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天籁之声
作者:洪门十一少 更新:2024-05-04 17:06
莫不是上天重现当年隐居天露山,阿莲妹跌落佛仔墩旁的明镜湖中的情景?抑或是在回光返照?又抑或是阿莲妹仍活在当下,护佑着故土的悠悠山水,郁郁众生,天机示人?这情景,令六祖惠能浮想联翩。
沉吟所思间,一道闪电随着一声霹雳惊雷炸响,直把安道诚、六祖惠能从神思悠悠之中惊醒过来。
安道诚惊醒过来后,伸展了一下双手,揉了揉那双老眼昏花的眼睛,抬头看了看黑云翻滚的天空,急着对神会说:“不好,暴风雨快要来了!快去叫醒你师父回寺去。”
说奇也不奇,怪也不奇怪,六祖惠能、神会和安道诚他们三人刚踏进龙山国恩寺里,只见乌黑密布的天空,被一阵狂风吹散,地面上卷起漫天黄叶,暴风过后,天地间又恢复了常态,风和日丽,龙山国思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六祖惠能和神会、安道诚回到斋堂甫一坐定,只见法海急脚前来,微喘着大气,说:“师父,昨天前来听您说法的禅僧、信众,一大早便来到殿堂,恭候师父说法。他们都说,‘昨天师父您的说法十分精彩,听后豁然开悟,很想知道契此后来的结果’师父,是不是……”
“师兄你……”神会刚要打断法海一下,把昨晚师父彻夜未眠,天未亮便回去老家,直到现在还未有休息过的经过说出来让法海知道,好让他去告知禅僧、信众,让师父休息一下。
谁知,六祖惠能已洞悉神会所想,向他摆了摆手,说道:“法海,你先去殿堂对他们说,我等会便到。”
再说六祖惠能和安道成诚、神会在斋堂用过膳后,稍事休息了一会。
当六祖惠能神采奕奕地登上殿堂之际,殿堂下一遍欢呼:“南无六祖惠能大师!”
欢呼声后,殿堂又响六祖惠能那犹如来自佛国的天籁之声——
再说这一年,释迦牟尼佛游化到弥勒的故乡——波罗奈国,居住在施鹿林中。
那天,佛陀乞食已,在一株亭亭如盖的大树下敷座而坐。
身边站立着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罗睺罗等声闻弟子,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以及弥勒等人四周围绕。
尔时,弥勒见佛陀静坐下来,脸上放射着安详的光芒,便从座位上站立起来,从大众中走出来,走到佛陀跟前,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顶礼之后,说:“世尊,我有一个疑问,意欲请教,唯愿您能给予解答。”
佛陀灿烂一笑,开金口说道:“弥勒,你问吧,我一定详细解说,令你满意而归。”
弥勒见佛陀允许,兴奋得手舞足蹈,赶紧问道:“世尊,菩萨成就什么法,能迅速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只有佛才能觉悟到的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真理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智慧周遍宇宙而无所不包,故称“正遍知”。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即为了成就这种觉悟。所以弥勒才那样问道。
释迦牟尼佛听弥勒如此一问,忍俊不禁,说:“弥勒,这个问题,你早已明白了啊!你是为了利益大众才故意问的吧?”
弥勒挠挠后脑勺,“嘻嘻”一笑,算作回答。
佛陀接着说:“好吧,也只有过来的人才能问到点子上,才能问出如来如是深意。你们大家仔细倾听,并且要认真思考,别辜负了弥勒的善意。”
于是,佛陀讲述了五十五种远离恶道、速证菩提的方法……
……
弥勒见佛陀说法完毕,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用极其优美的声音赞叹佛陀的功德。
这时,阿难问佛陀说:“世尊,弥勒不但智慧超群,而且文采斐然,他如何有这样的才能?”
释迦牟尼佛说:“在过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尊佛出世,佛号‘焰光游戏妙音自在王如来’。当时,佛所在的地方有一个婆罗门青年,名叫‘贤寿。他看到焰光佛妙相端严,神态安详;面貌熙怡,如月盛满;威光赫奕,如日显曜;行若春风,止若青松。贤寿万分欢喜,心中发愿:我也要在将来世,成就这样庄严的功德之身,但愿如来以足到我身上。这时,焰光佛早已明白贤寿的心思,随即用足踢他的身体。当佛下足的时候,贤寿得到了无生法忍(即把心住在不生不灭的真理上)。焰光佛当即对大家宣布说:贤寿证得了无生法忍,已经达到了不退转菩萨的境界,而且马上能成就天眼、天耳、他心、宿住、神境、智通六种神通。”
说完,释迦牟尼问阿难:“你知道那个贤寿是谁吗?”
