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3章 无一不是相(9)
作者:洪门十一少 更新:2024-08-28 11:05
什么是正法?譬如大乘的经教,像《维摩诘经》《金刚经》等,是正法,不会有错。古人说通一经一论才真正够资格学佛。唐宋时代是不能随便出家的,要通过佛学的考试,自己可以指定一本经或是一本论,他就考你这本经论,通过了,国家就发你一个证明文凭,就是度牒,不是像现在这么容易拿。若是出家人犯了法规,政府可以把度牒追回来。到了唐明皇以后,有一度国家的财政出了问题,同外国打仗经费不够,也曾经出卖过度牒。
所以经论不通,就不会了解正法。大体来讲,《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都属于般若系统,在中国的佛学系统里是属于性宗,直接讲形而上道、明心见性。另有由科学的心理入手,一步步起修的唯识系统,中国叫相宗。这两大系统,都属于正法。还有很多正法,如三十七菩提道品、十二因缘都是。再简单点说,佛法说心法是正法,凡是依心起修的都是。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满,这个是菩萨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
换句话说,你要度一切众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门,“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
可是你们不要搞错变成悭吝心,跟你学法还要拿红包来皈依,否则不讲佛法送人情,那就变成邪法了,不要借这句话随便用啊!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
什么叫放下,就是丢得开。
佛法讲慈、悲、喜、舍,我们反省每一个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没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
舍心做不到,怎么学佛?你说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还有个身子!
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诉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丢开,就是道场,去哪里找清净地方?
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众生,就为他们牺牲不就好了吗?
虽然人少,有几个就几个嘛!连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牺牲自我,还说要学佛度众生?你连个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
摄,就是包括进来。
乱摄可不是智慧,譬如讲布施,好多人都有经验的,大家说起有什么人很可怜,我就同意出点钱。
有人劝我为什么要出钱,我说我带头啊!应该做的事就是舍。
但是有人提到要去帮助某人,我反而说不能,你连一毛钱都不能给,要出问题的,你帮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业反而更重了。
他们表面同意,背着我还是去帮他了。
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
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智慧来修行。
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
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
定就放不掉了。
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
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以摄悭贪,起。”就是布施波罗蜜。
修菩萨道要起布施心,这是大乘菩萨道六波罗蜜的第一条。
为什么要起布施心?
是为了摄悭贪。
我们人都有悭吝的习惯。
悭吝不是节省,节省是道德,是对自己的节俭,对人家的宽厚。
如果因为我自己节省,对人家也节省,就不是道德,而是悭吝,是舍不得。
悭字是心字边上有个坚字,把心抓得牢牢地,一点都舍不得。贪,是有了还想更多。
凡是众生一定悭贪,你说自己能不悭资,不容易的。
譬如我,什么都能舍,就是书不能舍,所以人家问我借书我都不借,因为常常有去无回,乃至一套书借出去,回来少了一本变成残书了。
这个心理就是怪,我将自我反省讲给你们参考,大家自己要警觉。
不过现在我不怕人家来找我借什么秘本了,因为我把它都抄写了,公诸天下,你来借十本也可以,我还有好几十本呢。但是,你看,这还是悭吝心。
所以修菩萨道要先修布施道,前面讲过有三种布施:除了财布施、法布施,还有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不花本钱的,但是大家做不到。
譬如有人怕鬼,你就教他一个法子不怕鬼,虽然你的法子可能是扯谎的,但是只要他不怕了,也就灵了,这也是无畏布施。
又比方有人到了极困难的地步,你没有钱帮他,就告诉他一句话:“我支持你!欠了账我替你还!”
其实你比他还穷,但是,嘿!这一句话就救了他。
给他精神支持,就是无畏布施。又比方有的人生病快要死了,医生说他的病是绝症,我就对他说:「你怎么相信这些医生,他懂个屁!我帮你看了相,现在一摸你的脉,你起码再活十年!没有事的!」其实我是乱说的,他听了居然就好了,我这个咒就灵了。
但你给人家无畏布施可要懂得智慧,懂得方便才行。
早段时间,有个同道中人托人转告我说:“不好了,出大事了!我生病要死了,你不知道吗?某人某人都来看过我了。”
我是真的不知道,他心理上也在希望我能去看他。
那人接着告诉我,他自己家的屋子又被一辆马车撞进来,家人几乎送命。
我听到他的话,差点脱口而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话到了嘴边咽了回去,就说:“他全家人赶快忏悔,念《地藏经》,我明天送过来,立刻就开始念。他那个面相可以活到九十岁的,不要担心。”
这都是现成的故事,给人无畏布施,法供养。
“以化犯戒,起。”就是持戒,尸罗是戒律的梵文音译。
因为防止不道德的心犯罪,所以佛制定了一切戒律。
戒律的修行法门,就是在感化一切犯戒的众生,使他不犯戒,度他到彼岸。
我们对于悭吝的人要教他布施,对于容易犯戒的人,要教他持戒,这样对不对?
