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纨绔的皇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更新:2024-05-06 12:05
老朱是什么人啊,那可是出身微末,但是能够成就霸业的人间帝王。他见多了尔虞我诈、心机叵测,有些人自以为聪明的小心思,在老朱跟前就是笑话。
朱允熥自然知道自己的那些小心机在老朱面前贻笑大方,可是他就是不怕。
这是有恃无恐,就是吃准了老朱现在情感上的缺失,就是吃准了老朱对家人的宽容。
所以这爷孙俩继续僵持着,哪怕有人在劝着,可是朱允熥就是不去主动找老朱。
而老朱也硬气起来了,他现在忙于国事,那时间去理那孙子。不只是没时间去理,甚至还不打算像此前那样故意泄露一些消息让那孙子知道。
看谁先沉不住气,看谁先着急!
老朱和朱允熥在斗气,朱允炆算是遭遇到了无妄之灾,他现在越发努力的在表现自己的孝顺和勤学了。现在真的跟纸片人一样了,瘦的厉害。每天守完灵,就马不停蹄的去大本堂读书。
他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了,因为皇祖父的眼里不再只是他一个人。因为朱允熥那小子现在也开始看书,这一切都会让朱允炆觉得自己眼看着就要到手的皇太孙之位动摇起来了。
朱允熥也在大本堂,夸夸其谈,“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也竭力推荐一堆俊才,如苏轼、曾巩、包拯等人。只是我们不说其他,就说公羊学的正统和一统,你以为如何?”
好静厌动的胖墩朱高炽就不满说道,“允熥,我可比你大月份。”
旁边的朱允炆冷哼一声,觉得朱允熥确实没规矩。不过好像也不奇怪了,不要说朱高炽这个大些月份的堂兄了,那个纨绔现在连他这个兄长都直呼其名。
“小事、小事。”朱允熥就站起来,说道,“我就奇怪了,胡毋生、董仲舒在汉景帝、汉武帝时也曾风光,只是汉代之后,公羊学派为何没有大的发展?”
朱济熺就笑着说道,“要我说,还不是学派没了些俊才。公羊派,我记得是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吧?这肯定不行,四书五经都得有才行。”
朱高炽也跟着说道,“王兄说的极是,公羊派到底是只重《春秋》,这可不行。”
旁边的侍读几个想要参与话题,这几个皇孙都是接受正统儒家教育的。其中燕王世子和秦王世子算是比较出挑,皇次孙同样也非常出色。
而皇三孙以前是不学无术,晋王世子和周王世子虽然有些见识,可是时常偷懒。
现在这几个皇孙在谈经论道,哪怕有些观点在这些侍读看来非常的粗浅,不过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侍读们自然也很希望和皇孙们探讨一番。
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这些也是他们对皇家子孙的教育和影响的体现。
看到侍读们想要参与话题,朱允熥直接说道,“我们兄弟谈经论道,你们多嘴做什么?觉得不合适的就记在心里,以后有时间再说就是。我们谈经论道、高谈阔论,那是我们的事,是让你们来授业解惑了?”
朱济熺也帮腔说道,“就是!你们再过来多嘴,不又是到了学堂之上,平白扰了兴致!”
周王世子朱有燉和晋王世子朱尚炳小点,不过也是十二岁、十一岁。
朱尚炳就说道,“我就不喜欢听他们啰嗦,在学堂教教我们读书也就罢了。私下里还动不动引经据典,我们闲聊他们都想要多嘴。要我说,就是好为人师。”
朱允熥哈哈一笑,说道,“要我说,他们就是欠收拾!”
朱允炆不太乐意,对朱允熥说道,“允熥,我们皇家子弟当礼敬贤才。皇祖父驱逐鞑虏,少不了一应王佐之才辅佐。”
朱济熺等人沉默下来,这几个藩王世子和朱允炆、朱允熥在京读书,其实兄弟们手足之情还是不错。在朱允炆和朱允熥没有闹翻之前,大家也是兄友弟恭的样子。
主要也是没有竞争的关系,藩王世子们以后要承袭王爵互不影响。朱允炆觉得他是有机会成为太子、太孙,朱允熥以前好吃懒做、纨绔不堪,大家没有利益纷争,年龄相差也不大,自然能够玩到一块去。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朱允熥和朱允炆在夺嫡,这个事情就算是朱有燉等人也能感觉到。
而且现在在争夺太孙之位,朱有燉等人这些藩王世子心里也明白,同样是皇孙,他们也是要‘低人一等’。
朱允熥就看着朱允炆,直接问道,“贤才?真的是贤才那是要礼敬,只是这天底下真的有那么多王佐之才?”
朱允熥直接问道,“读书人里头,多少有才无德之辈?我们几个在谈经论道,又不是学堂之上。这时候他们还要过来说三道四,这是为人臣该有的样子?”
朱允炆不服气,直接生硬的说道,“皇家无私事!”