阿难摇摇头,佛陀告诉他:“过去世的那个贤寿,岂是别人?他就是今天的弥勒!”
阿难想了想,说道:“既然弥勒早已证得无生法忍,如何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啊,既然弥勒早已到了不退转的大菩萨境地,如何到现在还未成佛?
释迦牟尼说:“弥勒修菩萨行已经四十劫,我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于我勇猛精进的缘故,便超越了他,在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是,佛陀的眸子里波动着一种如梦似幻的神采,他的思绪回到了往昔幽远的岁月——
大雪山巍然耸立,高不见其顶,阔不见其边,唯有冰雪覆盖,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一个冰清玉洁的清凉国度,一个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那时候,没有佛出世,也没有佛经流传,但仍然有菩萨在艰难修行。
这一天,荒无人迹的大雪山下来了一位婆罗门,在空旷的山野住了下来,修菩萨行。
大雪山南麓极其安静,树林葱茏,流泉奔涌,药草遍地,水泊密布。高山瀑布宛若银河倒挂,石间小溪如同琴声坠地;诸多鲜花周遍围绕,姹紫嫣红,香雾迷朦;飞鸟走兽融洽相处,莺歌燕舞,一片升平……
最为惬意的是,漫山遍野干果滋繁,种类难以计数;地下还有各种莲藕、众多甘甜的野芋,所以,婆罗门独处山中,可以随意采食诸果,从来不用为饮食担忧。他每天吃过野果,便跏趺坐禅,系心静思。
山深世隔,只招烟霞为伴侣。
岁古年长,单凭花草纪春秋。
白雪消融红花艳,绿枝长后黄叶飞。婆罗门经历了无量岁月,依旧道心不退,苦行不止。
因其久住雪山,姓名尽失,称之为“雪山大士”。
雪山大士——婆罗门,因无佛法做导航,修行如同盲人在荆棘丛生、陷阱遍布的孤峰绝顶探索道路,不但被扎的遍体鳞伤,而且随时都可能一脚踏空,坠下万丈悬崖,粉身碎骨……
难以成行偏要行,毫无希望仍旧望。如此艰难的探索,如此坚韧的毅力,使得释提桓因等天人大为惊奇,他们想考验、考验雪山大士的求法意志究竟有多么坚强。
于是,他来到了雪山南麓,站立在距离雪山大士坐禅处不远的地方。
他以一种柔和清雅的声音,吟诵了过去佛所说过的半首偈子: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说过这半偈,罗刹鬼便来到了雪山大士的面前,向四方张望,好像寻找着什么可口的猎物。它虎视眈眈的眼睛中所流露出来的目光极为凶残,令人望而生畏。
这时,苦行多年而毫无进展的雪山大士,闻听了那半首偈子,心生欢喜,犹如夜行者面临绝境之时,忽然看到了一盏明灯;亦如顽疾缠身的久病之人,正在痛不欲生之际,突然遇到了良医好药;好像落海之人遇到船舫,仿佛焦渴万分之时找到了清泉,宛若最为干旱的时节终于盼来了春雨,恰似浪迹天涯的游子突然找到了自己的家乡……
雪山大士欢喜踊跃,心花怒放,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随即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四下环顾,寻找说偈之人:
是谁以诸佛的妙音,
为我打开了解脱之门?
是谁在众生沉沦于生死睡眠之时而独醒,
高唱一曲觉悟的歌吟?
是谁能于地老天荒的沙漠之中,
以甘露滋润饥馑的苦行人?
究竟是谁说此半偈,
启悟我心,
犹如春风中摇曳的花神?
然而,他看到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罗刹鬼怪!
如此恐怖丑陋的面容,何以能说出如此美妙深奥的偈子?难道烈火之中能生长出艳丽的莲花?冰天雪地之中还有温暖的流水?
