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保
作者:解衣唱大风 更新:2024-06-04 21:17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第四章自保
儿时的记忆虽然模糊,但多少总会有些印象,哥哥刚刚登基时处处被人拿捏、康妃母女险些葬身火海等种种凶险庆贞帝是知道的——不止知道,简直深刻得像是刻在骨头缝里。这当然不是因为少年皇帝自幼就聪慧超群,而是孟先生一次又一次孜孜不倦教诲强化的结果。不过,在孟良卿嘴里,拿捏皇兄的主角由那帮外廷重臣悄然换成了宫里的内侍——王安是伺候太皇帝的人,太皇帝驾崩,担心自己的权势旁落,于是想方设法谋害新帝,再扶植一个旁枝的娃娃藩王继承大统,自己不就可以继续一手遮天了么?再加上阉人们本身就都是前世没做好事今生遭了天谴的家伙,鲜有什么好东西,做出这等事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这逻辑,严密得简直就像一加一等于二般的无懈可击!
如今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皇兄对李世忠的信任和依靠尽人皆知,外廷也有他很多爪牙——当然,正人君子同样大有人在。据孟先生说,那李世忠叫人弄了一本《点将录》,模仿《水浒传》,把一百零八名绝不与阉党同流合污的忠臣一一对号入座,这些人中有几人已被迫害致死、有些被论罪下狱或罢官为民,但在朝中坚持与竖阉抗争的还有不少,这些人便是大明真正的栋梁之才啊!孟先生誊抄的《点将录》就在自己怀里揣着,等坐稳了这把龙椅,一定要按图索骥重用他们。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确保自身的安全,否则,一切都是白扯——那种大逆的念头王安有过,李世忠能没有么?更何况,他的势力比当年的王安可大得多了!其中最关键的当然是寝食二事。幸而解决起来倒比较简单:庆贞帝登基的第二天便以吃着顺口,用起来顺手的理由,把诚王府的茶膳房厨工们和一众侍卫调进大内。
这事,出奇的顺利。
正是因为太过顺利,事情反而显得有些诡异了——王府的厨子和侍卫们并不都是净过身的!换做其他任何时候,新君如此任性胡来,外廷那帮成天把礼仪祖制挂在嘴边的家伙们不吵吵得沸反盈天才怪:多好的给小皇帝来个下马威的机会啊!而偏偏这次,所有人竟都对此视而不见了……沾沾自喜的庆贞帝当然想不到孟家兄弟事先已做好了勾兑,叫新君草木皆兵本就是他们的第一步棋、至于李世忠和其外廷的一干势力,明知此举是庆贞帝极度不信任的表现,但为了避嫌,也都同样选择了沉默。
这是李公公他们失算的第一步——礼仪和祖制是绝好的理由,假使有人能拿这两个冠冕堂皇的挡箭牌阻止,假以时日,新帝提心吊胆的过上一阵子,待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并非被灌输的那般危机四伏,或许多多少少能改变一些已基本固化的认知。
养心殿里阴冷得瘆人。
被庆贞帝再次传进宫里的孟良卿规规矩矩地垂首立着,等着圣天子开口。圣天子登基的次日便要叫孟先生入阁,被他以兄弟二人同在内阁必遭朝野非议的理由坚拒了,只要了个侍读学士的差遣,方便随时进宫。王府长史是正五品,由吏部选官;侍读学士为从五品,属于翰林院的官职。不过孟良卿本就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被吏部选中送去诚王府,现下诚王继了大统,换个名正言顺的头衔继续做帝师,官秩还降了半格,没人能说啥。不仅没人会说啥,谁都知道这位是帝师,哪怕没有哥哥做首辅这层关系,即便是一二品大员,哪个又敢有丝毫不敬?这件事叫庆贞帝再次大大感叹了一番孟先生的高风亮节,却不知自己已全然陷入一张早就编织好的无形网罗中。
孟良卿心里很清楚,庆贞帝其实知道此时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但圣天子毕竟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一直被教导什么“天理大义”,内心还没有被肮脏污浊凶险四伏的环境磨砺得铁石般冷酷粗糙,因此,急需在最信任的师长那里得到推一把的助力。这也正是孟良卿最该做、也迫切想要做的事。不过,此刻他还是要装糊涂,要等圣天子自己开口——这种事,做成了固然一战定乾坤、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隐患,一旦未来圣天子反悔,不只自己,整个孟氏家族灰飞烟灭死无葬身之地绝非杞人忧天!必须把握好尺度,多一分少一分都是万丈深渊。
“先生,朕不忍心啊……”少年皇帝终于忍不住,悄声说了一句。
“万岁恕罪。臣愚钝,不知万岁何出此言?”孟良卿一本正经地躬身应道。
“那个……那个……”少年天子犹豫了好一会,终于下了决心,“先帝有两位嫔妃有妊……”声音细得几不可闻。
“啊!”孟良卿装作大吃一惊,脸上呈现出一片震惊之色,趋前一步小声疾道:“万岁危矣!”
