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上交曲辕犁
作者:子率以正    更新:2024-05-06 17:03
  六架犁同时开工的速度超乎众人的想象,不到半个时辰眼前就已经翻出来好几亩土地。
  村子里的壮劳力们体验过曲辕犁的手感之后,推举出六个人掌着犁。
  剩下的汉子则是扛着锄头走到土地的另一头开垦起来。
  村子里一百多个壮劳力同时挖地的场面很壮观,虽然比大牲口慢了不少,但能挖起来的效率也丝毫不低。
  最主要的是众人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干起活来也是热火朝天。
  李让给老人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便打算去帮忙。
  这个时节,能出一份力就是一份力,不会有人嫌少,也不会有人嫌多。
  只是还不等他开口,二叔公便说道:“二娃子,你弄出来这犁,怕是得上交官府。”
  “啥?”
  李让一愣,有些懵逼的看向二叔公。
  老爷子忧心忡忡道:“这犁是个好宝贝,翻这么深的地,粮食最少得增产一成了,但宝贝太好,咱太平村可能守不住,老头子想着不如交给官府,也能惠及百姓。但这东西毕竟是恁弄出来的,还是得恁来拿主意。”
  闻言,李让怔怔站在原地,眼神忽然古怪起来。
  曲辕犁是好东西吗?
  绝对是!
  甚至可以说曲辕犁放在这个时代,能产生的价值远超想象。
  别的不说,光是能做到深耕深种这一点,大唐的粮食增产一到两成绝对不成问题,引来别人的觊觎也很正常。
  他也想过将曲辕犁上交的事情,但这事儿他没打算告诉任何人,因为他不想太平村暴露太多人的视线里。
  他只想闷声发大财。
  还有就是,怎么上交曲辕犁也是有讲究的,上交,交给谁,走什么渠道,走什么渠道能获得什么样的回报,这些事情都需要李让去深思。
  毕竟李让现在不是孤家寡人,他身后还有穷困的太平村民,能争取一点权益是一点。
  不过老爷子能看透这一点,却是李让怎么都没想到的。
  这是一个讲究法不传六耳,道不轻传,甚至师傅教徒弟都得留一手的时代。
  像曲辕犁这样的好东西,不管哪个村子得到了,恐怕都得当成宝贝藏起来,等闲不给外人看一眼。
  老爷子想的却是这个东西能够惠及百姓,虽然老人家的出发点是不想村子惹祸上身,但不得不说,就老爷子这个格局,已经能够吊打朝堂上一大批官员了。
  注意到李让的神色变化,老人家还以为是李让不乐意,不由得微微皱眉。
  “这宝贝是你弄出来的,你不想交出去也是人之常情,但往后用的时候就得收着点了,不然让外人看了去,怕是会给咱村里招来祸端。”
  李让忽然哑然失笑道:“二叔公说得哪里话,孙儿既然弄出来这样的宝贝,初衷就是为了大家每年能多收点粮食,大唐每年能少饿死几个人,孙儿只是在想怎么把这个宝贝上交才能更快的普及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并非不愿意。”
  听完李让的解释,老爷子微微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
  “恁是个灵醒的娃子,老头子只是提醒一下,既然恁现在有主意了,那就照着恁的打算去做就行。”
  李让微微颔首,应道:“二叔公放心,孙儿肯定不会让咱村子受到什么伤害。”
  “好,好,老头子相信你。”
  二叔公止不住的点头,心中对于这个娃子越发满意。
  李让点点头,面露沉思之色。
  既然二叔公提到了这一茬,那他就不得不加快进程了。
  不然今日之事要是被大嘴巴的乡亲们传出去,只怕很快就会有人找上门来。
  官面上的人他不怕,真正让他忧心的是大唐那些躲在暗处操控着天下的“世家门阀”
  这曲辕犁要是落到那些门阀手里,那推行天下可就真的成了一句空口白话。
  沉思片刻,他心里有了主意。
  “二叔公,孙儿去趟县衙,这地里孙儿帮不上什么忙,还得麻烦诸位叔伯多辛苦一些。”
  “无妨,二娃子尽管去,有老头子盯着他们,晾他们也不敢躲懒。”
  二叔公说着,颇有威仪的挺了挺胸膛,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该有的精神。
  李让应了一声,转身便朝着村子里走去。
  去县衙,还是骑马比较快。
  骊县,因骊山而得名,又称昭应,会昌,新丰,北宋时期因濒临渭水,地处潼关之南改名临潼,一直延续到李让来的那个时代。
  自太平村至县城不过二十里距离,快马只需只需半个时辰。
  李让打马进了城,顺着记忆中的线路走到县衙门口,彬彬有礼的朝站在县衙门口的衙役道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两个衙役看李让的眼神都有些诧异,李让的大名如今在整个京畿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一见李让这么年轻,二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才多大的年纪,官职品级就比他们县太爷都高了,要是再过些年那还得了?
