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三牲入城
作者:楚秦一鹤    更新:2024-06-05 23:27
  工先生提出金水河对岸的警戒,这个范围实在太大,难以施行,也就没有再继续讨论下去。
  郭先生犹豫了几次,还是闭嘴不谈那天晚上与虎仲先生相见的事:这种事情过于重大,在座的没有谁能够承担——就算地位最高的孟鲰先生,那也只是专业团队的高级成员,而不是战略团队的成员。
  大体上弄明白了“暗道”的意思后,郭先生大致明白了一场阴谋的可能过程:开始让三牲走明道,这时,任何对三牲的不敬都可能被放大成平民与祭祀者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其实也不复杂,在夜深人静时运输三牲就可以了。当然,走明道轰动效应更强烈,祭祀的影响更大;而走暗道么,那当然总有点暗撮撮的感觉,不那么光明正大。
  中官们起来了,让大家一起到前面准备。这次,不仅没有让城主的四个儿子动手,连别人也没怎么动手,完全就是三位中官在忙活。他们像变戏法一样,从身体各个部位掏出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物件,装饰了整个院子,重点是三间耳房。这一整套布置,可能只有孟鲰先生能够看懂,别人都是一脸茫然。
  把院子布置好了,众人退出来。中官还在门上画了咒符,再三叮嘱不可冲撞。城主打开城东门,并不关闭,三位中官骑马出了城,其他人皆于城门内外等候。
  时间不长,一名中官骑马回来,道:“将至矣,勿要净街!”言毕又匆匆离去。
  郭先生以下四名门客、五名县官员和一名城主赶紧四下散开,确认东门周边的人家都已经入睡,大街上空无一人。
  然后,一支百人队开进城中,并迅速溶入黑夜中,然后是三乘青缦覆盖的安车,每乘车旁,都由一名中官骑马随侍。车到府门前,三名中官先跳下马来,将马拴于门前,自己上前打开仪门,撤掉门槛,三乘安车辘辘地开进府去,仪门随之关闭。
  当车队到达时,众人在孟鲰先生的指引下,皆伏拜于地,不敢抬头。一直听到大门关闭,孟先生才道:“可矣!”抢到门前,把那三骑马牵到马厩中喂养。
  一个人悄无声地出现在郭先生身后,郭先生一惊,回头看时,却是张辄。郭先生大喜过望,道:“张先生何以亲至!君上……”
  张辄道:“君上与魏相同至,自不必臣等随卫,故先至以助郭先生。”
  郭先生激动地连连点头,却说不出话来。张辄道:“百余武士,愿以安置。”
  郭先生赶紧找来城主,让他安排百人的住宿。城主按照约定,把这一百人都安排在城主府四边的民宅中,对城主府形成拱卫之势。等一切安排完毕,天也快亮了。
  张辄让一夜未眠的城主、县官们先去休息,孟鲰先生来了后还没安排住处,郭先生让他和郑安平等先去自己的下处安歇。工先生和乡先生很自觉地散开在道边,只留张辄和郭先生坐在门前。
  张辄直接切入主题,道:“先生于管见虎仲先生,实出意外。先生但言其详。”
  郭先生道:“臣惊走豕三,乃留其室中。盖豕三,鄙贱之人也,何得有力而屠九公子?君上祭祀,其公然入于城中,无人筹策,断不敢为也。是夜,虎仲先生越窗而入矣,遂为吾所留。”
  张辄道:“闻虎仲先生,勇武过人,先生独力擒之,盖难能也。”
  郭先生道:“非吾独力,管令及尉皆与焉。然彼二人皆不识虎仲先生,故不与言也。”
  张辄道:“其状若何?”
  郭先生道:“时间急迫,不敢及他,但请教若何而能毕祭祀也。其言,信陵君若请魏相为相,则无恙矣。得其言也,不敢久留,恐生变也,乃释之而去,便使令、尉二人急报君上。”
  张辄道:“以先生观之,城主识虎仲先生否?”
  郭先生道:“先生果然高士,以臣所见,城主必识,而伪作不识。虽小心掩饰,然震惊之情,焉得尽遮。”
  张辄道:“前者五尸,盖因其战也,浅埋于城后。前日来寻,已尽为所起,不知所终。”
  郭先生道:“盖时日久,亦恐难留。”
  张辄道:“非移穴别葬,尽为起者,此必有所隐也。”
  郭先生道:“可知何人所为?”
  张辄道:“不敢探询城中之人,恐泄其声。已暗嘱曹丞,寻机打探。”
  郭先生道:“若虎仲先生所为……”
  张辄道:“君上入军中,沿途即为所扰。入军之后,刺客竟直入帐中。若非将军,焉得为此!”
