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新政实施
作者:文盲写小说 更新:2024-08-17 00:22
顺天府衙。
顺天府尹王庭梅刚坐到椅子上,看见门外黑压压的走来一群人。
虽然京师权贵云集,但不经通报直接往里闯的还是很少见。
王庭梅好歹是三品命官,再加上最近公务繁忙心情十分不爽,见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啪!”他拿起惊堂木猛地拍在桌子上,怒斥左右的衙役:“你们眼睛都瞎了吗?啊?”
“这里是顺天府衙!不是赶大集,看不见他们往里闯吗?”
“还不去拦着点?”
两边的衙役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起手中的水火棍,冲向门外。
这些人冲到门外后先是一愣,随后一个接一个的跪地施礼,嘴里嘟嘟囔囔的,听不清说了什么。
王庭梅定睛一看,急忙起身往外迎:“原来是范尚书大驾光临...”
“嗯?见过邱尚书...方尚书!”
王庭梅有种不好的预感,可当他继续往后看时,堆满笑容的脸瞬间变的十分僵硬。
“李指挥使...王提督...也来了啊,别...别来无恙。”
三位尚书,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
他们同时来到顺天府衙,能有好事?
在那一瞬间。
王庭梅把这辈子干过的坏事都想了一遍。
可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自己到底犯过什么大事...
一时间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范景文年纪最大,他拍着王庭梅的肩膀:“王府尹别愣着了,快给几位大人搬个座位。”
“是..是!”王庭梅伸手擦掉额头上的冷汗,吩咐差役搬来几把椅子。
众人落座后,王之心有点不耐烦的率先说道:“王府尹,把这张表填一下。”
表?
王庭梅愣神后从王之心手中接过一张纸。
纸上写着七个大字:官员财产登记表。
“这是?”
“陛下有令,为惩治贪腐,凡大明官员必须如实填写此表。财产包括房屋田地,金银首饰,古玩字画。这么说吧,只有价值超过一两银子的东西,都要登记在册。”
王庭梅眨了眨眼睛,明白朝廷这是在整顿吏治。
吏治问题的根源在于贪腐,而有些官员是被迫贪腐。不解决这个问题,吏治问题将会变成空谈。
“哦...”他下意识的点点头,随即发问:“填完交给谁?”
“不用交,自己留着,但是信息务必每月更新,锦衣卫或者东厂随机抽查,与实际不符者交由吏部进行弹劾!”
“抽查人员不是固定的?”王庭梅有些疑惑。
东厂提督王之心无奈的点头。
锦衣卫和东厂随机进行抽查,意味着借机敛财的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除非手眼通天,收买所有人。
可能吗?
不可能!
其实崇祯制定政策时考虑的更多,如果再设立一个监察机构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开销也会增加。
吏治问题不仅仅是贪腐,还有成本和效率问题。
在不增加额外人手的前提下,使用锦衣卫和东厂是最佳方案!
王庭梅身正不怕影子歪,放下那张纸再次看向众人。
户部尚书方岳贡拿出一张纸,并对着衙门外喊道:“抬进来让王府尹验验货。”
王庭梅不知道方岳贡要干什么,接过那纸张后定睛一看,竟然是银两交接单。
紧接着,两个户部差役抬着一个箱子走了进来。
方岳贡继续说:“这是顺天府衙三月份的绩效银,共计五百两!”
绩效银子?
王庭梅有种没读过书的感觉...
他茫然的看向方岳贡:“在下实在不知道绩效银是何物,请尚书大人指点迷津。”
方岳贡微笑着回答:“这是陛下改革吏治的试行方案!为了解决贪腐问题,现在将俸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底俸,可以满足官员温饱;另一部分是奖俸,奖俸又叫绩效银。”
“绩效银的总数是根据每个衙门的性质,人数以及工作危险程度确定的。”
“每月上级衙门会根据下级衙门的表现进行打分,总分十分。得九分就给绩效银总数的九成,八分就是八成。”
“以此类推!”