  两人不敢怠慢,急忙跑进后堂去叫刚刚从别的村子回来的县太爷。
  不多时,王丰便在一众县衙属官的簇拥下迎了出来。
  “不知李监正驾至,本官未曾远迎,恕罪,恕罪啊。”
  王丰的脸上也有些好奇,毕竟他早上才去太平村分了地,下午李让就找到了县衙,难道是分地分出了问题?
  李让拱手回礼道:“哪里哪里,是本官不请自来叨扰了县尊,还请县尊莫怪才是。”
  对于官场上这些礼仪,李让跟在唐俭身边耳濡目染了那么长一段时间,在东宫的时候又经过了两天魔鬼训练,所以勉强还能应付得来。
  “不知李监正此来,所谓何事?”
  王丰没有绕什么关子,大家都处于官场最底层人物,相互之间不是一个系统,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自然用不着拐弯抹角。
  李让直言道:“本官此来,是想请县尊再去太平村一行。”
  “再去太平村,现在吗?”
  王丰一愣,眼睛顿时眯了起来。
  “不错,太平村新发明了一种农具,名曰曲辕犁,其翻田的速度是直犁的三倍有余,可入土三十分,太平村有意将此物上交朝廷,特来请县尊一观。”
  李让的话音刚落,王丰便瞪大了眼睛,惊呼道:“此言当真?”
  “本官岂能欺瞒县尊,如今太平村的乡民正在开垦今日早间分下的田地,是真是假,县尊只需亲临太平村一看便知。”
  “那还等什么,速去,速去。”
  王丰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急忙道:“备车,不...备马!”
  身旁跟着的衙役闻言,急忙跑去县衙后堂牵出一匹马来。
  两人打马出了县城顺着渭河边的官道狂奔而去,这可苦了跟在两人身后的差役,只得死命的追赶二人。
  呼呼的风声在两人的耳边呼啸,王丰颤声再次确认道:“李监正,你说那犁当真比直犁快上三倍有余,还能深耕深种?”
  李让大声道:“本官确定,这是太平村村民亲自测验出来的结果,若非如此,本官也不可能来请县尊。”
  “呵呵,哈哈哈,好,好啊,太平村可当真是本官治下的福地啊。”
  闻言,王丰忍不住大笑出声。
  他做为一地父母官,知晓农事只是最基本的。
  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官员,就没有不知道农事的。
  毕竟每年的粮食产量,可是考核一个官员政绩最重要的两环之一,另一环当然是人口的增长数量。
  官员想要升官,就少不了要和土地打交道。
  若是真如陈堪所说,太平村发明的新犁能够做到深耕深种,那就意味着粮食增产。
  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王丰怎么也没想到,早上才送出去的人情,下午就收回来了,收获还如此丰厚,合该他官运亨通啊。
  两人一路狂奔,硬是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了一片渭河边的土地上。
  只见太平村的乡民在几个老人的监督下,全都干得热火朝天,犁地的犁地,挖地的挖地,女人们就跟在六架犁后面扛着锄头碎土,就连留着鼻涕光着屁股的小娃都跟在后面拾捡草根。
  土里的草根那可是好东西,摊在地上晒两天,一把火烧成草木灰,能肥地。
  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王丰激动得嘴唇都在颤抖。
  “这,这都是今日开垦出来的荒地?”
  “正是,县尊走后,太平村的乡民们便开始翻地,到现在约莫过去三个时辰左右。”
  李让望着眼前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眼神中闪过一抹自得,开垦出来的土地,少说也有百亩了。
  三个时辰翻这么多土地,还是深翻,换在往日是绝对做不到的。
  王丰是官,还是这骊县的父母官,所以他一来,村民们便下意识的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几个老人也注意到了王丰,在二叔公的带领下迎了上来。
  王丰激动的朝乡民们挥挥手:“诸位且忙,本官就是听说太平村翻地的速度极快,随便过来看看。”
  说完,朝着几位老人拱手问好之后,便小跑到赵大伯身后。
  激动的搓了搓手问道:“这犁,可否让本官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