然而,雪山大士毫不犹豫,因为他想,我现在没有智慧,无法探究到过去的因缘,或许这个罗刹能得见过去诸佛,从诸佛那里听闻到了这半首偈子。
他当即走到罗刹面前,问道:“善哉,菩萨,你在什么地方得到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首偈?你于何处拾得了佛世尊所宣扬的正道。现在世间的无量众生,因为业障缠身,始终没有福德听到这样奥妙的法理。”
没想到,那罗刹却回答说:“大婆罗门,你不应该问我这样的话。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是多日没吃到食物了,到处求索而不能得。是饥渴苦恼使得我的心很乱,因此而随意胡说八道,那两句偈子,犹如谵语梦呓,其中究竟有什么意义,并非我本心所能明白的。”
雪山大士说:“菩萨,你所说偈子,语句未终,意思也没有表述完全,为什么不说了呢?我刚才听了半首偈子,我将拜你为师,终身做您的弟子。”
罗刹答道:“你也太自私了吧?只是担忧自身,却不见我眼下被饥饿熬煎,痛苦万分,如何能有力气为你说法呢?”
雪山大士赶紧说:“您以什么为食呢?我去帮您寻找。您吃饱了肚子,也好为我说法。”
罗刹苦苦一笑:“我所吃的……”
雪山大师想了想,严肃认真地说道:“您将后半首偈子说完,我闻听了偈子之后,我愿意将我自己的身体奉献、布施给您,作为食物供您享用。”
罗刹冷冷一笑:“世界上世界上谁会相信你的这些鬼话呢?仅仅为了短短两句话、区区八个字,你能贡献出自己百般呵护的身体?能舍弃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
雪山大士回答说:“罗刹,你真没有智慧!比如有人布施易碎的陶罐,却能换来金银珠宝之器,你换不换?我现在就是这样,舍弃不坚固的肉身,却能得到金刚身!我若像现在这样,命终之后这个身体还有什么用?还不是要被虎狼、枭鵰、虫蚁所啖食?而且连一丝一毫功德也没有。我今天为了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肉体而换金刚身,所以为了八个字甘愿舍弃生命。”
雪山大师心中无限欢喜,随即解下自己身上所穿的鹿皮,为罗刹敷置了一个庄严的法座。恭恭敬敬说道:“和尚,请您上座说法。”
他亲手将罗刹搀扶上座位,双手合十,跪了下来。
罗刹总算说出了后半首偈子: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罗刹说完偈子,生怕雪山大士反悔,赶紧说道:“你现在已经听闻到了整首的偈子,你的愿望我已经满足你了,应该将肉体施舍给我了吧?”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雪山大士反复吟诵着这首偈子,思维朴实,越发感到妙义深刻。
为了利益众生,使后人能够十分容易地得知佛法,他将这四句偈子书写在岩壁、树干等处。他继而爬到高高的大树之上,凌空跳下,舍身于罗刹……
当他的脑袋即将撞上岩石,马上就要粉身碎骨的刹那,罗刹恢复了帝释天王的身形,在空中接住了雪山大士,将他平安放回到地上。
这个时候,所有的天神都现了神形,在释提桓因的率领下,稽首顶礼于雪山大士脚下。
释提桓因赞叹道:“善哉、善哉,您真是大菩萨!有您这种为法舍生的精神,必将在无明黑暗之中点燃巨大的火炬,照亮觉悟真理、解脱痛苦的道路,能为所有的众生带来无量的利益。我是为了爱惜佛法故意来考验您,但愿您能接受我的忏悔。你于未来世,必定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完,释提桓因及诸多天人向雪山大士顶礼,忽然隐去了踪影。
那雪山大士,其实就是释迦牟尼的前身。因为他为了半首偈子的缘故舍弃身命,以此因缘得以超越,在弥勒之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是一个极其遥远的年代,在我们这个婆娑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囊。意思是“大宝”------统领有五千个小国,可谓其大;国力富强,珍宝无数。国王有三个宝贝儿子,老大名叫摩诃富那宁,老二名曰摩诃提婆,最小的一个叫摩诃萨埵。萨埵太子小小年纪,心地十分纯真善良,经常与小动物们在一起玩耍,平等地对待一切生灵。
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里,国王与王后带领着三个王子,还有护卫他们的大臣、将军,到山野里游玩。或许是国王年事已高,或许是因为午休的习惯,到中午野餐之后,国王感到有些疲倦了,就在山林中暂时休息了。
三个王子年轻力壮,精力充沛,他们结伴翻过山梁,穿越密林,继续在山野里探险、玩耍。
云雾封川壑,一鳞半爪藏龙气;
林木满山冈,草窝石洞觅虎踪。
果然,他们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发现了老虎的踪迹!
