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为科学邀功
作者:猪儿梦虫 更新:2024-08-07 13:09
科学门徒。
以解缙这个科学魁首为主。
此刻他们就站在大明王朝中枢君臣面前。
将近五百人,形象都不大好,个个衣衫褴褛,满身泥星,认真去看,解缙的布鞋上头还磨出了一个大口子,三颗可爱脚丫子露了出来。
除了他之外,朱勇、徐钦、丘松这些小子,也是一个个的满身污泥。
就连朱棣也都动容了,他喜欢那种勤俭和苦干的人,这本就和永乐皇帝的性情有关,一看他们,皇帝陛下的一颗心顿时就揪在了一起。
朱棣走上前,拉过解缙的双手一看,双眼顿时就红了起来。
“解学士,这段时间,苦了你了!”
解缙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陛下这切实的关怀,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陛下言重了,农事关系着的,乃是千千万万人的福祉,肃王殿下说,我们该为天下苍生着想,所以吃一点苦头受一些罪,也是值得的……”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肃然起敬。
皇帝陛下的眼睛,竟是湿润了起来。
永乐皇帝是个真正把天下百姓放在心里的人,所以才如此看重粮食。
现在有了这土豆,再也不担心天灾了,天灾来了又如何,粮食的产量足足可以增产即便不是三十倍,那至少也是二十倍。
何况李弘壁曾经说过,这土豆适应性极强,即便是在辽东这等苦寒之地,也可以开垦耕种,这更令永乐皇帝眼前一亮。
这样说来,该种粮的地方依旧可以种粮,而从前本无法种粮的土地,或是寻常的劣田,则可以用来种植这土豆!
粮食在这个年代,那就是可以救命的东西。
为什么耕牛很重要?
历朝历代都出台了严苛法令禁止任何人擅杀耕牛?
因为在这个年代,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一个条件,就是耕牛的数量严重不足。
没有牲畜牵引耕犁,单单只是人力耕作的话,可以想见耕作会是何等缓慢!
而且由于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的限制,导致耕地效率的地下,有太多的山间荒地并未得到开发,甚至从未耕种!
若是这土豆得以推广种植出去,凭借其超强的适应性,能够将山间荒地、丘陵地带、河谷之地完全开发,几乎能让大大明的耕地数量凭空提升两成!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大明登记在册的人口达到三百万户、一千五百万口。
若是多出这两成土地,便相当于能够再养活三百万人口!
什么叫盛世?
盛世如何评定?
煌煌大明如何长久地保持下去?
最终极的答案——人口!
如论繁荣经济还是对外战争,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人口几乎代表着一切!
只要有人,便可立于必败之地!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这是颠补不破的真理!
这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直接的表现!
这个道理,夏原吉知道,朱棣知道,在场众人都知道!
再抬头,朱棣看着解缙这些衣衫褴褛的科学门徒,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李弘壁故意为他们邀功请赏,朱棣何等人物,他自然看得出来,不过他并不反感。
因为这土豆培植之功,本来就是解缙等人的。
人家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耕作,历经千辛万苦这才终于培植出了土豆,难道还不该得到封赏吗?
就算他们是科学门徒,那又如何?
永乐大帝永远不会亏待有功将士,同样也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更何况此事里面还涉及到了科学与程朱的博弈,朱棣自然清楚这些小心思。
所以,有功当赏,没什么好说的。
永乐皇帝却别有深意的看了李弘壁一眼,笑道:“这么说来,他们才是首功?”
“臣是个诚实的人,所以他们确实才是首功,至于微臣,在这土豆的种植和培育过程中,其实也没出多少气力。”
倘若是别人,当然急于希望向皇帝陛下卷大自己的功劳了。
不过李弘壁现在是何许人也?