庆贞帝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不过内心还是在挣扎:“话虽如此,朕已经继了大统,即便她们诞下的是龙子,长大成人也总要十几年以后了。那时……”
“万岁!”孟良卿立刻打断小皇帝的自说自话,“万岁莫忘了东汉‘十常侍之乱’故事。少帝(刘辩)与献帝(刘协)又岂有相杀之意?然外戚权宦相争,裹挟之下身不由己,大汉江山终毁于一旦。殷鉴不远,臣伏乞万岁务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说着话伏下身去,咚咚咚地磕了几个响头。
“先生快起来说话!”庆贞帝连忙起身相搀,同时自我解脱般补了一句,“唉,皇兄也曾这么说。”
李世忠始终防贼一样防着外廷的官员们,他们大多知道宫里有两位娘娘有喜,但先皇的遗言孟良卿等人则完全不知道,听小皇帝如此说,心里不禁长出了一口气:这就好办了。当即爬起来双挑大指赞道:“先皇深明大义,真不愧我大明一代明君!万岁,臣曾言:‘生于帝王家,当谋天下事,为了万千庶黎,有些感情、有些人,都是必须牺牲的。’万岁莫辜负了先皇的殷殷之期,更当以国为重。”
“可是,可是……朕真的不忍心啊!从小皇兄就最疼爱朕,再怎么说,也是皇兄的亲骨肉……找个地方把他们养起来,嗯,哪怕是隐姓埋名,朕保他们母子几人一世衣食无忧总可以吧!难道,这也不行吗?”
“万岁,人无伤虎心,虎有吃人意。不需要等十几年,甚至都不需要是先皇的嫡亲血脉,只要留下一丝可乘之机,难免就会有宵小趁机作乱——随便哪里抱来个娃娃,一口咬定……那便是天大的祸乱啊!万岁,刘项反秦之初,拥立的是楚怀王吧?待其做大,试问怀王在哪里?即便是国朝定鼎,也曾有过类似的传言……”孟良卿步步紧逼。
庆贞帝陡然一惊,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知道,孟良卿嘴里的“传言”,本就是太祖朱元璋曾亲手做下的事情:元末白莲教首韩山童起义失败就戮,刘福通拥其子韩林儿为“小明王”继续拉队伍造反。太祖爷本是刘福通部将,刘福通被张士诚所杀后,太祖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将韩林儿接至自己军营,继而打着小明王的旗号顺利接管了起义军的大部。待到大事底定,便叫廖永忠将韩林儿溺死,自己登基称帝。图大业者杀人须不眨眼,牌坊更要树立得光芒万丈——为了表示不忘明教初心,国号便定为明!
见到朝夕相伴的小皇帝脸上露出这副表情,孟良卿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发动了最后一击:“万岁,倘留后患……万岁莫忘记,当年唐太宗可是将李建成、李元吉几家老老少少屠得干干净净鸡犬不留的!臣不识时务断做不得魏徵固死不足惜,百千藩王可都是太祖血脉!臣亦曾言,‘小不忍则乱大谋’。臣愚钝,冒死斗胆而谏:万岁百年之后,何以对先皇、何以对太祖哉!”到底是老狐狸,为了表现自己的“忠”,顺带着还阴了魏徵一道。
“唉。”庆贞帝重重地叹了口气,颓然道,“先生教训的是。”
次日,宫里传出消息:先帝的两名嫔妃哀思过度,自愿以身相殉。
清流们纷纷上书,大赞二位娘娘深明大义节烈无双,要求圣天子旌表其族。一个个正义凛然的嘴脸上实在藏不住喜悦,他们知道:至此,自己的“拥戴之功”算是到手了——尽管现在圣天子还浑然不知,但不久后就会通过各种途径看到自己在帝国“生死存亡之际”“铁肩担道义”的壮举、自己的名字,史书上也会被大书一笔!
