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老叶的反击
作者:我叫叶老蔫    更新:2024-05-17 15:57
  祠堂里面,坐满了清河村的娃娃们,正进行着考试。
  祠堂的正门口,也站满了家长。
  不少家长扒着门墙往里面看,底下还骑着一个,兴奋地描述着,谁家孩子考试不用心,又被温夫子打手板了,谁家孩子作弊,被卢公子拿着三米长的竹竿,一棍子捅在了屁股上,瞬间会引起周围邻居们的一阵哄笑。
  各种米面、鸡蛋、猪肉堆积如山,放在祠堂门口。
  这是乡亲们补缴的束脩费用,当初大家伙家里穷,拿不出束脩费用来,或者只能给很少一部分,温华也没说什么,都是一视同仁。
  如今家里条件好一些了,大家主动把粮食送过来。
  见考试结束,孩子们背着小布包,排着队摇头晃脑地唱着,“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feifei),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声音洪亮,气势高昂,一群家长虽然听不懂,但一个个不明觉厉,一个个扯着老脸嘿嘿傻笑。
  这才上学几天,就会唱曲儿勒,好听,好听,今天回家,让娃娃给自己唱一百遍。
  听不够,完全听不够啊!
  待老村长一句,“还不赶紧滚,不怕温夫子退了你们这些东西。”
  一群乡亲们顿时吓得一个个溜之大吉,欠着温夫子莫大的恩情呢,可不敢再把东西拿回去,丢人。
  有些孩子没考好,暂时没分班的家长,本来还准备现场上演爱的棍棒,也只能暂时罢休,但不忘指着队伍中的孩子骂道:“狗日的,赶紧回家,老子的鞋底子发黏呢。”
  看着门口堆积得跟小山一样的东西,温华的情绪有些复杂。
  他四下扫了扫,连刚才喊话的老村长都不见了踪影,只能缓声开口道:“大壮,一起把东西带回去吧。”
  “还有我呢,刚才用三米长的棍子打人,真爽啊。活那么大,第一次见到挨打不躲的,真得劲。”说着主动帮忙把米面装在一起,扛在肩头。
  壮壮们也是你一袋,我一袋,屁股上面挂一袋。
  祠堂那边儿那么热闹,赢粮而景从交束脩的场面叶琛是见到的。
  别看村里人,可能有人使坏,在自己门口扔一堆大便,暗戳的骂自己为富不仁,但是绝对没有人骂温华一句。
  即便是牛大海,赵大雷这种混不吝的泼皮,见到温华,也得把帽子带正了,恭恭敬敬地喊一声温夫子。
  甚至于,那家混不吝的儿子在祠堂惹事了,被温夫子罚打扫卫生,回家抱怨,老父亲不仅不会出头,还会褪去外套,露出花臂,将儿子挂在树上,狠狠地抽一顿。
  这便是复杂的乡亲们。
  他可能自己混账,但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有一个好的前程。
  待小家伙们把东西运回来,叶琛用眼神扫了扫,大米差不多有二百斤,粟米也有一百多斤,此外还有些鸡蛋、猪肉、布匹,零零总总加起来,大致有三四两银子了。
  这些都是温华辛勤付出,而应该得到的。
  这些东西,温华肯定是带不走的。
  叶琛笑着说道:“温华啊,这些东西,姑父会按照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给你当做盘缠用。”
  温华却摇摇头,“清河村给我栖身之地,助我证明清白,让我能重新科举,对我有莫大的恩情。教育这些孩子,乃是理所应当之事,这些东西温华着实不敢收的。烦请姑父,收下这些东西,帮着温华卖出去,然后将钱给村长,用来修缮学堂吧。”
  我走之后,如果有一座好一些的学堂,孩子们读书也方便些。
  卢照凌斜睨道:“也是,老叶,担心盘缠干啥?
  华子有我,科举能让他没钱花吗?
  卢少爷靠刷脸带他,哪个狗大户不得给三分薄面?
  实在不行,我就带他去青楼蹭吃蹭喝,还能饿着他不成?”
  叶琛的脸色立刻变得不好了,跟你去青楼蹭吃蹭喝,温华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刚要开口,就听温华继续说道:“君子不是嗟来之食,我自有办法解决科举的盘缠问题。”
  虽然现在不去办辅导班了,但是因为上一次办班扬名清风镇的缘故,北海县不少学院周围的书斋,都邀请他写一些册子。
  就是类似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那种复习题,供学习们学习使用。
  而且一经推出,效果非凡,学子们都抢着买。
  毕竟论基本功之扎实,整个北海能超过温华的,且需要钱的,肯定不超过一个巴掌。
  而温华也因此受益,每出一本册子,大概能拿到一两银子的报酬。
  所以现在的温华并不是那么缺钱了。
  当然,温华现在也成了北海小学生们心中最为恐怖的梦魇。
  因为总是有夫子拖堂,拿出温夫子的书,让孩子们写作业,逼得孩子们写了一首诗,内容是,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日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于是,温夫子的名声越来越响,来求册子的商人更多了。
  温华觉得,清河村的孩子们更需要这笔钱。
  没有正规一点的学堂,孩子们永远无法好好地读书。
  叶琛看向他的目光里带上了赞许,云衡真的没看错人。
  这个孩子真的太优秀了,优秀到自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拍了拍温华的肩膀,笑着说道:“老村长已经决定,拿公库的银子买材料,同时召集族人集体修建学堂了,你这点钱用不上了。钱呢,你自己好好收着,别以为口袋里有个十两八两就够了,穷家富路可不是说说的,忘了济南的秦二爷当年差点饿死在客栈里的故事了?”