当朝肃王殿下,并且还执掌神机营。
说一千道一万,功劳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这份滔天大功,对于科学而言,却是极其重要的。
培植出土豆这等社稷神器,一旦推广种植出去,那就可以救活不计其数的百姓子民,说是民心所向也丝毫不为过,这有助于科学的推广。
凭借这份滔天大功,足以让科学在大明站稳跟脚。
“传旨!”永乐皇帝陛下当即下令道:“解缙培植土豆之功,此功不亚于杀贼灭虏,敕为丰收伯,一应有功的科学门徒世袭千户勋卫,其余人等,也按例封赏下去,这些人中,有妻子的,该给诰命的给诰命,该敕命的敕命,此外在钢铁之城造石坊,表述他们的功绩!”
解缙一楞,连他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就这样直接封伯了。
这可是世袭的爵位啊,可以子孙传承万代,永远存续的!
他解缙出身官宦世家,可惜后面被解氏逐出了家门。
可是现在,种地竟是种出来了个世袭伯爵!
这若是以往,只怕说破天都没人相信吧?
解缙心里激动不已,心里再大辛酸似乎一下子都得到了回报,他直接拜倒,哽咽道:“臣……谢陛下恩典。”
其余诸人也纷纷拜倒,有人甚至直接哭了,这些日子,吃了许多的苦,原以为被逼着种地,成天跟田地打交道,算是倒了霉,谁知道转眼之间,人人加官进爵,甚至将来子子孙孙都有了荫庇。
这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且还要立碑记述功绩。
所谓石坊,其实和牌坊差不多,一般的妇人,若是守贞,名扬四海,于是朝廷或官府往往会下旨造牌坊进行旌表,这牌坊光鲜亮丽,矗在家门前最显眼之处,上头则刻写了该妇如何守贞的事迹,号召大家学习。
而石坊,则是针对男人的,比如李弘壁这种,朝廷专门会命翰林撰写旌表的文章,然后在曹国公府的门脸上造一个大牌子,势必是光彩夺目,让所有路过的人都不免要啧啧称赞。
这就是青史留名啊!
科学这一次,算是真正站稳跟脚了!
以解缙这个科学魁首为主。
此刻他们就站在大明王朝中枢君臣面前。
将近五百人,形象都不大好,个个衣衫褴褛,满身泥星,认真去看,解缙的布鞋上头还磨出了一个大口子,三颗可爱脚丫子露了出来。
除了他之外,朱勇、徐钦、丘松这些小子,也是一个个的满身污泥。
就连朱棣也都动容了,他喜欢那种勤俭和苦干的人,这本就和永乐皇帝的性情有关,一看他们,皇帝陛下的一颗心顿时就揪在了一起。
朱棣走上前,拉过解缙的双手一看,双眼顿时就红了起来。
“解学士,这段时间,苦了你了!”
解缙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陛下这切实的关怀,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陛下言重了,农事关系着的,乃是千千万万人的福祉,肃王殿下说,我们该为天下苍生着想,所以吃一点苦头受一些罪,也是值得的……”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肃然起敬。
皇帝陛下的眼睛,竟是湿润了起来。
永乐皇帝是个真正把天下百姓放在心里的人,所以才如此看重粮食。
现在有了这土豆,再也不担心天灾了,天灾来了又如何,粮食的产量足足可以增产即便不是三十倍,那至少也是二十倍。
何况李弘壁曾经说过,这土豆适应性极强,即便是在辽东这等苦寒之地,也可以开垦耕种,这更令永乐皇帝眼前一亮。
这样说来,该种粮的地方依旧可以种粮,而从前本无法种粮的土地,或是寻常的劣田,则可以用来种植这土豆!
粮食在这个年代,那就是可以救命的东西。
为什么耕牛很重要?
历朝历代都出台了严苛法令禁止任何人擅杀耕牛?
因为在这个年代,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一个条件,就是耕牛的数量严重不足。
没有牲畜牵引耕犁,单单只是人力耕作的话,可以想见耕作会是何等缓慢!
