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三封塘报
作者:文盲写小说    更新:2024-08-17 00:23
  听完三封塘报的内容后,整个乾清宫鸦雀无声。
  一百多个学生和官员先是震惊,随后脸上写满了焦虑。
  三份塘报,三个坏消息,而且一个比一个坏。
  建奴兵分两路入关劫掠,一路在宣府,一路在密云。京师附近可用之兵有限,顾此失彼,顾彼失此!
  难啊!
  更难的是,李自成则再次进攻中原之地,试图将大明南北分割!
  这还仅仅是北方的战事,南方的张献忠正集合几十万人马直奔成都而去!
  想起诸多困难后,他们同时将目光看向这位大明皇帝!
  崇祯并不急,因为急是没用的。
  宣府那边不用管也管不了!
  而且他坚信阎应元能守住宣府镇。
  因为正史上的阎应元,在没有太多的物资的情况下还能坚守江阴八十多天。而现在的宣府镇,除了盔甲不足外,其他各种物资都十分充盈。
  银子,粮食,水,火器,火药...
  只要吃喝不愁,他们就能凭借坚城牵制建奴主力。
  密云那边有黄得功,只要不败就是胜利。就算黄得功失败了,他也有后手应对。
  只是这个后手比较麻烦。
  唯一的变数是李自成。
  崇祯不怕李自成攻城掠地,怕的是李自成通过攻城掠地抢钱抢粮。
  此次北京之战好不容伤了他的元气,如果被他缓过来,那么之前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崇祯目光扫视一周,先是吩咐王承恩:“让李阁老来一趟。”
  王承恩领命后匆匆离去。
  看着王承恩离去的背影,崇祯一脸的平静。
  他思考片刻后看向众人,缓缓问道:“诸位可有良策?”
  在场的众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茫然。
  他们第一次接触这种消息,脑子里既没有对策,也不知道该从那个角度思考对策。
  崇祯是大明皇帝,不可能告诉这帮人朝廷有什么规矩,于是他将目光看向滕之所。
  这位中书舍人在朝廷任职多年,为官经验丰富,知道在朝廷做事的规矩。
  滕之所十分老练的站起身,先是对着崇祯深施一礼,随后转过身面向其他人说道:“诸位,你们现在还是学生,对朝廷的事一知半解。”
  “鄙人不才,把一些入朝为官的经验告诉你们。”
  “多谢藤大人!”学生们纷纷拱手。
  “咳咳!”滕之所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入朝为官后有一个最重要的规矩。”
  “就是处理公务时,要分清轻重缓急。”
  “以今天这三封塘报为例,你们说说,应该最先处理哪一封?”
  众人非常激动,他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一个学生站出来说道:“密云!”
  “对,密云。密云距离京师百里,如果建奴攻下密云,那么京师将暴露在建奴的兵锋之下。”其余人纷纷附和。
  崇祯缓缓摇头:“错,大错特错!”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将手中的塘报放到了龙书案上,继续说道:“从墙子岭入关的建奴只有两万余人,就算他们攻下密云又能如何?”
  “他们敢进攻京师吗?就算敢来,你们觉得建奴能攻下京师吗?”
  众人同时摇头。
  李自成十多万人攻打京师,用尽了各种办法,不但没能攻下京师,反而损兵折将败退大同。
  建奴区区两万人,他们怎么敢?
  “诸位都知道建奴善野战不善攻城,而我大明关内之兵善守城不善野战,建奴不会蠢用自己的劣势对抗我军的优势。”
  “除非,他们有十足的把握!”
  听着崇祯的分析,在场的大部分学子们纷纷点头,对崇祯的战略分析表示认同。
  不过也有人不认同,一个学生站出来说道:“陛下,建奴入关抢夺钱财,劫掠百姓。为了大明百姓,应坚守每一座城池,确保山河无忧。”
  “好,说的好!”崇祯直接站了起来,“前提是能守住,不投降。试问诸位,朕如果把边关的城池交给你们,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你和你的守军能做到誓死不降吗?”
  大部分人都沉默了。
  一个人守城可以做到誓死不降,十个人呢?
  一百,一千,甚是一万人呢?
  没人敢作保证。
  人和人不同,有人以死明志,有人贪生怕死。
  这是人性,只要是活人就无法避免。
  崇祯淡淡一笑:“所以说,遇事不能空谈,要把实际情况和人性考虑进去。”
  “有的城池本就矮小,守城器械均已废弛,守军也是老弱病残无法抵抗。守城的主将为保全城百姓的安危,投降了。等我军一到,又立刻归降。”
  “用刚才的标准的评判,他保护了大明子民的安危,却让城池反复易主,你们说这个主将有罪吗?”
  众人不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守将看似投降了,确好像又没投降。
  “当然,朕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可这种情况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所以说,有些时候不是非黑即白的场面,也不要认死理!”
  “同理!治理国家,治理官员,治理百姓也是如此。只要治理得当用人得当,哪怕贪生怕死之徒也能随着冲锋的号角奋勇杀敌!”
  “如此方能成为大才!”
  “朕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看到你们的身影,接到你们的题本,看到大明的繁华。”
  在场的学子们纷纷动容,本想下跪谢恩时想起议政前崇祯刻意交代过。今日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相处,没有君臣之礼。
  他们同时拱手施礼:“多谢陛下教诲!”
  “好了,等议政结束回去后,你们分别给朕写一封信。把你们想做的事,遇到的困难,发现的弊政,看到的不公之事,遇到的不法之人都可以写进去。”
  “朕给你们机会,希望你们也不要辜负朕的希望。”
  “我等谨记在心!”
  学生们的话音刚落,李邦华缓步走进了大殿。
  他看到学生们后先是微微一怔,随后一脸平静的走到众人前面对着崇祯躬身施礼:“陛下,李邦华奉旨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