对?你将来做法师时,可不一定要这么认为啊!你一定要懂得方便,要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悭吝的人你要他布施是要他的命,他不会听的!本来还相信佛法的,你教错了他就不相信了。
对悭吝的人,你干脆教他持戒,一毛钱不要乱花,不义之财也不苟取,他会非常听得进,就信佛了。
学到某一个程度,他功德有了,智慧开了,自然肯布施了。
如照佛经那么讲,教悭吝的人去布施,绝对行不通的啊!我的经验很多很多。
倒是教唆犯罪的人做布施还容易,他天天去声色场所,往往一掷千金,你要他在某个地方出点钱,他就干,这样慢慢引导他,使他自然不会犯戒。
教育要懂方法,不要刻板,抓住“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你还贪呢!他早就弹跑了!
以前我讲《金刚经》,《金刚经》也讲布施的,有个有地位又有学问的朋友本来天天来听,后来就不来了,后来跟其他人聊起,他们说这个人认为我上课指着他骂,因为他有几个钱,认为我讲布施就是要他把钱拿出来给我。
唉!你说,我这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众生。
“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羼提就是忍辱,忍辱可不能硬忍啊!硬忍要忍出肝病来的。
我经常讲,凡是傲慢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
世界上最傲慢的人是当皇帝的,而当皇帝的人自卑感最重。因此他多心病最重,这个人靠不住,那个人靠不住,这个人对我不恭敬,杀了他。一个人真正做到无我也就无所谓自卑。
真正绝对傲慢的人不会怀疑一切人,你看得起我要听我的,看不起我也要听我的,那是只有诸佛菩萨才做得到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
毗梨耶是精进的意思。
我现在深深体会,自己年纪大了,有时候就懒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事?你们注意这句话:“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虽然事情办不完,可是大家这么爱护我,怎么办?有时同道的人也劝我,你太累了,年纪大了,要多保重一点。
我说,算了,早死早了。
他们又说,你也要为我们多留一些日子好不好?道理不错,就听你们的吧,好像我还要卖个交情似的。
但是,真老了吗?真是事做不完吗?不是的,还是偷懒。
懒是怎么来的,有身相!有的时候,一看是重要事情,非做了不可,忘掉自己,一下也就做完了。
如果我坐下来,虽然我也没有定,但是我们总喜欢学个定,一定就不想动了,这一不想动,世俗的事就堆了一大堆。
有时只好牺牲所贪图的舒服,只好起来吧!坐吧!这一下就做完了。
今天早上跟他们还在讲这事,有同道早上七点钟上来,看见我坐在书桌前,就说,师兄那么早起来啊!
其实,我昨天坐在那儿看书做了一夜。
我一看快天亮了,然后接着九点钟就有事,这就不能睡了,一躺下去一定会睡个无天无地,干脆不睡!一直到中午吃过饭,我还觉得精神好得很。
如果今天再不睡,一夜下去还可以到三点。身相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看你们真是好懒,年纪轻轻还不如我这个老头,真不精进哪!脑子更不精进,经看了记不得,精进一点嘛!不就记得了吗?
连我现在都还在记东西,多用几次脑筋就背出来了。
要背到第八阿赖耶识去,不要在脑里想,那不是背!背到不用意识就背出来,嘴里就念出来,脑子里就反应出来,那就背来了。
“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来了!你们不是最希望学禅吗?
怎么打坐?
