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邯郸野战
作者:楚秦一鹤 更新:2024-06-05 23:30
王龁正准备投入兵力,对赵军发起致命一击时,赵军突然后撤,让王龁这一拳好像打在空气中,好不气闷!王龁下令蹑尾追求,不断截断赵军尾部的败兵,同时让赵军不能救助伤员。追出数里,两边城上有弓箭射下,虽然距离较远,构不成威胁,但警告意味极浓:别再追了!王龁也只能鸣金收兵。
这场仗虽然明面上王龁赢了,也斩获了不少首级,但他心里十分憋屈。被赵军偷袭了后方不说,面前这四座城池如何攻克已经现实地成了难题。只要有这么四五万人在这里,他就没有余裕去攻城;而以他的力量又不足以给予这支赵军沉重的打击。
收兵回营后,王龁查看了被赵军焚毁的器械。四十件器械,除了五只井栏还算比较完整外,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毁损。到底是抽调武安的部队来修复这些器械,还是暂停进攻,就让现有的部队一面休整,一面修理器械呢?如果采用前一种办法,问题是这片区域不足以安扎下更多的营地,目前驻扎三万人已经有些拥挤了。后一种办法虽然稳妥,但也给了赵军调整的时间,说不定又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王龁最终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从武安再抽调一万人出来,占领武安与邯郸之间的城邑。那些被焚毁的小城,虽然已经不再是坚固的堡垒,但总比营栅要坚固得多,放上一两个营,也足以坚持。那些没有城池的乡邑,就拿房屋和宅院当堡垒。
次日晨起点军毕,略吃了些炒粟,王龁即令两名公乘,各率五千人从两个方向占领前面的乡邑和城池。其余部队则修理损毁的器械,同时接应突前的部队。自己则回到武安,调整防线,抽调部队出武安作战。
秦军占领接近地的行动引发赵军激烈反弹。赵军向秦军发动了多次进攻,逐城逐邑与秦军争夺。突前的五大夫只得请求后方支援;在另一名五大夫的支援下,终于于黄昏前完全击退了赵军的进攻。双方都损失惨重,但也没有把伤员留给对方。
夜间,赵军再次发起夜袭,惊扰秦军彻夜不眠。
白天,赵军再度发动攻势,秦军多处城邑被突破。好在后方的秦军赶到,再次把阵地夺回。
王龁于两天后清晨,率领一万秦军出了谷口。留守的五大夫向他报告了这两天激烈的战事。王龁查看了伤员。被后送到谷口的重伤员已经达到近千人。王龁让一名医官组织还能行走的伤员返回午汲城治疗;无力行走的几乎只能在原地等死了!
处理完伤员,赵军也开始列阵进攻了。王龁看了看赵军的阵势,让一名公乘率领五千人在乡邑之间的田野上列阵。这一着与赵军列阵于城池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使赵军不敢放手进攻乡邑,必须时刻提防着这支秦军出击,打得畏手畏脚;秦军也因此比较轻松地守住了全部阵地。
到了夜间,王龁主动派出巡哨,一方捕获前来骚扰的赵军,一面反过来去骚扰赵军。双方若干个小股部队在中间这片相距不过数里的田野内,展开了激烈的小规模战斗,互有损失。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才结束。
有了突前的秦军牵制赵军主力,王龁让武安谷口的一万秦军,带着还能使用的攻城具去攻击最远端的城邑;他们身后,仍然有一万秦军接应。这样的配置令位于城池群中间的赵军主力难于救援。赵军勉强派出一万人前出救援,但只是延缓了秦军进攻的速度,增加了点战术难度,并未改变作战结局。在接应秦军的掩护下,攻城秦军于当天黄昏,顺利拿下了四座城池中最南边的一座,并向那个方向展开了兵力,对中间的赵军形成夹击之势。
这样,四万秦军分成南北两个攻击集团,武安谷口由北集团的五千人控制,他们除保障作战外,还要负责修复毁损的攻城器具。
又是一夜激烈的夜袭和反夜袭作战……
次日清晨,赵军重新列队,向秦军占领的城邑发动进攻,但在秦军增援部队的牵制下,作战毫无效果。
