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规矩
作者:来点猪头肉 更新:2024-05-06 12:05
真的是风水轮流转,前几天还是朱允熥提着剑气势汹汹的闯宫去找老朱讨要一个说法。
而现在变成了老朱提着剑,打算好好收拾一下不成器的孙子。
看着老朱的气势,柔仪宫的侍女、太监们跪作一团,瑟瑟发抖根本就不敢动弹。
猛地推开书房的门,老朱瞪着一双牛眼看向朱允熥。本来懒洋洋靠着椅背的朱允熥吓了一跳,一抬头就看到了老朱提着剑站在门口。
朱允熥咽了口口水,小心的站了起来,在想着如果老朱动手的话,从门口是溜不出去。跳窗,跳窗的可能性稍微高一点。
看着孙子眼珠子乱转,老朱没好气说道,“咱舍不得劈了你,用不着想跑!”
“喝茶、喝茶!”朱允熥立刻殷勤的说道,“这是哪的贡茶?闻着香、喝着也甜。”
老朱走到书桌前,将朱允熥丢在桌子上的书捡起来,“《后汉书》?自己躲书房里偷偷摸摸看书,这是什么道理?”
朱允熥就尴尬着解释,“清净、清净。”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不无戏谑的说道,“这皇宫里怕是难以给你摆一张可以清净读书的书桌了,你要是在看书,纨绔的名声就没了,那可如何是好?”
朱允熥更加尴尬,前身留下的名声他只能背,“不至于、不至于。”
老朱就继续调侃,“看个书还得躲着人,看着史书,房里还得留几本秋宫图做幌子。”
朱允熥更尴尬了,秋宫图被翻出来的事情居然传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这可不好,虽然朱允熥也草草的翻了几页,觉得画质、意境还不错。
可是他是什么人啊,各种德艺双馨的老师佳作无数,秋宫图也没什么意思了。
老朱直接坐下,问道,“看到哪了?”
“翻过一遍,好些没记住。”朱允熥实话实说,“我又不是考秀才,读通就行。”
老朱不置可否,只是再次问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说,看到哪了?”
“孝献帝纪。”朱允熥说道,“稍微翻了几次,以前不看这书。”
老朱微微点头,又问道,“就看皇帝本记,不看公侯将相列传?”
“也看。”朱允熥实话是说,“其实不太喜欢看列传,记得不多,好些人也记不住。看列传,还不如看志。”
皇帝本纪就不用说了,基本上是正史上皇帝的生平。
列传,大部分都是那个朝代的一些名臣将相的列传等等。
而志,则是律法、礼仪、风土人情等等。
老朱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朱允熥,不动声色的说道,“其他的史书可看了?”
“看了些,也就是看了点史书。四书五经的不要说看一遍,很多都没翻。”朱允熥先抢先说道,“要是考我之乎者也,我肯定不会。”
老朱就乐了,“你二哥费尽心思想要咱考他,想要展示才学。你倒好,看了书非说没看过,是什么道理?”
朱允熥哭丧着脸说道,“这不是怕考校么,我也不考秀才,有些事情道理知道就行。看史书好,读史以明志,知古而鉴今。”
老朱将书放在桌子上,忽然说道,“《资治通鉴》也看了?”
朱允熥心里打鼓,底气不足的说道,“翻过、翻过。”
老朱顿时气笑了,“翻过?你是真的就翻一遍,还是读通了?或是全都倒背如流?”
朱允熥吓了一跳,他最怕的来了,“皇祖父,我真不是读书读的极好!就是有些看过、有些琢磨了一下,好多都没记住,哪能是倒背如流!我没那本事,我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老朱就说道,“不求甚解,那咱安排几个人给你解一解。”
站起身,老朱语重心长的说道,“读书不是坏事,不管是当皇帝还是当王爷,都要读书。你自个儿闭门造车,能读出什么名堂?”
朱允熥就讨价还价,“别给我安排很多侍读呗?很多都是之乎者也,有些道理我也明白。我以后也不要靠文章治理天下......”
老朱直接伸手,一下子揪住朱允熥的耳朵,“治理天下?咱说了要把江山社稷给你?”
没躲掉的朱允熥只能垫着脚、侧着头,“轻点、轻点!”
老朱更来气,“还敢躲!”
揪着朱允熥的耳朵,老朱恨铁不成钢,“咱早年和你一样,不喜欢读书。咱总是说外头军机繁重没时间读书,你祖母就给咱关在房里,给咱读书讲史,听着犯困还不敢睡,就折腾人!”
老朱也是天纵奇才,小时候没条件读书,在寺庙打杂的时候认识了两个字。也就是投奔义军之后,开始读书写字。不说他文采斐然等等,可是读书这件事情他真的没懈怠。
朱允熥就说道,“那我也找个好一点的媳妇就行了,她读书我听着。你放牛讨饭的时候,祖母学女工、读书。我飞鹰走马的时候,说不定我媳妇现在在府里寒窗苦读呢。”
老朱手上用力,顿时来气,“你媳妇?这天底下哪个比得上你祖母?!”