打坐不是禅啊!但是要学禅定的禅,非从打坐开始不可。
大乘的禅固然不在于坐,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即使你不学禅定的禅,学这个如来禅,也是以打坐为基础。
修禅定打坐要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
菩提者正觉也,你打起坐来在身体上搞气脉、搞感受、搞境界,根本离菩提越来越远。
学佛是修菩提啊!菩提者觉悟智慧之道,要参究。
所以要你们研究《成唯识论》,这是参究菩提的正路。
要用正思惟的,不是不思惟的。
你们有一点点问题,乃至用功的心理上、生理上一点点问题,就来了事!老师!
我告诉你们,不要问我啦!你有依赖性始终不会成功的,我死了你怎么办?你自己先参究,有了结论再来问我,那就好办了。
妈妈生给你一个头脑为什么不用!智慧是正思惟来的,菩提是参来的。
你打坐腿麻腿痛也来问我为什么,你坐久了,腿当然会痛。
你真要问,就要问自己,究竟是腿在痛腿在麻,还是心在痛心在麻?去参!有位同道都七十几了,二十几年来,每天功课不停,一定读一卷《地藏经》,早晚一定打坐。
早些日子还问我:“这个真要命的啊!半个钟头嘛,腿一定发麻,怎么熬也熬不过去,是啥个道理?”
我说:“这没啥道理,你熬一熬就过去了,熬不过去是心的问题,你好好参。现在如果有人用枪指着你,你一动就开枪,包你一天都熬得下来。命要紧时哪还会管腿?”
不过要注意!老年人不要死熬,你出了问题去看骨科、神经科,可不要怪我啊!但你们年轻人这一关都过不去吗?
你真熬过去了,气脉走通了,舒服透顶就真不想下座,宁可杀头也不愿意放腿。
这些道理你要参啊!要求菩提、求觉悟,起禅波罗蜜,处处要讲智慧,不要有依赖性!
这每一句经都是话头,都要好好研究,都要参,每一句里头都有深义在,你多用脑筋,多想一下就懂了。
现在接着再讲法布施,这法布施拿现代话讲,就是智慧文化的布施、供养,也是道的布施。
“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空”、“无相”、“无作”是大乘的三解脱,“无作”在有些经典翻译成“无愿”,修大乘佛法这三点一定要把握住,其中包括了大乘修行最重要的“境”、“行”、“果”。
一切都是境界,成了佛,弘扬佛法,都是境界。
譬如我们坐在这里,我们心理上的感受、思想、身体上的感觉,这一切都是境界。
成了佛或是大乘菩萨,他们虽然在教化众生,却不觉得自己在教化众生,不着教化的观念,不着教化的相。
行无所事,过了就算,如梦如幻,这是讲自己本身。
第二点,在境界上得道的人,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诸佛菩萨证到了以后,常在空定中,一切都是如梦幻空花的境界,常住此定中。
如果贪着于定,认为定就是道,是错误的。
所以定也空,动也空,无往而不空,念念皆在空中。
所以诸佛菩萨以菩提心、大慈悲心,怜悯众生,为教化众生而出这个空的定,就是“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小乘的罗汉最怕有所作为,什么事情都躲开,世间法什么都不管。
讲小乘是客气话,讲不客气是逃避现实的人,渺小的人。
人世间的责任一切不管,好像别人都该死,只有你修道是世界第一。
所以小乘最后被认定是外道,是错误的路线。
小乘人偏于空,认为空是究竟,实际上他没有懂空。
真正了解了空就明白,静固然是空,动也是空啊!
为什么怕动而专取静?
大乘菩萨是真悟道的,所以“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小乘怕一切有为法,怕有所作为。
有为世间法,世间魔法,一切外道法门,任何一切世间法门都属于有为。
无为法只有一样:证得涅槃,就是空。
如果你认为有个空可以证得,可以保持这个空,就像小乘的罗汉们,天天定在这个空上,动都不敢动,起心动念都不敢,他认为这就是空,实际上是偏空。
你知道自己定在空境界上,这不还是有为法吗?还是一样没有在修无为。
可是他们却自以为在修无为法。世法、出世法一切唯心唯识所造,哪一样不是有为法?
唯有大乘菩萨不舍有为法,因为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是空啊!