第三天,当赵军再次列队出战时,东北方向那座城池下,竟然也有一支赵军向这边运动过来。赵军新的动向被报告到王龁那里。王龁观察了一阵子,摸不清赵军的战术意图;但既然赵军向北边增加了兵力,为应对不测,王龁也就从南集团抽调了五千人,放在武安谷口和城邑之间的田野上。同时,谨慎地让南北两个集团都暂时不要采取行动。
见秦军这边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从东北出发的赵军也就在前进了数里后,停下来整队,也不再继续前进了。
王龁见赵军行动谨慎,也有些疑惑。他下令南集团的攻城部队准备前出攻城。当南集团列队时,赵军的中央集团也开始向南调动,意图阻击。王龁遂下令北集团也出阵列队,这时,王龁发现,北边的赵军在北集团出动后,也开始有所动作。
经过这一番军队调动,王龁大致明白了赵军的意图:北面的赵军将牵制秦军的北集团,而中央的赵军用来协助守城,让南集团无力攻城。
王龁谨慎地只列队,不出击,静观赵军的动向,想看看赵军到底准备突向哪个方向。但北面的赵军前进了一两里后,又停了下来。
王龁下令南北集团同时向前开进。北面的赵军见秦军有所动作后,也开始向前开进。这一下激起了王龁好奇心:这支赵军到底想干什么?他一面维持秦军缓步向前,全部的注意力竟然完全放在观察赵军的动向上。
中央的赵军没有上来迎战,反倒是北面的赵军继续向前深入。
南面的秦军以正常的速度向前开进,与北集团间拉开了一段距离。这个空当被赵军发现,立即派兵向这里冲杀过来。南集团接应的部队五千人立即赶上,堵塞了这个空当;而攻城部队也立即停止前进,派出部队与突击的赵军作战。王龁见状,下令北集团的五千人斜插赵军突击部队的后方,企图切断他们的退路。
中央的赵军增派了援军,向这里投入更多力量,很快,这里就接触上了,喊杀声、撞击声此起彼伏。
王龁依然关注着北边那支赵军的行动。那支赵军见那边已经接触上了,加快了步伐,竟然是向着武安谷口方向冲去。王龁见赵军的的行动方向不出自己所料,当即命令增援过来的南集团五千援军投入战斗;同时,北集团全力突向赵军的后方。
这时武安谷口还有五千人,加上增援过来的五千秦军,已经有了一万人。而北集团的一万五千人全都投入了对赵军突击集团的包围中。于是在这相距不过十几里的战场上,两处战斗激烈地展开。双方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抢在自己的诱饵部队失败之前,击溃对方。秦军要在赵军突破武安谷口之前,歼灭突入两个集团结合部的赵军;而赵军要在自己的突击部队被歼之前,突破武安的防御。
王龁嘴角含着一丝冷笑:无论如何,秦军都是赚了!他目前最头疼的是找不到赵军厮杀。赵军和城池相互掩护,让秦军既无法攻占城池,也无法全力与赵军作战,打得十分憋屈。只要能找到赵军,堂堂正正干一场,无论怎样都比现在的情况好!
他往东看,楔入结合部的赵军死战不退,而且赵军还在不断往这里投入兵力;往西看,赵军已经攻到谷口百步距离,正在整队,准备发起冲锋,而增援的秦军距离那边也只有二三里了。
如果能够同时抓到两个就好了!王龁心里想着,哪怕只抓到一个也行!他又安慰自己。
北集团的五大夫迎着增援而来的赵军冲了上去,一阵阵凶猛的冲杀,赵军连连后退,眼看秦军就要突入赵军的后方。另一边,据守谷口的五大夫把那些没修好的器械都搬到营前,组成路障,自己的士兵在后面向冲杀过来的赵军射击。同时分出少部分兵力,侧击赵军,以加大弓箭的杀伤力。
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过,赵军冲到路障前,只得脱离盾牌的保护,伸手去拉开路障。在路障被拉开的一瞬间,一声令下,箭矢齐发;连续三箭过后,赵军倒下一片,阵形一阵混乱。随后一声呐喊,秦军齐齐冲出。赵军还来不及退回盾牌后面,就被刺倒了一片。后面的人大叫一声,往后便退。秦军追击了十几步,就看见阵容整齐的第二梯队攻了上来,立即退回营中固守。
依托着营栅,秦军顽强地抵御着优势的赵军。渐渐逼迫的秦军援军,给了他们继续战斗的勇气。在赵军的压迫下,他们已经退到营地的后面,依托着第二道防线作战。而且他们还能看见,赵军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去阻击增援过来的秦军。有赵军看见横倒在道上的攻城器械,点起一把火,把它们全都烧了。