“好一个皇家无私事!”朱允熥嘲讽说道,“既然皇家无私事,大事小事都该和天下人说,都该让天底下的人知道?那好,干脆皇城也不用人守着了,就让读书人进来看着。皇家人说句话,读书人就能来引经据典、高谈阔论。”
朱允炆面红耳赤,他知道朱允熥说的是歪理,可是一时间不好反驳,“你、你......”
朱允熥起身,没好气的说道,“你什么你?你回去歇着,就你现在这单薄的样子,我一指头就能给你戳翻!该吃吃、该喝喝,调养好身子骨,别还没成事给自己弄垮了!”
说完这些,朱允熥拂袖而去。
朱济熺几个人沉默片刻,也纷纷起身和朱允炆告辞。倒不是追随朱允熥,而是气氛现在完全不对了,留在这里只会让朱允炆更加难堪。
这段时间朱允炆和朱允熥的竞争,这些藩王世子们也都看在眼里,基本上是两不相帮。
以前会觉得允炆更好一些,可是这几天他们猛然发现以前觉得纨绔不堪的允熥,并非真的是纨绔。甚至允熥表现出来的牙尖嘴利、见识等等,是其他几个兄弟都有些比不上的。
他们也没少看到朱允炆被怼的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的样子,以至于恍惚间觉得允熥好似真的在夺嫡之路上占据着领先和主动了。
这件事情他们不敢掺和,就算是他们的父王也不敢掺和,还是高挂免战牌,能躲就躲。
看着朱允炆就算是生气,还努力保持着友善、平和的样子,再想想朱允熥时常占了便宜就跑,时常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朱济熺等人心里也觉得非常古怪。
不表态、不多说、不偏向,这才是最好的做法。反正夺嫡的事情和他们无关,没必要让自己以及王府卷入那些是非当中。
十来岁的孩子,也都是有心眼的,尤其是出身在皇家这样的一个是非窝!
朱允熥甩着衣袖回到了柔仪宫,“大姐、二姐,我回来了!”
立刻有个小侍女说道,“殿下,两位殿下去宁妃娘娘处还未回来。”
朱允熥‘哦’了一声,直奔书房,“那个谁,今天不喝龙井,再给我找一种茶,换个口味。”
回到书房的朱允熥坐在凳子上,将《晋书》拿起,双脚往桌子上一搭。
皇孙里头最没有仪态的就是朱允熥了,走路的时候有时摇头晃脑,站着的时候有些时候弯腰驼背,坐着的时候时不时脚就搭在了桌子上。
这一看纨绔之气非常重,哪里有天潢贵胄的贵气。
抖着脚,朱允熥心情不错的在哼着别人听不懂的小调,安静的看会书。
朱允熥自然知道自己的那些小心机在老朱面前贻笑大方,可是他就是不怕。
这是有恃无恐,就是吃准了老朱现在情感上的缺失,就是吃准了老朱对家人的宽容。
所以这爷孙俩继续僵持着,哪怕有人在劝着,可是朱允熥就是不去主动找老朱。
而老朱也硬气起来了,他现在忙于国事,那时间去理那孙子。不只是没时间去理,甚至还不打算像此前那样故意泄露一些消息让那孙子知道。
看谁先沉不住气,看谁先着急!
老朱和朱允熥在斗气,朱允炆算是遭遇到了无妄之灾,他现在越发努力的在表现自己的孝顺和勤学了。现在真的跟纸片人一样了,瘦的厉害。每天守完灵,就马不停蹄的去大本堂读书。
他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了,因为皇祖父的眼里不再只是他一个人。因为朱允熥那小子现在也开始看书,这一切都会让朱允炆觉得自己眼看着就要到手的皇太孙之位动摇起来了。
朱允熥也在大本堂,夸夸其谈,“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也竭力推荐一堆俊才,如苏轼、曾巩、包拯等人。只是我们不说其他,就说公羊学的正统和一统,你以为如何?”
好静厌动的胖墩朱高炽就不满说道,“允熥,我可比你大月份。”
旁边的朱允炆冷哼一声,觉得朱允熥确实没规矩。不过好像也不奇怪了,不要说朱高炽这个大些月份的堂兄了,那个纨绔现在连他这个兄长都直呼其名。
“小事、小事。”朱允熥就站起来,说道,“我就奇怪了,胡毋生、董仲舒在汉景帝、汉武帝时也曾风光,只是汉代之后,公羊学派为何没有大的发展?”
朱济熺就笑着说道,“要我说,还不是学派没了些俊才。公羊派,我记得是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吧?这肯定不行,四书五经都得有才行。”
朱高炽也跟着说道,“王兄说的极是,公羊派到底是只重《春秋》,这可不行。”
旁边的侍读几个想要参与话题,这几个皇孙都是接受正统儒家教育的。其中燕王世子和秦王世子算是比较出挑,皇次孙同样也非常出色。
而皇三孙以前是不学无术,晋王世子和周王世子虽然有些见识,可是时常偷懒。
现在这几个皇孙在谈经论道,哪怕有些观点在这些侍读看来非常的粗浅,不过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侍读们自然也很希望和皇孙们探讨一番。
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这些也是他们对皇家子孙的教育和影响的体现。
看到侍读们想要参与话题,朱允熥直接说道,“我们兄弟谈经论道,你们多嘴做什么?觉得不合适的就记在心里,以后有时间再说就是。我们谈经论道、高谈阔论,那是我们的事,是让你们来授业解惑了?”
