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李恪的三字经
作者:离家公子 更新:2021-12-17 17:06
房玄龄闻言道:“看陛下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莫非...是陛下的旨意??”
“还不清楚~再看看~”长孙无忌回应道。
同样,李靖也给出了一样的决策。
这边李恪和李勣两人聊得热火。
一旁的李世民已经喝了八碗绿豆汤了。
李勣开口问道:“三皇子怎么会知道在下呢?在下常年不在都中,三殿下却一口道出微臣的名讳。”
李恪立刻吹捧起来道:“嗨呀~英国公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
李勣闻言一脸期待道:“哦~?此话怎讲?”
于是李恪就开始在大脑中搜寻这所有历史上自己知道的有关李勣的信息。
但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有些事情被改变了,虽说答题的历史走向没有改变,但是李恪也不敢张口就来。
现在只能赌一把了。
“英国公的威名小王从小听到大,一会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英国公多多包涵~”
李恪老成的俯身掬手道。
李勣和唐俭一下子来了兴趣。
就连一欧昂的高士廉和刘弘基和柴绍也凑了过来。
李勣笑着对着李恪道:“殿下但说无妨~!”
李恪闻言做着和自己年龄极为不符但也却不违和的动作。
他小手一拍大腿:“好~!等着就是将军的这句话!”
高士廉和唐俭柴绍等怔怔的对视了一眼,饶有兴许的继续看着李恪。
他们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李世民的老三有意思了。
一旁的李世民也放下书中的白瓷碗假装漫不经心的凑着耳朵。
见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也凑过来了,李恪和李丽质李文成李承乾程咬金四人对视一眼后,神秘一笑。
接着李恪长吁一口气开始正襟开始道:“那小王就无礼了~!”
话音刚落,李恪将双腿前的衣衫往后一甩,一脚登在跟前的石凳上。
将李勣等的汤碗往旁边一推,庄重的从自己的胸前的小布口袋里掏出一个木板。
‘啪~!’的一下拍在自己刚腾出来的石桌上。
李恪娓娓而来道:“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生于隋开皇十四年~可对否~!?”
随着李恪的问题,又是‘啪~!’的一下。
众人立刻被李恪的气场打动,认真的听着,认真的被震惊着。
尤其是李勣本人,他震惊的看着李恪,然后怔怔的和身旁的刘弘基对视了一眼。
这小娃娃据说才四岁,怎么会对自己这么了解??
李恪见李勣瞠目结舌,没有说话便继续道:“将军不说话,小王就当你是默认了~!”
李恪声情并茂,说的跟说书的一样。
一旁的李世民也被震惊了,他从来没有和李恪讲过他的这些将领们啊~
于是他怔怔的放下碗,索性光明正大的凑过来,一脸震惊于好奇的听着。
李恪接着继续道:“李将军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投瓦岗~!随李密~!降大唐!可对否~?”
李恪激情澎湃的说着,摇着自己的丸子头,语音宛转着宛如唱戏一般。
又是‘啪~!’的一声!
李勣这下直接被李恪这架势唬住了,怔怔的点点头,继续等着李恪。
但是这并不见怪,因为李恪说的全都对。
李恪见众人呆滞的表情,没有一人脸上露出疑惑,他孩子都是自己说对了。
于是他便更加放心大胆的继续道:
“且听小王~徐徐道来~”
接着李恪开始了自己家即兴说唱。
“徐世勣,永徽年,改李勣~!”
“出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曹离狐,隋末年,迁卫南~!可对否~?”
“家本富,多僮仆,栗千钟,与父盖,乐好施,救贫苦,勿亲疏。”
“隋大业,勣十七,天大乱,翟举兵,投瓦岗,曾劝翟,勿扰民,宋郑州,进御河,商旅多,掠官财~!”
“翟称善,财无算,有钱财,不缺人,兵大振,一万余,正此时,将须陀,率两万,讨伐翟。”
“翟大惊,企逃之,勣止之,善谋算,战须陀,须陀死~!对否~?”
