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秦赵媾和
作者:楚秦一鹤 更新:2024-06-05 23:29
秦军在盾牌的掩护下步步向赵军逼过来,并向两侧延伸自己的两翼,一直延伸到山上和河中。同时,秦军的第二梯队也进入谷地,增援过来。赵军一面稳住自己的营垒,一面从另一营中抽调出兵力,袭扰秦军的侧翼。秦军仗着地势较高,竭力地维持。
当赵军的两个营集中打击秦军一个营时,南山顶上出现了漫山遍野的秦军,他们手执长戟,不成行列,呐喊着从山上冲下来。
在山地,方阵笨重的弱点暴露无余,而灵活的散兵反而能发挥较高的能动性。特别是秦军派出的奇兵高达五千人,是赵军的五倍,再勇猛的作战也无法抵消数量上的劣势。首先是上山袭击秦军方阵侧翼的赵军被击溃,然后涉及到与秦军方阵对峙的赵军方阵。在依托营垒进行了一段时间抵抗后,赵军在洺水南岸的两个营被彻底击溃。由于洺水南岸的地形相对独立,后方的增援部队难以过河,而北岸的部队被秦军牵制,根本无法动弹,更北面的两个营由于地域狭小,无法投入战斗,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洺水两岸的作战,完全使不上劲。
在击溃了洺水南岸的赵军后,秦军立即跟随败军渡过洺水。洺水这边就是赵军的指挥所,五千散兵拥上山头,山后的确有两千人的预备队,但其中一千人已经被下令准备过河增援洺水南岸的部队(但没来得及),正在运动中,另一支匆匆忙忙地往山上爬,还未来得及整好队形,就被散兵包围上来。一阵箭雨之后,山头的赵军死伤过半。
这个营争取到时间,让廉颇撤下山去,指挥洺水北岸残余部队依次撤退。王龁由于主力还没有上来,自己的突击集团损失也很大,没有过度追击,只让一个营缀在赵军三五里外,以为警戒;其余各部占领防御阵地,稳固地控制谷口,掩护大部队通过。
出了狭谷口,是一片喇叭口形的坡地,下坡后是大片的田园,无数的溪流、湖泊点缀其间。王龁心里一松,终于闯出来了。
由于之前从没有到过此地,王龁也无法确定各部的部署,过来一个营就让他们占领附近的邑里,加强警戒。到晚上,终于把三十个营给安排完了。
赵军在皮牢被击败后,立即沿着洺水向北撤退,大约退了三十多里,过了一条河流,进入一座城邑中。追踪的秦军见这里守备森严,不敢过于靠近,派人报告王龁。王龁过来,果然见这里以城池为中心,沿河流构建了完善的防御阵地。王龁只得将这个营撤回十里,在一处聚邑中安营。
最早突击的十个营的散兵,就在赵军留下的营地中休息,为伤员裹伤。为了快速突破谷口,这支部队冲得很猛,损失很大,几乎有上千人受伤,重伤二三百人。王龁打算明天就让这一千人退回上党。
第二天,全军集合,王龁重新指定了各营的防御地域,率领前军继续向前进发。由于这里是相对平坦的田野,而且距离赵军城池较近,王龁率领的前军由五千人的方阵组成。前进十余里,看见前面的许多邑里中,赵军纷纷撤出。王龁催促部队加快速度,追踪着撤退的赵军直到那座城邑之下。
眼前这座城池规模不小,足有三里见方,高大坚固。城南一条小溪流过,注入不远处的洺水。城外设有营垒,与城池形成呼应。十里之外还有一处高大的城池,规模与眼前这座相仿,城外也有营垒。
王龁分出去几个营,清理赵军遗留下的聚邑,并加以占领。自己勒兵于要道上。同时派出军使,让各营征发劳力出来筑垒!