  郭先生道:“将军何以为此?”
  张辄道:“奈何魏相为相,则无恙也?”
  郭先生道:“魏公子得贵家欢心,门下三千门客,出入宫闱。其不喜者,其兄乎?其所依者,其将与相乎?”
  张辄道:“龙阳君亦非善类。”
  郭先生道:“王欲借君上之首,尽拔旧贵,而擢新人,其事可期。然其所用者,一将一相,实出意外。芒氏,寄食于魏,非有旧于王,王何亲之任之?魏齐,先王旧臣,素少根基,但以慎勉为用,王焉用耶?龙阳君,以色事人者也,其尤可大用耶?”
  张辄道:“王所用三人,虽出意外,王用之,而竟为所用。王之识人,盖有不可及之者;王之计也,亦伏于千里之外乎!”
  郭先生道:“君上何令?”
  张辄道:“先生所知也,但事涉于王,君上即止之。王用三子,盖诸先生暗计之也。”
  郭先生道:“先生亦何欲也?”
  张辄道:“先生既于管见虎仲,大子想亦不远。先生或能得其踪?”
  郭先生道:“吾时所惑者,乃在日后之祭,勿得差池,安及其余!容祭后侍机而察之。”
  张辄道:“祭祀既毕,诸神归位,其有何机可乘!”
  郭先生道:“先生于祭祀必有所策?”
  张辄摇摇头道:“实难能也!”
  郭先生道:“开疆拓土,本非易事。事有缓急,计有先后。封疆之土,是所急也,所先也。余者当后之。”
  张辄道:“前者亦以战事为先,遂失刺客之情。今复以祭事为先,必失豕三之情。”
  郭先生道:“虽然,若封疆永固,区区一豕三何为?”
  张辄道:“先生之言是也。君上亦此意也,与先生同。”
  郭先生道:“先生恐亦同此意也!”
  张辄道:“心有不甘者,久矣!”
  郭先生道:“孟先生言,祭祀之时,虽五百人未足多也。四河之间,荒原莽莽,虽数十百人伏之,未足显也。本欲尽焚之,然三牲已至,焚之恐动三牲。故请君上,发客五百随行,以彰其德。”
  张辄道:“魏相已于太祝处请神兵二百助祭。其外围三百,君上乃请客为之。今者臣亦与百客至,是四百矣。……君上密遣黑衣者,今何在耶?”
  郭先生道:“现已居逆旅之中,先生其见乎?”
  张辄道:“天色将明,未可见也。明晚或容见。”鸡叫三遍,周围的景致越来越清晰,虽然由于城主的交待,大家并不往这边过来,但整座城池已经醒来。
  城主府侧门打开一条缝,一名中官道:“清水和粟食。”张辄连忙应承下来。郭先生去找城主,张辄到旁边的宅内把值日的先生叫起,备了水瓮,到河边担水。而城主那边也已经吩咐炊粥。
  把这边的事情交待给孟鲰先生,张辄和郭先生回到自己小院中,与郑安平等会合,准备吃过早餐,就开始整顿祭祀的方丘。那座方丘虽然是天然的祭祀场所,但毕竟高低不平,杂草丛生。要变成一个适宜祭祀的方丘,人工修整必不可少。
  这事主要由孟鲰先生主持。早餐后,孟先生带着全城的壮丁都过了桥,大家要用一天的时间,把方丘整修好。
  城主府内也不断有奇葩的要求传出来,要清水,要鲜草;从河里打上来的水不够清,要用缩草过滤;鲜草不够清洁,要用过滤过的清水清洗;清洗过的鲜草一半要斫细了,另一半则要保持原貌;过滤出来的清水要加热,但又不能太热了……张辄本来还想抽空去观察一下豕三住过的房间,但应付这些事让他焦头烂额,连郭先生也被牵扯其中。张辄只带出来一百人,他觉得,要完成这样的活,五百人也不一定够。而且,这一百人多是武士,这种礼仪上的活,通常干不来的!张辄只能强压住心头的烦躁,安慰那些门客。最后只得求助于城主,请城里的女人帮帮忙。
  女人出手,情况果然就不一样了。水也缩得快了,草也洗得净了,斫草也斫得快了。虽然每人只许了一钱,但一天下来,张辄还是掏了一百多钱。
  五名县官相对就比较清闲了。四名武卒决定去溜马,留曹包在城内应付。反正自己什么资源也没有,有事只能叫城主,还不如让他们直接叫城主好了。
  雨轩阁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