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天兵扫四方
作者:剑从天降    更新:2024-11-10 23:16
  ()苏曜来了。
  汉军天兵都杀疯了。
  这不是溃兵耸人听闻的呓语。
  而是辽东属国无数人眼见的现实。
  仿佛是为了宣誓权柄似的,苏曜并没有直接杀向公孙昭那里。
  而是在收服打散了故苏仆延部与乌桓诸部落联盟后,率领数百汉军精骑还带着上千忠诚于他的乌桓义从如风一般的席卷属国大地。
  那些在此次叛乱中出力的也好,中立的也罢。
  只要不是绿名的势力,苏曜便带着兵上去犁上一圈。
  一边寻找速不跌的踪迹,一边清空所有敌对势力。
  要说为什么的话,很简单,强迫症,见不得地图上那么多花花绿绿的颜色。
  这一下子,可真是炸了锅了。
  辽东大地上,每一个部落,每一片草场,都在苏曜的推进下瑟瑟发抖。
  剑锋所指,敌莫敢当。
  “头人,汉军来啦,咱们怎么办啊!”
  “怎么办,投降啊!”
  说话间,此地部落头人便拿出早就绣好的红旗跑了出去。
  他一边跑还一边叫下面人准备美女和礼物,突出一个跪的迅速。
  这一下都把手下亲信们看傻了。
  “头人啊,投降这么大的事,是不是和大家伙先商量一下?”
  “你们懂个屁呀!”
  “汉军马上就到了!”
  “这位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主。”
  “动作不再快一点,咱们的脑袋都要挂旗杆!!!”
  如此一幕,自然不止是在这一地上演。
  在最初的某個不知是消息不灵通还是脑袋不灵光的愚蠢头领对苏曜的进军不自量力的选择抗拒的姿态后
  他们整个部落都被夷为平地。
  不但牲畜马匹全部都被牵走,高过车轮的男子更是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而女人和小孩则全部都被掳走为奴。
  至此之后,再没有一个不开眼的部落敢在苏曜的大军面前说个二话。
  辽东大地上,红色的敌对势力随着苏曜的推进飞快的消失。
  这自然也是无可奈何,由不得他们不投降。
  辽东最大的两股乌桓势力,阏氏和速不跌一降一逃。
  他们这些小势力哪一个敢负隅顽抗?户口本是批发的不成?
  说起来,投降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简直太正常了。
  辽东属国,本就是安置那些投降大汉的势力设立的。
  在这里,乌桓人,鲜卑人,甚至还有部分高句丽和其他各路打不过汉朝的蛮族都被安置于此。
  投降大汉,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然而,小势力见风使舵,可以轻易的投降,公孙昭这个此地最大的势力却根本没有这个选择的机会.
  “怎么办,都尉怎么办??”
  “苏府君要杀过来了!”
  “他手下一帮人喊着什么吊民伐罪,还他马来之类的混话,把周围的小部落扫个精光,现在更是兵峰直逼咱们这啊。”
  “您快拿个主意出来吧。”
  昌黎县,辽东属国的治所,此刻城中上下是人心惶惶。
  公孙昭更是脸色苍白如纸,深感大祸临头。
  “废物,一帮废物啊!”
  “真是害死我也!”
  坦率的说,虽然不管是朝廷的邸报,还是公孙瓒等人送来的书信,都告诉他这位新府君非常能打。
  但是,在被逼入死角不得不发时,公孙昭还是保持了一丝侥幸。
  也许,利用乌桓人巨大的人数优势以及地利和伏击的先手,哪怕不能一击置其于死地,重创这位府君不多的兵力应该也不成问题。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记耳光。
  那位府君,不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他出手干预前便一举摧毁了乌桓联军,更是在转瞬间,把那些乌桓人拉到了他那一边。
  这一路杀来,六百骑的部队变成了三千余的大军,他在这昌黎城里也不过才两千兵士罢了。
  出击迎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坐困孤城显然更是死路一条。
  公孙昭坐在昏暗的书房中,双手紧握成拳。
  他怎么也想不到,为什么局势会发展成如此地步。
  这昌黎,这辽东属国,明明是他经营了数年的地方。
  他大军精锐,粮草充足,无数胡人部落仰他鼻息。
  纵使关内混乱,他辽东属国也是太平如故,各族百姓心悦叩首,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昔年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怎料到,短短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生之地了吗?
  两千对三千余,优势,优势也不在我,根本赢不了啊!
  这简直不讲道理啊。
  公孙昭悲从中来,一把掀翻了案台。
  屋内亲信见此是噤若寒蝉,皆不敢言。
  这一幕看得公孙昭更是气愤万分。
  尤其是那个一开始怂恿他的亲信,若不是这几天都不见人影他定要将其斩了泄愤。
  然而,这疯狂的情绪于事无补,发泄过后公孙昭也缓过劲来。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并没有放弃挣扎,那个失踪的亲信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他的格局:
  逃,必须要逃走!
  公孙昭心中暗下决心,他知道,一旦落入苏曜之手,他断不会有一丝生机。
  于是乎,在摆手撵走了满屋子惊慌恐惧的手下们后,他立刻开始着手跑路大计。
  “来人!”公孙昭高声呼喊,一名亲信匆匆走进书房,“速去准备快马,我要即刻离开此地!”
  亲信闻言,则是面露难色,一脸的不可思议:
  “都尉,现在城门紧闭,汉军先锋已至,乌桓游骑更是散布城池四周,将咱们团团围住,如何能够逃脱?”
  公孙昭冷笑一声:“我自有办法,你且速速去办便是。”
  搞不明白状况,但是亲信还是依令行事。
  他想的很简单,都尉总不可能自己往火坑里跳吧?
  到时候,若是能带着自己跑路,那他也算逃得生机。
  若是公孙昭自个悄摸悄跑了,那他们留在城里的麻溜开城献降,也能苟住个性命。
  不过对于手下的想法,公孙昭没兴趣去了解。
  这一次跑路他自然不是毫无准备。
  他刚刚已经提前了解了四周围城警戒的都是哪些部落。
  其中东门外的那支是受了他大恩的部落,他有把握,从那里悄悄逃命应该是不成问题。
  于是乎,在当晚,公孙昭便带着近百人的精锐亲随,悄悄出城而去,并且给城中下令,坚持一日过后,便可自行开城投降。
  大家到时候是恩义两清,各走各的大道。
  公孙昭是这么想的,也是如此安排的,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却与他想象的出现了一点点小小的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