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战车底盘潜力;又见细作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宁海    更新:2024-05-07 14:39
  接下来的实际测试就是按部就班,除了可靠性、火力、防护之外,最受军官们重视的就是通过性能了。
  各个地区的交通条件水平参差不一,有好有坏,一种坦克能在德、法这种西欧老牌工业国的国土上来去自如,说不定就会在东欧的泥泞中艰难挣扎。
  在这一点上大明仍然是属于吃亏的一方,假想的预设作战地域都是不折不扣的烂地——西北是荒漠、丘陵,南洋是丛林、岛屿。
  尤其是荷兰人似乎并不对它的殖民地有多上心,基建水平一言难尽。
  爪哇岛稍好,毕竟殖民地首府巴达维亚在这,而苏门答腊、加里曼丹二岛的许多地方堪称原始。
  可即使是在爪哇岛,许多河流上的桥梁仍旧拉胯,一些梁式桥和刚构桥稍好,通行重量有几十吨,可其余的老旧传统拱桥可能只有几吨。
  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开过去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坦克了。
  这就导致装甲单位会非常郁闷,遇到河流得检查水深,看看能否涉水通过,如果不行,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工兵们过来架设浮桥了。
  综合以上种种,在场众人的意见和看法不一,都在议论纷纷。
  几名军官还因为意见不合而争执了起来,其中一人直接从包中拿出了一份特殊地图,然后以之为依据继续辩驳。
  若有所思的周长风望着那深深的履带辙痕,自顾自地开口道:“我觉得吧,重型战车没必要太顾虑这个。对南洋地区的进攻交由轻型战车和步兵部队就行了,偶尔遇到坚固工事也可以让空军帮忙。”
  在场众人接连将目光投了过来,有人抱胸缓缓道:“这就涉及到取舍之道了……”
  “不对,”周长风打断了他的话,“应该说在这方面如果过于苛求,就是本末倒置。”
  那名中校有些尴尬,但还是很给面子地颔首道:“那不妨听听海军的高论吧。”
  “重型战车本身就不能算是一种常规兵器,它们的生产成本和部署难度都远超一般的战车,而这带来的是它们无与伦比的突破能力,这样的单位,值得在其它方面给予一些让步。”
  “刚刚有不少人抱怨它的运输麻烦、油耗高、环境适应性差,大家觉得这合理么?这些特点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必然结果,甲坚炮利,那些缺点自然就来了。”
  周长风说完以后,一些衷爱钢铁巨兽的军官当即附和。
  “说得好!条理清晰。”
  “的确,有得必有失,既要威猛又要容易伺候…哪有这等美事?”
  “但这‘让步’也是有限度的。”一名干瘦的、戴着圆眼镜的老者缓缓补充了一句话。
  “II-”形符、紫框、蓝底,说明这是辎重兵少将。
  周长风点点头道:“前辈说得对。”
  他想了想,接着补充道:“我听说军器局这两年收到过所谓的超重型战车、陆上巡洋舰的设计草稿和主意,这就是典型的违背了兵器的基本设计原则,一样兵器,即使在设计上不打算以量取胜,而是追求精良,也不该这么极端。”
  之前那名矮胖的中年上校沉吟道:“嗯,至少鄙人觉着我军在战车这类兵器上应该以‘质优’为先,今后可能打仗的地方…运力都是有限的。”
  “我同意。”周长风颔首道。
  “我也赞同。”旁边的严辰武也淡淡道。
  同等运力条件下,自然是单车战力越强越好——比如最多只能向某地投送一百辆装甲车辆,那肯定得千方百计加强这些坦克的战力来增加战术优势。
  而明军的作战地域又决定了每辆坦克不能太重,顶多也就三十吨。
  所以这意味着明军需要一种22-30吨重、装备57-75㎜炮,同时能够抵御目前较为糟糕的情况的装甲。
  大战中期前的主流反坦克炮基本都是37㎜级别,偶尔有47㎜级别,500m穿甲深度不超过50㎜,按照这个标准就足够了,也不可能奢求一辆中型坦克能硬抗罕见的重火力。
  因而,追求车内空间宽敞的话,那就垂直装甲,但重量会加大;如果改用倾斜装甲,可以用更薄的厚度达到相同的防护能力,但车内空间也会变小。
  具体如何权衡,那就得看大明的坦克设计师的本事了。
  除此之外,车载电台、最精致的光学瞄具、最高等级的装甲钢等等全都给整上,因为追求的就是单车战力最大化,造价倒是次要的。
