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自误
作者:键盘战斗家 更新:2021-12-31 22:35
大明发展到如今,社会已经开始有了分工,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是不行的。
汉朝能施行无为而治,因为当时的社会分工简单,官府只需要让百姓们好好种地就行。
朱翊钧想出的无为而治,是被现状所逼。
只能说是以毒攻毒的手段,可以用于一时,但是绝对不能长用,否则会出大乱子。
张四维被石茂华等人质问,一脸的茫然。
自己什么时候教过皇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朱翊钧不管张四维的怨言,招来张居正等人,告知国内三年内不可随意征徭役。
地方上的事务,能免则免,可是有些事,是不可能不征徭役的。
漕运,水利,驿站等等。
朱翊钧告诉张居正,不让地方乱行徭役,是一时之策,不会长久,先坚持三年。
张居正了然,回去内阁,开始和众人商议,有哪些事是不能免掉徭役的。
确定了不能免掉徭役的事,就会下发公文到地方,今年内禁徭役,先看成效。
如今有考成法,朝廷规定了不准用徭役,地方就不敢用,所以态度不能太过于坚决。
毕竟国家太大,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确定,地方如果非要征徭役,则上报州府,当两级长官都同意,则可以征收徭役。
此事弊端极多。
很快就有言官上疏反对,朱翊钧没有生气,和以前反对考成法不一样,朱翊钧并没有责罚言官。
而是耐着性子,长篇大论的回复,告知并不会以此为常例。
有个词叫做见好就收,如果当官的都这样,那天下就没有正直之臣,正确的事情也不会有人坚持。
虽然朱翊钧自问做到很好,但是言官继续上言反对,这一次,朱翊钧选择了留中不发。
解决了这件事,今年国内太平静了,没有事情再值得朱翊钧关注。
思来想去,原因竟然还是考成法上面。
举例南方民乱,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土司与流官的矛盾。原来官员们懈怠事务,对于土司各部的问题视而不见。
有的土官子孙承袭,有二三十年不得职者,当然心生怨恨,对朝廷不满。
如今考成法之下,整治吏治,竟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
只能说吏治清明,就能解决诸多的问题。
而吏治不清,则诸弊生,万法不能解。
张居正主动来找朱翊钧。
考成法已成,最为关键的一步已经落定,虽然今年国库收支平衡,但是想要达到充盈的状态,光靠考成法是不行的。
“清丈田粮。”
听到张居正的话,朱翊钧内心并没有波动,他这几年整理京营,不就是为了此准备的吗。
“先生准备如何?”
“先在福建试行。”张居正答复。
和考成法不同,考成法的根基在言官,他可以一步推开,而清丈田亩,这件事只能一步步来。
北方不适合,江淮乃国家税赋重地,广东四川云贵又历战事,地方平稳没有多久,也不适合大动干戈。
思来想去,确定了福建。
“可。”
朱翊钧同意的很快,没有丝毫的犹豫。
“先生打算用多久清丈完福建的田亩?”
历史上,福建清丈田亩用了三年。如今提前了一年就开始清丈田亩,朱翊钧不满足于此。
张居正思索片刻,回复,“两年可完成。”
“两年是否太久?”
听到朱翊钧的话,张居正明白皇上内心有想法,抬头看向皇帝,等待他的下文。
“清丈田亩之事,乃国家大事,两年太慢,可否一年完成?”
张居正摇摇头。
“地方太远,事务太杂,光路上的时间既要消耗过半。”
“那朕就加派人手。”
不等张居正问,朱翊钧接着说道,“新政司可用,让新政司协助地方。”
张居正点点头,没有拒绝。
“但是一年时间恐怕还是不够,不只是人力的问题,而是路途,公文交接等等都需要时间。”
“尽力而为吧。”
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张居正没有了后顾之忧,先在小范围内,和同僚通气,清丈田亩的事情,在京城一下子就传开了。
“田亩不清,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云云,不于此时剔刷宿弊,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时?”
张居正对有疑虑的人说道。
然后亲见耿定向。
“君可去福建?”