此时李勣已经完全被震惊的怔怔的看着李恪,甚至没有办法回答李恪的问题。
但李恪从李勣等表情看出,自己全说对了,也不纠结李勣是否回答自己,只继续着自己的‘洗脑’。
“蒲山公,杨玄感,反隋逃,勣与浚,王伯当,知李密,同劝翟,奉密主~!”
“...”
“...”
此时李世民这边的凉亭外,由于李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臣靠近。
凡是聚集过来这些大臣们,无一不被李恪的言论震惊,皆静静的站着,听着李恪绘声绘色的讲述着李勣的生平。
此时由于人越来越多,完全挡住了李靖侯君集等人的视线。
尉迟敬德回头看去,只见乌泱泱的一片人。
几人好奇着,正当侯君集和李靖商量着下一步打算时。
尉迟敬德一个翻身下了凉亭,朝着李世民那边走去。
边走边道:“还商量什么呀?人都过去了,咱们直接过去不就不好了?”
话音刚落,侯君集李靖等皆翻身而下,跟着尉迟敬德快步朝着李恪那边走去。
此时的长孙无忌等看见侯君集李靖等都往那边走去,随即叫上房玄龄魏征等人朝着也跟着去了。
随着这两拨人挤进人群。
李恪的演讲也接近尾声。
众人此时都听着李恪自编自撰的三字论,皆震惊不已。
纷纷议论着:“这三点小小的人竟有如此的学问!”
“实乃天纵英才呐~!”
凉亭上的李世民见人一下都围了过来,自己震惊之余还不忘打量着众人的表情。
只见众人皆用震惊的目光看着正讲的尽兴的李恪,是不是的还发出一阵感叹和咂舌。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但是很快他也好奇起来,李恪前面讲的是李勣投唐以前,这些自己都不太清楚。
也没听李勣和自己讲过,怎么李恪知道的这么清楚。
李恪自小在宫中,李勣基本上都不再长安,李恪是如何知道这么多的??
随着李世民的思索,李恪的即兴也到了尾声。
“还不清楚~再看看~”长孙无忌回应道。
同样,李靖也给出了一样的决策。
这边李恪和李勣两人聊得热火。
一旁的李世民已经喝了八碗绿豆汤了。
李勣开口问道:“三皇子怎么会知道在下呢?在下常年不在都中,三殿下却一口道出微臣的名讳。”
李恪立刻吹捧起来道:“嗨呀~英国公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
李勣闻言一脸期待道:“哦~?此话怎讲?”
于是李恪就开始在大脑中搜寻这所有历史上自己知道的有关李勣的信息。
但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有些事情被改变了,虽说答题的历史走向没有改变,但是李恪也不敢张口就来。
现在只能赌一把了。
“英国公的威名小王从小听到大,一会若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英国公多多包涵~”
李恪老成的俯身掬手道。
李勣和唐俭一下子来了兴趣。
就连一欧昂的高士廉和刘弘基和柴绍也凑了过来。
李勣笑着对着李恪道:“殿下但说无妨~!”
李恪闻言做着和自己年龄极为不符但也却不违和的动作。
他小手一拍大腿:“好~!等着就是将军的这句话!”
高士廉和唐俭柴绍等怔怔的对视了一眼,饶有兴许的继续看着李恪。
他们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李世民的老三有意思了。
一旁的李世民也放下书中的白瓷碗假装漫不经心的凑着耳朵。
见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也凑过来了,李恪和李丽质李文成李承乾程咬金四人对视一眼后,神秘一笑。
接着李恪长吁一口气开始正襟开始道:“那小王就无礼了~!”
话音刚落,李恪将双腿前的衣衫往后一甩,一脚登在跟前的石凳上。
将李勣等的汤碗往旁边一推,庄重的从自己的胸前的小布口袋里掏出一个木板。
‘啪~!’的一下拍在自己刚腾出来的石桌上。
李恪娓娓而来道:“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生于隋开皇十四年~可对否~!?”
