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孙瓒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11-11 21:45
真的有人会将个人的道义凌驾于国家统一之上?
听到陈暮肯定的回答,田丰充满了愕然。
现在青冀幽三州局势明暗不定,三方胶着态度不明,如果某一方掌权者如此按个人情感做事,难道是一件好事?
统治者有个人喜好,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不能做抉择,这样的一个势力,恐怕也长久不了多少。
一时间田丰眼中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厅内极为安静,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其实包括伟人也是这么评价刘备的,刘备善于团结各方势力,是因为他有道义,很多人都信服他,但他不能区分主次矛盾,歌女喜欢感情用事。
这样的人顶多算是一个草莽英雄,或许在颠沛流离之中勉强能够得到一块栖息之地,却不能像曹操一样成为枭雄夺得大半天下。
可真是因为君主带有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才为桃园结义的兄弟情谊平添了那一份浪漫,一份意难平不是吗?
过了好一会儿,田丰才长舒了一口气,摇摇头道:“为主上者,多有任侠之气,绝非好事啊。”
陈暮苦笑道:“元皓兄,正是这样,他才是我大哥。元皓兄想一想,如果你在袁绍手下,以你刚直性格,多次犯上顶撞,袁绍会如何?”
田丰默然不语,他其实对袁绍不太了解,但仔细想想,任何一个人被自己这么多次刚而犯上,恐怕早就治罪了吧。
唯有明公多次宽厚包容,从未苛责,哪怕前些年关过他一次,后来也是屈身道歉。
这样的主公,在当时各路诸侯之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我倒是认为刘使君不是没有意识到公孙瓒的威胁,只不过他不愿意与其撕破脸皮,背负道义而已。”
就在此时,阎忠忽然说了话。
他之前一直都没有说话,因为他才刚加入,目前甚至连具体什么官职都还没有定,在刘备面前没有太多话语权。
不过现在只有田丰陈暮徐荣三人在场,自然可以聊一聊。
“明公知道?”
田丰不解,看刘备那么信任公孙瓒,怎么也不像是对公孙瓒起疑心的模样。
然而陈暮却说道:“大哥不是傻子,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公孙瓒是什么想法,只是碍于情面,不会去说而已。”
“嗯......”
田丰点点头,说道:“子归,你觉得公孙瓒这事该如何处置?”
陈暮摇摇头:“谈他的问题还是太远了,看待事物要分清楚主次,先解决袁绍,再谈公孙瓒的问题。”
目前北方局势已经跟三国差不多,刘备和公孙瓒联合起来抵抗袁绍。
三家当中,袁绍实力最强,相当于曹魏,刘备和公孙瓒就相当于刘汉和孙吴,二人联盟,与袁绍打了个五五开。
刘备跟公孙瓒现在联盟还是很紧密,但关于击败袁绍之后,北方归属,二人最近有些分歧。
按照刘备的意思,河北当然是要归属于朝廷,由洛阳朝廷派遣官员来治理。
而公孙瓒则认为他们二人对半开,刘备拿渤海、清河、河间、安平等靠近青州的土地,而公孙瓒则得中山、常山、赵国、魏郡、巨鹿等地。
光从地图上来看,相当于把整个冀州从中间劈开,二人各得一半。但公孙瓒实际什么想法,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假设袁绍被击败,冀州是他们两个人一起打下来的,公孙瓒想独吞冀州,刘备肯定不愿。
因此最好的结果就是对半分,除非他打完袁绍立即和刘备撕破脸皮。
但不管从任何角度上来看,与刘备直接发生冲突,还是二人分道扬镳,都不符合公孙瓒的利益。
所以他得左半边冀州,可以从并州取关中,也能南下略兖州,至少还有几条出路。
只是刘备因为不同意他的想法,双方发生过几次争论,都没得出个结果,最终在田豫的劝说下,两人目前达成一致,搁置争议,先击败袁绍,占领冀州再说。
很多人只是觉得刘备和公孙瓒只是有一些小小的分歧而已。
然而在田丰这样的人眼里,就已经看到了他们双方不可调节的矛盾。
这不是占不占地盘的问题,而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刘备尊洛阳朝廷为主,所以打下地盘后,不管是为了树立自己忠臣的形象也好,还是真的愚忠朝廷也罢,肯定不能对冀州指手画脚,而是应该把问题交给刘虞去处置。
而对于公孙瓒来说,他有野心,实力强悍起来之后,就已经不再把洛阳这个朝廷放在眼里,只是碍于刘备,不好这样明着来而已。
但让他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洛阳朝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现在矛盾还没有爆发,是因为两人都顾忌着昔日的颜面以及还有一个共同敌人,一旦袁绍凉凉,田丰就觉得,下一场战争,就必然是在公孙瓒和刘备之间爆发。
不过既然陈暮说现在谈公孙瓒还太早,那田丰也就无话可说,叹息一声说道:“子归说得是,公孙瓒之事还是太早,然则袁绍这里也十分棘手,我知道你与明公都不愿用那断盐之计,可除此之外,还能有何法?”
