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作者:六六 更新:2021-11-13 22:16
喜欢婆婆的理由
半夜里坐床上睡不着,想到婆婆觉得很温暖。
几件小事记录下来:
宝宝出生后四天去检查黄疸。医院里都是人,婆婆怕孩子被传染上病,不肯进医院,抱着孩子站树荫下,等我排队排到了她才进来,一站就是一早上。我怕她累,让她进医院找个背人的地方休息,她怎么都不肯。
宝宝脾气急的时候就乱挠自己。婆婆把宝宝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宝宝不抓自己,宝宝生气就抓奶奶。
夜里婆婆怕我们休息不好(主要是她儿子),把宝宝带过去跟她和保姆睡。宝宝睡着了她会一直打扇。不开空调,怕把孩子冻病了。孩子被奶奶带得很好很健康。
换花样给孩子做吃的,可以耐心地花半小时时间把面条捣成糊状。
告诉我,世界上最舒服的事情,是宝宝的脚搭在她肚子上,头在她怀里睡觉。
宝宝出门的时候,奶奶总把他打扮得很帅,努力梳小分头。虽然宝宝头上没几根毛。
教宝宝喊“妈妈”而不是“爸爸”。
对宝宝付出极大的耐心,无论这个小人儿有多讨嫌。
虽然不迷信,但听迷信的外婆的话。外婆说,宝宝不要晚上抱出去,免得被小鬼撞上。奶奶保证每天太阳下山前就回来。婆婆说,无论好话歹话,只要是对孩子有利的话,都要听。
平日里并不会唱歌,只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坚持唱。
愿意为了宝宝孤身留在海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我找不出不爱婆婆的理由。她爱我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既然我俩的目标一致,那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舍得
儿子越来越好玩了。
儿子装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常用文字表达感受。儿子出世了,我的文字反而少了。因为他的那种柔软和每天给我带来的喜悦根本无法用文字表达,却常让我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的时候,回味他的笑和火,乐不可支,常常莫名其妙笑出声来。
儿子懂很多事。我把头藏在沙发后面喊他的名字,他会一路顺着沙发叽里咕噜连滚带爬地过来,伸出个小脑袋找我,一旦看见我的眼睛,就哈哈大笑。而我和他藏猫猫的时候,他会很紧张很傻地将头赶紧埋进奶奶的怀里,以为他看不见我于是我也看不见他了。那种憨态让我的心跟四月的雨水一般柔软。
他认得我,知道我是他妈。
我一进门,手还没来得及洗,他就迫不及待地张开双臂要抱抱,在我伸出双手的时候,他几乎如篮球投篮一般很鲁莽很猛烈地投进我的怀抱,然后就用两只嫩嫩小小的手使劲环绕我的脖子,把小小的脑袋偎在我的肩膀上蹭啊蹭的,像一只小猫。
我喜欢宝宝身上的味道,一股奶香混着嫩肉的香。我常常贪婪地趴在儿子的颈项间嗅来嗅去,然后感慨,怪不得妖精都喜欢吃唐僧肉呢!这小东西的肉和唐僧肉一样香。宝宝怕痒,我一贴近他,他就左躲右闪,两只小手护在胸口上,嘴巴里笑着求饶,喊着:“啊!啊!妈!”
爱死了,于是使劲亲,亲他的小嘴巴,小鼻子,小眼睛。小东西一看妈妈的亲亲又来了,赶紧噘着小嘴,眯缝着眼儿,一副逆来顺受样儿。
宝宝的性格很好,爱笑,热情,见人就招呼客气得不行,弄得现在在小区里很有名。奶奶得了宝宝的好人缘儿,结交了一大批朋友,都是孩子的家长。
宝宝不会说话,可不会说话不代表没想法。他的鬼主意多着呢,要坐小椅子,要出门溜达,要去厨房看阿姨。总之,他想去的地儿,压根不用发话,就凭手指指就到达目的地。
有时候故意逗他,不去,看他有啥反应。小东西双?一攥,两腿一蹬,嘴巴很生气地向下一撇,俩小眼睛一瞪,奋力一挥?头,嗓子眼里发出震吓人的声音,哼的一声,样子有趣极啦!