因此大乘菩萨彻底悟道的,“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不认为无相是究竟,起无相的三昧而如是利生,起这种度世之行。
《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世间一切有为法,做生意、种田、做任何事,统统与菩提大道不相矛盾。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小乘的罗汉们,什么都不敢动,认为一切空了就是究竟,所以没有愿力。
大乘的菩萨们发愿生生世世永远在世间度一切众生。发愿是心法,心念念不可住,作而不可住,所以是无作。
大乘菩萨了解生死涅盘皆如空花,因此人世间经常来,照样投胎长大成人,照样遭遇人世间许多事,照样学道、出家、入世,“示现受生”,接受生生不已在轮回中。
“而起无作”,而离开了无愿无作那个偏空的境界。
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境界,都是佛菩萨的法布施、法供养,是真正佛法的道理。
所以学佛的人了解三解脱既然是空的,当然更不会执着自己的生命,更要去弘法利生,而不是拼命求个空的境界,给自己享受、安慰,自己坐在空的境界,以为是道,这样是错误的。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大乘菩萨掌握了“空”、“无相”、“无愿”修持的“境”、“行”、“果”,因此可以护持正法,使之在世间永远流传下去。
什么是护法?现在出家人客气地称呼我们捐献金钱的在家人为护法,这实在不敢当。
要真正做个护法很不容易,要十波罗蜜中的方便波罗蜜成就了,懂一切方法才算。
譬如佛教、佛法、佛学是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分成三块来讲。
现今人类的文化世界的潮流,真是到了末法时期,没有办法可以挽回。
为什么没有办法挽回?理由是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中的“势速”,是社会趋势的关系。
在这样的潮流时代中,出家、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果位上还是因位上的菩萨,都在维持正法,使它住世。
我常跟年轻同道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
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
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佛法不会跟着宗教的形式而衰落,反而更昌明。
现在全世界的人类,正不断地用各种方法,来追求人生的究竟。
因为要追求人生的究竟,佛法的价值、佛法的光辉,就会越来越高。
在过去,这个护持正法的担子,纯粹落在佛教出家的比丘众身上。
但是这几百年来起了蜕变,担子多半到了在家人身上,这问题是非常非常的严重。
至于佛学,在世界文化的思潮里,在世界各地的最高教育机构里,佛学的课程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佛教,这个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能够把佛教、佛法、佛学合一,能扶持正法的,就要如维摩居士所讲的,“起方便力”才能做到,也就是要懂得古今中外一切学问,懂得一切方法。
你光有方法而没有力量,就像年轻人做一切事,理想非常高,但是方法用出来没有力量。
所以要得方便波罗蜜的力,那个方法用出来要有效果。
起方便力做什么用?
所以经论不通,就不会了解正法。大体来讲,《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都属于般若系统,在中国的佛学系统里是属于性宗,直接讲形而上道、明心见性。另有由科学的心理入手,一步步起修的唯识系统,中国叫相宗。这两大系统,都属于正法。还有很多正法,如三十七菩提道品、十二因缘都是。再简单点说,佛法说心法是正法,凡是依心起修的都是。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满,这个是菩萨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
换句话说,你要度一切众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门,“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
可是你们不要搞错变成悭吝心,跟你学法还要拿红包来皈依,否则不讲佛法送人情,那就变成邪法了,不要借这句话随便用啊!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
什么叫放下,就是丢得开。
佛法讲慈、悲、喜、舍,我们反省每一个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没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
舍心做不到,怎么学佛?你说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还有个身子!
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诉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丢开,就是道场,去哪里找清净地方?
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众生,就为他们牺牲不就好了吗?
虽然人少,有几个就几个嘛!连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牺牲自我,还说要学佛度众生?你连个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
摄,就是包括进来。
乱摄可不是智慧,譬如讲布施,好多人都有经验的,大家说起有什么人很可怜,我就同意出点钱。
有人劝我为什么要出钱,我说我带头啊!应该做的事就是舍。
但是有人提到要去帮助某人,我反而说不能,你连一毛钱都不能给,要出问题的,你帮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业反而更重了。
他们表面同意,背着我还是去帮他了。
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
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智慧来修行。
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
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
定就放不掉了。
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
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以摄悭贪,起。”就是布施波罗蜜。
修菩萨道要起布施心,这是大乘菩萨道六波罗蜜的第一条。
为什么要起布施心?