在赵军眼皮底下筑垒,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而且王龁要求筑垒的距离就在距离河边不过百步的地方,那里距离对方的营垒也不过一里,这相当于将营垒筑到对方的脸上。
王龁将五千精锐部队控制在河边,亲自掩护筑垒。大批邑民在秦军士兵的驱赶下,拿着农具赶到,就在王龁他们的脚下开始挖壕沟,挖出来的土就堆在沟沿上,由另外的人一层层夯筑成营壁。各处征发来的邑民很多,赵军又并未出来干扰,筑垒工作完成得十分顺利,只一个时辰,两处聚邑之间长约千步的营垒就筑好了。王龁随即转移兵力,前往下一个地域筑垒。
整整一天的时间,就在赵军的监视下,秦军完成了整个地域的筑垒工作,壁垒总长达到十余里。这些壁垒是间断的,只防卫着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赵军想要进攻,总是可以渗透进来,只不过要付出些代价。王龁对今天的成果十分满意,他将邑民们打发回去休息,明天继续。安排好留守的部队后,王龁率领精锐兵团住进了由后卫五大夫安排好的几处邑里中。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熟悉这片区域,安排好兵力。
于是,在双方的默契中,秦赵双方就在这片土地上对峙起来。赵军满足于将秦军限制在远离邯郸的一片无害的区域内,秦军则满足于可以有地方过冬、吃饭,不必在隆冬中露宿、吃炒粟了。
王龁和廉颇均向各自的首都报告了战场的动向。王龁的报告是,秦军已经占领武安皮牢。廉颇的报告是,秦军已被阻于五氏城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往的记忆渐渐回到王龁的脑海中。他想起这里就是十年前,他跟随着胡阳曾经到达的地方,不同的是,当时,他们的阵地在这条防线的北侧,与赵军的防线大致相当。
经过侦察,赵军大约有一万多人,与秦军大致相当,但在两座坚固的城池作为依托,又靠近邯郸,随时可以增援。而自己远离后方,哪怕上党也远在三五百里之外,而且上党就是一座空城,徒有其名。
经过几天的巡查,王龁也大致了解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在洺水从东南流折向东北流形成的一片三角区域内。南边是一座半高不高的山,廉颇的指挥所曾经设在这里。翻过这片山地,山那边还有一处较大的聚邑,粮食不多,主要是冶铁!这让王龁十分兴奋。
自从上次跟着胡阳到达武安,亲眼目睹了武安境内大量的冶铁作坊,王龁就起了意,如果自己能够拥有不竭的铁农具那该多么美好!这次筑垒十分顺利,除了赵军没有出来干扰外,邑民们拥有铁制的农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用木耒,先要用水浇地,然后再挖,耗时费力。用铁锸就不同了,直接往下挖,土就如同豆腐般被切了出来!
他让一名公乘,专门负责打制和运输铁器,告诉他们可以用盐来交换!
又过了几天,公乘报告说,他打听到从这里有前往上党的商业通道,过去这条道路十分繁忙,但战事一起,商路已经断了好几年。王龁当即让他恢复起这条商道,并向咸阳报告,同时告知了王陵和皮绾。于是每隔几天就有一乘车,沿洺水而上,把铁器送往黎城;王陵派人在黎城用盐进行交易,再各自返回。
从邯郸往洛阳的道路,使者一趟趟往来,从洛阳往咸阳的道路上,不时可见驰马飞奔的骑手。王龁的报告一天天经上党、河东,报往咸阳,皮绾督率万名刑徒,整修着从安邑到上党、安邑到垣城,以及上党各县之间的道路。王陵则督率一万士卒在长子、屯留、路城、襄垣整修田园、宅院,按秦制重新规整、开挖沟渠、阡陌,烧荒垦地。断绝了人烟的上党又重新出现了生机。
铜鍉、涅氏、黎城以及少水诸城,王陵派出士兵,向他们征收赋税。与秦国十月过新年不同,这些地方还是正月过新年;由于王陵还没有推行秦法,这些城池的邑民几乎没有意识到政权的更迭,仍按往年惯例,缴纳了当年的赋税。
虽然有十来个城池的赋税,但这些城池人口不多,耕地也少,缴纳上来的粮食并不多,大约也就够两万人吃半年的。皮绾一面修路,一面派人往这里运盐,盐比粮食价值高,一石盐一般可以换到三石多粮,在河东以盐易粮的战略下,一石盐也可以换二石粮。王陵命人各城粜盐籴粮,公道买卖,也收购了不少粮食。河东又送来种子,大约今年春天的播种不成问题。
几经讨价还价,赵郝终于完成了和议,赵国献六城,秦国退兵。只不过,所献的六城,不是苏厉提出的那六座无关紧要的城池,而是位于太原、武安的城池。秦国要用和约,将作战的成果固定下来。作为和约的一部分,秦王派一名公子到邯郸为质,而赵国派平原君到咸阳会盟!