朱济熺也帮腔说道,“就是!你们再过来多嘴,不又是到了学堂之上,平白扰了兴致!”
周王世子朱有燉和晋王世子朱尚炳小点,不过也是十二岁、十一岁。
朱尚炳就说道,“我就不喜欢听他们啰嗦,在学堂教教我们读书也就罢了。私下里还动不动引经据典,我们闲聊他们都想要多嘴。要我说,就是好为人师。”
朱允熥哈哈一笑,说道,“要我说,他们就是欠收拾!”
朱允炆不太乐意,对朱允熥说道,“允熥,我们皇家子弟当礼敬贤才。皇祖父驱逐鞑虏,少不了一应王佐之才辅佐。”
朱济熺等人沉默下来,这几个藩王世子和朱允炆、朱允熥在京读书,其实兄弟们手足之情还是不错。在朱允炆和朱允熥没有闹翻之前,大家也是兄友弟恭的样子。
主要也是没有竞争的关系,藩王世子们以后要承袭王爵互不影响。朱允炆觉得他是有机会成为太子、太孙,朱允熥以前好吃懒做、纨绔不堪,大家没有利益纷争,年龄相差也不大,自然能够玩到一块去。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朱允熥和朱允炆在夺嫡,这个事情就算是朱有燉等人也能感觉到。
而且现在在争夺太孙之位,朱有燉等人这些藩王世子心里也明白,同样是皇孙,他们也是要‘低人一等’。
朱允熥就看着朱允炆,直接问道,“贤才?真的是贤才那是要礼敬,只是这天底下真的有那么多王佐之才?”
朱允熥直接问道,“读书人里头,多少有才无德之辈?我们几个在谈经论道,又不是学堂之上。这时候他们还要过来说三道四,这是为人臣该有的样子?”
朱允炆不服气,直接生硬的说道,“皇家无私事!”
“好一个皇家无私事!”朱允熥嘲讽说道,“既然皇家无私事,大事小事都该和天下人说,都该让天底下的人知道?那好,干脆皇城也不用人守着了,就让读书人进来看着。皇家人说句话,读书人就能来引经据典、高谈阔论。”
朱允炆面红耳赤,他知道朱允熥说的是歪理,可是一时间不好反驳,“你、你......”
朱允熥起身,没好气的说道,“你什么你?你回去歇着,就你现在这单薄的样子,我一指头就能给你戳翻!该吃吃、该喝喝,调养好身子骨,别还没成事给自己弄垮了!”
说完这些,朱允熥拂袖而去。
朱济熺几个人沉默片刻,也纷纷起身和朱允炆告辞。倒不是追随朱允熥,而是气氛现在完全不对了,留在这里只会让朱允炆更加难堪。
这段时间朱允炆和朱允熥的竞争,这些藩王世子们也都看在眼里,基本上是两不相帮。
以前会觉得允炆更好一些,可是这几天他们猛然发现以前觉得纨绔不堪的允熥,并非真的是纨绔。甚至允熥表现出来的牙尖嘴利、见识等等,是其他几个兄弟都有些比不上的。
他们也没少看到朱允炆被怼的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的样子,以至于恍惚间觉得允熥好似真的在夺嫡之路上占据着领先和主动了。
这件事情他们不敢掺和,就算是他们的父王也不敢掺和,还是高挂免战牌,能躲就躲。
看着朱允炆就算是生气,还努力保持着友善、平和的样子,再想想朱允熥时常占了便宜就跑,时常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朱济熺等人心里也觉得非常古怪。
不表态、不多说、不偏向,这才是最好的做法。反正夺嫡的事情和他们无关,没必要让自己以及王府卷入那些是非当中。
十来岁的孩子,也都是有心眼的,尤其是出身在皇家这样的一个是非窝!
朱允熥甩着衣袖回到了柔仪宫,“大姐、二姐,我回来了!”
立刻有个小侍女说道,“殿下,两位殿下去宁妃娘娘处还未回来。”
朱允熥‘哦’了一声,直奔书房,“那个谁,今天不喝龙井,再给我找一种茶,换个口味。”
回到书房的朱允熥坐在凳子上,将《晋书》拿起,双脚往桌子上一搭。
皇孙里头最没有仪态的就是朱允熥了,走路的时候有时摇头晃脑,站着的时候有些时候弯腰驼背,坐着的时候时不时脚就搭在了桌子上。
这一看纨绔之气非常重,哪里有天潢贵胄的贵气。
抖着脚,朱允熥心情不错的在哼着别人听不懂的小调,安静的看会书。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