李世忠一派依然选择了沉默。确实不能怪他们:一则这确是先帝遗诏;二则这件事实在太过敏感,哪个敢出头,一顶“不臣之心”的帽子是断断摘不掉的;第三,摆明了立场直接威胁新天子?任谁也没这么大胆子。
两个有妊的嫔妃“自愿”殉先帝而去的真相,外廷百官或许并非人人皆知,但在宫里则是公开的秘密。终于有人坐不住了。
康妃。
按照身份地位来讲,康妃真的可以算个苦命人。从太子选侍熬到太子登基,根据母以子贵的普遍规律,皇子虽不是嫡出,就算不能封后,一个皇贵妃的名头总跑不掉吧?不成想老公是个短命鬼,当皇帝一个月,那把龙椅还没在屁股底下坐热乎就两腿一蹬殡天而去了!好吧,一手拉扯大的孩子继了大统,好日子该来了吧?才怪!孩子很好,但年龄太小,性格也实在有些懦弱——母子感情没话说,可终归不敢跟外廷那帮家伙来横的,眼睁睁看着自己和闺女被赶去冷宫,还被人暗算险些葬身火海,到最后也只能做出表面上的妥协。这些年,日子虽然过得还算衣食无忧,心里那个疙瘩却渐渐成了死结:抚养圣上长大的养母只有一个妃子的名号,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啊!所有人都成天把忠孝节义挂在嘴边,临到自己头上,忠在哪里、孝又在哪里呢?
本来已经死了心,反正有吃有喝,就这么打发日子呗,没想到,短短几年,这个皇上也崩了!
新皇帝小时候自己也带过一两年,可康妃知道,他的感情跟自己并不怎么好。生下闺女,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拉扯三个娃,他就被庄妃领走了。夫君对自己的感情比对庄妃深得多,庄妃当然心里明镜一样,偶尔碰到都会甩几句闲腔,她养大的孩子平日里会被教导些啥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
两个嫔妃被悬梁自尽,充分说明了新皇帝的绝情和决心。联想到自己坎坷多舛的命运和女儿的生死,康妃决定要做些什么,为自己娘俩求得一线生机。
康妃不怎么识字。好吧,即便识字,治国理政方面也不可能帮新皇帝出什么谋划什么策——后宫干政是大忌,可不能主动把脖子往绞索套里面钻呢。送吃食?也别想了!新皇帝把原来王府的厨子都带了来,摆明了是不信任宫里的茶膳房,还送吃食?就算不被倒进阴沟里,万一圣上有甚头痛脑热,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还是送美女吧。
年轻人血气方刚,肯定会动心。只要有一个能讨得圣上欢心,自己这下半辈子就能图个安稳了!