陈暮笑了笑,轻声说道:“元皓兄很急吗?”
“很急?”
田丰一开始有些纳闷:“急什么?”
“急着铲除袁绍。”
“急倒是不急,只是如今青州钱谷充足,士气旺盛,正该一举出兵的时候。”
“但是打仗就要花钱,现在钱谷充足,不代表以后会充足。”
陈暮摇摇头道:“如今青州不大规模征兵,就是为了维持洛阳和青州的稳定局面,青州的粮食产得越多,盐卖得越多,急的就不是我们。”
田丰想了想,思索道:“子归的意思是?”
“急的是袁绍和公孙瓒啊。”
陈暮笑了起来。
青州现在的大战略主要突出一个“稳”。
稳在哪里?
边境的士兵不多,外围只有五六万,加上各郡国的郡兵、县兵,全州总兵力不过八万左右,哪怕加上洛阳,也才十四万。
而袁绍那边前线大概分布二十万大军,还有各地郡国郡兵以及在西面防守洛阳的几万人,总兵力其实已经能达到二十五六万,总体实力相当可怕。
然而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总兵力以及出兵的兵力其实是不对称的,全国有那么多兵力,不代表出征的时候全算上。
还是拿官渡之战举例子。
根据《三国志·魏略》的说法,官渡之战时,曹操的总兵力是三万,但他只是带了三万多人去前线而已,后方还有大批的预备役以及防备其它势力的守军。
比如命曹仁防守阳翟,以掩护左侧背;命蔡阳率部驻守叶县,以防止汝南黄巾军刘辟、龚郝等部;命曹洪率部驻守宛县,以防御荆州刘表;命李通率部与汝南太守蒲宠驻守汝南,以备孙策。
还有荀彧镇守许昌,知后方诸事,钟繇督运关中粮草,加派卫觊到关中,统制盐政,招抚流民,进行屯垦等。
根据史料记载,如果算上后方的这些预备役,以及防备其它势力的守军,曹操的总兵力最少也在十万左右。毕竟他这些年南征北战,在官渡之战前,地盘面积已经超过袁绍,总体实力,也仅仅只是比袁绍差一线而已。
至于袁绍也是如此,他自己带了十二万人去打曹操,后方同样也有大量的预备役和防备北方胡人势力的守军,因此他的总兵力自然是超过二十万的,这一点在后面打袁谭袁尚就有明证。
因此总兵力和能够出征的兵力绝非是一个概念,别看刘备总兵力能有十四万,但可以出兵的兵力,基本也就是在七八万之间,硬实力与袁绍还是有点差距。
可这就代表了刘备的真正实力比袁绍差吗?
显然不是。
官渡之战前曹操硬实力比袁绍差,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三征徐州,把徐州打得千疮百孔,再加上当时洛阳和豫州受黄巾之乱以及董卓之乱的影响,民生凋敝,百姓艰难。
因此当时曹操只是地盘大,治下的人口、经济、农业等等远不如冀州,如果不是他早年得了青州兵屯田,勉强养着军队,曹操势力当时候就已经崩溃。
而现在刘备的青州虽然耕地面积远不如冀州,但加上洛阳呢?