由于秦王只有太子一个儿子,遂决定由太子之子公子异人入邯郸为质。十二月中,公子异人踏上通往邯郸的道路……
雨轩阁读书网
当赵军的两个营集中打击秦军一个营时,南山顶上出现了漫山遍野的秦军,他们手执长戟,不成行列,呐喊着从山上冲下来。
在山地,方阵笨重的弱点暴露无余,而灵活的散兵反而能发挥较高的能动性。特别是秦军派出的奇兵高达五千人,是赵军的五倍,再勇猛的作战也无法抵消数量上的劣势。首先是上山袭击秦军方阵侧翼的赵军被击溃,然后涉及到与秦军方阵对峙的赵军方阵。在依托营垒进行了一段时间抵抗后,赵军在洺水南岸的两个营被彻底击溃。由于洺水南岸的地形相对独立,后方的增援部队难以过河,而北岸的部队被秦军牵制,根本无法动弹,更北面的两个营由于地域狭小,无法投入战斗,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洺水两岸的作战,完全使不上劲。
在击溃了洺水南岸的赵军后,秦军立即跟随败军渡过洺水。洺水这边就是赵军的指挥所,五千散兵拥上山头,山后的确有两千人的预备队,但其中一千人已经被下令准备过河增援洺水南岸的部队(但没来得及),正在运动中,另一支匆匆忙忙地往山上爬,还未来得及整好队形,就被散兵包围上来。一阵箭雨之后,山头的赵军死伤过半。
这个营争取到时间,让廉颇撤下山去,指挥洺水北岸残余部队依次撤退。王龁由于主力还没有上来,自己的突击集团损失也很大,没有过度追击,只让一个营缀在赵军三五里外,以为警戒;其余各部占领防御阵地,稳固地控制谷口,掩护大部队通过。
出了狭谷口,是一片喇叭口形的坡地,下坡后是大片的田园,无数的溪流、湖泊点缀其间。王龁心里一松,终于闯出来了。
由于之前从没有到过此地,王龁也无法确定各部的部署,过来一个营就让他们占领附近的邑里,加强警戒。到晚上,终于把三十个营给安排完了。
赵军在皮牢被击败后,立即沿着洺水向北撤退,大约退了三十多里,过了一条河流,进入一座城邑中。追踪的秦军见这里守备森严,不敢过于靠近,派人报告王龁。王龁过来,果然见这里以城池为中心,沿河流构建了完善的防御阵地。王龁只得将这个营撤回十里,在一处聚邑中安营。
最早突击的十个营的散兵,就在赵军留下的营地中休息,为伤员裹伤。为了快速突破谷口,这支部队冲得很猛,损失很大,几乎有上千人受伤,重伤二三百人。王龁打算明天就让这一千人退回上党。
第二天,全军集合,王龁重新指定了各营的防御地域,率领前军继续向前进发。由于这里是相对平坦的田野,而且距离赵军城池较近,王龁率领的前军由五千人的方阵组成。前进十余里,看见前面的许多邑里中,赵军纷纷撤出。王龁催促部队加快速度,追踪着撤退的赵军直到那座城邑之下。
眼前这座城池规模不小,足有三里见方,高大坚固。城南一条小溪流过,注入不远处的洺水。城外设有营垒,与城池形成呼应。十里之外还有一处高大的城池,规模与眼前这座相仿,城外也有营垒。
王龁分出去几个营,清理赵军遗留下的聚邑,并加以占领。自己勒兵于要道上。同时派出军使,让各营征发劳力出来筑垒!