我们把他生气当成一种表演,炫耀着给这个看给那个看。小东西很配合,只要让他表演生气的样子,他就不厌其烦表现一遍,表现完了自己也笑了。
小东西这么小就有先天性脚臭,脚丫丫不大,臭味不小。那天去上课,有个孩子刚踢完球回来就进了书房,我说,你脚好臭哦!孩子不好意思了,说,我没来得及洗澡。我摸着他头说,是香香的臭,很好闻,和我儿子的脚一个臭味道,我喜欢!以后记得不要洗澡就来上课啊!
在没儿子以前,我以为爱情就是最美妙的事情了,可以让我哭让我笑让我生气。有了儿子,我才知道,世界上竟有这么奇妙的一种感情,让你牵挂,放不下,每时每刻都会想他,浓郁得像积淀的奶酪一样芳香四溢,化不开。
没有孩子的时候,你问我没孩子遗憾不?我说不遗憾。你们享受了天伦之乐,我享受了轻松愉快。
现在你若问我,有孩子后悔不?
我倒,你开什么玩笑啊!哪有有了孩子后悔的?
那种快乐,比买件名牌衣裳,出去旅游一趟可实在多啦!
舍得全天下,换来一个儿啊!
与劳工的教育之辩
今天婆婆在家说个事情,引发了我与劳工对陈偶得的教育之辩。
婆婆说,附近住的两家中国人,孩子一般大,都刚进小学。一个男孩成绩很好,在学校里经常戴金帽子(类似于中国以前的小红花),而另一个同班同学女孩子成绩就一般,家长很着急,每天花大力气辅导。
我不以为然,评论了一句:得金帽子究竟是孩子的骄傲还是大人的面子?为了大人面上有光,出去炫耀自己孩子有多么聪明,而强压孩子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这人道吗?
劳工不高兴了,说:这怎么能仅仅说是大人的面子问题呢?孩子成绩好事关前途。从小底子打得牢,以后就在竞争中容易处于优势,不会面临一次次失败,被淘?的打击。因此孩子成绩好是很重要的。
我很不厚道,坏笑着说,想当年,你成绩比我好多了,又是重点中学的尖子,又是重点大学的招牌系毕业,而我从附属幼儿园混到附属小学混到附属中学混到附属大学(我只能称我的大学为附属大学,因为当年若不是父母在里头,估计想混进去很有难度),多少年混下来,实践证明,我比你强多啦,哈哈!人以成绩论英雄是相当错误的看法。
婆婆和劳工群起而攻之,认为我这种观点未来就像我爹对我家俩孩子的教育一样,最终都没考上大学。陈偶得若落到我的手里,基本上就是废了。
我不能再争辩下去了,再争下去,要变成两个家庭孰优孰劣,谁家基因更占上风的歧路。
我以为,对孩子的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与人或环境相处和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执著而不偏执,有健康的爱好。这些都比学习成绩好坏重要得多。
健全的人格包括:善良,努力,开朗,大度和拥有爱的能力以及爱的技巧。
一个孩子成绩再好,跟同学老师相处不好,为一分两分斤斤计较,每天成为学习的奴隶有什么好?我知道劳工会反驳我说,成绩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不好。这就是我要表达的意思,我认为其他方面好比成绩好要重要得多。
成绩好这个东西是没止境的。以前我小时候,每门课八十五以上就是好成绩了,现在的孩子呢?都竞争到九十九和九十九——最好门门都满分,次次拿第一。这正常吗?试问你一个成年人,能保证自己每次工作都百分百令领导满意吗?你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求孩子这么严格?
还有,第一名全班只有一个,全年级只有一个,全校只有一个,全国只有一个。你究竟要做到哪一个?人都是这样,对欲望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好了不行,好了以后得好上加好。到最后,这就成了负担了。
我有时候觉得应试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以前平均分八十五就可以上重点,最近几年水涨船高,上重点的孩子考分越来越接近满分。我想这种心理承受的极限,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或是孩子,都无法接受吧?