  也可以反过来想,当它能够以一敌二时,只要造价不超过对方的两倍,那就是赚的。
  周长风的臆想很是美好,不过他也清楚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有先见之明的确可以少走弯路,但不意味着可以跳跃式前进。该走的路依然得走,只是走的是直线。
  技术装备的发展是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他知道最关键的是必须给坦克底盘留出的冗余多一些,以便于未来逐步升级。
  像历史上德国人在这方面就吃了亏——兢兢业业的IV号坦克最初的A、B型只有16-18吨、装甲15-20㎜;之后的D、E、F型不断的加厚装甲、换装长管坦克炮,重量增加到22吨;等到巅峰的H型,重量已达25吨。
  因为最初设计时压根没想过会这样发展下去,所以IV号坦克的底盘已经被德国人挖掘到了极限,不堪重负,再无力承载越来越重的改进了。
  显而易见,倘若起初能把底盘重量冗余设计得大一点,为未来的改进留下充足的余量,到时候便可免于大费周章的更换生产线了。
  这也是周长风给自己定下的最小目标——如果大明设计师因为没有料到战争的长久、战争促进坦克的加速发展,而未高瞻远瞩地留下足够的冗余设计,自己千方百计也得使之改变。
  要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可能不在乎,人家同时开十几条生产线都是小意思,但对于汽车工业规模有限的大明来说,一丁点的浪费都是难以接受的。
  日暮西山,白昼即将离去。
  首日的测试就算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还有用于测试可靠性的长距离连续行驶项目、坦克炮实弹打靶、车内成员观察视界是否良好、更换负重轮或负重轮时间等等一系列详细测试。
  试验场东南边的一处小土坡上,两名百无聊赖的哨兵正在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钢厂那地儿也是危险得很,我堂兄写信讲的,他们那厂前些日子就又出了人命,铁水包没钩稳,刷啦一下就翻了,浇死了下边的俩人,当场就烧成灰了。”
  “啧啧啧,命中一劫啊……不说了,我去方便一下。”
  一名大个子哨兵背着枪走到了被迫,解开裤子放水。
  片刻以后,正当他准备返回时,却瞥见不远处的灌木旁似乎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他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懒得管,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停下脚步,定睛看去。
  好像是个人?
  “喂,姓胡的!这边像是有动静。”
  两名哨兵随即端起了枪,缓步走了过去。
  这儿草木繁茂,田野间的青草约莫能齐小腿肚,如果躲在灌木丛旁边趴伏在地,还真不易察觉。
  还没等他俩靠近,一个身影就颤悠悠地站了起来,边起身边连声道:“二位…二位爷,别开枪。”
  哇擦?还真是个人?
  被吓了一跳的那名大个子哨兵厉声呵斥道:“出来!你在搞什么?!”
  只见这人衣装干练,一身猎户打扮,手里还拎着一支枪。
  “小民是边上的猎户,先前出了山走错了道儿。”
  “你不要命了?搁这来是想吃枪子?赶紧滚!”
  “猎户?你打着的东西呢?”另一名哨兵观察得更细致些,已经觉着有些不对劲了。
  大个子说:“伱究竟会不会打猎?拿着这样的枪还打不着猎物,还不如老老实实用鸟铳。”
  莱州东南就是大泽山,所以试验场旁边便是连绵的山峦丘陵,乡村地区自然是存在一些猎人的。
  但…这家伙衣装看着倒是典型的乡村百姓,但是这手里拿着的猎枪却不然,分明是一支宝成牌的猎枪——这是大明一家枪厂推出的民用猎枪,很受欢迎,它发射.22LR子弹,用于狩猎中小型动物,亦或是用来进行娱乐休闲的射击游戏。
  但一般只有城镇百姓才会买这玩意,乡村地区的猎户为了省钱,往往会让当地铁匠打造自己的猎枪,有的还是古法传承,原汁原味的嘉靖、万历年间的鸟铳;有的则与时俱进,和时代接轨,造的是简单的单打一滑膛枪,发射军用步枪弹,但只能打一发子弹再装一发。
  而且,此人的脸、手倒还挺滑溜白净的。士兵们也多是农村人,这样反常的情况随即引起了两名哨兵的注意。
  “枪丢掉,过来搜搜。”
  虽然哨兵这样命令,但是这猎户并不情愿,磨磨蹭蹭的似乎在纠结什么。
  “赶紧的,你在搞什么鬼?!”
