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万花丛中一点绿
作者:宅在家里睡大觉    更新:2024-05-04 17:48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秦明走下马车,朝着秦大摆了摆手说道:
  “阿大,你们先回府休息吧,今天这朝会估计不会太早结束,等过到了巳时再过来接我就行。”
  秦大笑容满面的说道:
  “公子,今天可是您第一次上朝,小的们还是在这里等您吧。您放心去朝廷商议国事,不用顾念我们。”
  秦明伸手拍了拍秦大的肩膀说道:
  “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不过你们还是听我的先回去吧,养足精神才能更好的保护我。”
  秦大和子鼠闻言心里很是感动,两人对视了一眼,朝秦明抱拳道:
  “诺。”
  秦明点了点头,这才朝朱雀门那边的人群走去。
  只是当秦明走到人群附近时,几乎所有的朝臣都纷纷望向了他,很多朝臣眼里都露出了疑惑之色。
  不明白这个六品的小官,这个时候来这里作甚。
  离着朝臣们近了,秦明也发现了问题,因为在场百多号人,除了他身穿着一身绿色官服外,其他大臣要么是绯色官服,要么是紫色官服。
  就没有一个绿色的?
  【这是弄啥咧?万花丛中一点绿?这TN搞什么鬼?】
  正在秦明愣神之际,一个身穿绯色官服的中年人,走到秦明面前,朝秦明拱了拱手,然后疑惑道:
  “秦县男?”
  秦明定睛一看,原来是上元节在自家门口打听烟花的工部左侍郎郑和,于是赶忙回礼道:
  “下官见过郑侍郎。”
  郑和确定来人是秦明后,凑到他跟前,小声道:
  “县男这么早来朱雀门,该不会是要参加朝会吧?难道县男不知朝廷规定正五品以上才能参加朝会吗?”
  秦明闻言苦笑了一下,终于明白为何周围的朝臣没有一个穿绿色官服的了,原来这朝会只有自己一个是五品以下的官职。
  想到这里秦明不由有些气恼,好你个李二,既然要小爷上朝,当初就不能给个五品以上的官职吗?
  这万花丛中一点绿,是几个意思?生怕小爷在朝会上不够显眼吗?
  “下官之所以参加朝会,是陛下的意思,往后每逢初一十五,下官都会来的。”
  郑和闻言点了点头,道:
  “原来如此。”
  正在此时,武将中有几人快步走到了秦明这里,其中一个脸色微黄的美髯汉子走到秦明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欣喜道:
  “贤侄,没想到你也来上朝了?”
  秦明笑着朝来人行礼道:
  “见过秦伯伯。”
  两人还没来的及寒暄,便有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
  “哈哈,贤侄,可算是又见面了,一会儿下朝之后,说什么也要跟叔叔回府喝几杯,这些日子可把我憋坏了!”
  秦明一听声音,便知道是顶天立地来了,于是笑着行了一礼道:
  “见过薛叔叔,听您的意思,手上的伤是不是已经全好了?”
  薛万彻笑着拍了拍秦明的肩膀道:
  “全靠贤侄妙手回春,所以今天这顿酒,叔叔是一定要请的。”
  这时又有一个声音响起,是河间郡王李孝恭。
  “谁要请喝酒啊?”
  “见过李伯伯。”
  不一会儿的功夫,秦明便被一众武将们围了起来。
  朱雀门前许多大臣们见状,纷纷猜测秦明的身份,不知道这个绿袍小官,到底是什么来历,怎么就能认识这么多朝中重臣。
  秦明和一众大臣寒暄了一会儿,便听朱雀门那传来了,太监尖利的嗓音。
  一众武将闻言笑着朝秦明摆了摆手,说道:
  “贤侄,咱们先进宫,等下朝后再续!”
  秦明点了点头。
  接着秦明便尾随在一众文臣武将的身后,进了朱雀门。
  半晌之后,
  秦明便跟在一群人身后,进了气势恢宏的太极殿。
  由于现在还是冬季,天色还很暗。可此时的太极殿内却灯火通明。
  几十根粗大的烛火,将整座大殿照的如同白昼。
  秦明被小太监引到了,文官末尾的位置站定。
  这才认真的打量起了太极殿内的布局。
  望着自己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这里距离玉阶少说也有四五十米。
  这么远的距离,自己往后就算是偷个懒,估计也没人能够看到,想到这里秦明心里没来由的开心了起来。
  少顷,随着玉阶上无舌公公的一句,陛下驾到。
  一众朝臣纷纷行礼拜道:
  “臣等参见陛下。”
  李二缓缓的走上玉阶,眼神在一众朝臣中扫过,当看到吊在文官末尾的那一袭绿色官袍时,嘴角微微翘起。
  缓缓的坐在龙椅上后,李二抬了抬手说道:
  “众卿平身。”
  “谢陛下。”
  然后冗长且乏味的朝会便开始了。
  从文官之首的左仆射房玄龄开始,一个个的朝臣先后出班,向李二汇报着各种事宜。
  秦明离得比较远,很多话听得不是很真切,所以没一会儿就昏昏欲睡了!
  秦明这次参加朝会,其实是带着任务的。
  根据前些天众人的商议结果,今天秦明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工部尚书段纶提出要修建水泥路后,向李二请旨修建长蓝水泥路。
  至于路桥司(前文已改正)的设立,还有水泥路的承包等各项提议,会有房相和段尚书上书提议。
  这倒不是说,李二有意让房相和段尚书得到这个功劳。
  主要是现在秦明官职太低,在朝中除了和武将们关系亲密一些,在一众文臣中,一点威望和根基都没有。
  如果由他来提议的话,这些策略很难获得朝中文臣们的支持。
  毕竟这里是朝堂,不是说政策好,就一定能通过,甚至有些事,李二这个皇帝都不好一言而决。
  任何一个决策,必须要有获得大部分朝臣的支持,才能更好的被执行下去。
  当然了李二作为皇帝,也可以独断专行,但一次两次可以,次数太多了。
  朝臣们就会害怕,就会反抗,皇帝最终会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隋炀帝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李二对于这点心知肚明,所以他才会选择让房玄龄和段纶上表提议此事。
  当然了,如此一来,秦明也会错失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向来是赏罚分明的李二,心里自然清楚,如果此事能成,秦明是首功,所以他也想到了补偿秦明的办法!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