沉吟所思间,一道闪电随着一声霹雳惊雷炸响,直把安道诚、六祖惠能从神思悠悠之中惊醒过来。
安道诚惊醒过来后,伸展了一下双手,揉了揉那双老眼昏花的眼睛,抬头看了看黑云翻滚的天空,急着对神会说:“不好,暴风雨快要来了!快去叫醒你师父回寺去。”
说奇也不奇,怪也不奇怪,六祖惠能、神会和安道诚他们三人刚踏进龙山国恩寺里,只见乌黑密布的天空,被一阵狂风吹散,地面上卷起漫天黄叶,暴风过后,天地间又恢复了常态,风和日丽,龙山国思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六祖惠能和神会、安道诚回到斋堂甫一坐定,只见法海急脚前来,微喘着大气,说:“师父,昨天前来听您说法的禅僧、信众,一大早便来到殿堂,恭候师父说法。他们都说,‘昨天师父您的说法十分精彩,听后豁然开悟,很想知道契此后来的结果’师父,是不是……”
“师兄你……”神会刚要打断法海一下,把昨晚师父彻夜未眠,天未亮便回去老家,直到现在还未有休息过的经过说出来让法海知道,好让他去告知禅僧、信众,让师父休息一下。
谁知,六祖惠能已洞悉神会所想,向他摆了摆手,说道:“法海,你先去殿堂对他们说,我等会便到。”
再说六祖惠能和安道成诚、神会在斋堂用过膳后,稍事休息了一会。
当六祖惠能神采奕奕地登上殿堂之际,殿堂下一遍欢呼:“南无六祖惠能大师!”
欢呼声后,殿堂又响六祖惠能那犹如来自佛国的天籁之声——
再说这一年,释迦牟尼佛游化到弥勒的故乡——波罗奈国,居住在施鹿林中。
那天,佛陀乞食已,在一株亭亭如盖的大树下敷座而坐。
身边站立着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罗睺罗等声闻弟子,还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以及弥勒等人四周围绕。
尔时,弥勒见佛陀静坐下来,脸上放射着安详的光芒,便从座位上站立起来,从大众中走出来,走到佛陀跟前,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顶礼之后,说:“世尊,我有一个疑问,意欲请教,唯愿您能给予解答。”
佛陀灿烂一笑,开金口说道:“弥勒,你问吧,我一定详细解说,令你满意而归。”
弥勒见佛陀允许,兴奋得手舞足蹈,赶紧问道:“世尊,菩萨成就什么法,能迅速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只有佛才能觉悟到的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真理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智慧周遍宇宙而无所不包,故称“正遍知”。大乘菩萨行的全部内容,即为了成就这种觉悟。所以弥勒才那样问道。
释迦牟尼佛听弥勒如此一问,忍俊不禁,说:“弥勒,这个问题,你早已明白了啊!你是为了利益大众才故意问的吧?”
弥勒挠挠后脑勺,“嘻嘻”一笑,算作回答。
佛陀接着说:“好吧,也只有过来的人才能问到点子上,才能问出如来如是深意。你们大家仔细倾听,并且要认真思考,别辜负了弥勒的善意。”
于是,佛陀讲述了五十五种远离恶道、速证菩提的方法……
……
弥勒见佛陀说法完毕,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用极其优美的声音赞叹佛陀的功德。
这时,阿难问佛陀说:“世尊,弥勒不但智慧超群,而且文采斐然,他如何有这样的才能?”
释迦牟尼佛说:“在过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尊佛出世,佛号‘焰光游戏妙音自在王如来’。当时,佛所在的地方有一个婆罗门青年,名叫‘贤寿。他看到焰光佛妙相端严,神态安详;面貌熙怡,如月盛满;威光赫奕,如日显曜;行若春风,止若青松。贤寿万分欢喜,心中发愿:我也要在将来世,成就这样庄严的功德之身,但愿如来以足到我身上。这时,焰光佛早已明白贤寿的心思,随即用足踢他的身体。当佛下足的时候,贤寿得到了无生法忍(即把心住在不生不灭的真理上)。焰光佛当即对大家宣布说:贤寿证得了无生法忍,已经达到了不退转菩萨的境界,而且马上能成就天眼、天耳、他心、宿住、神境、智通六种神通。”
说完,释迦牟尼问阿难:“你知道那个贤寿是谁吗?”
