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果然成了祥瑞
作者:张九文 更新:2024-08-11 05:58
东宫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像是小武与徐慧没有见到过的世界。
以至于向来骄傲的徐慧,此刻有些惭愧又自卑地将手放在袖子里。
李丽质道:“算是阅读理解。”
这下小武更疑惑了。
东阳道:“往后小武与慧儿可以多来东宫走动,我们东宫好久没有客人了。”
闻言,应公武士彟道:“怎敢多有叨扰。”
李丽质笑道:“怎能说是叨扰,应公说笑了。”
徐孝德面对长乐公主的谈吐,神色犯难。
李渊看着孙女一席话,难住了武士彟与徐孝德,这个孙女谈吐向来是出众的,伶俐的言行饶是长辈也不遑多让。
这位持家的嫡长女,如今越来越有睥睨的气派了。
李家的儿女当该如此的。
李渊抚须,脸色带着笑容,眼神带着几分严肃,道:“丽质,莫要为难客人。”
李丽质这才听话地坐下来,与小武,慧儿低声说着女孩子家的话。
阅读理解与论述文要如何写作,李丽质与东阳都没有解释,而是说着寻常女孩子该聊的话题。
晌午过后,离开东宫时两个小姑娘还是一脸的思虑。
武士彟道:“今日在崇文殿可有注意礼数?”
小武走在父亲身边,一边走还在一边思索,长乐公主与东阳公主朗声说着当即治理之策的身影与谈吐,一直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无疑是对她自小以来,冲击力最大的一天。
徐孝德带着女儿走在后方,相比于小武,徐慧的脸颊更圆一些,不像小武这么消瘦。
两个女孩子,还只是十二三岁模样也还没长开。
如果真要说区别所在,或许这就是天家养出来的孩子。
徐慧心里暗暗想着,也对小武道:“公主殿下读过的书一定比我们多,与我们是不同的。”
小武重重点头。
直到今天,见过公主殿下之后,她才发觉自以为的骄傲不过如此。
徐孝德道:“应公,往后还是少带家眷来东宫的好。”
本想着各家带着女儿去给太上皇散散心,也能有说有笑的。
而且太上皇也十分念及旧情,只好带着女儿说如今家中一切都好,让他老人家放心。
可想到如今的东宫太子正值年少十七,陛下与皇后又没有册立太子妃,武士彟点头道:“孝德提醒的是。”
皇城内,有官吏来往匆匆。
颜勤礼快步而来,道:“徐侍郎,太子殿下命你去一趟中书省,有要事相商。”
徐孝德看了看身边的女儿,对一旁的武士彟道:“还请应公照顾小女片刻。”
平时两家就走得近,而且都在为东宫太子办事。
武士彟抚须笑呵呵道:“无妨,你且去,老夫就在长安的宅子,会歇半月。”
徐孝作揖表示谢意,对一旁的女儿叮嘱了几句,便快步离开了。
一路上小武与徐慧走在一起,两个女孩子相处得十分愉快。
徐孝德脚步匆匆来到中书省,在这里的人不少,有工部尚书阎立本,还有将作少匠阎立德,赵国公长孙无忌与房相,还有朝中的几位侍郎。
众人正在对洛阳的水患议论。
治水的事,众人意见有许多,此刻的中书省内众人议论颇多,你一言我一语。
徐孝德找了一个位置,自觉坐下来。
李承乾听着众人的议论,面带愁色。
阎立本道:“修缮洛水河道会靡费众多。”
“阎大匠且放心,孤来安排。”
既然太子说钱粮没有问题,后方钱粮调度能够保证,眼下就只剩下了如何修缮的议题了。
新任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坐在一旁,他的目光时而看向房相身边的太子。
今年的洛阳水患并不严重,一道奏疏能让太子殿下重视,让权万纪觉得自己的担忧也算是值得的。
眼看中书省内的议论迟迟停不下来。
李承乾起身又走到中书省门外,站在台阶前,冷风迎面吹着,思绪也清晰了许多。
秋风吹过时,宽大的衣袖摆动着。
抬眼看去,远处的官吏都忙着各自的事。
中书省内的争论依旧,丘行恭的人头终于是被取下来了。
李承乾独自一个人,揣着手在门前来回走着。
忽有人来报,说的是高昌使者来了,因互市香皂涨价一倍,肥皂不再供货的事,他们与鸿胪寺的官吏吵起来了。
李承乾挠了挠下巴的胡渣。
中书省内的长孙无忌也是愕然,这边的事还没商量好,鸿胪寺又出了事。
李承乾稍稍抬头看天,心想这李百药别看他一把年纪了,吵架端是一个好手,当初他骂吐蕃使者是沟渠的言语,至今犹在耳边。
不过半个时辰,又有消息传来,高昌王子麹智盛去了鸿胪寺。
又有小吏来报,他走入中枢省内,道:“禀房相,高昌王子去了鸿胪寺,李百药命其道歉。”
马周颔首道:“道歉了吗?”
