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信陵君
作者:楚秦一鹤    更新:2024-06-05 23:25
  郑安平赶到驿站时,那辆四驾马车就拴在大门外。
  郑安平心中一紧,大人物竟然是冲着小小的驿站来的。他进入驿站庭院,远远看见大堂正中坐着一位身材高大的壮汉,长袍皮铠,头戴皮弁,显然是士家子弟。驿吏坐在旁边,身材看上去小了一半。堂正中案上放着一只合好的竹符,这表明,这个驿站的人已经全部被这名壮士征用。凡调兵五名以上,必须合节符,这是自吴起时就传下来的规矩。
  郑安平从怀中抽出节符,按规矩以小跑步登上台阶,大声唱道:“郑安平传驿回馆~,交令~!”
  驿吏抬手,郑安平进门,在驿吏案前跪下,把节捧上。驿吏接过节,转回身,把节捧给那位壮汉。
  壮汉扫了节一眼,抬手示意驿吏收好。对席前的郑安平问道:“尊称?”
  郑安平略侧一侧身,回答说:“郑氏安平。”
  壮汉似乎愣了一愣,在席上躬身道:“原来是郑公子,失礼了!某晋氏鄙。”
  郑安平回礼道:“亡国余人,不敢当将军之称!”
  晋鄙道:“公子午前到大梁通报,至此方回?”
  郑安平回道:“臣出城时已响聚兵鼓,故回东鸿里家中整束,延误交令,请将军责罚!”
  晋鄙抬手道:“如先回驿站交令,再返回整束,反而误事。公子当机立断,足见赤诚。请公子入列。”
  郑安平站起来,退出堂外,站在驿卒之中。隐隐觉得驿卒们的表情都是怪怪的。
  晋鄙道:“少顷信陵君将往长城,与芒卯将军相会。你等武卒且充前驱。”
  听到这话,郑安平心中倒抽一口凉气。信陵君,这是个比魏王还要响亮的名字。
  齐国的孟尝君以养士著称,据称门客三千,来自海内各地,各怀绝技。如此强悍的孟尝君对任何君王都是财富,也是威胁。他在故国齐国长期担任国相,但最终不为齐王所容,在晚年出任魏国国相,最后客死魏国。他死后,门下三千门客何去何从成了大难题:这可是一帮一言不合就要屠城的草莾英雄,才能大,脾气也大。魏王将当时可能才十来岁的二儿子无忌封君,让他收留孟尝君遗留下的门客;而一个小孩子竟把这事办得举重若轻,好像这些无法无天的门客从一开始就是他召募的一样。今年信陵君也不过二十出头,养士已经有些年头了,名气也越来越大。
  能见到信陵君,固然得遂平生;但这一夜还要去长城,而且是前驱?这不是要死的节奏吗!郑安平心里燥热起来,也不知是激动还是恐惧。
  冬日的白昼很短。郑安平回驿站时天还亮着,这么会儿就暗下来。郑安平默默地站在那里,平定气息;刚才微微出汗的身子,热气渐退,慢慢地,寒意升上来;肚子里也咕咕地叫了起来。
  这时,门外远远传来马车声,听声音似乎不下百辆。这让所有的人都挺直了身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家的实力可以用战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时期,一个国家多装备百来辆到几百辆战车。现在我们总在说“战国七雄”,仿佛战国时代只有七个国家,其实不然。准确地说,战国时代,“万乘之国”有七个,也就是说,全中国有七个国家战车总数在一万辆以上。除了这七个万乘之国外,还有一些“五千乘之国”“千乘之国”。这真令人感到日月如梭:想当年武王伐纣时,牧野之战出兵不过四千乘。而今天,五千乘之国根本就不是个角儿,大角们想灭就灭。
  但在万乘之国横行之时,战车早已不是军队的主力了,军队的主力是如郑安平这样的精选步兵。战国七雄虽然都是万乘之国,但谁都没有真的配备一万辆战车这样强大的车兵部队;相反,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车千乘,骑万匹,带甲数十万”这样多兵种联合兵力配备。
  一个国家常备不过千辆战车,这次一下出现了百辆战车,这可了不得。
  晋鄙站起身来,一挥身,率领着驿站里的五个人,向门外走去。他们在门口排好队列时,大道上已经出现了黑压压的车队。正中的战车上树着旗,天暗了,已经看不清上面的图案。这列车阵在即将驶近驿站时,渐渐放缓了速度,最后堪堪停在驿站前。
  一辆车上传来一声号声,战车一辆接一辆从道上向驿站驶来,就如同从茧中抽丝一样,排列得整齐、均匀。不多久,在驿站前围成一个半圆。郑安平清楚地看到,半圆的中央,正是那辆插旗的车,这显然是整个车队的指挥车。车上人的面貌在暗影下十分模糊,身形端正,站在车上,给人一种山一般的安稳感。
  “这就是信陵君吗?”郑安平心中生出一股不真实的激动。
  晋鄙大步向这辆车走去,驿吏不知所措地跟在后面。到了车前,晋鄙大声说:“西门驿卒五名,恭迎君上!”
  驿吏跟在后面,不敢开口,只是打躬。
  信陵君平静地说:“晋将军辛劳!旁边可是驿吏?”
  这次驿吏不能不说话了:“驿吏麻小三,不敢~君上动问!”
  “西门驿军容严整,驿吏治理有方!”
  驿吏大起胆子说:“但听君上差遣,火里水里不~怕!”
  信陵君道:“驿卒由晋将军调遣。”随又转向晋鄙:“在这里打尖?”
  晋鄙躬身道:“诺!”
  车上吹响的两声号声,人们从车上站起,跳下。
  晋鄙转向站在门口纹丝不动的四名驿卒:“到里面搬草料。”又转向驿吏:“打火!”
  每辆车都过来一个人,有的跟着驿卒去后院搬草料,有的跟着驿吏去厨下搬柴禾,似乎任务早就分配好了,并不混乱。
  后院草料其实并不多,七手八脚,几乎搬空了;拿到院前场地上,放在马前面,任由它们啃食。驭手们还在掏出一袋豆饼,洒在草料上。然后静静地握着缰绳,看着马吃草。
  场地中间已经有人点起了多堆火,驿站里的各种食物、各样鼎簋罐盆都被搬出来。驿站西边紧挨着一条小河,大家就在河里打起水,架在火上,开始做饭。
  雨轩阁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