  温华不敢忤逆叶琛,便点头应下。
  叶琛让孩子们将东西都搬进屋子里放起来,然后去地里看新房子的进程。
  人多力量大,在四五十号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地基已经挖好了。
  砖是在朐临镇买的,受叶琛公私合营作坊的影响,卢县令又开拓出了新业务。
  其中官私合营的砖窑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烧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挖窑、制坯、入窑、烧窑、封窑、出窑等一系列工序,其中每一项工序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由北海县衙划出场地,提供工具,然后再选拔口碑不错的中小型商人,联合举办,再挑选当地的百姓做工,一下子做到了多方受益。
  中小型商人,有了官府背书,不至于被世家所打压,可以踏踏实实的做生意,北海县衙可以利用中小型商人的资金,赚取一定的收入,改善县衙的财政情况,最主要的是,贫苦的百姓可以有一份微博的收入。
  当然,也方便了叶琛这样想要盖房子,却一直舍不得买青砖的大户。
  因为官私合营作坊制作出来的青砖,不仅仅质量好,而且价格比市场上还要低三成,最关键的是,那些中小型商户,做事情很积极,主动上门送货。
  所以叶琛肯定不会犹豫,一口气买了不少青砖。
  有村子里,几个比较有经验的汉子负责修筑地基,其他人则在修起来的地基上,砌土坯和青砖,这不是什么技术活,村里的汉子都会。
  二十多人一起来,才三四天的时间,一面一面的墙就慢慢起来了。
  牛蛋跟他弟弟也在其中帮工,牛蛋在下面扔,弟弟在上面接,一条条完美的抛物线腾空而起,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都夸牛蛋是个好把式,将来肯定有出息芸芸。
  等到墙体的雏形出现,村里人才反应过来,小叶村长这个新房子面积到底有多大。
  外面一圈墙把院子围起来,院子里是十几间房,每个房间都很宽敞。
  不少家长现场将孩子拉过来教育,什么你们叶四叔就是咱们村第一个读书的,现在可了不起了,不仅仅是村正,还是同秀才,现在又盖大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跟你叶四叔一样。
  听话的孩子,自然就是一副爹你放心吧,我肯定努力学习。
  淘气的就说,跟着温夫子读书没意思,当爹的也不惯着,直接一脚踹过去,然后骂骂咧咧道:“去,跟牛蛋一起扔土坯去,扔不满一百块不许吃饭。”
  一边儿休息的牛蛋咧嘴笑,“哼,一百块,累死他们也扔不过去。”
  淘气的孩子,扔上两三块,差点给自己脑袋开瓢,立刻跑回去信誓旦旦的跟爹说,一定要努力考个进士。
  叶琛看着家长教育孩子,笑得不行,嘴上跟围过来的乡亲们解释道:“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又是库房,又是作坊的,还有东司,灶房,洗澡间。真正住人的没几间,孩子们都大了,眼看要娶媳妇了,房子不大,以后住不开的。
  “啧啧啧,老蔫了不起哦,这叫什么,这叫财大气粗,这拉屎的东司比我们家卧房都大呢。”
  “老蔫啊,老嫂子年纪比你大,劝你有点钱,省着点,不知道啥时候用到钱,到时候自己手里有,总比跟亲戚借强。”牛大海婆姨混在人群中,声音充满了酸味,“都是村里的穷哈哈,洗澡在院子里晒盆水就完了,还整个洗澡的屋子,皇帝都没那么讲究呢。”
  叶琛扯了扯嘴角,心想你个没见识的娘们懂个屁,皇帝现在不光有泳池,都用上自雨殿了呢。
  当然,不还击不是叶琛的性格,于是,叶琛上前一步,笑着反讽道:“说起来,肯定不如您家讲究啊,不然孙县丞家的少爷,怎么好端端的不住村长叔家里,非要去你家住呢?”
  这话一说,众人立刻来了兴致,纷纷扭头看向了牛大海婆姨,一脸的八卦之意。
  男人们则不自觉的放下手里的活,远远的掐着腰看着,嘴里默念着,“快,干起来,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