河内与河南同样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以及弘农和颍川二郡,四地加起来拥有大量的耕地,再加上当初董卓之乱时被强迁关中的人口回来,虽然不如鼎盛时期洛阳附近二百万人口,但也有近百万众。
所以在人口上实际青州与洛阳加起来的总人口数量已经跟冀州差距很小,在耕地面积上虽然有不小差距,毕竟华北平原不跟你嘻嘻哈哈,可总体也差不了太多。
而双方的治理也不在一个层面,很早的时候陈暮和沮授就针对青州发展做了很多政策。
对内打压豪强,扶持小农经济,对外精简军队,发展产业,以海盐为根基,商业繁荣,农业发达,教育业蓬勃发展,仓库钱币和粮食堆积如山,粮价低得全国各地商人来买粮外售。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青州的军队不多,不需要花费重金去养那么多军队,且能够保证自给自足,同时利用公孙瓒一同来牵制袁绍,自己偷偷摸摸发展的基础上。
如果现在全面开战,刘备咬咬牙,断掉每年给洛阳朝廷的税款,断掉每年给青州百姓的农业、粮食、盐价的补贴,断掉每年给泰山学宫的教育经费,断掉全青州高额的官员工资,那么短时间内拉起二十多万大军,与袁绍一决高下,绝对有这个实力。
因此简单来说,刘备其实一直在扮猪吃老虎,一直在借力打力,对外伪装成军队数量不多,对内则是稳定局势。利用公孙瓒牵制袁绍,二人为了保证消灭对方,都在军队竞赛,刘备则表面维持着少量常备军,暗地里搞经济。
葛亭之战后,袁绍被消灭了不少兵马,但如今兵力一直在增加。公孙瓒也被迎头痛击,白马义从全军覆没,自己的骑兵死伤惨重,可他却不能减少兵力,只能不断地从幽州征兵,从北面胡人那雇佣兵马。
如此一来,不管是袁绍还是公孙瓒,在整体实力上,都属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经济、政治、商业、农业,顶多维持一个秩序没有崩溃,若说各自地盘情况有多好,那显然是想多了些。
至于这一系列战略和操作出自谁的手趣÷阁,就不用多说了吧。
包括葛亭之战,就是他一手安排。
为了让青州这些年可以安稳发展,积蓄力量,一举将袁绍和公孙瓒击败,陈暮也算是煞费苦心,宁愿接受一场葛亭之战的失败,也要造就今日的局面,便是为了完成日后吞并北方的大战略!
田丰听了他的话,沉思了许久,最终点点头:“不错,急的确实是袁绍和公孙瓒,他们的内部压力极大,每年用于军队上的开支不菲,必然都希望速战速决。”
“所以我们真没必要太急。”
陈暮说道:“我们利用公孙瓒一同牵制袁绍,逼得袁绍没法发展,公孙瓒的北地本就贫瘠,如今坐拥六万兵马已是极限,再扩军必然内乱不止,他们二人都急,继续消耗下去,我们才是占优势的一方,难道不是吗?”
“嗯。”
田丰沉吟片刻,问道:“那依子归之见,莫非是打算继续对峙,继续消耗?”
“非也。”
陈暮摇摇头:“已经对峙两年了,再继续下去,何时是个头。所以我想了一计,虽然在大战略上不如你那断盐之计来得效果明显,却可以逼迫公孙瓒离开冀州。”
“逼公孙瓒离开?”
田丰一头雾水:“把他逼走对我们有何好处?”
陈暮神秘一笑:“把公孙瓒逼走之后,袁绍压力骤减,到那个时候,也将是他自己做出一些错误决定的时候。”
嗯,逆风战神,如果变成顺风呢?
冀州埋下的那么多钉子,他们是该发挥他们的作用了。
田丰被陈暮的话弄得一头雾水,袁绍能做出什么错误决定?
公孙瓒被逼走,他怕是高兴死,到时候对于他来说,就有两个策略。
一是继续北上,消灭公孙瓒,稳固后方,再图南下。
二是立即对刘备动手,剪除后患。
后者肯定是个弱智行为,袁绍不可能选,毕竟公孙瓒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偷他屁股。
那么袁绍一定会选择前者。
公孙瓒和刘备目前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由于刘备的军队都是步卒,机动性较差,且利用的是黄河中下游的大量河流湖泊进行防守,其中一部分都是水军,陆军只有五万左右。
到时候袁绍只需要安排十万人防备洛阳和青州,利用城池防守即可,主力北上解决公孙瓒,彻底清除后患。
等稳定幽州之后,再南下与刘备一决雌雄,这才是正确做法,难道袁绍还会犯什么蠢不成?
带着这样的疑惑,田丰问陈暮道:“那子归是打算用何计逼公孙瓒离开?”
陈暮淡淡地道:“撤走鄃县灵县绎幕的兵,全面龟缩平原!”