“高昌王子不仅道歉了,而且还给了一锭金子以表歉意。”
房相看了看还站在门前的太子,吩咐道:“此事若还有变故,再来禀报。”
传报的小吏又向门外的太子行礼。
李承乾摆手示意没关系,而后继续低头来回踱步,思量着。
呼吸着清冷的空气,想起了舅爷应对这种事时,会有什么举措?
李承乾忽然笑了笑,舅爷虽说教得不多,每每细想都是很有用的,当即道:“阎少监。”
阎立德起身道:“臣在。”
“还请阎少监带工部三十个匠作前往洛水沿岸,察看水情,每隔十天来一次汇报。”
“喏。”
李承乾又吩咐道:“权御史。”
权万纪行礼道:“臣在。”
“既然洛水水患的事权御史禀奏,此事交由伱带人带队去查问。”
“喏。”
“老师以为如何?”
房玄龄道:“权御史可以便宜行事,如有必要调动州府组织人力。”一件事就这么安排下去了,洛水的水患问题早就困扰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朝中要治理水患,虽说不能治好一整条黄河,至少应该缓解一地的水患压力。
直到第二天,早朝上的旨意下发,李承乾这才知道父皇让李恪,监察御史马周几人一同前往治水。
本来权万纪就是李恪上的长史,让他一个皇子一起跟随,也能够给朝中派去的官吏多一些话语权。
除了皇子,还要派出御史台的人。
下朝之后,太极殿外,李承乾看着李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去多多与各地乡民走动,每隔几天可让人给东宫送信。”
李泰道:“魏王府也可以派出几个学士帮助。”
兄弟三人站在太极殿前,低声交谈着。
下朝之后,李世民多看了一眼,蹙眉停留了片刻,当下这三兄弟又在密谋什么?
李承乾叮嘱道:“孤还是那句话,亲自奔赴,亲自与地方乡民多谈话,有时候地方官府的话多少有些是带着应付的,他们的话不见得能够全信,或许是为了让你松懈。”
“你到了洛阳,除了多听多观察,要时刻保持警惕,万万不要被人钻了空子,从而被他人左右。”
李恪笑了笑,“皇兄放心。”
李承乾道:“坚定一些!”
“喏!”李恪抱拳朗声回应,大声应道。
当皇兄的李承乾这才放心了许多,点头道:“权御史也能帮助你,你到了洛阳不用害怕任何人,胆敢为难你的人,是打是骂都由着你,孤与青雀是你最强的后盾,孤倒要看看,谁敢造次!谁要是敢阻挠,就是敢与我们兄弟,与我们全家作对。”
李泰补充道:“皇兄,有水患的地方必有人祸,不仅仅是治水也是治人。”
李恪抱拳道:“恪先与母妃告别,今日便动身赴任。”
李承乾缓缓点头,笑道:“办不好也没事,你回来之后孤派人给你去报仇。”
还没走远的李恪,闻言脚下忽然一软,差点没有当场摔倒,之后在秋风中走得更加坚定了。
这就是从舅父身上学到的道理,与其张望左右,不如釜底抽薪。
就像舅爷派了许敬宗去泾阳那般。
英雄豪杰的手段,当真是受益良多的。
李泰道:“皇兄,青雀就先行回去了。”
李承乾拉住他道:“不与孤去看看父皇吗?”
