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新商机,豆腐
作者:任红尘 更新:2024-05-11 03:12
<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五月初五,粽子节。
没有程晚想象中的欢欣鼓舞和热闹,也没有人走亲戚。
每家只是在中午吃了顿提前包好的粽子,这粽子节就算过去了。
贾家村人的心思和精力都在收麦子上。
对于农民来说,再没有什么是比地里的活计更重要的事了。
那关乎全家人的口粮和收入。
五月初五开始,程家和贾家村的其他家一样陷在夏收的忙碌之中。
等夏收结束,黄豆入土,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上旬。
橘红的夕阳染红了天际,程家小院里,程家众人时隔近一个月,再次为了卖竹筒粽忙碌起来。
这次砍竹筒、打磨竹筒和木塞,程二牛等人没再刻意避着村里人。
因为自打五月初五那天贾村长的大儿子贾掌柜一家回了一趟村里后,程家做竹筒粽的生意就直接大白在村里人面前了。
贾掌柜一家人倒也没有好事儿地满村传话,只和贾村长一家人说了。
但谁家没有个爱往外说闲话的人呢?
不过两天,程家在县城卖竹筒粽这事儿就传遍了全村。
若不是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着地里的农活,只怕该有不少人上门打探了。
程晚用帕子擦了擦手上的水,说道:“今天就泡这么些糯米吧,泡多了明天怕是卖不完。”
亲身经历过这段时间的农忙,程晚真心觉得她那几天每天早起、来往县城卖竹筒粽所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刺挠的麦芒、一直弯着的腰、掉地上摔八瓣的汗珠,天上挂着的烈阳......
程晚现在回想起这些仍觉得浑身不适。
若不是还能靠着快递柜里的降温冰贴和防晒喷雾偷偷给自己行些方便,程晚是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程晚在现代虽是个孤儿,但也是在城里的孤儿院长大的,后来大学学的法学,对农事了解甚少。
这次再经过夏收这一遭,程晚觉得她还是老老实实想点子做生意吧,种地真的不太适合她。
而且古代普通农户种地的收益实在太少了,或者说压根没有收益,能填饱肚子已是很不容易了。
拿程家来说。
程家一共有四亩半地,如果像今年这样年景好,平均每亩地能产出一百七八十斤的粮食。
靠这四亩半地的产出,根本填不饱程家人的肚子,更何况还要再去掉朝廷征收的粮税。
怪不得程家人之前一个比一个干瘦。
常年吃不饱肚,能不瘦吗?
至于年景不好。
那就不是饿肚子的事了,是要饿死人的。
林老太他们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商量着接下来要做的要紧事。
修屋子、加盖屋子、找媒婆。
这是要给程大平娶媳妇儿了。
程晚没说什么程大平年纪还太小,再大些再娶媳妇儿之类的话。
一是她作为妹子,大哥娶媳妇儿这事儿自有林老太和程大牛夫妇做主。
二是程大平已经十六岁,这个朝代十五岁成丁,十六岁的年纪确实是该娶媳妇儿了。
程晚觉得,如果没有能力改变环境,那最好是做顺应环境的事。
像程大平,再不给他张罗娶媳妇儿,他是要被人背后说闲话的。
程晚听着林老太他们闲聊,在心里盘算着自己接下来要做的生意。
粽子节一过,竹筒粽的生意必定不会再像那几日那样火爆。
接下来,每日能赚几十个铜板就算很不错了。
照这么下去,程晚不敢想得到猴年马月她才能光明正大地过上她想过的日子。
程晚打算把竹筒粽这一摊丢给程二牛,她则是要去试着做另一个生意。
豆腐。
想到豆腐,程晚不由得在心中再次感叹:“豆腐,多好吃的东西啊,这里居然没有豆腐!”
关于这里没有豆腐,程晚是在程家开始种豆子的那天发现,或者说意识到的。
那天。
一大早程家众人吃完饭,就各自拎着东西准备下地。
程晚等着林老太锁门的时候,随手扒开一个麻袋,就看到了里面的黄豆。
程晚就随口问了一句林老太:“奶,这黄豆都是咋吃啊?榨油?可咱们吃的油不都是猪油吗?”
原谅程晚对这些农作物了解得实在不多,她只知道黄豆可以用来榨油,发豆芽,磨豆浆,做豆腐,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林老太一边走路,一边低头把钥匙系牢在裤腰带上。
现在家里可不是以前了,有银锭,还有不少好东西,家里没人就得把门锁好。
林老太拍拍钥匙,这才回答程晚的问题,“榨啥油?咱家可吃不起豆子榨的油,那是大户人家和官家老爷才会吃的稀罕物。”
程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是,古代的榨油技术应该不咋高,植物油都贵。
“那咱们家种这么些黄豆是准备卖了换钱?”
