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尚书台
作者:玩蛇怪    更新:2021-11-11 21:43
  尚书台,是东汉处理全国各地往来公文奏折的机构。
  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晚期的权臣专政,有意削弱相权,太尉﹑司徒﹑司空居三公高位,名为宰相,而实际权力则逐渐移于尚书。
  当时,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一人,尚书六人,分主六曹,或说为五曹六尚书,其中三公曹置尚书二人。
  令﹑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各一人,“掌录文书”,并检查各项事务是否按时完成。
  尚书之下有侍郎三十六人,分属六曹,主起草文书;又有令史十八人,每曹三人,主抄誊文书。
  这个机构,在唐朝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在宋朝是中书门下以及枢密院;在明朝是内阁和司礼监;在清朝就是所谓的军机处。
  名字虽然不一样,但行使的权力相差不多。都是总揽全国往来公文,或是帮皇帝批阅奏折,或是帮皇帝处理政务。
  只是严格来说,东汉尚书台的权力还没有那么大,在具体事物上,大事交给皇帝处置,小事则由尚书台或者发往其它部门处理。
  这就相当于阅卷老师只有阅卷权和小部分题目的批卷权,并不是整张卷子都由尚书台批阅。
  这种情况需要到曹魏时期,荀彧当权的时候才会提升到总揽全国政务。
  所以实质上,曹操已经相当于皇帝,而荀彧就是曹操的宰相。
  至于现在,算是一个传达室加上半个职权部门,负责文书的收发以及一些政务处理工作。
  可即便如此,也已经很厉害。
  天下往来公文,都在尚书台,所有国家机密,也都在这里。
  尚书令要是想对付某个地方官员,只需要把往来公文销毁,就能以“失职罪”向天子禀报处置。
  如果是县令以下的官员,甚至有直接罢免的权力。
  别说这很儿戏,但事实是真这么儿戏。
  当初王甫曹节掌权的时候,就利用亲信掌控了尚书台,将所有弹劾自己的奏折全部压下来,然后用这个办法对付弹劾自己的官员。
  还有明朝魏忠贤当政时期,一本弹劾他的奏折明熹宗都别想看到。
  不说那个时候,就算是现代文明社会,在国外政府机构去办事? 甭说去各个部门光盖章签字就跑断腿? 一旦某个部门给你卡个一年半载,喊爹喊娘都没用。
  所以尚书台别看只是个传达室? 那也得看是什么地方的传达室? 工厂门口的传达室权力肯定不大,一个国家的传达室权力肯定大。
  当陈暮一大早走入明光殿正式上班的时候? 王钧早早地召集了整个尚书台的官员已经在等他。
  原来的尚书令是梁鹄,出自鸿都门学? 是宦官派系的人。
  自梁鹄以下? 整个尚书台都是宦官党羽。
  事实上一开始尚书令也不是在尚书台独大,在尚书令的头上,还有一个到三个录尚书事不等,一般由三公兼领。
  但随着10多年前最后一任录尚书事? 太傅胡广去世后? 就再也没有录尚书事。
  因此现在的尚书台就由尚书令执掌。
  并且从胡广以后,宦官逐渐意识到了尚书台掌握的权力,从那时候开始,宦官就将手伸入了尚书台。
  先由王甫的亲信廉忠,也就是诬告汉桓帝的弟弟刘悝的那一位担任。
  然后是曹腾的侄子? 曹操的叔父曹鼎,再到后来大宦官曹节亲自下场? 紧接着就是梁鹄。
  从熹平元年,也就是172年开始? 这个部门几乎完全落到了宦官们手中。
  所以在王钧的带领下,陈暮毫无阻碍地入驻了尚书台。
  从左右仆射以下? 各尚书、令丞、侍郎、令史、掾属林林总总约百余人都在明光殿内等着他。
  “拜见尚书令。”
  众人齐齐拱手行礼。
  “诸位有礼。”
  陈暮也回了一礼。
  王钧指着最前面两人介绍道:“子归? 此人是尚书右仆射苟桂。”
  “苟桂见过尚书令。”
  苟桂约三十余岁? 山羊胡,下颌还有颗硕大的黑痣,形象有点像是宋明时期的师爷或者狗头军师一类的角色。
  陈暮点点头。
  王钧又指着另外一人说道:“此人是尚书左仆射蒋安。”
  蒋安方面大耳,是个胖子。
  “此人是......”