而且由于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的限制,导致耕地效率的地下,有太多的山间荒地并未得到开发,甚至从未耕种!
若是这土豆得以推广种植出去,凭借其超强的适应性,能够将山间荒地、丘陵地带、河谷之地完全开发,几乎能让大大明的耕地数量凭空提升两成!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大明登记在册的人口达到三百万户、一千五百万口。
若是多出这两成土地,便相当于能够再养活三百万人口!
什么叫盛世?
盛世如何评定?
煌煌大明如何长久地保持下去?
最终极的答案——人口!
如论繁荣经济还是对外战争,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人口几乎代表着一切!
只要有人,便可立于必败之地!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这是颠补不破的真理!
这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最直接的表现!
这个道理,夏原吉知道,朱棣知道,在场众人都知道!
再抬头,朱棣看着解缙这些衣衫褴褛的科学门徒,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李弘壁故意为他们邀功请赏,朱棣何等人物,他自然看得出来,不过他并不反感。
因为这土豆培植之功,本来就是解缙等人的。
人家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耕作,历经千辛万苦这才终于培植出了土豆,难道还不该得到封赏吗?
就算他们是科学门徒,那又如何?
永乐大帝永远不会亏待有功将士,同样也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更何况此事里面还涉及到了科学与程朱的博弈,朱棣自然清楚这些小心思。
所以,有功当赏,没什么好说的。
永乐皇帝却别有深意的看了李弘壁一眼,笑道:“这么说来,他们才是首功?”
“臣是个诚实的人,所以他们确实才是首功,至于微臣,在这土豆的种植和培育过程中,其实也没出多少气力。”
倘若是别人,当然急于希望向皇帝陛下卷大自己的功劳了。
不过李弘壁现在是何许人也?
当朝肃王殿下,并且还执掌神机营。
说一千道一万,功劳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这份滔天大功,对于科学而言,却是极其重要的。
培植出土豆这等社稷神器,一旦推广种植出去,那就可以救活不计其数的百姓子民,说是民心所向也丝毫不为过,这有助于科学的推广。
凭借这份滔天大功,足以让科学在大明站稳跟脚。
“传旨!”永乐皇帝陛下当即下令道:“解缙培植土豆之功,此功不亚于杀贼灭虏,敕为丰收伯,一应有功的科学门徒世袭千户勋卫,其余人等,也按例封赏下去,这些人中,有妻子的,该给诰命的给诰命,该敕命的敕命,此外在钢铁之城造石坊,表述他们的功绩!”
解缙一楞,连他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就这样直接封伯了。
这可是世袭的爵位啊,可以子孙传承万代,永远存续的!
他解缙出身官宦世家,可惜后面被解氏逐出了家门。
可是现在,种地竟是种出来了个世袭伯爵!
这若是以往,只怕说破天都没人相信吧?
解缙心里激动不已,心里再大辛酸似乎一下子都得到了回报,他直接拜倒,哽咽道:“臣……谢陛下恩典。”
其余诸人也纷纷拜倒,有人甚至直接哭了,这些日子,吃了许多的苦,原以为被逼着种地,成天跟田地打交道,算是倒了霉,谁知道转眼之间,人人加官进爵,甚至将来子子孙孙都有了荫庇。
这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且还要立碑记述功绩。
所谓石坊,其实和牌坊差不多,一般的妇人,若是守贞,名扬四海,于是朝廷或官府往往会下旨造牌坊进行旌表,这牌坊光鲜亮丽,矗在家门前最显眼之处,上头则刻写了该妇如何守贞的事迹,号召大家学习。
而石坊,则是针对男人的,比如李弘壁这种,朝廷专门会命翰林撰写旌表的文章,然后在曹国公府的门脸上造一个大牌子,势必是光彩夺目,让所有路过的人都不免要啧啧称赞。
这就是青史留名啊!
科学这一次,算是真正站稳跟脚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