林老太皱着眉头看程晚,目光像在看一个傻子。
程晚抽了抽嘴角,默默地躲开林老太的视线。
“咱家总共就这四亩半地,一年的收成还不够咱自家人填饱肚子的,往哪儿卖?”
“你也别想着能把豆子卖给那些用豆子榨油的人,那轮不到咱们这些小老百姓,人家也看不上咱们种的豆子。”
程晚指着面前的黄豆,“那咱家种黄豆是......?”
“你不记得咱家以前麦子吃完吃的啥饭了?不就是这黄豆做的豆饭。”
程晚扛着黄豆跟在林老太后面,疑惑出声:“豆饭?”
“是啊,豆饭。就是直接用水煮,跟焖米饭的做法差不多,煮熟了就能吃。”
程晚努力地在脑海里回忆豆饭的样子和味道,然后面色一僵。
那味道可真不咋好。
“奶,除了豆饭呢?咱们平时还怎么吃黄豆?”
“发豆芽呗,你前几日不是刚吃过,又忘了?”
“那不能,我就是想问,奶,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豆浆和豆腐?”
问这话时,程晚是提着一颗心的。
她也是才反应过来,去了这么些次县城,竟没看见有人卖豆腐。
“豆浆?豆子磨成的浆水儿?这个我晓得,以前用家里的石磨磨过,给你爹和你二叔喝的,但是他俩都不乐意喝,这些年也就没再磨过。”
“至于,你说的后面那个豆,豆什么?”
程晚有点失落道:“豆腐。”
程晚此时觉得她刚刚升起的卖豆腐的想法怕是要泡汤了。
毕竟豆浆都有了,还能没有豆腐吗?
林老太扭过头,一脸疑惑,“豆腐是啥?听名字也是用豆子做的?”
程晚一颗心抑制不住地怦怦乱跳。
“是豆子做的,白色,可能稍微有点黄,一块儿一块儿的。奶见过没?”
林老太皱眉想了想,然后摇摇头。
“没啊,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你说得那样式儿的东西。”
“许是大户人家吃的东西?你打哪儿听说的这东西?”
程晚打着哈哈,只说无意中知道的。
从那天以后,程晚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听有关豆腐的消息。
最终得到了确切答案。
其他地方不敢说,最起码清远县是没有豆腐的。
没办法,古代没有网络,普通乡下百姓能知道的消息太过有限,很少人去过本县以外的地方。
程晚想到明天要去县城,如果能遇到徐知念,或许可以问问她。
而且程晚已经准备好的礼物,珍珠耳钉,还没给徐知念呢。<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没有程晚想象中的欢欣鼓舞和热闹,也没有人走亲戚。
每家只是在中午吃了顿提前包好的粽子,这粽子节就算过去了。
贾家村人的心思和精力都在收麦子上。
对于农民来说,再没有什么是比地里的活计更重要的事了。
那关乎全家人的口粮和收入。
五月初五开始,程家和贾家村的其他家一样陷在夏收的忙碌之中。
等夏收结束,黄豆入土,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上旬。
橘红的夕阳染红了天际,程家小院里,程家众人时隔近一个月,再次为了卖竹筒粽忙碌起来。
这次砍竹筒、打磨竹筒和木塞,程二牛等人没再刻意避着村里人。
因为自打五月初五那天贾村长的大儿子贾掌柜一家回了一趟村里后,程家做竹筒粽的生意就直接大白在村里人面前了。
贾掌柜一家人倒也没有好事儿地满村传话,只和贾村长一家人说了。
但谁家没有个爱往外说闲话的人呢?
不过两天,程家在县城卖竹筒粽这事儿就传遍了全村。
若不是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着地里的农活,只怕该有不少人上门打探了。
程晚用帕子擦了擦手上的水,说道:“今天就泡这么些糯米吧,泡多了明天怕是卖不完。”
亲身经历过这段时间的农忙,程晚真心觉得她那几天每天早起、来往县城卖竹筒粽所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刺挠的麦芒、一直弯着的腰、掉地上摔八瓣的汗珠,天上挂着的烈阳......
程晚现在回想起这些仍觉得浑身不适。
若不是还能靠着快递柜里的降温冰贴和防晒喷雾偷偷给自己行些方便,程晚是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程晚在现代虽是个孤儿,但也是在城里的孤儿院长大的,后来大学学的法学,对农事了解甚少。
这次再经过夏收这一遭,程晚觉得她还是老老实实想点子做生意吧,种地真的不太适合她。
而且古代普通农户种地的收益实在太少了,或者说压根没有收益,能填饱肚子已是很不容易了。
拿程家来说。
程家一共有四亩半地,如果像今年这样年景好,平均每亩地能产出一百七八十斤的粮食。
靠这四亩半地的产出,根本填不饱程家人的肚子,更何况还要再去掉朝廷征收的粮税。
怪不得程家人之前一个比一个干瘦。
常年吃不饱肚,能不瘦吗?