王庭梅恍然大悟,原来此举是为了提高官员收入。
好事,好事。
他刚要在银两交接单上签字,却被方岳贡伸手制止:“王府尹,现在当差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当差只需要对上级负责,现在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级负责。”
“切记!如果下级有贪腐,欺压百姓的行为,你不处理他们朝廷就会处理你!”
说罢,方岳贡不再阻拦,伸手将银两交接单推了过去,并说道:“京师被围期间顺天府衙治理鼠疫,迁徙百姓,深受陛下和百姓信任。最后反攻流贼时,衙门里的捕快不惧生死,奋勇杀敌,战功赫赫!”
“这一切都是王府尹领导有方,所以陛下特地嘱咐满额发放顺天府衙三月份绩效银。”
王庭梅签完字后方岳贡从袖口里拿出说道:“这是粮食限价的公文。”
“限价?”
“对!谷贱伤农,凡顺天府治下地方,商人、官府收购农民粮食的时候,价格不得低于当年田赋折银的价格。”
王庭梅怔了怔,“也就是说,不限高价限低价?”
他以为会限制粮食价格的上限,没想到限制的竟然下限。
简直闻所未闻!
“目前是这个情况,是否限制最高价格还不好说。”
“在下知道了。”王庭梅甩甩头,尽量让自己的思绪跟上进度。
“我的事说完了,接下来是朝堂设立的新衙门,土地司!”
......
“土地司?”
居庸关外,阎应元坐在马上看着手中的密信沉思不语。
朝廷新增的这个衙门看起来很有意思,但实施起来颇有难度。
阎应元实在想不出从哪里入手比较合适。
五军营参将姜应奎见阎应元眉头不展,以为他没有信心收复宣府,于是劝道:“阎大人别慌,虽然俺只带了五千人,但他们都是五军营的精锐,收复宣府还是没问题的。”
阎应元放下密信,看向身后所谓的精锐。
不看还好,看过之后更没信心了。
顺天府尹王庭梅刚坐到椅子上,看见门外黑压压的走来一群人。
虽然京师权贵云集,但不经通报直接往里闯的还是很少见。
王庭梅好歹是三品命官,再加上最近公务繁忙心情十分不爽,见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啪!”他拿起惊堂木猛地拍在桌子上,怒斥左右的衙役:“你们眼睛都瞎了吗?啊?”
“这里是顺天府衙!不是赶大集,看不见他们往里闯吗?”
“还不去拦着点?”
两边的衙役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起手中的水火棍,冲向门外。
这些人冲到门外后先是一愣,随后一个接一个的跪地施礼,嘴里嘟嘟囔囔的,听不清说了什么。
王庭梅定睛一看,急忙起身往外迎:“原来是范尚书大驾光临...”
“嗯?见过邱尚书...方尚书!”
王庭梅有种不好的预感,可当他继续往后看时,堆满笑容的脸瞬间变的十分僵硬。
“李指挥使...王提督...也来了啊,别...别来无恙。”
三位尚书,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
他们同时来到顺天府衙,能有好事?
在那一瞬间。
王庭梅把这辈子干过的坏事都想了一遍。
可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自己到底犯过什么大事...
一时间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范景文年纪最大,他拍着王庭梅的肩膀:“王府尹别愣着了,快给几位大人搬个座位。”
“是..是!”王庭梅伸手擦掉额头上的冷汗,吩咐差役搬来几把椅子。
众人落座后,王之心有点不耐烦的率先说道:“王府尹,把这张表填一下。”
表?
王庭梅愣神后从王之心手中接过一张纸。
纸上写着七个大字:官员财产登记表。
“这是?”