耿定向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虽然比张居正要大一岁,但是比其晚入官场十年。
“但凭公差使。”
耿定向得知张居正找他,来的路上就想到了其用意。
清丈田亩不是小事,此事不好办,地方肯定不会轻易配合,但是办好了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事情要从何做起,到了地方该怎么办,用什么态度应付乡绅。
耿定向问张居正。
“丈田一事,揆之人情,必云不变。但是我说君有三凭。一凭朝廷威严,二凭朝廷军势,三凭新政司干吏。陛下告诉我放手施为,我再转告君放手施为”
有了这个保证,耿定向再无疑虑。他最怕的就是清丈田亩引起地方弹劾他,更怕地方闹事,朝廷为了安抚地方而问责于他。
换成其他人的保证,让他在地方放手施为,他不会相信对方有这个实力。
但是张居正不同。
张居正主政国家近六年了,哪怕如今天子长大,圣眷丝毫不减。
耿定向先去新政司,找到何文书。
现在的新政司早已不是当年的小衙门,那时连人员都凑不齐。
何文书早就接到了旨意,从新政司选出了精干吏员,专设一组负责此事,交给了耿定向。
耿定向带着新政司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福建上任。
等耿定向到了福建回文之后,朱翊钧亲自来上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太监宣读旨意。
“福建田粮不均,偏累小民,为闽人立经久之计,命福建巡抚丈田亩,清浮粮,需着实清丈,审详精核,不宜草草。
地方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诿,不得生事,不得自误。”
几个月来早朝见不到皇上,今日得知皇上要来临朝,众臣就知道肯定是关于京城最近的风声。
汉朝能施行无为而治,因为当时的社会分工简单,官府只需要让百姓们好好种地就行。
朱翊钧想出的无为而治,是被现状所逼。
只能说是以毒攻毒的手段,可以用于一时,但是绝对不能长用,否则会出大乱子。
张四维被石茂华等人质问,一脸的茫然。
自己什么时候教过皇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朱翊钧不管张四维的怨言,招来张居正等人,告知国内三年内不可随意征徭役。
地方上的事务,能免则免,可是有些事,是不可能不征徭役的。
漕运,水利,驿站等等。
朱翊钧告诉张居正,不让地方乱行徭役,是一时之策,不会长久,先坚持三年。
张居正了然,回去内阁,开始和众人商议,有哪些事是不能免掉徭役的。
确定了不能免掉徭役的事,就会下发公文到地方,今年内禁徭役,先看成效。
如今有考成法,朝廷规定了不准用徭役,地方就不敢用,所以态度不能太过于坚决。
毕竟国家太大,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确定,地方如果非要征徭役,则上报州府,当两级长官都同意,则可以征收徭役。
此事弊端极多。
很快就有言官上疏反对,朱翊钧没有生气,和以前反对考成法不一样,朱翊钧并没有责罚言官。
而是耐着性子,长篇大论的回复,告知并不会以此为常例。
有个词叫做见好就收,如果当官的都这样,那天下就没有正直之臣,正确的事情也不会有人坚持。
虽然朱翊钧自问做到很好,但是言官继续上言反对,这一次,朱翊钧选择了留中不发。
解决了这件事,今年国内太平静了,没有事情再值得朱翊钧关注。
思来想去,原因竟然还是考成法上面。
举例南方民乱,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土司与流官的矛盾。原来官员们懈怠事务,对于土司各部的问题视而不见。
有的土官子孙承袭,有二三十年不得职者,当然心生怨恨,对朝廷不满。
如今考成法之下,整治吏治,竟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
只能说吏治清明,就能解决诸多的问题。
而吏治不清,则诸弊生,万法不能解。
张居正主动来找朱翊钧。
考成法已成,最为关键的一步已经落定,虽然今年国库收支平衡,但是想要达到充盈的状态,光靠考成法是不行的。
“清丈田粮。”
听到张居正的话,朱翊钧内心并没有波动,他这几年整理京营,不就是为了此准备的吗。
“先生准备如何?”
“先在福建试行。”张居正答复。
和考成法不同,考成法的根基在言官,他可以一步推开,而清丈田亩,这件事只能一步步来。
北方不适合,江淮乃国家税赋重地,广东四川云贵又历战事,地方平稳没有多久,也不适合大动干戈。
思来想去,确定了福建。
“可。”
朱翊钧同意的很快,没有丝毫的犹豫。
“先生打算用多久清丈完福建的田亩?”
历史上,福建清丈田亩用了三年。如今提前了一年就开始清丈田亩,朱翊钧不满足于此。
张居正思索片刻,回复,“两年可完成。”
“两年是否太久?”
听到朱翊钧的话,张居正明白皇上内心有想法,抬头看向皇帝,等待他的下文。
“清丈田亩之事,乃国家大事,两年太慢,可否一年完成?”
张居正摇摇头。
“地方太远,事务太杂,光路上的时间既要消耗过半。”
“那朕就加派人手。”
不等张居正问,朱翊钧接着说道,“新政司可用,让新政司协助地方。”
张居正点点头,没有拒绝。
“但是一年时间恐怕还是不够,不只是人力的问题,而是路途,公文交接等等都需要时间。”
“尽力而为吧。”
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张居正没有了后顾之忧,先在小范围内,和同僚通气,清丈田亩的事情,在京城一下子就传开了。
“田亩不清,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云云,不于此时剔刷宿弊,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时?”
张居正对有疑虑的人说道。
然后亲见耿定向。
“君可去福建?”
耿定向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虽然比张居正要大一岁,但是比其晚入官场十年。
“但凭公差使。”
耿定向得知张居正找他,来的路上就想到了其用意。
清丈田亩不是小事,此事不好办,地方肯定不会轻易配合,但是办好了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事情要从何做起,到了地方该怎么办,用什么态度应付乡绅。
耿定向问张居正。
“丈田一事,揆之人情,必云不变。但是我说君有三凭。一凭朝廷威严,二凭朝廷军势,三凭新政司干吏。陛下告诉我放手施为,我再转告君放手施为”
有了这个保证,耿定向再无疑虑。他最怕的就是清丈田亩引起地方弹劾他,更怕地方闹事,朝廷为了安抚地方而问责于他。
换成其他人的保证,让他在地方放手施为,他不会相信对方有这个实力。
但是张居正不同。
张居正主政国家近六年了,哪怕如今天子长大,圣眷丝毫不减。
耿定向先去新政司,找到何文书。
现在的新政司早已不是当年的小衙门,那时连人员都凑不齐。
何文书早就接到了旨意,从新政司选出了精干吏员,专设一组负责此事,交给了耿定向。
耿定向带着新政司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福建上任。
等耿定向到了福建回文之后,朱翊钧亲自来上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太监宣读旨意。
“福建田粮不均,偏累小民,为闽人立经久之计,命福建巡抚丈田亩,清浮粮,需着实清丈,审详精核,不宜草草。
地方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诿,不得生事,不得自误。”
几个月来早朝见不到皇上,今日得知皇上要来临朝,众臣就知道肯定是关于京城最近的风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