“刚得到消息,今天柴大将军去见父皇了,不敢去打扰雅兴。”
言罢,李泰脚步匆匆离开,走动时候,脸上的肥肉还跟着动。
这个弟弟到底有没有在减肥?
甘露殿外,李承乾脚步停下就听到了殿内的话语声,心想着今日闲着无事。
最近自己这个太子真是越来越闲了。
太子人影在殿前一闪而过。
李世民问道:“这小子去做什么?”
殿外的太极殿道:“回陛下,太子殿下去太液池钓鱼了。”
柴绍咳了咳嗓子,道:“殿下还真是……”
李世民神色不悦,“这孩子平日里就喜欢钓鱼,在太液池不爽利,还出去钓鱼,关中各县河道两岸还有他没钓过鱼的地方?”
柴绍道:“陛下莫要责怪太子,殿下看来是个十分有耐心的人。”
李世民起身道:“你不要为这个小子说话,朕清楚他的斤两。”
柴绍笑着不语。
秋天的太液池很萧瑟,远处的荷与荷叶都枯萎了。
“你们将茶叶蛋与茶水煮好,再离得远一些。”
“喏。”两个小太监颤颤巍巍应下。
此刻,长安城外,李恪带着左领军的一队将士共计三百人,这些将士也是跟着他年幼在军中时,相处数年的。
权万纪与马周翻身上马,官兵在长安集结,千牛卫又带了两千兵马相随,由柴绍的儿子柴哲威领军。
柴哲威朗声道:“吴王殿下,整军完毕。”
李恪颔首。
权万纪道:“此去洛阳,臣有一事还要告知吴王。”
李恪道:“先生请讲。”
“洛阳有些权贵,每遭大水,每每大富。”
李恪眼中闪过一丝凶芒,想起了李泰的话语,治水更是治人,他朗声道:“恪倒要看看,这些人是如何每遭大水,每每大富的,驾!”
一众官兵卷起尘土,朝着洛阳方向而去。
鱼钩挂着蚯蚓放入湖中,靠着水榭的柱子坐下来,安静地看着水面,耳边传来脚步声。
再仔细一听这个脚步声很重,不像平时太监小心翼翼的脚步声,一听就能听出差别。
湖面上出现了倒影,正是父皇与姑丈柴绍。
李世民沉声道:“有鱼吗?”
李承乾在冷风中缩了缩脖子,向父皇与姑丈稍稍行礼,道:“刚放下去钩子。”
柴绍笑道:“末将在长安这几日常常听闻有关太子的传言,听说太子掌京兆府,执掌关中农事颇有成效,还能掌管朝中用度,没有克扣更没有拖延俸禄,储君贤明,群臣皆说此乃大唐之福。”
李承乾感慨一叹,心说我果然成了大唐的祥瑞。
眼见柴绍对这个侄儿是越看越满意,李世民打断道:“这小子行事还是不够沉稳的,就如洛阳治水之事,应当先于朕说,朕安排人手,否则也不会有朝中这些微词。”
李承乾揣着手道:“父皇说的是,儿臣自当勤勉之。”
柴绍人到中年,却早已两鬓斑白,他嗓音带着些许嘶哑,笑道:“陛下严于教子是应该的。”
李世民满意点头。
李承乾揣手问道:“姑丈,可以与侄儿说说当年征战的事迹吗?”
“呵呵呵……”柴绍开心地笑了,道:“自然是可以的。”
李世民见煮茶叶蛋的炉子正翻滚着,揭开盖子捞出了一颗,坐在一旁剥着。
言语中,柴绍对这个侄儿的喜爱言溢于表,就快将他这个姑丈的镇军大将军的头衔与兵权都送给承乾。
这种氛围不知为何,明明是姑丈与侄儿之间的交谈,气氛也很不错,但做父皇的听着这些话,总是感觉有些不舒服。
承乾是个成熟的孩子,他也知道轻重,这个时候没有提及他姑姑的事。
这种事说出来,眼前的氛围也就坏了。
尉迟恭快步而来,站在水榭外,抱拳道:“陛下,吴王殿下已动身了。”
李世民又道:“崤山的兵马安排好了吗?”
