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为秦计,本侯怎能不上此奏!
作者:黑茶芝士    更新:2024-05-08 18:28
  吕不韦不答反问道:“庄先生此番要对相邦启上禀什么消息?”
  庄贾当即回答:“公子负刍已与屈、景、昭三族隐隐为盟。”
  吕不韦不再开口,而是引导着庄贾自己思考。
  十余息后,庄贾突然面露震惊:“公子负刍已与屈、景、昭三族隐隐为盟!”
  “不是一族支持公子负刍,而是三大族都支持公子负刍!”
  “公子负刍没有能够同时与三大族进行交换的利益,既然三大族都支持公子负刍,就说明公子负刍的所思所想有利于楚国的所有贵族。”
  “斗、成、孙等各贵族很可能也会因此而支持公子负刍。”
  “这不止会让公子负刍更轻松的夺取楚王大位,更能让楚国拧成一根绳!”
  虽然楚国地广人稀,且很多疆域都还没被开发,但再怎么人稀,楚国的疆域面积也在那儿摆着呢!
  楚威王时期,楚国的人口总量可谓诸雄之最!
  即便是垂沙之战后的楚国失去了淮、汉以北的膏腴之地,人口总量依旧比赵、燕等国更多。
  单看纸面实力,楚国的国力和军事潜力绝对不弱!
  楚国近些年之所以屡屡战败,甚至接连被攻破国都,其根本原因不在国力,而是在于国君对于国家的动员力太差,莫说将楚国的全部实力发挥出来,能发挥出一半那都得是事关各族利益的大战才行!
  然而如果有一名国君可以得到所有贵族的倾力支持,甚至将楚国所有贵族都捆绑在他的战车之上,让楚国的国力能发挥出七八成,楚国就将成为秦国的大敌!
  观公子负刍现在的举动,他很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吕不韦略略颔首:“若是公子负刍登基,放眼未来,对楚国大不利,一旦公子负刍崩,楚国或会重演三家分晋之局!”
  “可若是立足现在,楚国的战争实力却必将暴涨!”
  吕不韦轻声一叹:“可惜我王并不愿将此战留给后来人。”
  “一旦公子负刍登基,对我大秦大不利也!”
  庄贾温声宽慰:“楚固然强,我大秦也不差。”
  “实在不行,那就打上一场硬仗!”
  “我大秦锐士必胜之!”
  打一场硬仗吗?
  吕不韦心中慨叹。
  关中老秦人还能撑得住几场硬仗?
  一场又一场的硬仗打下来,大秦的根基还能残存几分!
  不过这些担忧没必要与庄贾言说,吕不韦话锋一转道:“这些情报对我大秦的影响还不止如此。”
  庄贾失声道:“还不止如此?”
  吕不韦得到的情报都是他带回来的。
  作为最先接触这些情报,且接触的最为全面的人,庄贾都没想到这几条情报里竟然蕴藏着一件或会令楚王大位易主的滔天凶事。
  更没想到这些情报能够勾勒出一条对大秦大不利的重要消息。
  结果现在吕不韦却说,还不止如此!
  庄贾都开始自我怀疑了。
  这些情报究竟是你搞来的还是我搞来的?
  吕不韦没有关注庄贾的自闭,而是沉声道:“庄先生方才言称,公子负刍令庄先生往咸阳探查相邦启?”
  庄贾回过神来,补充道:“然也。”
  “公子负刍令庄某混入相邦启府上,探查相邦府上往来宾客的名单,以及相邦启与哪些楚国势力往来频繁。”
  吕不韦手中木棍轻轻敲击着坤舆图:“如此看来,相邦启非是公子负刍的臂助,而是公子负刍的威胁。”
  “想来相邦启此次回楚,除了为大王分忧之外,亦没少勾连楚国的各方势力,未必没存了与公子负刍相同的想法!”