在赵军眼皮底下筑垒,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而且王龁要求筑垒的距离就在距离河边不过百步的地方,那里距离对方的营垒也不过一里,这相当于将营垒筑到对方的脸上。
王龁将五千精锐部队控制在河边,亲自掩护筑垒。大批邑民在秦军士兵的驱赶下,拿着农具赶到,就在王龁他们的脚下开始挖壕沟,挖出来的土就堆在沟沿上,由另外的人一层层夯筑成营壁。各处征发来的邑民很多,赵军又并未出来干扰,筑垒工作完成得十分顺利,只一个时辰,两处聚邑之间长约千步的营垒就筑好了。王龁随即转移兵力,前往下一个地域筑垒。
整整一天的时间,就在赵军的监视下,秦军完成了整个地域的筑垒工作,壁垒总长达到十余里。这些壁垒是间断的,只防卫着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赵军想要进攻,总是可以渗透进来,只不过要付出些代价。王龁对今天的成果十分满意,他将邑民们打发回去休息,明天继续。安排好留守的部队后,王龁率领精锐兵团住进了由后卫五大夫安排好的几处邑里中。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熟悉这片区域,安排好兵力。
于是,在双方的默契中,秦赵双方就在这片土地上对峙起来。赵军满足于将秦军限制在远离邯郸的一片无害的区域内,秦军则满足于可以有地方过冬、吃饭,不必在隆冬中露宿、吃炒粟了。
王龁和廉颇均向各自的首都报告了战场的动向。王龁的报告是,秦军已经占领武安皮牢。廉颇的报告是,秦军已被阻于五氏城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往的记忆渐渐回到王龁的脑海中。他想起这里就是十年前,他跟随着胡阳曾经到达的地方,不同的是,当时,他们的阵地在这条防线的北侧,与赵军的防线大致相当。
经过侦察,赵军大约有一万多人,与秦军大致相当,但在两座坚固的城池作为依托,又靠近邯郸,随时可以增援。而自己远离后方,哪怕上党也远在三五百里之外,而且上党就是一座空城,徒有其名。
经过几天的巡查,王龁也大致了解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在洺水从东南流折向东北流形成的一片三角区域内。南边是一座半高不高的山,廉颇的指挥所曾经设在这里。翻过这片山地,山那边还有一处较大的聚邑,粮食不多,主要是冶铁!这让王龁十分兴奋。
自从上次跟着胡阳到达武安,亲眼目睹了武安境内大量的冶铁作坊,王龁就起了意,如果自己能够拥有不竭的铁农具那该多么美好!这次筑垒十分顺利,除了赵军没有出来干扰外,邑民们拥有铁制的农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用木耒,先要用水浇地,然后再挖,耗时费力。用铁锸就不同了,直接往下挖,土就如同豆腐般被切了出来!
他让一名公乘,专门负责打制和运输铁器,告诉他们可以用盐来交换!
又过了几天,公乘报告说,他打听到从这里有前往上党的商业通道,过去这条道路十分繁忙,但战事一起,商路已经断了好几年。王龁当即让他恢复起这条商道,并向咸阳报告,同时告知了王陵和皮绾。于是每隔几天就有一乘车,沿洺水而上,把铁器送往黎城;王陵派人在黎城用盐进行交易,再各自返回。
从邯郸往洛阳的道路,使者一趟趟往来,从洛阳往咸阳的道路上,不时可见驰马飞奔的骑手。王龁的报告一天天经上党、河东,报往咸阳,皮绾督率万名刑徒,整修着从安邑到上党、安邑到垣城,以及上党各县之间的道路。王陵则督率一万士卒在长子、屯留、路城、襄垣整修田园、宅院,按秦制重新规整、开挖沟渠、阡陌,烧荒垦地。断绝了人烟的上党又重新出现了生机。
铜鍉、涅氏、黎城以及少水诸城,王陵派出士兵,向他们征收赋税。与秦国十月过新年不同,这些地方还是正月过新年;由于王陵还没有推行秦法,这些城池的邑民几乎没有意识到政权的更迭,仍按往年惯例,缴纳了当年的赋税。
虽然有十来个城池的赋税,但这些城池人口不多,耕地也少,缴纳上来的粮食并不多,大约也就够两万人吃半年的。皮绾一面修路,一面派人往这里运盐,盐比粮食价值高,一石盐一般可以换到三石多粮,在河东以盐易粮的战略下,一石盐也可以换二石粮。王陵命人各城粜盐籴粮,公道买卖,也收购了不少粮食。河东又送来种子,大约今年春天的播种不成问题。
几经讨价还价,赵郝终于完成了和议,赵国献六城,秦国退兵。只不过,所献的六城,不是苏厉提出的那六座无关紧要的城池,而是位于太原、武安的城池。秦国要用和约,将作战的成果固定下来。作为和约的一部分,秦王派一名公子到邯郸为质,而赵国派平原君到咸阳会盟!
由于秦王只有太子一个儿子,遂决定由太子之子公子异人入邯郸为质。十二月中,公子异人踏上通往邯郸的道路……
雨轩阁读书网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