检衙门,去问问家中的案子如何?”
李阿嬷听得这话,向坊内看了看:“衙署又抓了不少人,这么一查才知道,一个个家中都不干净。”
除了进衙署的,还有被族中惩戒的,院子里哭天抢地,委实让她们看了好一阵子热闹。
平日里永安坊这些大户,风风光光,趾高气昂,杜家二房的九郎,春日里在坊内放纸鸢,跑动的时候摔了一跤,非要怪在高家那个娃娃身上。
李阿嬷向谢玉琰说起这些。
谢玉琰道:“后来怎么样了?”
“高家人老老小小上门赔礼,”李阿嬷道,“高家那娃娃在杜家跪了一个时辰,他娘看不过去,上去说了两句话,却被杜家人一脚踩在手上,断了两根手指头。”
旁边的樊阿嫂道:“从前高家媳妇针线手艺最好,外坊的人都来寻她做活计,那次断了的,刚好是捏针的手指,从那以后手艺就不大行了。”
樊阿嫂说着话,就瞧见一个妇人带着八九岁的孩子走过来。
正是徐氏、高二郎母子两个。
徐氏提着竹篮子,高二郎生的瘦小,但面容白净,看起来就是个乖巧的孩子,也许是被杜家人欺负多了,目光显得有些呆滞,走过来时一直紧紧地攥着手,到了跟前也是向众人行了礼,就去看徐氏。
徐氏将竹篮子递给高二郎,高二郎这才接了。
“六郎媳妇,”徐氏话说出来,立即觉得不好,改口道,“谢大娘子……”
大娘子这名头是从杨家漏出来的,听说这是谢氏立下的规矩,徐氏也不知道“大娘子”是杨家自家人喊的,还是外面人也要这般称呼,她这样喊行不行?
高家人丁不多,很少与人来往,尤其是谢家这种兴旺的大族,但这次徐氏必须要见见这位谢大娘子。
杜家落得现在的下场,他们一家满心欢喜,也对那个将杜家送入大牢的谢大娘子满怀感激。
虽然杜家人下狱与他家的事无关,但结果总是一样的。
谢玉琰看着红了脸的徐氏,视线落在竹篮子上:“那是什么?”
这算是给徐氏开了个头。
徐氏松口气忙道:“是我做的针线,给谢大娘子的,大娘子不要嫌弃。”
高二郎将竹篮子捧到谢玉琰面前,眼睛中闪动的都是急切和担忧,恐怕谢大娘子不肯收,可他却不知道怎么说服谢大娘子。
“那就多谢嫂子了。”
谢玉琰伸手将高二郎手中的篮子接下。
高家母子两个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笑容。
谢玉琰目光扫向徐氏的右手,拇指还好,食指有些扭曲,怪不得做不了精细的针线。
谢玉琰道:“杜家伤人可判了罪、赔了银钱?”
徐氏一怔,然后摇了摇头:“没……没有。”
谢玉琰道:“可准备写张状纸告将他们告去衙门?”
“对,”李阿嬷也道,“从前杜家无法无天,现在进了大牢,你还怕些什么?之前来杨家那个刘讼师也不错,不如你去寻他。”
徐氏犹豫着还没说话,就听一道声音响起:“永安坊这样的事多吗?”
几个女眷互相看看,目光复杂。
谢玉琰道:“似高家这种被欺压的事不少,就是不知道是否触犯律法?”
樊阿嫂心里那团模模糊糊的东西,一下子被人点破,差点就喜的拍大腿:“对,就是这话。”
大梁有律法,坊中有坊规,但总会有些人家,仗着有些本事,凌驾于这些之上,日子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不去想这里面有多少是违反律法的。
谢玉琰道:“明日我将刘讼师请过来,腾出个空屋,请刘讼师在坊中逗留几日,大家有需要可以去问刘讼师。”
众人哪里想到还能如此。
李阿嬷道:“可方便么?”