阿难摇摇头,佛陀告诉他:“过去世的那个贤寿,岂是别人?他就是今天的弥勒!”
阿难想了想,说道:“既然弥勒早已证得无生法忍,如何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啊,既然弥勒早已到了不退转的大菩萨境地,如何到现在还未成佛?
释迦牟尼说:“弥勒修菩萨行已经四十劫,我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于我勇猛精进的缘故,便超越了他,在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是,佛陀的眸子里波动着一种如梦似幻的神采,他的思绪回到了往昔幽远的岁月——
大雪山巍然耸立,高不见其顶,阔不见其边,唯有冰雪覆盖,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一个冰清玉洁的清凉国度,一个晶莹剔透的琉璃世界。那时候,没有佛出世,也没有佛经流传,但仍然有菩萨在艰难修行。
这一天,荒无人迹的大雪山下来了一位婆罗门,在空旷的山野住了下来,修菩萨行。
大雪山南麓极其安静,树林葱茏,流泉奔涌,药草遍地,水泊密布。高山瀑布宛若银河倒挂,石间小溪如同琴声坠地;诸多鲜花周遍围绕,姹紫嫣红,香雾迷朦;飞鸟走兽融洽相处,莺歌燕舞,一片升平……
最为惬意的是,漫山遍野干果滋繁,种类难以计数;地下还有各种莲藕、众多甘甜的野芋,所以,婆罗门独处山中,可以随意采食诸果,从来不用为饮食担忧。他每天吃过野果,便跏趺坐禅,系心静思。
山深世隔,只招烟霞为伴侣。
岁古年长,单凭花草纪春秋。
白雪消融红花艳,绿枝长后黄叶飞。婆罗门经历了无量岁月,依旧道心不退,苦行不止。
因其久住雪山,姓名尽失,称之为“雪山大士”。
雪山大士——婆罗门,因无佛法做导航,修行如同盲人在荆棘丛生、陷阱遍布的孤峰绝顶探索道路,不但被扎的遍体鳞伤,而且随时都可能一脚踏空,坠下万丈悬崖,粉身碎骨……
难以成行偏要行,毫无希望仍旧望。如此艰难的探索,如此坚韧的毅力,使得释提桓因等天人大为惊奇,他们想考验、考验雪山大士的求法意志究竟有多么坚强。
于是,他来到了雪山南麓,站立在距离雪山大士坐禅处不远的地方。
他以一种柔和清雅的声音,吟诵了过去佛所说过的半首偈子: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说过这半偈,罗刹鬼便来到了雪山大士的面前,向四方张望,好像寻找着什么可口的猎物。它虎视眈眈的眼睛中所流露出来的目光极为凶残,令人望而生畏。
这时,苦行多年而毫无进展的雪山大士,闻听了那半首偈子,心生欢喜,犹如夜行者面临绝境之时,忽然看到了一盏明灯;亦如顽疾缠身的久病之人,正在痛不欲生之际,突然遇到了良医好药;好像落海之人遇到船舫,仿佛焦渴万分之时找到了清泉,宛若最为干旱的时节终于盼来了春雨,恰似浪迹天涯的游子突然找到了自己的家乡……
雪山大士欢喜踊跃,心花怒放,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随即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四下环顾,寻找说偈之人:
是谁以诸佛的妙音,
为我打开了解脱之门?
是谁在众生沉沦于生死睡眠之时而独醒,
高唱一曲觉悟的歌吟?
是谁能于地老天荒的沙漠之中,
以甘露滋润饥馑的苦行人?
究竟是谁说此半偈,
启悟我心,
犹如春风中摇曳的花神?
然而,他看到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罗刹鬼怪!
如此恐怖丑陋的面容,何以能说出如此美妙深奥的偈子?难道烈火之中能生长出艳丽的莲花?冰天雪地之中还有温暖的流水?