田丰的眉头瞬间皱起来了。
这计。
挺恶心人的。
听到陈暮肯定的回答,田丰充满了愕然。
现在青冀幽三州局势明暗不定,三方胶着态度不明,如果某一方掌权者如此按个人情感做事,难道是一件好事?
统治者有个人喜好,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不能做抉择,这样的一个势力,恐怕也长久不了多少。
一时间田丰眼中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厅内极为安静,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其实包括伟人也是这么评价刘备的,刘备善于团结各方势力,是因为他有道义,很多人都信服他,但他不能区分主次矛盾,歌女喜欢感情用事。
这样的人顶多算是一个草莽英雄,或许在颠沛流离之中勉强能够得到一块栖息之地,却不能像曹操一样成为枭雄夺得大半天下。
可真是因为君主带有浓重的个人情感色彩,才为桃园结义的兄弟情谊平添了那一份浪漫,一份意难平不是吗?
过了好一会儿,田丰才长舒了一口气,摇摇头道:“为主上者,多有任侠之气,绝非好事啊。”
陈暮苦笑道:“元皓兄,正是这样,他才是我大哥。元皓兄想一想,如果你在袁绍手下,以你刚直性格,多次犯上顶撞,袁绍会如何?”
田丰默然不语,他其实对袁绍不太了解,但仔细想想,任何一个人被自己这么多次刚而犯上,恐怕早就治罪了吧。
唯有明公多次宽厚包容,从未苛责,哪怕前些年关过他一次,后来也是屈身道歉。
这样的主公,在当时各路诸侯之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我倒是认为刘使君不是没有意识到公孙瓒的威胁,只不过他不愿意与其撕破脸皮,背负道义而已。”
就在此时,阎忠忽然说了话。
他之前一直都没有说话,因为他才刚加入,目前甚至连具体什么官职都还没有定,在刘备面前没有太多话语权。
不过现在只有田丰陈暮徐荣三人在场,自然可以聊一聊。
“明公知道?”
田丰不解,看刘备那么信任公孙瓒,怎么也不像是对公孙瓒起疑心的模样。
然而陈暮却说道:“大哥不是傻子,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公孙瓒是什么想法,只是碍于情面,不会去说而已。”
“嗯......”
田丰点点头,说道:“子归,你觉得公孙瓒这事该如何处置?”
陈暮摇摇头:“谈他的问题还是太远了,看待事物要分清楚主次,先解决袁绍,再谈公孙瓒的问题。”
目前北方局势已经跟三国差不多,刘备和公孙瓒联合起来抵抗袁绍。
三家当中,袁绍实力最强,相当于曹魏,刘备和公孙瓒就相当于刘汉和孙吴,二人联盟,与袁绍打了个五五开。
刘备跟公孙瓒现在联盟还是很紧密,但关于击败袁绍之后,北方归属,二人最近有些分歧。
按照刘备的意思,河北当然是要归属于朝廷,由洛阳朝廷派遣官员来治理。
而公孙瓒则认为他们二人对半开,刘备拿渤海、清河、河间、安平等靠近青州的土地,而公孙瓒则得中山、常山、赵国、魏郡、巨鹿等地。
光从地图上来看,相当于把整个冀州从中间劈开,二人各得一半。但公孙瓒实际什么想法,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假设袁绍被击败,冀州是他们两个人一起打下来的,公孙瓒想独吞冀州,刘备肯定不愿。
因此最好的结果就是对半分,除非他打完袁绍立即和刘备撕破脸皮。
但不管从任何角度上来看,与刘备直接发生冲突,还是二人分道扬镳,都不符合公孙瓒的利益。
所以他得左半边冀州,可以从并州取关中,也能南下略兖州,至少还有几条出路。
只是刘备因为不同意他的想法,双方发生过几次争论,都没得出个结果,最终在田豫的劝说下,两人目前达成一致,搁置争议,先击败袁绍,占领冀州再说。
很多人只是觉得刘备和公孙瓒只是有一些小小的分歧而已。
然而在田丰这样的人眼里,就已经看到了他们双方不可调节的矛盾。
这不是占不占地盘的问题,而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刘备尊洛阳朝廷为主,所以打下地盘后,不管是为了树立自己忠臣的形象也好,还是真的愚忠朝廷也罢,肯定不能对冀州指手画脚,而是应该把问题交给刘虞去处置。
而对于公孙瓒来说,他有野心,实力强悍起来之后,就已经不再把洛阳这个朝廷放在眼里,只是碍于刘备,不好这样明着来而已。
但让他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洛阳朝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冲突。
现在矛盾还没有爆发,是因为两人都顾忌着昔日的颜面以及还有一个共同敌人,一旦袁绍凉凉,田丰就觉得,下一场战争,就必然是在公孙瓒和刘备之间爆发。
不过既然陈暮说现在谈公孙瓒还太早,那田丰也就无话可说,叹息一声说道:“子归说得是,公孙瓒之事还是太早,然则袁绍这里也十分棘手,我知道你与明公都不愿用那断盐之计,可除此之外,还能有何法?”