至于年景不好。
那就不是饿肚子的事了,是要饿死人的。
林老太他们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商量着接下来要做的要紧事。
修屋子、加盖屋子、找媒婆。
这是要给程大平娶媳妇儿了。
程晚没说什么程大平年纪还太小,再大些再娶媳妇儿之类的话。
一是她作为妹子,大哥娶媳妇儿这事儿自有林老太和程大牛夫妇做主。
二是程大平已经十六岁,这个朝代十五岁成丁,十六岁的年纪确实是该娶媳妇儿了。
程晚觉得,如果没有能力改变环境,那最好是做顺应环境的事。
像程大平,再不给他张罗娶媳妇儿,他是要被人背后说闲话的。
程晚听着林老太他们闲聊,在心里盘算着自己接下来要做的生意。
粽子节一过,竹筒粽的生意必定不会再像那几日那样火爆。
接下来,每日能赚几十个铜板就算很不错了。
照这么下去,程晚不敢想得到猴年马月她才能光明正大地过上她想过的日子。
程晚打算把竹筒粽这一摊丢给程二牛,她则是要去试着做另一个生意。
豆腐。
想到豆腐,程晚不由得在心中再次感叹:“豆腐,多好吃的东西啊,这里居然没有豆腐!”
关于这里没有豆腐,程晚是在程家开始种豆子的那天发现,或者说意识到的。
那天。
一大早程家众人吃完饭,就各自拎着东西准备下地。
程晚等着林老太锁门的时候,随手扒开一个麻袋,就看到了里面的黄豆。
程晚就随口问了一句林老太:“奶,这黄豆都是咋吃啊?榨油?可咱们吃的油不都是猪油吗?”
原谅程晚对这些农作物了解得实在不多,她只知道黄豆可以用来榨油,发豆芽,磨豆浆,做豆腐,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林老太一边走路,一边低头把钥匙系牢在裤腰带上。
现在家里可不是以前了,有银锭,还有不少好东西,家里没人就得把门锁好。
林老太拍拍钥匙,这才回答程晚的问题,“榨啥油?咱家可吃不起豆子榨的油,那是大户人家和官家老爷才会吃的稀罕物。”
程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是,古代的榨油技术应该不咋高,植物油都贵。
“那咱们家种这么些黄豆是准备卖了换钱?”
林老太皱着眉头看程晚,目光像在看一个傻子。
程晚抽了抽嘴角,默默地躲开林老太的视线。
“咱家总共就这四亩半地,一年的收成还不够咱自家人填饱肚子的,往哪儿卖?”
“你也别想着能把豆子卖给那些用豆子榨油的人,那轮不到咱们这些小老百姓,人家也看不上咱们种的豆子。”
程晚指着面前的黄豆,“那咱家种黄豆是......?”
“你不记得咱家以前麦子吃完吃的啥饭了?不就是这黄豆做的豆饭。”
程晚扛着黄豆跟在林老太后面,疑惑出声:“豆饭?”
“是啊,豆饭。就是直接用水煮,跟焖米饭的做法差不多,煮熟了就能吃。”
程晚努力地在脑海里回忆豆饭的样子和味道,然后面色一僵。
那味道可真不咋好。
“奶,除了豆饭呢?咱们平时还怎么吃黄豆?”
“发豆芽呗,你前几日不是刚吃过,又忘了?”
“那不能,我就是想问,奶,你......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豆浆和豆腐?”
问这话时,程晚是提着一颗心的。
她也是才反应过来,去了这么些次县城,竟没看见有人卖豆腐。
“豆浆?豆子磨成的浆水儿?这个我晓得,以前用家里的石磨磨过,给你爹和你二叔喝的,但是他俩都不乐意喝,这些年也就没再磨过。”
“至于,你说的后面那个豆,豆什么?”
程晚有点失落道:“豆腐。”
程晚此时觉得她刚刚升起的卖豆腐的想法怕是要泡汤了。
毕竟豆浆都有了,还能没有豆腐吗?
林老太扭过头,一脸疑惑,“豆腐是啥?听名字也是用豆子做的?”
程晚一颗心抑制不住地怦怦乱跳。
“是豆子做的,白色,可能稍微有点黄,一块儿一块儿的。奶见过没?”
林老太皱眉想了想,然后摇摇头。
“没啊,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你说得那样式儿的东西。”
“许是大户人家吃的东西?你打哪儿听说的这东西?”
程晚打着哈哈,只说无意中知道的。
从那天以后,程晚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打听有关豆腐的消息。
最终得到了确切答案。
其他地方不敢说,最起码清远县是没有豆腐的。
没办法,古代没有网络,普通乡下百姓能知道的消息太过有限,很少人去过本县以外的地方。
程晚想到明天要去县城,如果能遇到徐知念,或许可以问问她。
而且程晚已经准备好的礼物,珍珠耳钉,还没给徐知念呢。<b>最新网址:www.yuxuange.com</b>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