雨轩阁读书网
这场仗虽然明面上王龁赢了,也斩获了不少首级,但他心里十分憋屈。被赵军偷袭了后方不说,面前这四座城池如何攻克已经现实地成了难题。只要有这么四五万人在这里,他就没有余裕去攻城;而以他的力量又不足以给予这支赵军沉重的打击。
收兵回营后,王龁查看了被赵军焚毁的器械。四十件器械,除了五只井栏还算比较完整外,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毁损。到底是抽调武安的部队来修复这些器械,还是暂停进攻,就让现有的部队一面休整,一面修理器械呢?如果采用前一种办法,问题是这片区域不足以安扎下更多的营地,目前驻扎三万人已经有些拥挤了。后一种办法虽然稳妥,但也给了赵军调整的时间,说不定又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王龁最终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从武安再抽调一万人出来,占领武安与邯郸之间的城邑。那些被焚毁的小城,虽然已经不再是坚固的堡垒,但总比营栅要坚固得多,放上一两个营,也足以坚持。那些没有城池的乡邑,就拿房屋和宅院当堡垒。
次日晨起点军毕,略吃了些炒粟,王龁即令两名公乘,各率五千人从两个方向占领前面的乡邑和城池。其余部队则修理损毁的器械,同时接应突前的部队。自己则回到武安,调整防线,抽调部队出武安作战。
秦军占领接近地的行动引发赵军激烈反弹。赵军向秦军发动了多次进攻,逐城逐邑与秦军争夺。突前的五大夫只得请求后方支援;在另一名五大夫的支援下,终于于黄昏前完全击退了赵军的进攻。双方都损失惨重,但也没有把伤员留给对方。
夜间,赵军再次发起夜袭,惊扰秦军彻夜不眠。
白天,赵军再度发动攻势,秦军多处城邑被突破。好在后方的秦军赶到,再次把阵地夺回。
王龁于两天后清晨,率领一万秦军出了谷口。留守的五大夫向他报告了这两天激烈的战事。王龁查看了伤员。被后送到谷口的重伤员已经达到近千人。王龁让一名医官组织还能行走的伤员返回午汲城治疗;无力行走的几乎只能在原地等死了!
处理完伤员,赵军也开始列阵进攻了。王龁看了看赵军的阵势,让一名公乘率领五千人在乡邑之间的田野上列阵。这一着与赵军列阵于城池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使赵军不敢放手进攻乡邑,必须时刻提防着这支秦军出击,打得畏手畏脚;秦军也因此比较轻松地守住了全部阵地。
到了夜间,王龁主动派出巡哨,一方捕获前来骚扰的赵军,一面反过来去骚扰赵军。双方若干个小股部队在中间这片相距不过数里的田野内,展开了激烈的小规模战斗,互有损失。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才结束。
有了突前的秦军牵制赵军主力,王龁让武安谷口的一万秦军,带着还能使用的攻城具去攻击最远端的城邑;他们身后,仍然有一万秦军接应。这样的配置令位于城池群中间的赵军主力难于救援。赵军勉强派出一万人前出救援,但只是延缓了秦军进攻的速度,增加了点战术难度,并未改变作战结局。在接应秦军的掩护下,攻城秦军于当天黄昏,顺利拿下了四座城池中最南边的一座,并向那个方向展开了兵力,对中间的赵军形成夹击之势。
这样,四万秦军分成南北两个攻击集团,武安谷口由北集团的五千人控制,他们除保障作战外,还要负责修复毁损的攻城器具。
又是一夜激烈的夜袭和反夜袭作战……
次日清晨,赵军重新列队,向秦军占领的城邑发动进攻,但在秦军增援部队的牵制下,作战毫无效果。
第三天,当赵军再次列队出战时,东北方向那座城池下,竟然也有一支赵军向这边运动过来。赵军新的动向被报告到王龁那里。王龁观察了一阵子,摸不清赵军的战术意图;但既然赵军向北边增加了兵力,为应对不测,王龁也就从南集团抽调了五千人,放在武安谷口和城邑之间的田野上。同时,谨慎地让南北两个集团都暂时不要采取行动。