是为了摄悭贪。
我们人都有悭吝的习惯。
悭吝不是节省,节省是道德,是对自己的节俭,对人家的宽厚。
如果因为我自己节省,对人家也节省,就不是道德,而是悭吝,是舍不得。
悭字是心字边上有个坚字,把心抓得牢牢地,一点都舍不得。贪,是有了还想更多。
凡是众生一定悭贪,你说自己能不悭资,不容易的。
譬如我,什么都能舍,就是书不能舍,所以人家问我借书我都不借,因为常常有去无回,乃至一套书借出去,回来少了一本变成残书了。
这个心理就是怪,我将自我反省讲给你们参考,大家自己要警觉。
不过现在我不怕人家来找我借什么秘本了,因为我把它都抄写了,公诸天下,你来借十本也可以,我还有好几十本呢。但是,你看,这还是悭吝心。
所以修菩萨道要先修布施道,前面讲过有三种布施:除了财布施、法布施,还有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不花本钱的,但是大家做不到。
譬如有人怕鬼,你就教他一个法子不怕鬼,虽然你的法子可能是扯谎的,但是只要他不怕了,也就灵了,这也是无畏布施。
又比方有人到了极困难的地步,你没有钱帮他,就告诉他一句话:“我支持你!欠了账我替你还!”
其实你比他还穷,但是,嘿!这一句话就救了他。
给他精神支持,就是无畏布施。又比方有的人生病快要死了,医生说他的病是绝症,我就对他说:「你怎么相信这些医生,他懂个屁!我帮你看了相,现在一摸你的脉,你起码再活十年!没有事的!」其实我是乱说的,他听了居然就好了,我这个咒就灵了。
但你给人家无畏布施可要懂得智慧,懂得方便才行。
早段时间,有个同道中人托人转告我说:“不好了,出大事了!我生病要死了,你不知道吗?某人某人都来看过我了。”
我是真的不知道,他心理上也在希望我能去看他。
那人接着告诉我,他自己家的屋子又被一辆马车撞进来,家人几乎送命。
我听到他的话,差点脱口而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话到了嘴边咽了回去,就说:“他全家人赶快忏悔,念《地藏经》,我明天送过来,立刻就开始念。他那个面相可以活到九十岁的,不要担心。”
这都是现成的故事,给人无畏布施,法供养。
“以化犯戒,起。”就是持戒,尸罗是戒律的梵文音译。
因为防止不道德的心犯罪,所以佛制定了一切戒律。
戒律的修行法门,就是在感化一切犯戒的众生,使他不犯戒,度他到彼岸。
我们对于悭吝的人要教他布施,对于容易犯戒的人,要教他持戒,这样对不对?
对?你将来做法师时,可不一定要这么认为啊!你一定要懂得方便,要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悭吝的人你要他布施是要他的命,他不会听的!本来还相信佛法的,你教错了他就不相信了。
对悭吝的人,你干脆教他持戒,一毛钱不要乱花,不义之财也不苟取,他会非常听得进,就信佛了。
学到某一个程度,他功德有了,智慧开了,自然肯布施了。
如照佛经那么讲,教悭吝的人去布施,绝对行不通的啊!我的经验很多很多。
倒是教唆犯罪的人做布施还容易,他天天去声色场所,往往一掷千金,你要他在某个地方出点钱,他就干,这样慢慢引导他,使他自然不会犯戒。
教育要懂方法,不要刻板,抓住“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你还贪呢!他早就弹跑了!
以前我讲《金刚经》,《金刚经》也讲布施的,有个有地位又有学问的朋友本来天天来听,后来就不来了,后来跟其他人聊起,他们说这个人认为我上课指着他骂,因为他有几个钱,认为我讲布施就是要他把钱拿出来给我。
唉!你说,我这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众生。
“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羼提就是忍辱,忍辱可不能硬忍啊!硬忍要忍出肝病来的。
我经常讲,凡是傲慢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
世界上最傲慢的人是当皇帝的,而当皇帝的人自卑感最重。因此他多心病最重,这个人靠不住,那个人靠不住,这个人对我不恭敬,杀了他。一个人真正做到无我也就无所谓自卑。
真正绝对傲慢的人不会怀疑一切人,你看得起我要听我的,看不起我也要听我的,那是只有诸佛菩萨才做得到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
毗梨耶是精进的意思。
我现在深深体会,自己年纪大了,有时候就懒了。
为什么要讲这个事?你们注意这句话:“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虽然事情办不完,可是大家这么爱护我,怎么办?有时同道的人也劝我,你太累了,年纪大了,要多保重一点。
我说,算了,早死早了。
他们又说,你也要为我们多留一些日子好不好?道理不错,就听你们的吧,好像我还要卖个交情似的。
但是,真老了吗?真是事做不完吗?不是的,还是偷懒。
懒是怎么来的,有身相!有的时候,一看是重要事情,非做了不可,忘掉自己,一下也就做完了。
如果我坐下来,虽然我也没有定,但是我们总喜欢学个定,一定就不想动了,这一不想动,世俗的事就堆了一大堆。
有时只好牺牲所贪图的舒服,只好起来吧!坐吧!这一下就做完了。
今天早上跟他们还在讲这事,有同道早上七点钟上来,看见我坐在书桌前,就说,师兄那么早起来啊!