不过老朱忽然问道,“给你选个书香门第的媳妇?”
“那不行!”朱允熥立刻跳脚,“肯定要在勋贵人家找,这事不急,等过几年再说!”
老朱哑然失笑,说道,“还算有点见识!在外头飞鹰走马装个纨绔,关起门就读书学史。你爹和你到底是在闹个什么名堂,咱是看不准了!”
朱允熥也不回答,有些事情也没办法回答,误会也就误会好了,这似乎也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以前的朱允熥留给大家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提到他大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纨绔,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了。
现在要说去强行扭转也不现实,所以有些误会就继续误会下去。
老朱叹了口气,对朱允熥说道,“以后读书,不懂的就去请教翰林院的那些人,他们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些才学在身。”
朱允熥点了点头,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确实需要去请教一番,他读书是‘不求甚解’,肯定还是要多听多学。
只要注意分寸就好,不要让黄子澄那类人夹带私货就行。
自认为心智算是成熟、三观已经建立,想要给他扭转成一些读书人认为的‘圣君’,那也不现实。
或许是有些心软,老朱又说道,“实在不行,就去找咱,咱吃过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拿不准主意就去找咱,咱给你说说。”
朱允熥还是乖乖点头,老朱的本事肯定要认可。一介布衣能够成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只是有点本事都不行,必须是雄才大略、惊才绝艳。
朱允熥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问道,“皇祖父,你吃了吗?”
看到老朱摇头,朱允熥就说道,“那就在这边吃点好了,也到了饭点。”
老朱看了看朱允熥,随即说道,“咱留在这里用膳,东宫那边得急的上火。算了,你多吃点,现如今在长身体。学学允炆,他就去找咱请教学问了。”
说完这些老朱转身就走,刚刚到了柔仪宫门口就见到了朱有容和朱有龄。
这两位皇孙女虽然慌乱,可是赶紧行礼,礼仪不缺。
老朱简单问了两句就走,一路走一路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猛然间他想起来了,其他孙子孙女在他跟前都是规规矩矩,既是祖孙又是君臣。
可是偏偏最该讨好他的那个孙子,看着是尊重、敬畏,也不会特别缺少礼数。只是仔细想想看,不像其他人那样首先将礼法规矩摆在第一位。
这感觉熟悉又陌生,老大走了之后,本来觉得再也不敢有人这样了。没想到那个纨绔的孙子,连这个都学的一模一样!
老朱嘴角微微翘起,这样挺好。
不要说外人了,自家的儿孙都畏惧他这个皇帝。可是老朱明白,他不只是大明王朝的皇帝,他也是淮西的朱重八。
只可惜这个身份,很多人都忘记了!
而现在变成了老朱提着剑,打算好好收拾一下不成器的孙子。
看着老朱的气势,柔仪宫的侍女、太监们跪作一团,瑟瑟发抖根本就不敢动弹。
猛地推开书房的门,老朱瞪着一双牛眼看向朱允熥。本来懒洋洋靠着椅背的朱允熥吓了一跳,一抬头就看到了老朱提着剑站在门口。
朱允熥咽了口口水,小心的站了起来,在想着如果老朱动手的话,从门口是溜不出去。跳窗,跳窗的可能性稍微高一点。
看着孙子眼珠子乱转,老朱没好气说道,“咱舍不得劈了你,用不着想跑!”
“喝茶、喝茶!”朱允熥立刻殷勤的说道,“这是哪的贡茶?闻着香、喝着也甜。”
老朱走到书桌前,将朱允熥丢在桌子上的书捡起来,“《后汉书》?自己躲书房里偷偷摸摸看书,这是什么道理?”
朱允熥就尴尬着解释,“清净、清净。”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不无戏谑的说道,“这皇宫里怕是难以给你摆一张可以清净读书的书桌了,你要是在看书,纨绔的名声就没了,那可如何是好?”
朱允熥更加尴尬,前身留下的名声他只能背,“不至于、不至于。”
老朱就继续调侃,“看个书还得躲着人,看着史书,房里还得留几本秋宫图做幌子。”
朱允熥更尴尬了,秋宫图被翻出来的事情居然传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这可不好,虽然朱允熥也草草的翻了几页,觉得画质、意境还不错。
可是他是什么人啊,各种德艺双馨的老师佳作无数,秋宫图也没什么意思了。
老朱直接坐下,问道,“看到哪了?”
“翻过一遍,好些没记住。”朱允熥实话实说,“我又不是考秀才,读通就行。”
老朱不置可否,只是再次问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说,看到哪了?”
“孝献帝纪。”朱允熥说道,“稍微翻了几次,以前不看这书。”
老朱微微点头,又问道,“就看皇帝本记,不看公侯将相列传?”
“也看。”朱允熥实话是说,“其实不太喜欢看列传,记得不多,好些人也记不住。看列传,还不如看志。”
皇帝本纪就不用说了,基本上是正史上皇帝的生平。
列传,大部分都是那个朝代的一些名臣将相的列传等等。
而志,则是律法、礼仪、风土人情等等。
老朱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朱允熥,不动声色的说道,“其他的史书可看了?”