“陛下有令,为惩治贪腐,凡大明官员必须如实填写此表。财产包括房屋田地,金银首饰,古玩字画。这么说吧,只有价值超过一两银子的东西,都要登记在册。”
王庭梅眨了眨眼睛,明白朝廷这是在整顿吏治。
吏治问题的根源在于贪腐,而有些官员是被迫贪腐。不解决这个问题,吏治问题将会变成空谈。
“哦...”他下意识的点点头,随即发问:“填完交给谁?”
“不用交,自己留着,但是信息务必每月更新,锦衣卫或者东厂随机抽查,与实际不符者交由吏部进行弹劾!”
“抽查人员不是固定的?”王庭梅有些疑惑。
东厂提督王之心无奈的点头。
锦衣卫和东厂随机进行抽查,意味着借机敛财的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除非手眼通天,收买所有人。
可能吗?
不可能!
其实崇祯制定政策时考虑的更多,如果再设立一个监察机构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开销也会增加。
吏治问题不仅仅是贪腐,还有成本和效率问题。
在不增加额外人手的前提下,使用锦衣卫和东厂是最佳方案!
王庭梅身正不怕影子歪,放下那张纸再次看向众人。
户部尚书方岳贡拿出一张纸,并对着衙门外喊道:“抬进来让王府尹验验货。”
王庭梅不知道方岳贡要干什么,接过那纸张后定睛一看,竟然是银两交接单。
紧接着,两个户部差役抬着一个箱子走了进来。
方岳贡继续说:“这是顺天府衙三月份的绩效银,共计五百两!”
绩效银子?
王庭梅有种没读过书的感觉...
他茫然的看向方岳贡:“在下实在不知道绩效银是何物,请尚书大人指点迷津。”
方岳贡微笑着回答:“这是陛下改革吏治的试行方案!为了解决贪腐问题,现在将俸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底俸,可以满足官员温饱;另一部分是奖俸,奖俸又叫绩效银。”
“绩效银的总数是根据每个衙门的性质,人数以及工作危险程度确定的。”
“每月上级衙门会根据下级衙门的表现进行打分,总分十分。得九分就给绩效银总数的九成,八分就是八成。”
“以此类推!”
王庭梅恍然大悟,原来此举是为了提高官员收入。
好事,好事。
他刚要在银两交接单上签字,却被方岳贡伸手制止:“王府尹,现在当差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当差只需要对上级负责,现在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级负责。”
“切记!如果下级有贪腐,欺压百姓的行为,你不处理他们朝廷就会处理你!”
说罢,方岳贡不再阻拦,伸手将银两交接单推了过去,并说道:“京师被围期间顺天府衙治理鼠疫,迁徙百姓,深受陛下和百姓信任。最后反攻流贼时,衙门里的捕快不惧生死,奋勇杀敌,战功赫赫!”
“这一切都是王府尹领导有方,所以陛下特地嘱咐满额发放顺天府衙三月份绩效银。”
王庭梅签完字后方岳贡从袖口里拿出说道:“这是粮食限价的公文。”
“限价?”
“对!谷贱伤农,凡顺天府治下地方,商人、官府收购农民粮食的时候,价格不得低于当年田赋折银的价格。”
王庭梅怔了怔,“也就是说,不限高价限低价?”
他以为会限制粮食价格的上限,没想到限制的竟然下限。
简直闻所未闻!
“目前是这个情况,是否限制最高价格还不好说。”
“在下知道了。”王庭梅甩甩头,尽量让自己的思绪跟上进度。
“我的事说完了,接下来是朝堂设立的新衙门,土地司!”
......
“土地司?”
居庸关外,阎应元坐在马上看着手中的密信沉思不语。
朝廷新增的这个衙门看起来很有意思,但实施起来颇有难度。
阎应元实在想不出从哪里入手比较合适。
五军营参将姜应奎见阎应元眉头不展,以为他没有信心收复宣府,于是劝道:“阎大人别慌,虽然俺只带了五千人,但他们都是五军营的精锐,收复宣府还是没问题的。”
阎应元放下密信,看向身后所谓的精锐。
不看还好,看过之后更没信心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