其实,我昨天坐在那儿看书做了一夜。
我一看快天亮了,然后接着九点钟就有事,这就不能睡了,一躺下去一定会睡个无天无地,干脆不睡!一直到中午吃过饭,我还觉得精神好得很。
如果今天再不睡,一夜下去还可以到三点。身相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看你们真是好懒,年纪轻轻还不如我这个老头,真不精进哪!脑子更不精进,经看了记不得,精进一点嘛!不就记得了吗?
连我现在都还在记东西,多用几次脑筋就背出来了。
要背到第八阿赖耶识去,不要在脑里想,那不是背!背到不用意识就背出来,嘴里就念出来,脑子里就反应出来,那就背来了。
“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来了!你们不是最希望学禅吗?
怎么打坐?
打坐不是禅啊!但是要学禅定的禅,非从打坐开始不可。
大乘的禅固然不在于坐,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即使你不学禅定的禅,学这个如来禅,也是以打坐为基础。
修禅定打坐要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
菩提者正觉也,你打起坐来在身体上搞气脉、搞感受、搞境界,根本离菩提越来越远。
学佛是修菩提啊!菩提者觉悟智慧之道,要参究。
所以要你们研究《成唯识论》,这是参究菩提的正路。
要用正思惟的,不是不思惟的。
你们有一点点问题,乃至用功的心理上、生理上一点点问题,就来了事!老师!
我告诉你们,不要问我啦!你有依赖性始终不会成功的,我死了你怎么办?你自己先参究,有了结论再来问我,那就好办了。
妈妈生给你一个头脑为什么不用!智慧是正思惟来的,菩提是参来的。
你打坐腿麻腿痛也来问我为什么,你坐久了,腿当然会痛。
你真要问,就要问自己,究竟是腿在痛腿在麻,还是心在痛心在麻?去参!有位同道都七十几了,二十几年来,每天功课不停,一定读一卷《地藏经》,早晚一定打坐。
早些日子还问我:“这个真要命的啊!半个钟头嘛,腿一定发麻,怎么熬也熬不过去,是啥个道理?”
我说:“这没啥道理,你熬一熬就过去了,熬不过去是心的问题,你好好参。现在如果有人用枪指着你,你一动就开枪,包你一天都熬得下来。命要紧时哪还会管腿?”
不过要注意!老年人不要死熬,你出了问题去看骨科、神经科,可不要怪我啊!但你们年轻人这一关都过不去吗?
你真熬过去了,气脉走通了,舒服透顶就真不想下座,宁可杀头也不愿意放腿。
这些道理你要参啊!要求菩提、求觉悟,起禅波罗蜜,处处要讲智慧,不要有依赖性!
这每一句经都是话头,都要好好研究,都要参,每一句里头都有深义在,你多用脑筋,多想一下就懂了。
现在接着再讲法布施,这法布施拿现代话讲,就是智慧文化的布施、供养,也是道的布施。
“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空”、“无相”、“无作”是大乘的三解脱,“无作”在有些经典翻译成“无愿”,修大乘佛法这三点一定要把握住,其中包括了大乘修行最重要的“境”、“行”、“果”。
一切都是境界,成了佛,弘扬佛法,都是境界。
譬如我们坐在这里,我们心理上的感受、思想、身体上的感觉,这一切都是境界。
成了佛或是大乘菩萨,他们虽然在教化众生,却不觉得自己在教化众生,不着教化的观念,不着教化的相。
行无所事,过了就算,如梦如幻,这是讲自己本身。
第二点,在境界上得道的人,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诸佛菩萨证到了以后,常在空定中,一切都是如梦幻空花的境界,常住此定中。
如果贪着于定,认为定就是道,是错误的。
所以定也空,动也空,无往而不空,念念皆在空中。
所以诸佛菩萨以菩提心、大慈悲心,怜悯众生,为教化众生而出这个空的定,就是“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小乘的罗汉最怕有所作为,什么事情都躲开,世间法什么都不管。
讲小乘是客气话,讲不客气是逃避现实的人,渺小的人。
人世间的责任一切不管,好像别人都该死,只有你修道是世界第一。
所以小乘最后被认定是外道,是错误的路线。
小乘人偏于空,认为空是究竟,实际上他没有懂空。
真正了解了空就明白,静固然是空,动也是空啊!