不进重点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吗?不进重点大学的孩子就没出息了吗?我看不见得,这种出息的定义太狭隘。不是说白领就是成功,蓝领就是失败吧?关键你得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乐趣,有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种想法,而不是越活越觉得悲观。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指令,与孩子商量未来的发展而不是限定。他爱音乐我才让他学,不会因为让他在大众面前表演或是别人都学我就让他学。
哪怕他成绩不好,我也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只要他努力了,快乐着,健康,有信心就行了。
至于老师的小金帽,不戴也没关系,妈妈小时候就没拿几朵红花,还不是过得很好?
一台冰箱的记忆
编剧王丽萍在与我一起做节目的时候,对电视剧里的一个情节——蔡姐的公公对一台已经报废的冰箱反复修理的细节提出疑问。她说,上海人注重生活品质,不应该对一台已经使用过十多年的冰箱执著地修理,就不放弃。她对这个细节耿耿于怀。
我当时答:我们不是老人,我们不理解老人的心。
我当时写的时候,也是看论坛里有个媳妇的抱怨,当时引来同龄媳妇的一片同情。家有古?如此,不知道每日如何生活。可我的心却怦然,脑海里飘浮着那年的夏天,我与表哥们在外婆家,帮她和外公收拾破烂,把家里一些废弃不用的家具都扫地出门。
我们忙得满头大汗,门外堆了一堆垃圾,外婆也忙得满身大汗,又把垃圾搬回来。
外婆指着已经被汗水浸润成棕红色的藤椅说,这个,加几根藤就可以用了。指着断胳膊断腿的玩具说,这些,等我空下来缝,送给以后的乡下孩子。
最后,一堆的垃圾,就剩点报纸了。
正当我们几个哀叹,说一早上的活儿就几张报纸的时候,外公回来了,他生气地说:“谁让你们扔我的报纸了?这些都是我特地收起来的!里面很多消息,我都拿笔标出来的!有用!”
门外一片清爽。门内乱七八糟。
我们几个还得费力把东西塞回去。
当时,我们几个苦笑摇头说:“人一老,脑子就僵了。”
外婆去世前,我回去。
那时候,以前那个年富力强的外婆,已经风烛残年了。她曾经抱我的臂膊,甚至无法抓住我纤细的手指头;她曾经炯炯的双眼,已然失明了;她跌断了几次的腿,每次都在我们的惊叹中站起来,而今,站不起来了。
她摸着我的脸说:“阿妹呀!让外婆再摸摸。下一次,外婆就看不到你了。”
她这样说狼来了,已经十几年了。从最初的看我,到现在的摸我,每次的告别的话,都是“以后怕是不会再见了”。我都习惯了,心想,下次回来,又看见外婆躺在床上,除了越来越瘦,越来越沉默。
然后,有一天,在我在欧洲的路上,有电话说,外婆去世了。
我的心,蓦地就丢了。
那一刻,我看见——
小时候的藤椅上,外公坐着看报,
小时候的布娃娃,外婆在钉扣,
小时候的梦乡里,外婆坐着打扇唱歌。
我哭了。
这次再回去,藤椅,布娃娃,报纸,全都没有了。随着外婆的最终离去,它们大多作古。
这段记忆,一并蜡封。
那一台冰箱,电视里的那一台冰箱,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要选取它作为一段情节,尽管它显得可笑,与时代格格不入,脱节。
在我们看来,那是不可理喻的愚拙。
而在老人眼里,它不仅仅是一台使用了十三年的旧冰箱。他们都知道,这台冰箱用起来比新冰箱费电,也许使用成本远远高过新科技。老人并不如我们想得那样不算小帐。
他们算的是大帐。
那台冰箱,是他们年轻时候走过的路,凝结着大夏天骑自行车在烈日下奔跑,一分钱一分钱省积攒下的浓情;那台冰箱,是他们过去十三年生活的记录,每天剩了什么菜,每天吃了什么棒冰。
那台冰箱,在他们心中,俨然已是一本堆满旧照片的ALBUM。
有谁,舍得把旧照片扫地出门呢?
