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这群孩子引起了皇爷重视!(求首订)
作者:早餐羊奶    更新:2024-05-07 02:53
  “你闹一闹就得了。”
  马车内,朱元璋余光瞥了眼置气的马秀英。
  闻声,马秀英不搭理,把头转向一侧,撩起帘子,看着外面的朱紫高门。
  天还没完全黑。
  家家户户,府门灯笼已经点燃。
  两个灯笼都不够。
  有的府门挂着四个。
  有的府门宽大些,直接挂六个、八个,既显排面,寓意又好。
  这个时间点,皇宫内,除了房间,外面都严禁点灯笼。
  立国九年,尽管重八屡次三番严告朝臣,不准搞奢靡攀比之风。
  可很显然,收效微乎其微。
  一个王朝的财富是有限的。
  主要来源,就靠农民辛苦种地那点产出。
  财富流向这些人,是无可避免的。
  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如此。
  任何朝代,都无法遏制,这些人永远占据最多的财富。
  但奢靡之风不可有。
  奢靡之风腐蚀人意志,腐蚀社会根基,攀比奢靡,会把大量财富,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享乐中。
  朝廷倒也没想过,让他们拿出自家财富,报效国家。
  这很明显违背了人性。
  反对奢靡之风,只是希望,他们把财富资源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比如,对后代的培养。
  他们有权力、有爵位,爵位会传承,权力其实也会在血缘中传承。
  所以,他们的后代子孙,将来必然充斥在大明朝,庞大权力体系的方方面面。
  一群只知贪图享乐的酒囊饭袋,充斥其中,大明朝还能好?
  若是倾尽资源培养,出个辛弃疾、文天祥、陆秀夫之类的大才。
  一人,就可稳江山数十载!
  可惜,无一人愿意这样做。
  或许他们的目光不够长远。
  或许,朝廷的制度也有问题吧?
  ……
  马秀英思维发散,在想其他事。
  朱元璋以为还在赌气。
  黑着的脸软化,满脸无奈。
  心里很清楚,此时此刻,说什么才能缓和气氛,“好了,咱答应你,绝不因老四过得好,就无缘无故去折腾他!”
  “童生考试,也切实遵守之前的约法三章,不阻拦、不干涉、不设置障碍!”
  思绪被打断,马秀英听着,唇角露出笑意。
  半辈子夫妻。
  她太了解朱重八的性格了。
  脾气臭、固执、父权思维强烈。
  他本意是让老四当反面典型,当标靶,如今老四的日子,眼看要蒸蒸日上。
  他肯定心痒手痒了!
  对待这种男人,就得像放风筝,时不时扯一扯风筝线。
  收敛笑意,转头,冷冷道:“记住你说的话。”
  “记住了!”朱元璋没好气回道,补充提醒:“咱答应伱不折腾老四,到了徐府后,你也必须给足咱面子!”
  马秀英唇角抽抽,扭头看向一边。
  呼!
  朱元璋微微松了口气,知道事情成了。
  不会因为吃顿饭,丢面子了。
  ……
  “阿爹,我这个花环好看吧,这是孩子们……”
  “老爷……老爷,陛下和皇后娘娘到了府门外!”
  客厅,徐妙音正高兴说着时,徐府官家慌慌张张跑来。
  所有人惊讶起身。
  徐妙音莞尔笑道:“阿爹,陛下肯定是想尝尝姐夫的烤鱼……”
  徐达没好气瞪了眼徐妙音,“就不该让你去土桥村,越来越没个大家闺秀的样子了,都跟我去迎接陛下、娘娘。”
  话罢,快步往外走同时,却也忍不住笑了。
  他也是这么猜的。
  片刻后。
  徐达陪着朱元璋、马秀英进来。
  落座后,徐达忍笑,十分体恤圣意,询问:“陛下,这个时间点,你们还没吃吧?”
  “不饿,不饿……”朱元璋连连摆手,故作姿态道:“你嫂子说,很长时间没来你这里坐坐了。”
  “非要拉着咱来,其实,咱还有很多折子没有批示,坐一会儿就走。”
  咳咳……
  马秀英都觉脸皮发烫,忍不住咳嗽提醒朱元璋,架子别端太高了。
  徐妙音这些小辈站在一旁,瞧着这一幕,全都低下头,极力忍笑。
  “妙音手中的花环真好看。”马秀英看向徐妙音,笑着夸赞徐妙音手中花环,“是你自己编的吗?”
  “能给婶子看看吗?”
  徐妙音俏脸微红抬头,趁机笑着走来,“婶子,这是村儿里孩子给我编的。”
  提及土桥村,朱元璋顿时看去……
  马秀英接过花环,仔细打量着,“很漂亮,采摘这么多种不同的花编织,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抬头,拉住徐妙音的手,笑着询问:“和婶子说说,去村儿里做了什么,竟会让孩子们,这么用心编这个花环。”
  “礼物虽轻,心意可不轻!”
  “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和阿姐一起给孩子们上课,监督辅导孩子们完成课业……”
  徐妙音娓娓讲述着,在土桥村的经历。
  朱元璋认真听着。
  “婶子,你是不知道,村儿里百姓、孩子多么质朴。”
  “我走的时候,婶子们拿来一堆东西,让我带回来,长这么大,我根本没见过这种场面……”
  “出村时,孩子们就在村口路边等着。”
  “看到我时,整整齐齐执弟子礼,还给我和阿姐送了这个用心编织的花环。”
  “这群孩子,很懂感恩。”
  ……
  ‘这群孩子,对妙音丫头尚且如此,对老四恐怕更死心塌地!’
