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医疗体系
作者:骑了个猪    更新:2021-11-14 13:19
  第六十一章医疗体系
  古代的医疗是非常落后的。
  王山对此深有体会,他走过很多地方,对于辽东的医疗非常不满意。
  于是便命左右回去襄平报信。
  自己则率领众人快马加鞭去请华佗。
  黄巾起义之时,张角就是利用人民的蒙昧无知,画符水治病,这才坐实了他“大贤良师”的称号。
  实际上没什么卵用,就是坑蒙拐骗。
  所以,王山找上华佗,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建立医馆,教授学生。
  到了北丰县,王山便命当地县令备好厚礼,亲自去请华佗。
  王山打算说动华佗留在辽东。
  要知道自己手下戏志才、太史慈都是英年早逝。
  身边有一位神医太重要了。
  王山还想效仿前世,整一套自己的医疗体系。
  将华佗的青囊书完整的传承下去。
  见到华佗,华佗属性令王山大吃一惊。
  姓名:华佗
  职业:谋士
  武力:15
  智力:88
  统率:2
  华佗也算谋士?
  王山一脸懵逼。
  88的智力和戏志才一样了,华佗竟然这么拽?
  “见过华先生,华先生在辽东行医,本将军心中十分欣慰啊。”
  王山拱手说道。
  “治病乃医者本分。”
  华佗躬身道,他四处行医,不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少一点病痛。
  “非也,华老有更重要的责任。”
  王山摇了摇头,他需要的是一个火种。
  见华佗疑惑,王山解释道:“我们要做的,是建立大汉医疗体系。”
  “哦?”
  华佗本能地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但是依旧似懂非懂。
  “我希望华老能够广收门徒!”
  王山道。
  “此事易而。”
  华佗点点头,他正愁一身医术没有办法传承下去。
  “等到有足够的医者,我们就将医馆开遍整个大汉。”
  王山脑海中规划着蓝图,仅仅是这一句话,就让华佗震撼不已。
  华佗似乎想起了什么,面露难色:
  “此事……没有几十年光景,怕是不能成事。”
  在华佗的观念中,他收几个徒弟认真教授没有问题,撑死了十几个,再多就不行了。
  王山点点头,一个成熟的医者确实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培养,但是他要建立的是“速成班”,只要学会处理感冒咳嗽等常见的病理就行,再加上熟悉外伤处理和疫病的防御,就可以出师。
  以后自己的每支部队、每个郡县都会配备专门的医馆。
  所以,当他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华佗倒吸一口凉气。
  普通医者坐镇各县,外门弟子镇守一郡,内门弟子坐镇一州。
  华佗教授内门弟子,而内门弟子教授外门,外门教授普通医者。
  如此循环。
  “此事不易。”
  华佗道。
  王山终于知道为啥华佗没有张仲景名气大了,这家伙“老农”思想太深厚了。
  有雄心壮志,却喜欢一个奋斗努力,不愿意麻烦别人。
  “医馆一切用度,由辽东出资。”
  王山道。
  各县皆设置医馆,医馆坐诊医生与县尉同级。
  穿越过来的王山,十分明白医疗体系的作用。
  一个强大的医疗体系,能让自己手中的劳动力多奋斗十几年。
  完全不给华佗拒绝的机会!
  华佗顿时老泪纵横,拜服道:“老夫替天下百姓,谢过安东将军!”
  好,华佗终于归心,把他绑在战车上,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医馆还不行,药材才是重中之重。
  为此,王山提出了实验田概念,让华佗大批量种植药草。
  之前华佗也种植过很多药材,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而王山一下子就拨给他几百亩良田,连种植人选都安排上了。
  “大人,老夫定当尽力!”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王山这是要下血本了。
  等到医馆建立起来,王山还计划让他们充当环境委员的身份。
  第一批学员,王山挑选了一批军中识字的长吏。
  三四十岁的年纪,虽然体格强壮,但是王山认为,他们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就是扩大识字人数了,这件事迫在眉睫。
  好在,辽东还有管宁等人。
  王山亲自去拜访。
  原本。
  管宁还不打算出仕,但是看到辽东的发展他不禁心动了。
  二十万流民和王山不停的砸钱带来这种蓬勃的朝气,是大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就像莘莘学子一样。
  管宁一直感慨,百姓汗流浃背而不怠惰,甚至欢喜异常,这是繁荣昌盛的象征。
  “诸位,书院之事,考虑好了吗?”
  王山问道。
  王山正好在管宁住所见到了王烈、邴原、国渊三人。
  这四人智力属性都很高,而且皆是大汉名士。
  王山不禁心花怒放,给四人描述了书院建成的盛景,令四人也十分向往。
  “定当竭力。”
  四人承诺道。
  有了这四个人的招牌,会吸引大部分读书人前来求学,进而带动辽东的文化发展。
  王山计划建立辽东书院,由四人主持,作为领头羊。
  辽东书院下辖数个识字书院,普及识字率。
  然而,这一点,管宁有不同的看法。
  “按照现在要求,适龄儿童都要普遍识字。
  这一点,会导致寒门子弟增多,恐怕对安东将军的事业不利。”
  现在,识字权掌握在士族手里。
  贸然挑战他们的权威,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无妨,识字罢了,至于求学,就各凭本事了。”
  王山道。
  识了字,就是简单地开了智,有本事的聪明人自己会抓住机会往上爬。
  管宁等人点点头,他还真怕王山突然要挑战天下士族。
  历史上,孙策入江东的时候,没少打压本地士族,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
  后来孙策凉凉了。
  孙权花了好大力气安抚江东士族,这才使得局面稳定下来。
  陆逊也是在关系缓和后才开始出仕,救了吴国一次。
  士族强大到什么地步呢?
  和最高统治者斗了几百年还存在。
  杨广几次伐高丽,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消耗士族力量,李世民将科举发扬光大,还是在斗士族。
  接下来,王山便打算花费重金大量采购书籍放于书院中。
  管宁差一点兴奋地晕过去。
  这个年代,为什么知识这么难传播,最主要的是书籍得不到有效的传播。
  一本书的价格就令寒门子弟止步,所以古代各种游子求学。
  老师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高,除了尊师重道的理念,就是因为他们有知识和书籍。
  而书院有了书籍,对人才的吸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安东将军,我等的藏书,尽管拿去用。”
  管宁大方地道。
  而王山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这么费劲的来求四人,就是看上了他们的藏书。
  等自己以后有了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那还不得咔咔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