为什么怕动而专取静?
大乘菩萨是真悟道的,所以“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小乘怕一切有为法,怕有所作为。
有为世间法,世间魔法,一切外道法门,任何一切世间法门都属于有为。
无为法只有一样:证得涅槃,就是空。
如果你认为有个空可以证得,可以保持这个空,就像小乘的罗汉们,天天定在这个空上,动都不敢动,起心动念都不敢,他认为这就是空,实际上是偏空。
你知道自己定在空境界上,这不还是有为法吗?还是一样没有在修无为。
可是他们却自以为在修无为法。世法、出世法一切唯心唯识所造,哪一样不是有为法?
唯有大乘菩萨不舍有为法,因为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也是空啊!
因此大乘菩萨彻底悟道的,“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不认为无相是究竟,起无相的三昧而如是利生,起这种度世之行。
《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世间一切有为法,做生意、种田、做任何事,统统与菩提大道不相矛盾。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小乘的罗汉们,什么都不敢动,认为一切空了就是究竟,所以没有愿力。
大乘的菩萨们发愿生生世世永远在世间度一切众生。发愿是心法,心念念不可住,作而不可住,所以是无作。
大乘菩萨了解生死涅盘皆如空花,因此人世间经常来,照样投胎长大成人,照样遭遇人世间许多事,照样学道、出家、入世,“示现受生”,接受生生不已在轮回中。
“而起无作”,而离开了无愿无作那个偏空的境界。
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境界,都是佛菩萨的法布施、法供养,是真正佛法的道理。
所以学佛的人了解三解脱既然是空的,当然更不会执着自己的生命,更要去弘法利生,而不是拼命求个空的境界,给自己享受、安慰,自己坐在空的境界,以为是道,这样是错误的。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大乘菩萨掌握了“空”、“无相”、“无愿”修持的“境”、“行”、“果”,因此可以护持正法,使之在世间永远流传下去。
什么是护法?现在出家人客气地称呼我们捐献金钱的在家人为护法,这实在不敢当。
要真正做个护法很不容易,要十波罗蜜中的方便波罗蜜成就了,懂一切方法才算。
譬如佛教、佛法、佛学是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分成三块来讲。
现今人类的文化世界的潮流,真是到了末法时期,没有办法可以挽回。
为什么没有办法挽回?理由是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中的“势速”,是社会趋势的关系。
在这样的潮流时代中,出家、在家的菩萨们,不论是果位上还是因位上的菩萨,都在维持正法,使它住世。
我常跟年轻同道讲,佛教的这个教,不跟着时代变是绝对维持不住的,世界的趋势太厉害。
像我每天不断地接触到国内外新的消息数据,所以天天有新的观念和想法,看见人类社会的转变太快了。
所以我说,宗教的形式不变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佛法不会跟着宗教的形式而衰落,反而更昌明。
现在全世界的人类,正不断地用各种方法,来追求人生的究竟。
因为要追求人生的究竟,佛法的价值、佛法的光辉,就会越来越高。
在过去,这个护持正法的担子,纯粹落在佛教出家的比丘众身上。
但是这几百年来起了蜕变,担子多半到了在家人身上,这问题是非常非常的严重。
至于佛学,在世界文化的思潮里,在世界各地的最高教育机构里,佛学的课程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佛教,这个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能够把佛教、佛法、佛学合一,能扶持正法的,就要如维摩居士所讲的,“起方便力”才能做到,也就是要懂得古今中外一切学问,懂得一切方法。
你光有方法而没有力量,就像年轻人做一切事,理想非常高,但是方法用出来没有力量。
所以要得方便波罗蜜的力,那个方法用出来要有效果。
起方便力做什么用?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