半夜里坐床上睡不着,想到婆婆觉得很温暖。
几件小事记录下来:
宝宝出生后四天去检查黄疸。医院里都是人,婆婆怕孩子被传染上病,不肯进医院,抱着孩子站树荫下,等我排队排到了她才进来,一站就是一早上。我怕她累,让她进医院找个背人的地方休息,她怎么都不肯。
宝宝脾气急的时候就乱挠自己。婆婆把宝宝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宝宝不抓自己,宝宝生气就抓奶奶。
夜里婆婆怕我们休息不好(主要是她儿子),把宝宝带过去跟她和保姆睡。宝宝睡着了她会一直打扇。不开空调,怕把孩子冻病了。孩子被奶奶带得很好很健康。
换花样给孩子做吃的,可以耐心地花半小时时间把面条捣成糊状。
告诉我,世界上最舒服的事情,是宝宝的脚搭在她肚子上,头在她怀里睡觉。
宝宝出门的时候,奶奶总把他打扮得很帅,努力梳小分头。虽然宝宝头上没几根毛。
教宝宝喊“妈妈”而不是“爸爸”。
对宝宝付出极大的耐心,无论这个小人儿有多讨嫌。
虽然不迷信,但听迷信的外婆的话。外婆说,宝宝不要晚上抱出去,免得被小鬼撞上。奶奶保证每天太阳下山前就回来。婆婆说,无论好话歹话,只要是对孩子有利的话,都要听。
平日里并不会唱歌,只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坚持唱。
愿意为了宝宝孤身留在海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我找不出不爱婆婆的理由。她爱我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男人。既然我俩的目标一致,那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舍得
儿子越来越好玩了。
儿子装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常用文字表达感受。儿子出世了,我的文字反而少了。因为他的那种柔软和每天给我带来的喜悦根本无法用文字表达,却常让我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的时候,回味他的笑和火,乐不可支,常常莫名其妙笑出声来。
儿子懂很多事。我把头藏在沙发后面喊他的名字,他会一路顺着沙发叽里咕噜连滚带爬地过来,伸出个小脑袋找我,一旦看见我的眼睛,就哈哈大笑。而我和他藏猫猫的时候,他会很紧张很傻地将头赶紧埋进奶奶的怀里,以为他看不见我于是我也看不见他了。那种憨态让我的心跟四月的雨水一般柔软。
他认得我,知道我是他妈。
我一进门,手还没来得及洗,他就迫不及待地张开双臂要抱抱,在我伸出双手的时候,他几乎如篮球投篮一般很鲁莽很猛烈地投进我的怀抱,然后就用两只嫩嫩小小的手使劲环绕我的脖子,把小小的脑袋偎在我的肩膀上蹭啊蹭的,像一只小猫。
我喜欢宝宝身上的味道,一股奶香混着嫩肉的香。我常常贪婪地趴在儿子的颈项间嗅来嗅去,然后感慨,怪不得妖精都喜欢吃唐僧肉呢!这小东西的肉和唐僧肉一样香。宝宝怕痒,我一贴近他,他就左躲右闪,两只小手护在胸口上,嘴巴里笑着求饶,喊着:“啊!啊!妈!”
爱死了,于是使劲亲,亲他的小嘴巴,小鼻子,小眼睛。小东西一看妈妈的亲亲又来了,赶紧噘着小嘴,眯缝着眼儿,一副逆来顺受样儿。
宝宝的性格很好,爱笑,热情,见人就招呼客气得不行,弄得现在在小区里很有名。奶奶得了宝宝的好人缘儿,结交了一大批朋友,都是孩子的家长。
宝宝不会说话,可不会说话不代表没想法。他的鬼主意多着呢,要坐小椅子,要出门溜达,要去厨房看阿姨。总之,他想去的地儿,压根不用发话,就凭手指指就到达目的地。
有时候故意逗他,不去,看他有啥反应。小东西双?一攥,两腿一蹬,嘴巴很生气地向下一撇,俩小眼睛一瞪,奋力一挥?头,嗓子眼里发出震吓人的声音,哼的一声,样子有趣极啦!