谢玉琰点头:“杨二老爷是坊副使,杨家管这些也是本分。”
樊阿嫂道:“这可好了,到底能不能告官,问问讼师就知晓。”
谢玉琰看向徐氏,徐氏眼睛中也满是欣喜,她接着道:“如果要写的诉状多,兴许刘讼师还能少收些银钱。同一桩案子,状告的人多,也能分摊佣笔费。”
谢玉琰这话一出,众人更是听得欢喜。
李阿嬷道:“这样的好事,我们现在就传出去。”哪些人有冤情,哪些人能一同状告,都弄清楚,这样去讼师面前才好开口不是?
杨家门口站着的两个小厮,探头探脑地张望,他们瞧见三房那位大娘子回来了,不过很快就被几个妇人围在了中间。
也不知道她们说了些什么,围拢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小厮互相看看,在彼此脸上找到了惊诧,这位大娘子不会将手伸到坊中去了吧?
“在做什么?”
一个郎妇瞧见鬼鬼祟祟的小厮,立即开口训斥,家中乱成一团,下人却有闲心看外面的热闹。
郎妇说的没错,杨家不但被抓走不少族人,杨明经还陪着衙署的人四处查账,中馈上又换成了谢氏。
谢氏可不是个好糊弄的,郎妇们忙着将手中的事务清理好,生怕被谢氏查出什么端倪,这也就罢了,谢氏还要带着族人做买卖,只给大家十日的功夫思量……
这哪里是愿不愿意做这笔生意,分明就是让他们选跟着二房还是三房。
昨日跟在谢氏身边的几个郎妇,在族中四处拉人,一大早就忙着去三房表忠心,送去了银钱。
不过也只是十来个人罢了,大多数族人都在暗中观望。
二房掌权多年,二老太爷是被抓了,但杨明经还在,反观三房,就只有一个年幼的钦哥儿,即便钦哥儿再聪明,等他成事也是十年后了,谢氏一个女子,打理中馈已是勉强,怎么可能撑起整个杨氏一族?
谢氏想要接管杨氏的买卖,杨氏长辈们也不会答应。
眼下家中案子没查清,谁也不敢招惹谢氏,可一切尘埃落定呢?谢氏会不会被一脚踢开?
郎妇这样想着,忽然眼睛一缩,不远处的人群散开,从中走出一个人,可不正是谢玉琰。
谢玉琰往前走,那些妇人在后面跟着,几个人说说笑笑,竟是一路将谢玉琰护着送回杨家。
郎妇回过神时,谢玉琰到了她面前,她只被那道视线一扫,立即低下头毕恭毕敬地道:“大娘子。”
不过很快郎妇的声音就被遮盖住了。
“大娘子,我们就这样与与大家说,明天巳时来杨家。”
谢玉琰点点头。
李阿嬷、樊阿嫂等人这才纷纷离开。
杨家族中郎妇看着发愣,谢氏与永安坊那些妇人,明日要做些什么?
郎妇正思量的时候,眼前忽然一花,好像什么东西“嗖”地一下,从她面前掠过。
“什么东西进来了?”郎妇喃喃地道。
两个小厮在想另一桩事,听得郎妇这话,不由地齐齐打了个冷颤。方才他们还在一起议论,谢大娘子可能早就变成了鬼魅,是来……报复杨家的,谁做了什么坏事,她一眼就能看透。这本就是闲话,没想到族中那些管事的郎妇,也这样思量。
郎妇没去理睬两个小厮,她急着进门探听消息。愿意跟着谢大娘子做买卖的人那么少,谢大娘子定不会善罢甘休,定然要用别的手段逼迫,先知晓消息,就能先做些准备。
郎妇只听谢玉琰吩咐管事道:“将西院小书房腾出来,我有用处。知会院子里的人,明日讼师会来这里,后院的女眷不愿抛头露面的,就避开些。”
听到“讼师”两个字,郎妇不由地吞咽一口,这大娘子的神通还没施完啊?
……
谢玉琰回到三房内院,张氏和几个郎妇立即迎了出来。
看着众人脸上的神情,谢玉琰道:“怎么?来送银子的不多?”
郎妇立即道:“都是我们没办好差事。”
张氏也想说些什么,她知晓为何会如此,三房人丁不旺,所以才不被族人看好,说到底还是他们拖累了谢玉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