  说着,那大个子哨兵直接迈步上前,试图将之制服,而另一人则在原地持枪戒备。
  然而就在这时,当那猎户把枪从背后取下的时候,冷不零丁举枪就射。
  “砰!砰!”
  两声枪响相隔极近,大个子腹部中弹倒地,“猎户”则是左胳膊挨了一枪。
  哨兵立刻冲上去,反手一枪托就将之砸倒,接着拉栓换弹,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脸,顺带一脚把掉在地上的猎枪给踢远了。
  “你咋滴?!”哨兵扭头望向躺倒在地的同伴,急切道:“有事没?!”
  后者捂着肚子,暗红色的血从指缝间渗出,“还…还好。”
  由于时值黄昏,本就到了快换岗的时候,因而正在走来的另两名哨兵在听到枪声以后便快步赶了过来。
  开了枪、伤了人,此事很快就被上报了。
  中弹的大个子哨兵倒是没啥事,.22LR子弹的威力有限,只是贯穿了一段肠子罢了,切掉一小截再缝合就万事大吉。
  被押走以后的“猎户”面对审讯,起初还一口咬定自己只是猎户,先前开枪伤人并非本意,只是不慎走火。
  次日,天明以后,在事发地周围仔细搜查的士兵们发现了被仓促藏在灌木丛的一个帆布包,里头有照相机、胶卷、小本子之类的玩意。
  证物到手,这下再没费力气,垂头丧气的“猎户”只得从实坦言。
  中午,评估人员们的下榻地,大家正三三两两的出了院子,准备去吃饭。
  “果不其然有探子啊。”
  “呵,细作抓到以后必杀头。”
  “这下好了,中止测试,排查三日。”
  根据审讯,这“猎户”其实就是莱州府本地人,受沙俄特工收买入伙,学会了一系列间諜技能,这次得知莱州试验场有大动作,于是奉命渗透偷拍。
  在这上百平方公里的广袤地方,他找到了一处管得松的地方成果溜了进去,然而返回时却找不到来路了,只能另择它路,结果被发现了。
  同时依照他的供述,虽然一直只是单线联络,然而肯定还有其他人也在干着相同的事,于是试验场选择暂停测试,等待外缉事厂派来的一个小组进行排查。
  因而接下来的几天都不安生,时常能看到大马金刀的外厂特工们在到处奔走,亦或是将一帮子人带走挨个问话。
  而周长风也受到了特殊照顾,几次三番被带走问话,不过鉴于他爹就是因与沙俄边境战争而亡,如今又和沈瑜关系不错,特工们也没再为难他。
  在鸡飞狗跳了三天以后,六、七名有嫌疑的人被特工们带走了,后续测试这才得以继续进行。
  除去两种重型坦克之外,燕京迅捷汽车公司出产的试制三轴十轮重型卡车也接受了完整的测试。
  这种前轴为单轮、后两轴为双轮的重型卡车称得上是呕心沥血之作,说实话对于汽车工业薄弱、积淀寥寥的大明来说,自研重型卡车难度不小,但硬性刚需摆在这,最后也只能勉为其难了。
  “这载重多少?十吨?”周长风想到了自己在西班牙见到的紅鷹军团装备的布辛NAG900重卡,它能装载一辆九吨重的II号坦克。
  “稍小些,九吨,十吨是极限。”厂家的人如是答复道。
  兴致勃勃的罗符拿了快帆布往地上一铺,蹲下以后便探头查看起这车的驱动桥了,他问道:“引擎出力能维持不?”
  “我们试出来的结论是最好限制在一百匹为佳,长期按一百一十匹来跑容易短寿。”
  “后两轴驱动?”
  “那是自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