随着李恪的问题,又是‘啪~!’的一下。
众人立刻被李恪的气场打动,认真的听着,认真的被震惊着。
尤其是李勣本人,他震惊的看着李恪,然后怔怔的和身旁的刘弘基对视了一眼。
这小娃娃据说才四岁,怎么会对自己这么了解??
李恪见李勣瞠目结舌,没有说话便继续道:“将军不说话,小王就当你是默认了~!”
李恪声情并茂,说的跟说书的一样。
一旁的李世民也被震惊了,他从来没有和李恪讲过他的这些将领们啊~
于是他怔怔的放下碗,索性光明正大的凑过来,一脸震惊于好奇的听着。
李恪接着继续道:“李将军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投瓦岗~!随李密~!降大唐!可对否~?”
李恪激情澎湃的说着,摇着自己的丸子头,语音宛转着宛如唱戏一般。
又是‘啪~!’的一声!
李勣这下直接被李恪这架势唬住了,怔怔的点点头,继续等着李恪。
但是这并不见怪,因为李恪说的全都对。
李恪见众人呆滞的表情,没有一人脸上露出疑惑,他孩子都是自己说对了。
于是他便更加放心大胆的继续道:
“且听小王~徐徐道来~”
接着李恪开始了自己家即兴说唱。
“徐世勣,永徽年,改李勣~!”
“出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曹离狐,隋末年,迁卫南~!可对否~?”
“家本富,多僮仆,栗千钟,与父盖,乐好施,救贫苦,勿亲疏。”
“隋大业,勣十七,天大乱,翟举兵,投瓦岗,曾劝翟,勿扰民,宋郑州,进御河,商旅多,掠官财~!”
“翟称善,财无算,有钱财,不缺人,兵大振,一万余,正此时,将须陀,率两万,讨伐翟。”
“翟大惊,企逃之,勣止之,善谋算,战须陀,须陀死~!对否~?”
此时李勣已经完全被震惊的怔怔的看着李恪,甚至没有办法回答李恪的问题。
但李恪从李勣等表情看出,自己全说对了,也不纠结李勣是否回答自己,只继续着自己的‘洗脑’。
“蒲山公,杨玄感,反隋逃,勣与浚,王伯当,知李密,同劝翟,奉密主~!”
“...”
“...”
此时李世民这边的凉亭外,由于李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臣靠近。
凡是聚集过来这些大臣们,无一不被李恪的言论震惊,皆静静的站着,听着李恪绘声绘色的讲述着李勣的生平。
此时由于人越来越多,完全挡住了李靖侯君集等人的视线。
尉迟敬德回头看去,只见乌泱泱的一片人。
几人好奇着,正当侯君集和李靖商量着下一步打算时。
尉迟敬德一个翻身下了凉亭,朝着李世民那边走去。
边走边道:“还商量什么呀?人都过去了,咱们直接过去不就不好了?”
话音刚落,侯君集李靖等皆翻身而下,跟着尉迟敬德快步朝着李恪那边走去。
此时的长孙无忌等看见侯君集李靖等都往那边走去,随即叫上房玄龄魏征等人朝着也跟着去了。
随着这两拨人挤进人群。
李恪的演讲也接近尾声。
众人此时都听着李恪自编自撰的三字论,皆震惊不已。
纷纷议论着:“这三点小小的人竟有如此的学问!”
“实乃天纵英才呐~!”
凉亭上的李世民见人一下都围了过来,自己震惊之余还不忘打量着众人的表情。
只见众人皆用震惊的目光看着正讲的尽兴的李恪,是不是的还发出一阵感叹和咂舌。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但是很快他也好奇起来,李恪前面讲的是李勣投唐以前,这些自己都不太清楚。
也没听李勣和自己讲过,怎么李恪知道的这么清楚。
李恪自小在宫中,李勣基本上都不再长安,李恪是如何知道这么多的??
随着李世民的思索,李恪的即兴也到了尾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