“回陛下,安排好了,若有变故,一天一夜间便可兵围洛阳。”
(本章完)
以至于向来骄傲的徐慧,此刻有些惭愧又自卑地将手放在袖子里。
李丽质道:“算是阅读理解。”
这下小武更疑惑了。
东阳道:“往后小武与慧儿可以多来东宫走动,我们东宫好久没有客人了。”
闻言,应公武士彟道:“怎敢多有叨扰。”
李丽质笑道:“怎能说是叨扰,应公说笑了。”
徐孝德面对长乐公主的谈吐,神色犯难。
李渊看着孙女一席话,难住了武士彟与徐孝德,这个孙女谈吐向来是出众的,伶俐的言行饶是长辈也不遑多让。
这位持家的嫡长女,如今越来越有睥睨的气派了。
李家的儿女当该如此的。
李渊抚须,脸色带着笑容,眼神带着几分严肃,道:“丽质,莫要为难客人。”
李丽质这才听话地坐下来,与小武,慧儿低声说着女孩子家的话。
阅读理解与论述文要如何写作,李丽质与东阳都没有解释,而是说着寻常女孩子该聊的话题。
晌午过后,离开东宫时两个小姑娘还是一脸的思虑。
武士彟道:“今日在崇文殿可有注意礼数?”
小武走在父亲身边,一边走还在一边思索,长乐公主与东阳公主朗声说着当即治理之策的身影与谈吐,一直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无疑是对她自小以来,冲击力最大的一天。
徐孝德带着女儿走在后方,相比于小武,徐慧的脸颊更圆一些,不像小武这么消瘦。
两个女孩子,还只是十二三岁模样也还没长开。
如果真要说区别所在,或许这就是天家养出来的孩子。
徐慧心里暗暗想着,也对小武道:“公主殿下读过的书一定比我们多,与我们是不同的。”
小武重重点头。
直到今天,见过公主殿下之后,她才发觉自以为的骄傲不过如此。
徐孝德道:“应公,往后还是少带家眷来东宫的好。”
本想着各家带着女儿去给太上皇散散心,也能有说有笑的。
而且太上皇也十分念及旧情,只好带着女儿说如今家中一切都好,让他老人家放心。
可想到如今的东宫太子正值年少十七,陛下与皇后又没有册立太子妃,武士彟点头道:“孝德提醒的是。”
皇城内,有官吏来往匆匆。
颜勤礼快步而来,道:“徐侍郎,太子殿下命你去一趟中书省,有要事相商。”
徐孝德看了看身边的女儿,对一旁的武士彟道:“还请应公照顾小女片刻。”
平时两家就走得近,而且都在为东宫太子办事。
武士彟抚须笑呵呵道:“无妨,你且去,老夫就在长安的宅子,会歇半月。”
徐孝作揖表示谢意,对一旁的女儿叮嘱了几句,便快步离开了。
一路上小武与徐慧走在一起,两个女孩子相处得十分愉快。
徐孝德脚步匆匆来到中书省,在这里的人不少,有工部尚书阎立本,还有将作少匠阎立德,赵国公长孙无忌与房相,还有朝中的几位侍郎。
众人正在对洛阳的水患议论。
治水的事,众人意见有许多,此刻的中书省内众人议论颇多,你一言我一语。
徐孝德找了一个位置,自觉坐下来。
李承乾听着众人的议论,面带愁色。
阎立本道:“修缮洛水河道会靡费众多。”
“阎大匠且放心,孤来安排。”
既然太子说钱粮没有问题,后方钱粮调度能够保证,眼下就只剩下了如何修缮的议题了。
新任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坐在一旁,他的目光时而看向房相身边的太子。
今年的洛阳水患并不严重,一道奏疏能让太子殿下重视,让权万纪觉得自己的担忧也算是值得的。
眼看中书省内的议论迟迟停不下来。
李承乾起身又走到中书省门外,站在台阶前,冷风迎面吹着,思绪也清晰了许多。
秋风吹过时,宽大的衣袖摆动着。
抬眼看去,远处的官吏都忙着各自的事。
中书省内的争论依旧,丘行恭的人头终于是被取下来了。
李承乾独自一个人,揣着手在门前来回走着。
忽有人来报,说的是高昌使者来了,因互市香皂涨价一倍,肥皂不再供货的事,他们与鸿胪寺的官吏吵起来了。
李承乾挠了挠下巴的胡渣。
中书省内的长孙无忌也是愕然,这边的事还没商量好,鸿胪寺又出了事。
李承乾稍稍抬头看天,心想这李百药别看他一把年纪了,吵架端是一个好手,当初他骂吐蕃使者是沟渠的言语,至今犹在耳边。
不过半个时辰,又有消息传来,高昌王子麹智盛去了鸿胪寺。
又有小吏来报,他走入中枢省内,道:“禀房相,高昌王子去了鸿胪寺,李百药命其道歉。”
马周颔首道:“道歉了吗?”