“看了些,也就是看了点史书。四书五经的不要说看一遍,很多都没翻。”朱允熥先抢先说道,“要是考我之乎者也,我肯定不会。”
老朱就乐了,“你二哥费尽心思想要咱考他,想要展示才学。你倒好,看了书非说没看过,是什么道理?”
朱允熥哭丧着脸说道,“这不是怕考校么,我也不考秀才,有些事情道理知道就行。看史书好,读史以明志,知古而鉴今。”
老朱将书放在桌子上,忽然说道,“《资治通鉴》也看了?”
朱允熥心里打鼓,底气不足的说道,“翻过、翻过。”
老朱顿时气笑了,“翻过?你是真的就翻一遍,还是读通了?或是全都倒背如流?”
朱允熥吓了一跳,他最怕的来了,“皇祖父,我真不是读书读的极好!就是有些看过、有些琢磨了一下,好多都没记住,哪能是倒背如流!我没那本事,我读书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老朱就说道,“不求甚解,那咱安排几个人给你解一解。”
站起身,老朱语重心长的说道,“读书不是坏事,不管是当皇帝还是当王爷,都要读书。你自个儿闭门造车,能读出什么名堂?”
朱允熥就讨价还价,“别给我安排很多侍读呗?很多都是之乎者也,有些道理我也明白。我以后也不要靠文章治理天下......”
老朱直接伸手,一下子揪住朱允熥的耳朵,“治理天下?咱说了要把江山社稷给你?”
没躲掉的朱允熥只能垫着脚、侧着头,“轻点、轻点!”
老朱更来气,“还敢躲!”
揪着朱允熥的耳朵,老朱恨铁不成钢,“咱早年和你一样,不喜欢读书。咱总是说外头军机繁重没时间读书,你祖母就给咱关在房里,给咱读书讲史,听着犯困还不敢睡,就折腾人!”
老朱也是天纵奇才,小时候没条件读书,在寺庙打杂的时候认识了两个字。也就是投奔义军之后,开始读书写字。不说他文采斐然等等,可是读书这件事情他真的没懈怠。
朱允熥就说道,“那我也找个好一点的媳妇就行了,她读书我听着。你放牛讨饭的时候,祖母学女工、读书。我飞鹰走马的时候,说不定我媳妇现在在府里寒窗苦读呢。”
老朱手上用力,顿时来气,“你媳妇?这天底下哪个比得上你祖母?!”
不过老朱忽然问道,“给你选个书香门第的媳妇?”
“那不行!”朱允熥立刻跳脚,“肯定要在勋贵人家找,这事不急,等过几年再说!”
老朱哑然失笑,说道,“还算有点见识!在外头飞鹰走马装个纨绔,关起门就读书学史。你爹和你到底是在闹个什么名堂,咱是看不准了!”
朱允熥也不回答,有些事情也没办法回答,误会也就误会好了,这似乎也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以前的朱允熥留给大家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提到他大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纨绔,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了。
现在要说去强行扭转也不现实,所以有些误会就继续误会下去。
老朱叹了口气,对朱允熥说道,“以后读书,不懂的就去请教翰林院的那些人,他们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些才学在身。”
朱允熥点了点头,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确实需要去请教一番,他读书是‘不求甚解’,肯定还是要多听多学。
只要注意分寸就好,不要让黄子澄那类人夹带私货就行。
自认为心智算是成熟、三观已经建立,想要给他扭转成一些读书人认为的‘圣君’,那也不现实。
或许是有些心软,老朱又说道,“实在不行,就去找咱,咱吃过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拿不准主意就去找咱,咱给你说说。”
朱允熥还是乖乖点头,老朱的本事肯定要认可。一介布衣能够成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只是有点本事都不行,必须是雄才大略、惊才绝艳。
朱允熥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问道,“皇祖父,你吃了吗?”
看到老朱摇头,朱允熥就说道,“那就在这边吃点好了,也到了饭点。”
老朱看了看朱允熥,随即说道,“咱留在这里用膳,东宫那边得急的上火。算了,你多吃点,现如今在长身体。学学允炆,他就去找咱请教学问了。”
说完这些老朱转身就走,刚刚到了柔仪宫门口就见到了朱有容和朱有龄。
这两位皇孙女虽然慌乱,可是赶紧行礼,礼仪不缺。
老朱简单问了两句就走,一路走一路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猛然间他想起来了,其他孙子孙女在他跟前都是规规矩矩,既是祖孙又是君臣。
可是偏偏最该讨好他的那个孙子,看着是尊重、敬畏,也不会特别缺少礼数。只是仔细想想看,不像其他人那样首先将礼法规矩摆在第一位。
这感觉熟悉又陌生,老大走了之后,本来觉得再也不敢有人这样了。没想到那个纨绔的孙子,连这个都学的一模一样!
老朱嘴角微微翘起,这样挺好。
不要说外人了,自家的儿孙都畏惧他这个皇帝。可是老朱明白,他不只是大明王朝的皇帝,他也是淮西的朱重八。
只可惜这个身份,很多人都忘记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