陈暮笑了笑,轻声说道:“元皓兄很急吗?”
“很急?”
田丰一开始有些纳闷:“急什么?”
“急着铲除袁绍。”
“急倒是不急,只是如今青州钱谷充足,士气旺盛,正该一举出兵的时候。”
“但是打仗就要花钱,现在钱谷充足,不代表以后会充足。”
陈暮摇摇头道:“如今青州不大规模征兵,就是为了维持洛阳和青州的稳定局面,青州的粮食产得越多,盐卖得越多,急的就不是我们。”
田丰想了想,思索道:“子归的意思是?”
“急的是袁绍和公孙瓒啊。”
陈暮笑了起来。
青州现在的大战略主要突出一个“稳”。
稳在哪里?
边境的士兵不多,外围只有五六万,加上各郡国的郡兵、县兵,全州总兵力不过八万左右,哪怕加上洛阳,也才十四万。
而袁绍那边前线大概分布二十万大军,还有各地郡国郡兵以及在西面防守洛阳的几万人,总兵力其实已经能达到二十五六万,总体实力相当可怕。
然而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总兵力以及出兵的兵力其实是不对称的,全国有那么多兵力,不代表出征的时候全算上。
还是拿官渡之战举例子。
根据《三国志·魏略》的说法,官渡之战时,曹操的总兵力是三万,但他只是带了三万多人去前线而已,后方还有大批的预备役以及防备其它势力的守军。
比如命曹仁防守阳翟,以掩护左侧背;命蔡阳率部驻守叶县,以防止汝南黄巾军刘辟、龚郝等部;命曹洪率部驻守宛县,以防御荆州刘表;命李通率部与汝南太守蒲宠驻守汝南,以备孙策。
还有荀彧镇守许昌,知后方诸事,钟繇督运关中粮草,加派卫觊到关中,统制盐政,招抚流民,进行屯垦等。
根据史料记载,如果算上后方的这些预备役,以及防备其它势力的守军,曹操的总兵力最少也在十万左右。毕竟他这些年南征北战,在官渡之战前,地盘面积已经超过袁绍,总体实力,也仅仅只是比袁绍差一线而已。
至于袁绍也是如此,他自己带了十二万人去打曹操,后方同样也有大量的预备役和防备北方胡人势力的守军,因此他的总兵力自然是超过二十万的,这一点在后面打袁谭袁尚就有明证。
因此总兵力和能够出征的兵力绝非是一个概念,别看刘备总兵力能有十四万,但可以出兵的兵力,基本也就是在七八万之间,硬实力与袁绍还是有点差距。
可这就代表了刘备的真正实力比袁绍差吗?
显然不是。
官渡之战前曹操硬实力比袁绍差,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三征徐州,把徐州打得千疮百孔,再加上当时洛阳和豫州受黄巾之乱以及董卓之乱的影响,民生凋敝,百姓艰难。
因此当时曹操只是地盘大,治下的人口、经济、农业等等远不如冀州,如果不是他早年得了青州兵屯田,勉强养着军队,曹操势力当时候就已经崩溃。
而现在刘备的青州虽然耕地面积远不如冀州,但加上洛阳呢?