“高昌王子不仅道歉了,而且还给了一锭金子以表歉意。”
房相看了看还站在门前的太子,吩咐道:“此事若还有变故,再来禀报。”
传报的小吏又向门外的太子行礼。
李承乾摆手示意没关系,而后继续低头来回踱步,思量着。
呼吸着清冷的空气,想起了舅爷应对这种事时,会有什么举措?
李承乾忽然笑了笑,舅爷虽说教得不多,每每细想都是很有用的,当即道:“阎少监。”
阎立德起身道:“臣在。”
“还请阎少监带工部三十个匠作前往洛水沿岸,察看水情,每隔十天来一次汇报。”
“喏。”
李承乾又吩咐道:“权御史。”
权万纪行礼道:“臣在。”
“既然洛水水患的事权御史禀奏,此事交由伱带人带队去查问。”
“喏。”
“老师以为如何?”
房玄龄道:“权御史可以便宜行事,如有必要调动州府组织人力。”一件事就这么安排下去了,洛水的水患问题早就困扰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朝中要治理水患,虽说不能治好一整条黄河,至少应该缓解一地的水患压力。
直到第二天,早朝上的旨意下发,李承乾这才知道父皇让李恪,监察御史马周几人一同前往治水。
本来权万纪就是李恪上的长史,让他一个皇子一起跟随,也能够给朝中派去的官吏多一些话语权。
除了皇子,还要派出御史台的人。
下朝之后,太极殿外,李承乾看着李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去多多与各地乡民走动,每隔几天可让人给东宫送信。”
李泰道:“魏王府也可以派出几个学士帮助。”
兄弟三人站在太极殿前,低声交谈着。
下朝之后,李世民多看了一眼,蹙眉停留了片刻,当下这三兄弟又在密谋什么?
李承乾叮嘱道:“孤还是那句话,亲自奔赴,亲自与地方乡民多谈话,有时候地方官府的话多少有些是带着应付的,他们的话不见得能够全信,或许是为了让你松懈。”
“你到了洛阳,除了多听多观察,要时刻保持警惕,万万不要被人钻了空子,从而被他人左右。”
李恪笑了笑,“皇兄放心。”
李承乾道:“坚定一些!”
“喏!”李恪抱拳朗声回应,大声应道。
当皇兄的李承乾这才放心了许多,点头道:“权御史也能帮助你,你到了洛阳不用害怕任何人,胆敢为难你的人,是打是骂都由着你,孤与青雀是你最强的后盾,孤倒要看看,谁敢造次!谁要是敢阻挠,就是敢与我们兄弟,与我们全家作对。”
李泰补充道:“皇兄,有水患的地方必有人祸,不仅仅是治水也是治人。”
李恪抱拳道:“恪先与母妃告别,今日便动身赴任。”
李承乾缓缓点头,笑道:“办不好也没事,你回来之后孤派人给你去报仇。”
还没走远的李恪,闻言脚下忽然一软,差点没有当场摔倒,之后在秋风中走得更加坚定了。
这就是从舅父身上学到的道理,与其张望左右,不如釜底抽薪。
就像舅爷派了许敬宗去泾阳那般。
英雄豪杰的手段,当真是受益良多的。
李泰道:“皇兄,青雀就先行回去了。”
李承乾拉住他道:“不与孤去看看父皇吗?”