我们把他生气当成一种表演,炫耀着给这个看给那个看。小东西很配合,只要让他表演生气的样子,他就不厌其烦表现一遍,表现完了自己也笑了。
小东西这么小就有先天性脚臭,脚丫丫不大,臭味不小。那天去上课,有个孩子刚踢完球回来就进了书房,我说,你脚好臭哦!孩子不好意思了,说,我没来得及洗澡。我摸着他头说,是香香的臭,很好闻,和我儿子的脚一个臭味道,我喜欢!以后记得不要洗澡就来上课啊!
在没儿子以前,我以为爱情就是最美妙的事情了,可以让我哭让我笑让我生气。有了儿子,我才知道,世界上竟有这么奇妙的一种感情,让你牵挂,放不下,每时每刻都会想他,浓郁得像积淀的奶酪一样芳香四溢,化不开。
没有孩子的时候,你问我没孩子遗憾不?我说不遗憾。你们享受了天伦之乐,我享受了轻松愉快。
现在你若问我,有孩子后悔不?
我倒,你开什么玩笑啊!哪有有了孩子后悔的?
那种快乐,比买件名牌衣裳,出去旅游一趟可实在多啦!
舍得全天下,换来一个儿啊!
与劳工的教育之辩
今天婆婆在家说个事情,引发了我与劳工对陈偶得的教育之辩。
婆婆说,附近住的两家中国人,孩子一般大,都刚进小学。一个男孩成绩很好,在学校里经常戴金帽子(类似于中国以前的小红花),而另一个同班同学女孩子成绩就一般,家长很着急,每天花大力气辅导。
我不以为然,评论了一句:得金帽子究竟是孩子的骄傲还是大人的面子?为了大人面上有光,出去炫耀自己孩子有多么聪明,而强压孩子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这人道吗?
劳工不高兴了,说:这怎么能仅仅说是大人的面子问题呢?孩子成绩好事关前途。从小底子打得牢,以后就在竞争中容易处于优势,不会面临一次次失败,被淘?的打击。因此孩子成绩好是很重要的。
我很不厚道,坏笑着说,想当年,你成绩比我好多了,又是重点中学的尖子,又是重点大学的招牌系毕业,而我从附属幼儿园混到附属小学混到附属中学混到附属大学(我只能称我的大学为附属大学,因为当年若不是父母在里头,估计想混进去很有难度),多少年混下来,实践证明,我比你强多啦,哈哈!人以成绩论英雄是相当错误的看法。
婆婆和劳工群起而攻之,认为我这种观点未来就像我爹对我家俩孩子的教育一样,最终都没考上大学。陈偶得若落到我的手里,基本上就是废了。
我不能再争辩下去了,再争下去,要变成两个家庭孰优孰劣,谁家基因更占上风的歧路。
我以为,对孩子的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与人或环境相处和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执著而不偏执,有健康的爱好。这些都比学习成绩好坏重要得多。
健全的人格包括:善良,努力,开朗,大度和拥有爱的能力以及爱的技巧。
一个孩子成绩再好,跟同学老师相处不好,为一分两分斤斤计较,每天成为学习的奴隶有什么好?我知道劳工会反驳我说,成绩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不好。这就是我要表达的意思,我认为其他方面好比成绩好要重要得多。
成绩好这个东西是没止境的。以前我小时候,每门课八十五以上就是好成绩了,现在的孩子呢?都竞争到九十九和九十九——最好门门都满分,次次拿第一。这正常吗?试问你一个成年人,能保证自己每次工作都百分百令领导满意吗?你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求孩子这么严格?
还有,第一名全班只有一个,全年级只有一个,全校只有一个,全国只有一个。你究竟要做到哪一个?人都是这样,对欲望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好了不行,好了以后得好上加好。到最后,这就成了负担了。
我有时候觉得应试教育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以前平均分八十五就可以上重点,最近几年水涨船高,上重点的孩子考分越来越接近满分。我想这种心理承受的极限,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或是孩子,都无法接受吧?