  “若是有机会,相邦启未必不会率我大秦的兵马南下,为他夺取楚王大位!”
  “因相邦启的身份,我大秦或会被卷入楚王大位之争!”
  庄贾不由得咂舌。
  秦国的相邦带着秦国的兵马去抢楚王的位置。
  也是有够离谱的!
  但细细想来,这事儿还真有出现的可能!
  吕不韦继续说道:“公子负刍查探相邦启的动向,想来也是为了提防相邦启与他争夺楚王之位。”
  “相邦启会否南下?会以何等方式南下?会于什么时机南下?”
  “公子负刍会如何控制相邦启?”
  “公子负刍又会如何弑杀楚王悍?”
  熊负刍若想登基,那楚王悍就必须得死。
  但杀楚王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否则今日熊负刍可杀熊悍,明日他人就可杀熊负刍。
  可惜情报终究还是太少,吕不韦不由得陷入沉吟,在脑海中梳理出每一种可能。
  见吕不韦沉思无果,庄贾从袖中取出一枚竹筒:“这是上柱国燕传于相邦启的信。”
  “主上可要拆开一观?”
  吕不韦摇了摇头:“没必要。”
  “观其信件不若观其行举。”
  “这信上所言,想来不过是些拉拢奉迎之词,以便于项氏两边摇摆,谁人登基便依附谁人。”
  “不若将此信送与相邦启,观相邦启之行举。”
  庄贾收回竹筒,轻声发问:“现下局面,很艰难?”
  吕不韦一边思索一边随意开口:“比本侯所料的更加艰难!”
  “大秦前进的脚步太快了,天下大势随之而变。”
  “本侯昔日引导的局面已经基本告破,接下来这天下又会何去何从,本侯已难掌控!”
  而更让吕不韦心忧的,还是当下朝堂。
  当朝相邦有心跑到楚国去当大王。
  当朝左相枉为御史大夫,甚少劝谏嬴政,而是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的完成着嬴政安排的工作。
  当朝国尉被嬴政和嬴成蟜夹在中间,别说施展拳脚,连呼吸都难!
  再加上激进的嬴政和比嬴政更激进的嬴成蟜。
  吕不韦真的很担心大秦这艘大船在最为鼎盛的时期骤然倾覆!
  庄贾却是突然笑了笑:“如此看来,庄某更不能归府修养了。”
  “庄某虽然为多方所用、为多方所迫,但能如庄某一般深入各方势力的候者,想来仅有庄某一人了吧?”
  吕不韦默然。
  楚国表面风平浪静,其内却已暗流涌动,随时可能掀起一片滔天巨浪,并波及到大秦!
  在这个关键时刻,吕不韦需要一颗钉子钉在楚国内部,以便于吕不韦尽快获得更新的消息。
  而多面间谍庄贾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是吕不韦现在唯一的人选。
  吕不韦惭愧的拱手作揖:“本侯要失言了。”
  “有劳庄先生,再为我大秦奔赴险境!”
  庄贾坦然受了吕不韦这一礼,旋即拱手还礼:“庄某幸得主上不弃,拣拔庄某于微末之际。”
  “既然主上用得上庄某,庄某自当为主上效死!”
  以庄贾现在的处境,再回楚国就是九死一生。
  但为了吕不韦,庄贾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吕不韦诚恳的说:“莫说这等晦气的话。”
  “三年!”
  “以本侯之见,三年之内楚国大局必定!”
  “三年后,本侯当大开中门,迎庄先生回府!”
  庄贾也诚恳的看着吕不韦:“三年后,庄某会如约而回。”
  “亦请主上吝惜己身!”
  “庄某不求主上大开中门以迎,只求再回府时还能得见主上坐于正堂,与庄某温酒畅饮!”
  虽然身在楚国,但吕不韦对于这个天下都太过重要。
  庄贾没少听到熊负刍、项燕等人说起吕不韦。
  对于吕不韦现在的困境和险境,庄贾也略知一二。
  他不希望等到自己再次回归时,却只能与吕不韦的坟头草对饮!
