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内政
作者:踽踽1    更新:2024-05-23 10:05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颜真卿带着平原镇投效复夏军以后,复夏军正式一统整个玉山县。
  一县之地,人口超四万五千人。
  这就是于洪飞来到这个世界半年时间创下的基业。
  以玉山县为根基,复夏军的对外扩张之路才刚刚开始。
  不过,在这之前,复夏军内部还有很多事物需要处理。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整合各方势力。
  就在最近短短一月的时间里,复夏军就先后收降了鲜于修礼部、段文鸯部、耶律偶思部、两千晋军、平原镇五股势力。
  从表面上看,复夏军的实力似乎一下就增强了许多。
  可内部的各方势力若是处理不当,甚至可能直接断送复夏军的未来。
  这一点,在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已经有过无数的案例。
  为此,在正式一统玉山县以后,于洪飞就开始着手整合势力内部的各方势力。
  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军队,只要于洪飞能够牢牢掌控住军队,复夏军的内部就能稳如磐石。
  飞羽营、铁骑营、神武营、龙武营这新编组的四营兵力就有了五千四百人。
  这还全都是可战之兵,若是算上辅兵的话,其总兵力将超过七千人。(注:正兵和辅兵的比例7:3)
  当初在收降上述五股势力时,为了尽快收拢军心,于洪飞几乎都是让原势力的领军人继续领兵,且一直没有往其中安插自己的心腹。
  可这样的处置方式明显是留有隐患的。
  收揽军心一事虽无法急促而就,可尽可能地在军中提升自己的威望还是能做到的。
  于洪飞于是在接下来的半月时间里,将飞羽营、铁骑营、神武营、龙武营四营的军队全都聚集在了临河城外进行集体训练,练兵事宜一律由于洪飞亲自主持。
  而且,在练兵的期间,于洪飞还特地组织了不少军中比赛,比赛中获胜者也可积累军功,有表现突出者甚至能当场得到提拔。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于洪飞也算是变相在军中提拔了一批自己的心腹。
  这些新上位者会自动成为于洪飞的拥趸,因为他们的权力合法性就来自于他。
  当然,这样的提拔肯定也是要让军中众人心服口服才行。
  军中的事情于洪飞凭借着个人的武力和威望还能妥善安排,
  军府内部的人事安排则需要多费许多精力了。
  在这方面,于洪飞的经验不多,许多事情都只能与孙伏伽、颜真卿商量着来。
  所幸,孙伏伽和颜真卿在这方面的能力都还尚可。
  孙伏伽曾在隋末的官场混过一段时间,来到这个世界后又曾先后在乐安镇和复夏军中主持内政大军,其行事手段已越加纯熟起来。
  颜真卿在来到这个世界前则更是已经在大唐官场混迹多年,虽因性格刚直等原因遭受过杨国忠的排挤,但其对官场的各项门道却是门清了。
  在与两人多番商议后,军府的各项人事安排也基本走上正轨了。
  仅仅半月时间,整个复夏军内部就基本弥合在一起了。
  虽时日尚短,但一致对外求发展的心还是拧在一起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耶律偶思曾主动找到于洪飞辞去了铁骑营都尉一职。
  于洪飞挽留不得,只得应允,铁骑营校尉改由萧敌鲁接任。
  作为补偿,于洪飞直接提拔耶律曷鲁为军府军师,待伤势痊愈后随侍在于洪飞身边参谋军事。
  第二件事则是对玉山县河东、河西两地的大开发。
  玉山盆地四面环山,南北仅有一条大河从中贯通,内部环境相对平稳,只要扼守住了中间的河道,几乎就能完全避免来自外部的攻击了。
  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玉山县就可以长久持续地进行大开发。
  在于洪飞未来的规划里,玉山县就将作为复夏军的根基和心腹,为大军的对外扩张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资源。
  为此,农业和各种手工业的齐头并进就成了必然。
  农业方面,复夏军如今已经开发出566块系统农田,占地面积高达28300亩,按照50亩农田月产1000单位粮食的产量计算,一年可产粮56600石。
  这些粮食基本已经足够养活4万人。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在持续建造系统农田的同时,于洪飞还与孙伏伽、颜真卿伙同六司的官吏制定了河西、河东的农田大开垦计划。
  此时正值春季,正是进行农田开垦的最佳时节。
  根据司仓佐吏们先前的统计,玉山县境内可开垦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河西、河东两地的中部和南部,总面积多达九百平方公里,即一百三十五万亩农田,复夏军现在所拥有的系统农田仅占了百分之二。