康妃把身边的宫女全叫了过来自己亲自挑。本就是过来人,给皇家选嫔妃的流程康妃亲身经历过:先是看相貌身材,然后就是考校礼仪谈吐应对,再然后是脱了衣服察看是否有胎记或皮肤病啊体味什么的、最后看睡相——别梦里来一套六合拳把圣上捶个五眼青*……经过康妃严格把关层层淘汰,终于挑出四名佼佼者,耳提面命了好久,直到觉得教导得万无一失,派人唤来李世忠,叫他把四位姑娘给新皇帝送过去。
然后,就铸成大错,不仅自己差点把性命搭上,还在史书上被人抹黑得一塌糊涂。
*这套流程是真的。先是宫里海选,最后一关是由朝廷重臣勋贵们把入选的姑娘们领回家交给老娘太太,由这群朝廷命妇跟她们生活几天最后把关。<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儿时的记忆虽然模糊,但多少总会有些印象,哥哥刚刚登基时处处被人拿捏、康妃母女险些葬身火海等种种凶险庆贞帝是知道的——不止知道,简直深刻得像是刻在骨头缝里。这当然不是因为少年皇帝自幼就聪慧超群,而是孟先生一次又一次孜孜不倦教诲强化的结果。不过,在孟良卿嘴里,拿捏皇兄的主角由那帮外廷重臣悄然换成了宫里的内侍——王安是伺候太皇帝的人,太皇帝驾崩,担心自己的权势旁落,于是想方设法谋害新帝,再扶植一个旁枝的娃娃藩王继承大统,自己不就可以继续一手遮天了么?再加上阉人们本身就都是前世没做好事今生遭了天谴的家伙,鲜有什么好东西,做出这等事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这逻辑,严密得简直就像一加一等于二般的无懈可击!
如今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皇兄对李世忠的信任和依靠尽人皆知,外廷也有他很多爪牙——当然,正人君子同样大有人在。据孟先生说,那李世忠叫人弄了一本《点将录》,模仿《水浒传》,把一百零八名绝不与阉党同流合污的忠臣一一对号入座,这些人中有几人已被迫害致死、有些被论罪下狱或罢官为民,但在朝中坚持与竖阉抗争的还有不少,这些人便是大明真正的栋梁之才啊!孟先生誊抄的《点将录》就在自己怀里揣着,等坐稳了这把龙椅,一定要按图索骥重用他们。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确保自身的安全,否则,一切都是白扯——那种大逆的念头王安有过,李世忠能没有么?更何况,他的势力比当年的王安可大得多了!其中最关键的当然是寝食二事。幸而解决起来倒比较简单:庆贞帝登基的第二天便以吃着顺口,用起来顺手的理由,把诚王府的茶膳房厨工们和一众侍卫调进大内。
这事,出奇的顺利。
正是因为太过顺利,事情反而显得有些诡异了——王府的厨子和侍卫们并不都是净过身的!换做其他任何时候,新君如此任性胡来,外廷那帮成天把礼仪祖制挂在嘴边的家伙们不吵吵得沸反盈天才怪:多好的给小皇帝来个下马威的机会啊!而偏偏这次,所有人竟都对此视而不见了……沾沾自喜的庆贞帝当然想不到孟家兄弟事先已做好了勾兑,叫新君草木皆兵本就是他们的第一步棋、至于李世忠和其外廷的一干势力,明知此举是庆贞帝极度不信任的表现,但为了避嫌,也都同样选择了沉默。
这是李公公他们失算的第一步——礼仪和祖制是绝好的理由,假使有人能拿这两个冠冕堂皇的挡箭牌阻止,假以时日,新帝提心吊胆的过上一阵子,待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并非被灌输的那般危机四伏,或许多多少少能改变一些已基本固化的认知。
养心殿里阴冷得瘆人。
被庆贞帝再次传进宫里的孟良卿规规矩矩地垂首立着,等着圣天子开口。圣天子登基的次日便要叫孟先生入阁,被他以兄弟二人同在内阁必遭朝野非议的理由坚拒了,只要了个侍读学士的差遣,方便随时进宫。王府长史是正五品,由吏部选官;侍读学士为从五品,属于翰林院的官职。不过孟良卿本就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被吏部选中送去诚王府,现下诚王继了大统,换个名正言顺的头衔继续做帝师,官秩还降了半格,没人能说啥。不仅没人会说啥,谁都知道这位是帝师,哪怕没有哥哥做首辅这层关系,即便是一二品大员,哪个又敢有丝毫不敬?这件事叫庆贞帝再次大大感叹了一番孟先生的高风亮节,却不知自己已全然陷入一张早就编织好的无形网罗中。
孟良卿心里很清楚,庆贞帝其实知道此时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但圣天子毕竟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一直被教导什么“天理大义”,内心还没有被肮脏污浊凶险四伏的环境磨砺得铁石般冷酷粗糙,因此,急需在最信任的师长那里得到推一把的助力。这也正是孟良卿最该做、也迫切想要做的事。不过,此刻他还是要装糊涂,要等圣天子自己开口——这种事,做成了固然一战定乾坤、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隐患,一旦未来圣天子反悔,不只自己,整个孟氏家族灰飞烟灭死无葬身之地绝非杞人忧天!必须把握好尺度,多一分少一分都是万丈深渊。
“先生,朕不忍心啊……”少年皇帝终于忍不住,悄声说了一句。
“万岁恕罪。臣愚钝,不知万岁何出此言?”孟良卿一本正经地躬身应道。
“那个……那个……”少年天子犹豫了好一会,终于下了决心,“先帝有两位嫔妃有妊……”声音细得几不可闻。
“啊!”孟良卿装作大吃一惊,脸上呈现出一片震惊之色,趋前一步小声疾道:“万岁危矣!”