  吕不韦温声而笑:“会的,一定会的!”
  庄贾直直的看着吕不韦:“庄某虽为秦之候者,但庄某之所以游走于危险之中却只为主上一人。”
  “若主上不吝己身、不幸亡故,庄某必不会再为秦所用,只会流于山野之间!”
  “这不只是庄某一人所想,亦是诸多候者所想!”
  吕不韦知道没办法遮掩自己所处的困局,便坦然道:“便是本侯不幸亡故,本侯的思想却还活着。”
  “本侯早已不吝己身,但请庄先生为本侯的思想保驾护航!”
  庄贾直接回绝:“不可能!”
  “还请主上莫要有如此妄想。”
  “主上若死,庄某会即刻切断与上级的联系,隐于楚国境内!”
  吕不韦没有劝说,只是笑着:“莫要说本侯了。”
  “说说庄先生回楚之后该如何保自身安全吧。”
  “走走走,边喝边聊!”
  温酒而饮、举爵畅聊至深夜,吕不韦与庄贾抵足而眠。
  及至第二天吕不韦睡醒,却发现身边已空无一人,只有一根竹片躺在自己身边。
  【昨夜未饮尽的那坛酒某带走了,待三年后,你我再同饮之!】
  攥紧竹片,吕不韦的心情颇为复杂。
  门外传来仆从的低呼:“主上,燕太子求见。”
  吕不韦沉声回绝:“不见!”
  “侯府封门,就说本侯有恙,不再见客!”
  打发走了仆从,吕不韦披上大麾走向书房,手持刀笔奋笔疾书。
  【臣文信侯不韦遥拜大王……】
  竹屑纷飞间,显露出苍劲有力的字体。
  修修改改、写写停停。
  五日后,一封万字长谏跃于竹简之上。
  然而当最后一刀刻下后,吕不韦却没有放松之感,而是在沉默许久后,拿起竹简,步履蹒跚的走向书柜。
  三面书柜内已经装满了奏章,它们短则是旬日之前所撰,长则已有年余时间。
  然而无论它们是于何时所撰,最终的命运却都是相同的。
  在撰成之后,便被塞入书柜,不为第二人所知!
  因为吕不韦很清楚嬴政心中对他的不满和愤恨。
  现在吕不韦应该也只能安分守己的待在封地,莫说上谏,最好连名字都不要出现在嬴政面前,在嬴政的生活中彻底隐身!
  待到嬴政实现对大秦的完全掌控,不再需要忌惮吕不韦。
  待到吕不韦发须皆白、垂垂老矣,不会对嬴政的统治造成威胁。
  那时的吕不韦若是出现在嬴政面前,或许才不会被嬴政所杀!
  “为己计,本侯实不该上此奏。”
  “此奏若上,本侯或将命不久矣!”
  口中喃喃着,吕不韦却看着存入书柜的奏章久久不愿离开。
  “可当下局势实在是太过复杂,大王却还年幼,他能看清时局,做出正确的判断吗?”
  重新取出竹简,吕不韦走回案几。
  “大王进取之心太盛,若不能劝谏大王慢行,则大秦或将倾覆,本侯所愿之盛世也将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必将是天下大苦!”
  吕不韦将竹简送入竹筒,将封泥放于火上慢慢炙烤。
  “且大王已勘平朝堂,对大秦掌控颇深,而本相已老,交还权柄时也干脆利索,或许是本侯想多了,大王对本侯并无那么重的猜忌呢!”
  吕不韦封好竹筒,又将热好的封泥滴在竹筒的开合口处,
  “为秦计,本侯怎能不上此奏!”
  自腰间拽出文信侯印,吕不韦将大印重重盖在封泥之上!
  “来人!”
  吕不韦沉声而呼:“将本侯此奏,上呈朝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