  朱元璋暗暗琢磨着。
  等徐妙音说完,立刻追问:“丫头,这群孩子的课业如何?有没有出色的可塑之才。”
  “陛下,孩子们都很认真、很努力,按照只学了半年的进度,我觉得都很优秀。”徐妙音还沉浸在离别时那种情绪中,没有多想,脱口而出:“他们已经学完了论语。”
  “阿姐已经开始准备教授《大学》!”
  ‘若妙音丫头所言不假,这群孩子岂不都是可塑之才?!’朱元璋下意识微微皱眉。
  在此之前。
  他关注此事,但没太过放在心上。
  读书不易,考功名更难!
  官宦书香世家的孩子,也只有少数人,能一步一个台阶,最终涉足官场。
  一群农家孩子,资源、环境,都太差了!
  科举的主力,是官宦书香世家、耕读传家的寒门。
  有科举以来,真正的农家子,就概率而言,其实很低很低,低的可怜。
  像他这种泥腿子出身的。
  造反做皇帝,或者造反受招安出人头地,都比科举容易。
  徐达意识到徐妙音说多了,忙起身,“辉祖,你伯父和婶子还没吃饭,去吩咐厨房。”
  “准备鸡鸭鱼肉,原来准备的都撤了!”
  “那些不适合招待你伯父和婶子。”
  都是老兄弟,他也有脾气。
  当初四郎被贬为庶民,他是反对大丫头出嫁。
  可现在看来,大丫头过的很幸福。
  他也很喜欢这个能扛起责任的女婿。
  朱皇帝是皇帝,他是臣子,没办法说什么。
  可他能让朱皇帝,吃不到自己儿子送来的东西!
  思绪被打断,朱元璋气笑了,看向马秀英。
  马秀英这回不给朱元璋留面子,她早提醒,别端着,别没事找事!
  当父亲的不疼儿子,人家徐达心疼闺女,爱屋及乌,也心疼女婿!
  瞪了眼,然后笑着对徐达说:“徐达,你别理他,嫂子出宫就是为了尝四郎的烤鱼。”
  徐达偷摸摸看了眼朱元璋,然后给徐辉祖使了个眼色。
  ……
  很快,饭上桌。
  一群人围着桌子。
  徐达先给朱元璋夹了一块鱼腹肉,笑道:“陛下,尝尝。”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你个徐蛮子别以为就这么算了,这笔账,咱给你记着!”
  说着,迫不及待拿起筷子,把碗中鱼腹肉放入口中。
  细细咀嚼着,暗道:还真香,没想到,老四这个混球,还有这手艺,往后想吃点他送回来的东西,是不是只能来徐府蹭了?
  一群人全都不动筷子,看着朱元璋。
  马秀英没好气,笑问:“好吃吗?”
  “还凑乎吧。”朱元璋随意说着,伸筷子又夹了一块鱼腹肉,这才发现其他人还没动筷子,随即催促道:“自家人一起吃个饭,都别拘着,动筷、动筷。”
  众人这才动筷。
  吃着野菜做的凉菜、烤鱼。
  朱元璋说道:“妙音丫头,再给我们说说,你在土桥村所见所闻的新鲜事。”
  ……
  朱元璋、马秀英驾临徐府。
  虽然低调,可还是被人注意到了。
  在徐府吃饭的功夫。
  整条街巷,各府府门,人进进出出。
  三三五五,聚集在交好的同僚府中。
  “陛下和皇后去了徐府!”
  “野菜就这么好吃?”
  “这回徐家倒是没人去送礼,可陛下、皇后为了吃口野菜,亲自到徐家了!”
  “别忘了,咱们这位陛下的出身!”
  “慎言慎言,陛下或许爱吃野菜,但此行目的,绝不只是为了吃野菜,应该是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四郎的情况。”
  ……
  一顿饭结束。
  朱元璋回到皇宫。
  就立刻大半夜,把毛骧召入宫中。
  御书房。
  毛骧忐忑匍匐跪拜。
  朱元璋审视着毛骧,“土桥村麦田中,长出一种神奇植物,这件事,咱怎么不知?”
  啊?
  毛骧满头雾水抬头。
  朱元璋不放过毛骧脸上,任何一丝细微表情……渐渐脸色好转。
  通过观察,能判断,毛骧的确不知。
  并不是站在了老四一边,刻意隐瞒。
  “这是妙音说的,一种比她还要高的植物……”
  “今后,凡是有关朱四郎的一举一动,让土桥村锦衣卫力士,都要记下!”
  “另外,对那群孩子,也要予以更多关注。”
  “咱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年龄、性格、学习进度,以及他们对朱四郎夫妇的感情。”
  这群孩子,终于还是引起了皇爷重视!
  要密切关注这群孩子的发展了!
  毛骧立刻领会,深夜被召入宫中的重点,替朱棣感到委屈同时,忙答道:“臣会马上交代人调查这些孩子。”
  ……
  看到大家问更新数量,更新时间,在这里说一下,每天最准时的就是晚上,因为不上班,也没有干扰,晚上十点肯定有一章,另外两章我会尽可能准时发布,从明天开始,中午十二点一章,晚上六点一章,另外和大家汇报一下成绩。目前的成绩,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我也会尽量多写,每天保底一万字的基础上,争取再写三千字,但首先是保证质量。
  我会努力,用最大的认真,去写这本书。
  谢谢各位书友支持,另外可能的话,大家一定要追订。
  最后,求一下月票、推荐票、投资、全订、追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