庆贞帝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不过内心还是在挣扎:“话虽如此,朕已经继了大统,即便她们诞下的是龙子,长大成人也总要十几年以后了。那时……”
“万岁!”孟良卿立刻打断小皇帝的自说自话,“万岁莫忘了东汉‘十常侍之乱’故事。少帝(刘辩)与献帝(刘协)又岂有相杀之意?然外戚权宦相争,裹挟之下身不由己,大汉江山终毁于一旦。殷鉴不远,臣伏乞万岁务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说着话伏下身去,咚咚咚地磕了几个响头。
“先生快起来说话!”庆贞帝连忙起身相搀,同时自我解脱般补了一句,“唉,皇兄也曾这么说。”
李世忠始终防贼一样防着外廷的官员们,他们大多知道宫里有两位娘娘有喜,但先皇的遗言孟良卿等人则完全不知道,听小皇帝如此说,心里不禁长出了一口气:这就好办了。当即爬起来双挑大指赞道:“先皇深明大义,真不愧我大明一代明君!万岁,臣曾言:‘生于帝王家,当谋天下事,为了万千庶黎,有些感情、有些人,都是必须牺牲的。’万岁莫辜负了先皇的殷殷之期,更当以国为重。”
“可是,可是……朕真的不忍心啊!从小皇兄就最疼爱朕,再怎么说,也是皇兄的亲骨肉……找个地方把他们养起来,嗯,哪怕是隐姓埋名,朕保他们母子几人一世衣食无忧总可以吧!难道,这也不行吗?”
“万岁,人无伤虎心,虎有吃人意。不需要等十几年,甚至都不需要是先皇的嫡亲血脉,只要留下一丝可乘之机,难免就会有宵小趁机作乱——随便哪里抱来个娃娃,一口咬定……那便是天大的祸乱啊!万岁,刘项反秦之初,拥立的是楚怀王吧?待其做大,试问怀王在哪里?即便是国朝定鼎,也曾有过类似的传言……”孟良卿步步紧逼。
庆贞帝陡然一惊,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知道,孟良卿嘴里的“传言”,本就是太祖朱元璋曾亲手做下的事情:元末白莲教首韩山童起义失败就戮,刘福通拥其子韩林儿为“小明王”继续拉队伍造反。太祖爷本是刘福通部将,刘福通被张士诚所杀后,太祖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将韩林儿接至自己军营,继而打着小明王的旗号顺利接管了起义军的大部。待到大事底定,便叫廖永忠将韩林儿溺死,自己登基称帝。图大业者杀人须不眨眼,牌坊更要树立得光芒万丈——为了表示不忘明教初心,国号便定为明!
见到朝夕相伴的小皇帝脸上露出这副表情,孟良卿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发动了最后一击:“万岁,倘留后患……万岁莫忘记,当年唐太宗可是将李建成、李元吉几家老老少少屠得干干净净鸡犬不留的!臣不识时务断做不得魏徵固死不足惜,百千藩王可都是太祖血脉!臣亦曾言,‘小不忍则乱大谋’。臣愚钝,冒死斗胆而谏:万岁百年之后,何以对先皇、何以对太祖哉!”到底是老狐狸,为了表现自己的“忠”,顺带着还阴了魏徵一道。
“唉。”庆贞帝重重地叹了口气,颓然道,“先生教训的是。”
次日,宫里传出消息:先帝的两名嫔妃哀思过度,自愿以身相殉。
清流们纷纷上书,大赞二位娘娘深明大义节烈无双,要求圣天子旌表其族。一个个正义凛然的嘴脸上实在藏不住喜悦,他们知道:至此,自己的“拥戴之功”算是到手了——尽管现在圣天子还浑然不知,但不久后就会通过各种途径看到自己在帝国“生死存亡之际”“铁肩担道义”的壮举、自己的名字,史书上也会被大书一笔!