见秦军这边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从东北出发的赵军也就在前进了数里后,停下来整队,也不再继续前进了。
王龁见赵军行动谨慎,也有些疑惑。他下令南集团的攻城部队准备前出攻城。当南集团列队时,赵军的中央集团也开始向南调动,意图阻击。王龁遂下令北集团也出阵列队,这时,王龁发现,北边的赵军在北集团出动后,也开始有所动作。
经过这一番军队调动,王龁大致明白了赵军的意图:北面的赵军将牵制秦军的北集团,而中央的赵军用来协助守城,让南集团无力攻城。
王龁谨慎地只列队,不出击,静观赵军的动向,想看看赵军到底准备突向哪个方向。但北面的赵军前进了一两里后,又停了下来。
王龁下令南北集团同时向前开进。北面的赵军见秦军有所动作后,也开始向前开进。这一下激起了王龁好奇心:这支赵军到底想干什么?他一面维持秦军缓步向前,全部的注意力竟然完全放在观察赵军的动向上。
中央的赵军没有上来迎战,反倒是北面的赵军继续向前深入。
南面的秦军以正常的速度向前开进,与北集团间拉开了一段距离。这个空当被赵军发现,立即派兵向这里冲杀过来。南集团接应的部队五千人立即赶上,堵塞了这个空当;而攻城部队也立即停止前进,派出部队与突击的赵军作战。王龁见状,下令北集团的五千人斜插赵军突击部队的后方,企图切断他们的退路。
中央的赵军增派了援军,向这里投入更多力量,很快,这里就接触上了,喊杀声、撞击声此起彼伏。
王龁依然关注着北边那支赵军的行动。那支赵军见那边已经接触上了,加快了步伐,竟然是向着武安谷口方向冲去。王龁见赵军的的行动方向不出自己所料,当即命令增援过来的南集团五千援军投入战斗;同时,北集团全力突向赵军的后方。
这时武安谷口还有五千人,加上增援过来的五千秦军,已经有了一万人。而北集团的一万五千人全都投入了对赵军突击集团的包围中。于是在这相距不过十几里的战场上,两处战斗激烈地展开。双方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抢在自己的诱饵部队失败之前,击溃对方。秦军要在赵军突破武安谷口之前,歼灭突入两个集团结合部的赵军;而赵军要在自己的突击部队被歼之前,突破武安的防御。
王龁嘴角含着一丝冷笑:无论如何,秦军都是赚了!他目前最头疼的是找不到赵军厮杀。赵军和城池相互掩护,让秦军既无法攻占城池,也无法全力与赵军作战,打得十分憋屈。只要能找到赵军,堂堂正正干一场,无论怎样都比现在的情况好!
他往东看,楔入结合部的赵军死战不退,而且赵军还在不断往这里投入兵力;往西看,赵军已经攻到谷口百步距离,正在整队,准备发起冲锋,而增援的秦军距离那边也只有二三里了。
如果能够同时抓到两个就好了!王龁心里想着,哪怕只抓到一个也行!他又安慰自己。
北集团的五大夫迎着增援而来的赵军冲了上去,一阵阵凶猛的冲杀,赵军连连后退,眼看秦军就要突入赵军的后方。另一边,据守谷口的五大夫把那些没修好的器械都搬到营前,组成路障,自己的士兵在后面向冲杀过来的赵军射击。同时分出少部分兵力,侧击赵军,以加大弓箭的杀伤力。
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过,赵军冲到路障前,只得脱离盾牌的保护,伸手去拉开路障。在路障被拉开的一瞬间,一声令下,箭矢齐发;连续三箭过后,赵军倒下一片,阵形一阵混乱。随后一声呐喊,秦军齐齐冲出。赵军还来不及退回盾牌后面,就被刺倒了一片。后面的人大叫一声,往后便退。秦军追击了十几步,就看见阵容整齐的第二梯队攻了上来,立即退回营中固守。
依托着营栅,秦军顽强地抵御着优势的赵军。渐渐逼迫的秦军援军,给了他们继续战斗的勇气。在赵军的压迫下,他们已经退到营地的后面,依托着第二道防线作战。而且他们还能看见,赵军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去阻击增援过来的秦军。有赵军看见横倒在道上的攻城器械,点起一把火,把它们全都烧了。
雨轩阁读书网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