河内与河南同样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以及弘农和颍川二郡,四地加起来拥有大量的耕地,再加上当初董卓之乱时被强迁关中的人口回来,虽然不如鼎盛时期洛阳附近二百万人口,但也有近百万众。
所以在人口上实际青州与洛阳加起来的总人口数量已经跟冀州差距很小,在耕地面积上虽然有不小差距,毕竟华北平原不跟你嘻嘻哈哈,可总体也差不了太多。
而双方的治理也不在一个层面,很早的时候陈暮和沮授就针对青州发展做了很多政策。
对内打压豪强,扶持小农经济,对外精简军队,发展产业,以海盐为根基,商业繁荣,农业发达,教育业蓬勃发展,仓库钱币和粮食堆积如山,粮价低得全国各地商人来买粮外售。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青州的军队不多,不需要花费重金去养那么多军队,且能够保证自给自足,同时利用公孙瓒一同来牵制袁绍,自己偷偷摸摸发展的基础上。
如果现在全面开战,刘备咬咬牙,断掉每年给洛阳朝廷的税款,断掉每年给青州百姓的农业、粮食、盐价的补贴,断掉每年给泰山学宫的教育经费,断掉全青州高额的官员工资,那么短时间内拉起二十多万大军,与袁绍一决高下,绝对有这个实力。
因此简单来说,刘备其实一直在扮猪吃老虎,一直在借力打力,对外伪装成军队数量不多,对内则是稳定局势。利用公孙瓒牵制袁绍,二人为了保证消灭对方,都在军队竞赛,刘备则表面维持着少量常备军,暗地里搞经济。
葛亭之战后,袁绍被消灭了不少兵马,但如今兵力一直在增加。公孙瓒也被迎头痛击,白马义从全军覆没,自己的骑兵死伤惨重,可他却不能减少兵力,只能不断地从幽州征兵,从北面胡人那雇佣兵马。
如此一来,不管是袁绍还是公孙瓒,在整体实力上,都属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经济、政治、商业、农业,顶多维持一个秩序没有崩溃,若说各自地盘情况有多好,那显然是想多了些。
至于这一系列战略和操作出自谁的手趣÷阁,就不用多说了吧。
包括葛亭之战,就是他一手安排。
为了让青州这些年可以安稳发展,积蓄力量,一举将袁绍和公孙瓒击败,陈暮也算是煞费苦心,宁愿接受一场葛亭之战的失败,也要造就今日的局面,便是为了完成日后吞并北方的大战略!
田丰听了他的话,沉思了许久,最终点点头:“不错,急的确实是袁绍和公孙瓒,他们的内部压力极大,每年用于军队上的开支不菲,必然都希望速战速决。”
“所以我们真没必要太急。”
陈暮说道:“我们利用公孙瓒一同牵制袁绍,逼得袁绍没法发展,公孙瓒的北地本就贫瘠,如今坐拥六万兵马已是极限,再扩军必然内乱不止,他们二人都急,继续消耗下去,我们才是占优势的一方,难道不是吗?”
“嗯。”
田丰沉吟片刻,问道:“那依子归之见,莫非是打算继续对峙,继续消耗?”
“非也。”
陈暮摇摇头:“已经对峙两年了,再继续下去,何时是个头。所以我想了一计,虽然在大战略上不如你那断盐之计来得效果明显,却可以逼迫公孙瓒离开冀州。”
“逼公孙瓒离开?”
田丰一头雾水:“把他逼走对我们有何好处?”
陈暮神秘一笑:“把公孙瓒逼走之后,袁绍压力骤减,到那个时候,也将是他自己做出一些错误决定的时候。”
嗯,逆风战神,如果变成顺风呢?
冀州埋下的那么多钉子,他们是该发挥他们的作用了。
田丰被陈暮的话弄得一头雾水,袁绍能做出什么错误决定?
公孙瓒被逼走,他怕是高兴死,到时候对于他来说,就有两个策略。
一是继续北上,消灭公孙瓒,稳固后方,再图南下。
二是立即对刘备动手,剪除后患。
后者肯定是个弱智行为,袁绍不可能选,毕竟公孙瓒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偷他屁股。
那么袁绍一定会选择前者。
公孙瓒和刘备目前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由于刘备的军队都是步卒,机动性较差,且利用的是黄河中下游的大量河流湖泊进行防守,其中一部分都是水军,陆军只有五万左右。
到时候袁绍只需要安排十万人防备洛阳和青州,利用城池防守即可,主力北上解决公孙瓒,彻底清除后患。
等稳定幽州之后,再南下与刘备一决雌雄,这才是正确做法,难道袁绍还会犯什么蠢不成?
带着这样的疑惑,田丰问陈暮道:“那子归是打算用何计逼公孙瓒离开?”
陈暮淡淡地道:“撤走鄃县灵县绎幕的兵,全面龟缩平原!”
田丰的眉头瞬间皱起来了。
这计。
挺恶心人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