李世忠一派依然选择了沉默。确实不能怪他们:一则这确是先帝遗诏;二则这件事实在太过敏感,哪个敢出头,一顶“不臣之心”的帽子是断断摘不掉的;第三,摆明了立场直接威胁新天子?任谁也没这么大胆子。
两个有妊的嫔妃“自愿”殉先帝而去的真相,外廷百官或许并非人人皆知,但在宫里则是公开的秘密。终于有人坐不住了。
康妃。
按照身份地位来讲,康妃真的可以算个苦命人。从太子选侍熬到太子登基,根据母以子贵的普遍规律,皇子虽不是嫡出,就算不能封后,一个皇贵妃的名头总跑不掉吧?不成想老公是个短命鬼,当皇帝一个月,那把龙椅还没在屁股底下坐热乎就两腿一蹬殡天而去了!好吧,一手拉扯大的孩子继了大统,好日子该来了吧?才怪!孩子很好,但年龄太小,性格也实在有些懦弱——母子感情没话说,可终归不敢跟外廷那帮家伙来横的,眼睁睁看着自己和闺女被赶去冷宫,还被人暗算险些葬身火海,到最后也只能做出表面上的妥协。这些年,日子虽然过得还算衣食无忧,心里那个疙瘩却渐渐成了死结:抚养圣上长大的养母只有一个妃子的名号,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啊!所有人都成天把忠孝节义挂在嘴边,临到自己头上,忠在哪里、孝又在哪里呢?
本来已经死了心,反正有吃有喝,就这么打发日子呗,没想到,短短几年,这个皇上也崩了!
新皇帝小时候自己也带过一两年,可康妃知道,他的感情跟自己并不怎么好。生下闺女,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拉扯三个娃,他就被庄妃领走了。夫君对自己的感情比对庄妃深得多,庄妃当然心里明镜一样,偶尔碰到都会甩几句闲腔,她养大的孩子平日里会被教导些啥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
两个嫔妃被悬梁自尽,充分说明了新皇帝的绝情和决心。联想到自己坎坷多舛的命运和女儿的生死,康妃决定要做些什么,为自己娘俩求得一线生机。
康妃不怎么识字。好吧,即便识字,治国理政方面也不可能帮新皇帝出什么谋划什么策——后宫干政是大忌,可不能主动把脖子往绞索套里面钻呢。送吃食?也别想了!新皇帝把原来王府的厨子都带了来,摆明了是不信任宫里的茶膳房,还送吃食?就算不被倒进阴沟里,万一圣上有甚头痛脑热,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还是送美女吧。
年轻人血气方刚,肯定会动心。只要有一个能讨得圣上欢心,自己这下半辈子就能图个安稳了!
康妃把身边的宫女全叫了过来自己亲自挑。本就是过来人,给皇家选嫔妃的流程康妃亲身经历过:先是看相貌身材,然后就是考校礼仪谈吐应对,再然后是脱了衣服察看是否有胎记或皮肤病啊体味什么的、最后看睡相——别梦里来一套六合拳把圣上捶个五眼青*……经过康妃严格把关层层淘汰,终于挑出四名佼佼者,耳提面命了好久,直到觉得教导得万无一失,派人唤来李世忠,叫他把四位姑娘给新皇帝送过去。
然后,就铸成大错,不仅自己差点把性命搭上,还在史书上被人抹黑得一塌糊涂。
*这套流程是真的。先是宫里海选,最后一关是由朝廷重臣勋贵们把入选的姑娘们领回家交给老娘太太,由这群朝廷命妇跟她们生活几天最后把关。<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