然而,雪山大士毫不犹豫,因为他想,我现在没有智慧,无法探究到过去的因缘,或许这个罗刹能得见过去诸佛,从诸佛那里听闻到了这半首偈子。
他当即走到罗刹面前,问道:“善哉,菩萨,你在什么地方得到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首偈?你于何处拾得了佛世尊所宣扬的正道。现在世间的无量众生,因为业障缠身,始终没有福德听到这样奥妙的法理。”
没想到,那罗刹却回答说:“大婆罗门,你不应该问我这样的话。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是多日没吃到食物了,到处求索而不能得。是饥渴苦恼使得我的心很乱,因此而随意胡说八道,那两句偈子,犹如谵语梦呓,其中究竟有什么意义,并非我本心所能明白的。”
雪山大士说:“菩萨,你所说偈子,语句未终,意思也没有表述完全,为什么不说了呢?我刚才听了半首偈子,我将拜你为师,终身做您的弟子。”
罗刹答道:“你也太自私了吧?只是担忧自身,却不见我眼下被饥饿熬煎,痛苦万分,如何能有力气为你说法呢?”
雪山大士赶紧说:“您以什么为食呢?我去帮您寻找。您吃饱了肚子,也好为我说法。”
罗刹苦苦一笑:“我所吃的……”
雪山大师想了想,严肃认真地说道:“您将后半首偈子说完,我闻听了偈子之后,我愿意将我自己的身体奉献、布施给您,作为食物供您享用。”
罗刹冷冷一笑:“世界上世界上谁会相信你的这些鬼话呢?仅仅为了短短两句话、区区八个字,你能贡献出自己百般呵护的身体?能舍弃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
雪山大士回答说:“罗刹,你真没有智慧!比如有人布施易碎的陶罐,却能换来金银珠宝之器,你换不换?我现在就是这样,舍弃不坚固的肉身,却能得到金刚身!我若像现在这样,命终之后这个身体还有什么用?还不是要被虎狼、枭鵰、虫蚁所啖食?而且连一丝一毫功德也没有。我今天为了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肉体而换金刚身,所以为了八个字甘愿舍弃生命。”
雪山大师心中无限欢喜,随即解下自己身上所穿的鹿皮,为罗刹敷置了一个庄严的法座。恭恭敬敬说道:“和尚,请您上座说法。”
他亲手将罗刹搀扶上座位,双手合十,跪了下来。
罗刹总算说出了后半首偈子: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罗刹说完偈子,生怕雪山大士反悔,赶紧说道:“你现在已经听闻到了整首的偈子,你的愿望我已经满足你了,应该将肉体施舍给我了吧?”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雪山大士反复吟诵着这首偈子,思维朴实,越发感到妙义深刻。
为了利益众生,使后人能够十分容易地得知佛法,他将这四句偈子书写在岩壁、树干等处。他继而爬到高高的大树之上,凌空跳下,舍身于罗刹……
当他的脑袋即将撞上岩石,马上就要粉身碎骨的刹那,罗刹恢复了帝释天王的身形,在空中接住了雪山大士,将他平安放回到地上。
这个时候,所有的天神都现了神形,在释提桓因的率领下,稽首顶礼于雪山大士脚下。
释提桓因赞叹道:“善哉、善哉,您真是大菩萨!有您这种为法舍生的精神,必将在无明黑暗之中点燃巨大的火炬,照亮觉悟真理、解脱痛苦的道路,能为所有的众生带来无量的利益。我是为了爱惜佛法故意来考验您,但愿您能接受我的忏悔。你于未来世,必定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完,释提桓因及诸多天人向雪山大士顶礼,忽然隐去了踪影。
那雪山大士,其实就是释迦牟尼的前身。因为他为了半首偈子的缘故舍弃身命,以此因缘得以超越,在弥勒之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是一个极其遥远的年代,在我们这个婆娑世界,有一个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囊。意思是“大宝”------统领有五千个小国,可谓其大;国力富强,珍宝无数。国王有三个宝贝儿子,老大名叫摩诃富那宁,老二名曰摩诃提婆,最小的一个叫摩诃萨埵。萨埵太子小小年纪,心地十分纯真善良,经常与小动物们在一起玩耍,平等地对待一切生灵。
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里,国王与王后带领着三个王子,还有护卫他们的大臣、将军,到山野里游玩。或许是国王年事已高,或许是因为午休的习惯,到中午野餐之后,国王感到有些疲倦了,就在山林中暂时休息了。
三个王子年轻力壮,精力充沛,他们结伴翻过山梁,穿越密林,继续在山野里探险、玩耍。
云雾封川壑,一鳞半爪藏龙气;
林木满山冈,草窝石洞觅虎踪。
果然,他们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发现了老虎的踪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