  这些土地若是能够全部都开垦出来,按照每亩年产二百四十单位粮食计算,总计可年产二百七十万石粮食,养活百万之民都还有结余。
  经过半月时间的商议,玉山县的农业发展规划基本敲定,将先从安定城、临河城、河西城、平原镇四地开始开垦。
  半月前,随着一部分游散流民的加入,再加上跟随傅弘之他们而来的一千六百多名汉民,河西镇已成功升级为和西城。
  为了加大农田开垦的力度,复夏军不仅将全力组织治下可劳作的百姓参与其中,设置在四地的驻防团也都将加入到农田开垦之中。
  除了农田开垦之外,复夏军治下的盐业也有了重大突破。
  自投效复夏军以后,廖大一直在玉山县境内四处搜寻可开发的盐矿。
  起初,廖大的注意力一直在河东,把中部和南部的所有地区几乎都走遍了,也没有发现一处合适的地方。
  搜寻无果后,廖大本来还准备进入安定城四周的山林搜寻,却被于洪飞无意间的一句话点醒了。
  那就是求助于暗卫和各营的军中斥候。
  廖大只需将可能产盐的地理特种告诉他们,经由他们查探以后再将其带往亲自确认即可。
  如此一来,廖大的盐矿搜寻工作的进展果然快了许多。
  数日前,廖大从河西传回消息,在河西城北面的那片植被较少,且泥质较为松软的土地上发现了一片巨大的盐矿。
  按照廖大的勘测结果来看,这片盐矿的面积很广,储量多少他无法估算,反正以复夏军的体量,吃个几百年都吃不完。
  听到这个消息,于洪飞大喜。
  当即,他就大手一挥,特批数百人交由廖大指挥,开始对盐矿进行大规模开采。
  眼下复夏军虽还未对外进行过商业贸易,可未来也只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多开采有些盐囤积起来,将来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毕竟,盐在古代战乱时期可是属于重要的战略资源。
  手工业方面,复夏军的窑业、木工、冶铁和军械制造、纺织业都开始布局了。
  不过,由于人力有限,目前窑业和各种木工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安定城、临河城设置有作坊,河西城和平原镇都是由司士统一配给。
  冶铁和军械制造则是在于洪飞的特别关注下提前开启了规模化建设,安定城原有的兵器铸造司、防具铸造司早已扩建了数倍,批量化培训出来的铁匠学徒已多达数百人。
  这其中,孤竹遗民占了很大比例。
  纺织业则主要集中在桑蚕养殖和牲畜皮毛的采集与制作上。
  复夏军治下的桑蚕养殖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起步,其主要功劳还要归结到令支人身上。
  从北面山林中接回来的数千令支人里,懂得养殖桑蚕的妇孺竟是多达数百人。
  她们加入复夏军以后,很快就在安定城南面的山林中寻找到了野生的桑树林。
  如今春季已至,桑树林的桑叶开始生长,一些结茧的野生蚕也开始破壳繁殖。
  牲畜皮毛的采集与制作则主要靠草原部族的部众和狩猎队的猎户。
  先后吞并了五个草原部族的部众以后,复夏军如今拥有的牛羊总赎回已多达数万头,开春以后还会大量繁殖,狩猎队那边每日也总能收获不少野味。
  如此一来,复夏军每月能够产出的皮毛和裘衣数量也不少。
  不过,这点产量仅是满足复夏军的内部需求都还不够,想要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经历了一个月时间的整合和发展以后,复夏军内部的内务算是基本走上了正轨,开始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姿态。
  临河城外,位于城北三里之外的一片广袤空地上,一大群青壮劳力正三五成群地聚集在各处忙碌着,他们大多脸上带着笑容,一边低声交谈一边埋首劳作。
  眼前这些人正是在忙着开垦农田。
  一处已经开垦出来的农田边上,于洪飞在董俷和一小队亲卫的护卫下立于田埂上。
  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们,于洪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神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复夏军终于有了一处安身立命的根基。
  就在于洪飞视察农田开垦工作时,远处数名骑士正快速朝着这边奔来。
  奔来的数人皆是身着皂衣,腰挎唐刀,其装扮与军中将士明显不同。
  眼前这数名骑士皆是暗卫,为首之人正是暗卫指挥使燕青。
  “主公,属下派往北面查探情报的暗卫已经回来了。”
  骑马快速来到于洪飞身边,燕青躬身向其汇报道。
  “哦?走,先回去。”
  闻言,于洪飞立刻精神一振道。<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