不进重点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吗?不进重点大学的孩子就没出息了吗?我看不见得,这种出息的定义太狭隘。不是说白领就是成功,蓝领就是失败吧?关键你得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乐趣,有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种想法,而不是越活越觉得悲观。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指令,与孩子商量未来的发展而不是限定。他爱音乐我才让他学,不会因为让他在大众面前表演或是别人都学我就让他学。
哪怕他成绩不好,我也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只要他努力了,快乐着,健康,有信心就行了。
至于老师的小金帽,不戴也没关系,妈妈小时候就没拿几朵红花,还不是过得很好?
一台冰箱的记忆
编剧王丽萍在与我一起做节目的时候,对电视剧里的一个情节——蔡姐的公公对一台已经报废的冰箱反复修理的细节提出疑问。她说,上海人注重生活品质,不应该对一台已经使用过十多年的冰箱执著地修理,就不放弃。她对这个细节耿耿于怀。
我当时答:我们不是老人,我们不理解老人的心。
我当时写的时候,也是看论坛里有个媳妇的抱怨,当时引来同龄媳妇的一片同情。家有古?如此,不知道每日如何生活。可我的心却怦然,脑海里飘浮着那年的夏天,我与表哥们在外婆家,帮她和外公收拾破烂,把家里一些废弃不用的家具都扫地出门。
我们忙得满头大汗,门外堆了一堆垃圾,外婆也忙得满身大汗,又把垃圾搬回来。
外婆指着已经被汗水浸润成棕红色的藤椅说,这个,加几根藤就可以用了。指着断胳膊断腿的玩具说,这些,等我空下来缝,送给以后的乡下孩子。
最后,一堆的垃圾,就剩点报纸了。
正当我们几个哀叹,说一早上的活儿就几张报纸的时候,外公回来了,他生气地说:“谁让你们扔我的报纸了?这些都是我特地收起来的!里面很多消息,我都拿笔标出来的!有用!”
门外一片清爽。门内乱七八糟。
我们几个还得费力把东西塞回去。
当时,我们几个苦笑摇头说:“人一老,脑子就僵了。”
外婆去世前,我回去。
那时候,以前那个年富力强的外婆,已经风烛残年了。她曾经抱我的臂膊,甚至无法抓住我纤细的手指头;她曾经炯炯的双眼,已然失明了;她跌断了几次的腿,每次都在我们的惊叹中站起来,而今,站不起来了。
她摸着我的脸说:“阿妹呀!让外婆再摸摸。下一次,外婆就看不到你了。”
她这样说狼来了,已经十几年了。从最初的看我,到现在的摸我,每次的告别的话,都是“以后怕是不会再见了”。我都习惯了,心想,下次回来,又看见外婆躺在床上,除了越来越瘦,越来越沉默。
然后,有一天,在我在欧洲的路上,有电话说,外婆去世了。
我的心,蓦地就丢了。
那一刻,我看见——
小时候的藤椅上,外公坐着看报,
小时候的布娃娃,外婆在钉扣,
小时候的梦乡里,外婆坐着打扇唱歌。
我哭了。
这次再回去,藤椅,布娃娃,报纸,全都没有了。随着外婆的最终离去,它们大多作古。
这段记忆,一并蜡封。
那一台冰箱,电视里的那一台冰箱,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要选取它作为一段情节,尽管它显得可笑,与时代格格不入,脱节。
在我们看来,那是不可理喻的愚拙。
而在老人眼里,它不仅仅是一台使用了十三年的旧冰箱。他们都知道,这台冰箱用起来比新冰箱费电,也许使用成本远远高过新科技。老人并不如我们想得那样不算小帐。
他们算的是大帐。
那台冰箱,是他们年轻时候走过的路,凝结着大夏天骑自行车在烈日下奔跑,一分钱一分钱省积攒下的浓情;那台冰箱,是他们过去十三年生活的记录,每天剩了什么菜,每天吃了什么棒冰。
那台冰箱,在他们心中,俨然已是一本堆满旧照片的ALBUM。
有谁,舍得把旧照片扫地出门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