  王钧主要介绍的是几个尚书台的主管,自尚书令以下,左右仆射,六曹尚书,以及隶属于尚书令的私人助手左右尚书令丞和尚书侍郎十一人。
  其他侍郎、令史、掾属都是二百石的吏员,相当于办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员,总数有一百多人,自然就没有介绍的必要。
  陈暮一一打了招呼,吩咐他们各司其职,便在王钧与左右令丞侍郎的陪同下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室地点在明光殿偏殿,房间还挺大,约有百来个平方,只是里面摆设的并不是两侧桌案和席子,而是密密麻麻的书画,要么挂在墙上,要么随意摊在地上,很多都是涂鸦之作,却也不乏有水平的书法。
  尚书左令丞丘建尴尬道:“这些都是原来梁尚书的字画,他离任的时候没有带走,我等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陈暮自己的书画水平就不低,眼光极为毒辣,四处扫视一圈,说道:“将地上的字画全都清理掉,墙上的留下来,这幅,那幅,还有最上面那幅,小心装裱,收录起来。”
  粱鹄在汉末时期也是顶级书法家,他虽然上班摸鱼写字画画,但不能不承认的是,里面不少书画作品都是精品,留下来挂着欣赏也不错。
  听到他的命令,左右令丞便去外面招呼一帮令史、掾属进来整理了一下房间。
  等打扫好之后,陈暮才正式开启办公模式。
  几位尚书台的官员按照大小品秩分列而坐,位于他的两侧。
  等众人坐好之后,陈暮才开口询问道:“你们每日办公,都是在做何事?”
  苟桂答道:“原来梁尚书在的时候,全国大小政务,都由我与蒋仆射处理,按照惯例,选官察官之事,由天子定夺。各地郡守国相之事,亦由天子处置。刑狱之事,发往延尉。南北主客,交由大鸿胪。终考课州郡事,则发由三公计较。财政收支规划,丈量土地,则交给西苑大司农与少府。”
  陈暮脸越听越黑,略微不高兴地说道:“那尚书台在做什么?”
  苟桂与蒋安对视一眼,回答道:“我等主要负责清算全国人口,将各地往来公文整理,以各州或具体事务分门别类,然后发往各部门,或将需要天子批阅的大事呈递给天子,或抄誊朝廷政令传达于天下,当初尚书令为父报仇之事,就是我等抄誊传下去的。”
  “这么说,我还得感谢你们喽。”
  陈暮脸色不善。
  众人连忙道:“不敢不敢。”
  “这梁鹄当真是无能之辈,好好一个权力极大的尚书台,被他弄成这般模样。”
  陈暮环视一圈,缓缓开口道:“诸位,大家虽然只是尚书台的低级官吏,却应该也知道自己手上握有多大权力。梁鹄却将这些权力拱手让人,诸君难道就这般心甘情愿吗?”
  众人面面相觑,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
  原来梁尚书在的时候,嫌那么多政务太麻烦,就把原本属于尚书台的权力一股脑丢出去,他们也落得轻松。
  要是陈暮想把这些权力再收回来,其它部门会同意?三公九卿会同意?
  到时候大人物之间争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们这些尚书台佐吏可不敢触这个眉头。
  见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跟鹌鹑似的,陈暮冷笑一声,道:“从即日起,各地选官察官、刑狱之事、南北主客、财政收支规划,丈量土地等政务工作,先交由我来查阅,明白了吗?”
  “这个工作量恐怕.......”
  众人瞪大了眼睛。
  全国每日公文往来不知繁几,尚书台上下一百多人忙得团团转才能勉强弄好,光靠陈暮一个人处理,恐怕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处理好一天的政务。
  陈暮摆摆手道:“只是交由我查阅,等查阅之后,具体事务再交由尔等与其它部门合作,暂时就如此罢。”
  “唯!”
  众人松了口气,如果只是看看就没事,要是陈暮完全大权独揽,什么事情都要他处置,那全国政务怕是要乱成一团。
  当下,众人就把今天从全国各地发来的文书搬到了偏殿,厚厚数摞,达十余公斤。
  看着多,其实也还好。
  因为要考虑得是,古人为了书写方便,用的是文言文。
  由于写字不易,所以尽量把事情弄得简短一些,一份公文少的就十几个字,多的也就几百字。
  东汉灵帝时有120多个郡国,1100余县,每日公文多的时候有一两千份,少的时候也有数百份,论起字数,每天文书内容大概在数万字到十多万字不等。
  毕竟各地也不是每天都有事情,除了遇到紧急情况和需要上奏、以及上交正常往来公文的时候,平日也没有官员会闲着无聊乱发文件上来。
  而这其中大部分主要事物一般集中在年末,因为年末要进行考核,所以一年积累的政务都是在那个时候才发往洛阳。
  因此除非每件事情都去处理,不然光只是看的话,一天的时候应该是可以看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