“刚得到消息,今天柴大将军去见父皇了,不敢去打扰雅兴。”
言罢,李泰脚步匆匆离开,走动时候,脸上的肥肉还跟着动。
这个弟弟到底有没有在减肥?
甘露殿外,李承乾脚步停下就听到了殿内的话语声,心想着今日闲着无事。
最近自己这个太子真是越来越闲了。
太子人影在殿前一闪而过。
李世民问道:“这小子去做什么?”
殿外的太极殿道:“回陛下,太子殿下去太液池钓鱼了。”
柴绍咳了咳嗓子,道:“殿下还真是……”
李世民神色不悦,“这孩子平日里就喜欢钓鱼,在太液池不爽利,还出去钓鱼,关中各县河道两岸还有他没钓过鱼的地方?”
柴绍道:“陛下莫要责怪太子,殿下看来是个十分有耐心的人。”
李世民起身道:“你不要为这个小子说话,朕清楚他的斤两。”
柴绍笑着不语。
秋天的太液池很萧瑟,远处的荷与荷叶都枯萎了。
“你们将茶叶蛋与茶水煮好,再离得远一些。”
“喏。”两个小太监颤颤巍巍应下。
此刻,长安城外,李恪带着左领军的一队将士共计三百人,这些将士也是跟着他年幼在军中时,相处数年的。
权万纪与马周翻身上马,官兵在长安集结,千牛卫又带了两千兵马相随,由柴绍的儿子柴哲威领军。
柴哲威朗声道:“吴王殿下,整军完毕。”
李恪颔首。
权万纪道:“此去洛阳,臣有一事还要告知吴王。”
李恪道:“先生请讲。”
“洛阳有些权贵,每遭大水,每每大富。”
李恪眼中闪过一丝凶芒,想起了李泰的话语,治水更是治人,他朗声道:“恪倒要看看,这些人是如何每遭大水,每每大富的,驾!”
一众官兵卷起尘土,朝着洛阳方向而去。
鱼钩挂着蚯蚓放入湖中,靠着水榭的柱子坐下来,安静地看着水面,耳边传来脚步声。
再仔细一听这个脚步声很重,不像平时太监小心翼翼的脚步声,一听就能听出差别。
湖面上出现了倒影,正是父皇与姑丈柴绍。
李世民沉声道:“有鱼吗?”
李承乾在冷风中缩了缩脖子,向父皇与姑丈稍稍行礼,道:“刚放下去钩子。”
柴绍笑道:“末将在长安这几日常常听闻有关太子的传言,听说太子掌京兆府,执掌关中农事颇有成效,还能掌管朝中用度,没有克扣更没有拖延俸禄,储君贤明,群臣皆说此乃大唐之福。”
李承乾感慨一叹,心说我果然成了大唐的祥瑞。
眼见柴绍对这个侄儿是越看越满意,李世民打断道:“这小子行事还是不够沉稳的,就如洛阳治水之事,应当先于朕说,朕安排人手,否则也不会有朝中这些微词。”
李承乾揣着手道:“父皇说的是,儿臣自当勤勉之。”
柴绍人到中年,却早已两鬓斑白,他嗓音带着些许嘶哑,笑道:“陛下严于教子是应该的。”
李世民满意点头。
李承乾揣手问道:“姑丈,可以与侄儿说说当年征战的事迹吗?”
“呵呵呵……”柴绍开心地笑了,道:“自然是可以的。”
李世民见煮茶叶蛋的炉子正翻滚着,揭开盖子捞出了一颗,坐在一旁剥着。
言语中,柴绍对这个侄儿的喜爱言溢于表,就快将他这个姑丈的镇军大将军的头衔与兵权都送给承乾。
这种氛围不知为何,明明是姑丈与侄儿之间的交谈,气氛也很不错,但做父皇的听着这些话,总是感觉有些不舒服。
承乾是个成熟的孩子,他也知道轻重,这个时候没有提及他姑姑的事。
这种事说出来,眼前的氛围也就坏了。
尉迟恭快步而来,站在水榭外,抱拳道:“陛下,吴王殿下已动身了。”
李世民又道:“崤山的兵马安排好了吗?”
“回陛下,安排好了,若有变故,一天一夜间便可兵围洛阳。”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